您現在閱讀的是由www.as16.me提供的《》正文1081隆中對的最大弊端,就是無法解決糧食補給(4900字)
  宋徽宗嘴里苦澀,為什么你們都對兵分兩路如此排斥呢?
  “我就不明白了,千里之遙,兵分二路,為什么是錯的呢?”
  “為什么你們就看不上隆中對的最后一步呢?”
  “你得要給我說出一個具體的原因來。”
  “否則我永遠是不服的。”
  既然你要真心實意的求教,那我就必須滿足你!
  此刻皇帝們都想要露一手,要讓宋徽宗知道,
  你不要把一個錯誤的東西吹上天,別人的眼睛又不瞎。
  尤其是在專業人士面前吹這些,你不覺得尷尬嗎?
  朱棣首先就開口了。
  誅你十族(盛世雄主):
  “咱們先就兵力而言,看看隆中對千里之遙,兵分兩路,到底都犯了哪些錯誤?
  你益州和荊州也才是東漢十三州中的兩個,而曹操此刻占據了多少州呢?
  人家最少占據了八個州。
  而且你要清楚,在三國時代,北方的人口那是遠遠多于南方的。
  什么時候南方的人口才開始趕超北方呢?
  這就要感謝人家隋明帝楊廣,
  是楊廣發展了南方的經濟,這才讓南方的人口逐漸超過北方。
  那么現在從人口和兵力對比來看,曹操至少是你劉備人口的四倍,
  人家所擁有的兵力也至少是你的四倍,
  我就問你,你自己的兵力都不足,你還要分兵兩路,
  也就是說你攻打每一個地方,你和對方的兵力差都是1:8。
  就這8倍的兵力差距,你怎么去大勝仗呢?
  你真以為歷史上所有的戰爭都是以弱勝強嗎?
  都要以少打多嗎?”
  對對對!
  崇禎此刻也明白這個道理。
  自掛東南枝(最純昏君):
  “我現在才看出來,總是想著以少打多的人,那絕對是沒有好好學過兵法。”
  “這人數兵力差距這么大,這勝利的希望太小了。”
  北周武帝宇文邕如狼的眼中,閃過了一道銳利的光芒,這個時候不出手,更待何時呢?
  他也要去評論一下諸葛亮的隆中對,在這一步上到底有多不靠譜。
  不能讓你看輕了炎黃古代的軍事策略,不要以為隆中對就是炎黃軍事的天花板,
  不不不!
  這甚至可以說是炎黃軍事戰略中的一次烏龍事件。
  最狠狼爸:
  “看出了兵力之間的懸殊,那么第二個要看的問題,就是誰攻誰守的問題了。
  人家曹魏是守城的這一方啊。
  你諸葛亮還是攻城的那一邊,
  只要稍微有點古代軍事常識的人都知道,攻城戰的時候,誰才是占便宜的人?
  當然是守城的那一邊了。
  通常情況下,一個人守城,你最少要派三個人去攻城,這才有可能達到所謂兵力上的平衡。
  也就是說,人家守城,你諸葛亮攻城,你的兵力跟人家的對比又差了三倍,你這就不是1:8了,
  你這直接就是1:24。
  更可怕的是什么?
  你攻擊的地方那都是有天險可守的。
  你要從益州去攻打關中,你首先要翻越秦嶺,諸葛亮六出祁山,在這里是吃盡了苦頭。
  你光翻過秦嶺山區,你的兵力就要損失多少呢?
  然后你再進入關中,你還得過人家的關卡,這每一處都可以說是天險。
  咱們就按普通的天險,不要說什么像潼關那種恐怖的地方,就一般的天險,輕輕松松就增加你一倍的難度。
  現在再看一看諸葛亮跟曹魏的戰力對比,那就可以直接達到1:48。
  我就問你,這樣恐怖的敵我雙方實力差距,你怎么能贏呢?”
