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669.呂后真的跟大臣有私情?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顛覆了這是皇帝聊天群

  聊天群中,這一刻是劍拔弩張,呂后恨不得直接撕爛王莽的嘴。

  而王莽也是站在道德制高點,瘋狂的抨擊呂后。

  “就呂后和審食其之間的那點事,誰不清楚呢?”

  “審食其還被稱作是炎黃男寵之首。”

  “一