  岳飛此刻也是吐出一口涼氣,這就是實際問題,實際分析啊。
  你只看兵力上的對比,感覺1:8還不那么的嚴重,可你這如果要算上人家的城池和關卡的話,
  這兵力之間的懸殊就會直接擴大到1:48。
  人家曹魏是占有絕對性的碾壓優勢。
  這感覺就是用雞蛋去碰石頭。
  怒發沖冠:
  “現在總算看出,諸葛亮兵分兩路攻打曹魏的兩個地方,這有多么的不靠譜!
  諸葛亮自身的兵力就是太少了。
  但他還要去分兵兩路,這里面還有一個地方沒有算到。
  那就是諸葛亮是千里之遙,奔襲而去,人家曹魏守城,那叫以逸待勞。
  你諸葛亮這邊的戰斗力還得往下滑。
  最重要的是,曹魏這一邊都是主場作戰,
  而諸葛亮不管是帶領著蜀地的人,還是帶領著南方的人,你跑到西北的苦寒之地,你這水土會服不服呢?
  這戰力,你最少的下滑一倍多。
  這要是一算的話,諸葛亮分兵兩路之后,跟曹操的軍力對比,那直接可以擴大到1:100
  這都給你往少了算。”
  有這么算的嗎?
  宋徽宗這一刻眼珠子都給瞪出來了,本來他還覺得諸葛亮分兵兩路去打曹操,簡直是神之操作。
  可突然讓這些家伙用數學一算,那諸葛亮這一步,簡直就是最大的敗筆。
  這不像去攻打曹操,反而像是找死的。
  “你們把這個客觀問題說的也太嚴重了吧。”
  “水土不服,再加上千里奔襲,能讓諸葛亮的軍隊戰力縮減一半嗎?”
  “你們把水土不服也想得太恐怖了吧。”
  曹操此刻都想噴人了,水土不服到底有多可怕,你去看一看赤壁之戰的記載。
  人妻之友:
  “北方的人跑到南方容易得瘟病,南方的人跑到北方,同樣容易得瘟病。
  你不知道曹操赤壁大戰,諸葛亮給曹操預測的一個必輸的原因,就是水土不服嗎?
  你知道曹操在赤壁大戰時,他整個軍營內就爆發了瘟病嗎?
  就是因為北方的士兵根本就不能夠適應南方那種濕熱的天氣,
  同理也一樣,常年待在南方的那些人,他也很難適應西北那種干燥大風的天氣,
  光是大風一吹,把你的皮膚都能吹裂了。
  你要是打仗連這都不計算的話,你不就是在紙上談兵嗎?”
  人皇帝辛搖了搖頭,他總算看出來這些人吹諸葛亮的邏輯了,
  就是根本不考慮歷史大環境,根本不考慮地理因素,也根本不考慮天險和城池有多重要。
  更不考慮南方人跑到北方,可能會因為水土不服而得瘟病。
  這些東西都不考慮,只考慮諸葛亮有多牛逼,諸葛亮說你去北方不會生病,那就一定不會生病。
  諸葛亮說潼關什么天險,什么渭水,都會如履平地,你就會覺得這些所謂的城池關卡都沒有用了。
  你華麗麗的無視了一切客觀條件。
  這樣的戰爭謀略,也太可怕了。
  反神先鋒(上古人皇):
  “咱能不能講點基本法呢?”
  “打仗要是連地理都不看,打仗要是連人家的城池和關卡都不重視的話,你還打什么呢?”
  “你干脆就玩過家家算了。”
  “你在地圖上搞軍旗推演不是更有意思嗎?”
  此刻的李世民也必須亮一亮肌肉,要讓所有人都知道,他李世民在軍事上的才華。
  你不要把趙括,諸葛亮這種軍事理論家,跟他們這種真正打仗的將軍相提并論。
  千古李二(明主罪君):
  “諸葛亮隆中對的最后一步,在兵力上,那還有一個非常致命的漏洞。
  那就是在兵源的補充上。
  他是千里奔襲去打人家曹魏的,我就問你,諸葛亮能夠在當地補充兵力嗎?
  他的有生力量,那是不可能在前線補充的,他是死一個少一個,所以他是越打人越少。
  那你再看看曹魏,這就是人家的大本營,人家想抽掉多少兵就能抽掉多少兵。
  我就問你,你怎么跟人家打呢?
  你怎么就能夠奪下人家的城池和關卡呢?
  你就算奪下了,你能守得住嗎?
  人家光拼消耗,就能把你的有生力量全部給耗死。”
  宋徽宗聽到這里徹底不干了,你之前說的我沒有辦法反駁,但你說這個,那我可要有話懟你了。
  “諸葛亮那是仁義之師,他怎么可能在當地補充不了兵員呢?”
  “人們一聽到是劉備的軍隊,一定會望風來投!”
  我羞你先人!
  李世民實在聽不下去了,就想一口濃痰噴在這個杠精的臉上。
  你竟然給我在胡說八道?看我不好好地懟懟你。
  千古李二(明主罪君):
  “諸葛亮能在當地補充兵員,靠的是仁義之師?
  諸葛亮對關中百姓仁義嗎?
  他給過關中百姓一粒米,分過人家一畝田嗎?
  你所謂的仁義是你嘴上說說的吧。
  真正在關中地區給這些士兵發糧餉,發錢,幫助他們分配土地的人,那是曹操。
  別以為諸葛亮打著復興漢室的旗號,他在百姓心中就是仁義之師。
  在百姓眼中,誰給他們糧食,誰給他們土地,那誰才是真正的大仁大義。
  你都沒看到諸葛亮六出祁山,到最后,關中的百姓都沒有幫諸葛亮嗎?
  因為百姓沒有史書上說的那么傻,你說啥人家就信啥。
  人家就是看你給不給他糧食,給不給他土地,能不能幫助他們養活父母妻兒。
  說別的都是扯淡!
  百姓管你誰當皇帝呢。”
  朱棣看到宋徽宗被噴的這么慘,他裂開大嘴笑了,就是應該好好的治治這幫人。
  別一天天的談起軍事來,就連基本法都不遵守了。
  你也想搞軍事虛無主義嗎?
  誅你十族(盛世雄主):
  “這一下傻了吧,你在這些專業的人面前吹,”
  “只會讓你越來越尷尬。”
  “你就騙騙那些根本不懂古代軍事的人,那還是可以吹牛逼的,”
  “畢竟在他們的心中,沒有翻不過去的山,沒有能餓死的兵。”
  “沒有不向著劉備的百姓。”
  宋徽宗郁悶的想吐血,誰才不講基本法呢,你們才真的是法外狂徒。
  這講的軍事知識,我特么竟然都不知道,你這不是跟我在扯淡嗎?
  我們所談的軍事,那根本就不存在這些問題。
  我們打仗,要談的那就是仁義禮信!
  但宋徽宗也知道,自己跟這幫人說不通,于是他只能避開這個話題。
  “難道打仗只是靠兵嗎?”
  “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軍事戰績又不是沒有,誰給你說兵少了就一定會輸呢?”
  陳通笑了,就知道你會這樣說。
  陳通:
  “古代打仗最重要的兩個維度,一個是兵力的多少,第二個就是糧食的補給。”
  “既然不談兵力的多少,那咱就談談糧食的補給。”
  “看一看諸葛亮兵分兩路,在糧食這個維度,到底有多不靠譜?”
  劉禪此刻都興奮了,這就是要全方位的去看待隆中對這個策略。
  只要把每個維度都考慮到了,那你還怎么反駁呢?
  樂不思蜀:
  “說起糧食,那諸葛亮的這個隆中對就更不靠譜了。
  劉備只占領了天下四大糧倉中的一個,而人家曹魏則是占領了兩個。
  你要用一個糧倉打兩個糧倉,這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結果你還要分兵兩路,分成兩個運輸通道,提供給前線糧食補給。
  那這對糧食補給的壓力就更大了。
  然后再看一看,每一路糧食運輸通道,到底要面臨什么樣的神仙難度。
  先說從益州給關中運糧。
  這難度我就不用說了吧。
  那簡直就是把‘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刻畫的淋漓盡致。
  諸葛亮六出祁山,五次北伐,每一次都無功而返,究其原因,就是解決不了糧食補給的問題。
  每一次打到關鍵時刻,諸葛亮就斷糧了。
  你說這是不是他最大的問題呢?”
  宋徽宗張了張嘴,卻一個字都說不出來,因為諸葛亮六出祁山,五次北伐,那全是因為斷糧了,
  這你完全跟別人沒法講道理呀。
  他此刻只能梗著脖子跟別人硬抬杠。
  “就是因為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所以諸葛亮才要兵分兩路。
  他要從水路把糧食運到荊州,
  然后從荊州再開始打洛陽,
  這豈不是規避了從蜀道上運糧食的慘淡情況嗎?”
  北周武帝宇文邕聽的那是連連搖頭,這真是讓人不得不噴了。
  最狠狼爸:
  “那我們再看看從荊州到洛陽這一條補給線,你到底靠不靠譜呢?
  首先這一條補給線都沒在蜀漢的勢力范圍內,也就是說你要越過曹操的境內去運糧食,
  要么你就要經過孫權的領地,去運糧食。
  你這糧食怎么能夠保證安全到達前線呢?
  咱們先撇開糧食運輸的安全問題,再看一看糧食運輸的消耗問題。
  我可是查過資料,像這么長途運輸糧食的,就是隋煬帝楊廣這個腦殘干過,
  他把糧食從大運河的北端也就是北京,一直運到了高句麗,結果糧食的消耗是多少呢?
  運到那里基本上都被那些農夫給吃光了。
  最后他的大軍反而沒糧食吃了,你說這有多蠢呢?
  諸葛亮要是把糧食從荊州運往洛陽前線,你猜糧食在途中要消耗多少呢?
  你蜀漢的糧食本來就不如人家多,現在你還把大量的糧食消耗在了運輸途中,你怎么跟別人打呢?
  諸葛亮這個計劃,他不但是在蜀川進攻關中的時候缺糧,也會讓諸葛亮從荊州進攻洛陽的時候更缺糧。
  這兩個糧食補給線,那就是諸葛亮這種計劃的最大短板。
  你解決不了糧食運輸的問題,士兵都沒糧食吃了,你還讓他們怎么打仗?
  讓他們活活餓死嗎?”
  楊廣氣得牙癢癢,你怎么又拿我舉例呢?
  你跟我爹有仇,你別拿我出氣呀!
  我早就跟你說過了,我那不是為了打仗,我那是為了消耗北方門閥的勢力,為什么你們就沒人聽呢?
  而此刻崇禎則是瞪大了眼睛,他感覺自己的三觀都要被顛覆了。
  原來這才是炎黃真正的軍事天花板。
  人家一針見血的就指出了隆中對的不足,而背后卻蘊藏著這么多的軍事道理。
  可笑很多人還把隆中對當成顛簸不破的真理,覺得這是炎黃軍事史上的奇跡,這真是知錯不改。
  自掛東南枝(最純昏君):
  “這么看來的話,諸葛亮的隆中對,在最后一步,完全違反了軍事常識,甚至是兵家大忌。”
  “這焉能不敗?”
  “這樣注定失敗的戰略,怎么會成為炎黃軍事的天花板呢?”
  宋徽宗臉色相當難看,而且身上都冒起了冷汗。
  如果說諸葛亮前兩步的計劃,那還有人幫他懟陳通的話,
  那這最后一步,就完全沒有人會站在他的立場說話了。
  因為諸葛亮隆中對,千里之遙而二分兵力,這存在著巨大的漏洞。
  他此刻只能硬著頭皮反駁。
  “從荊州往洛陽前線運糧,人家不能走大運河嗎?”
  “用水路運輸,怎么就能夠有糧食的巨大消耗呢?”
  “到底是誰才不懂地理呢?”
  “你把大運河給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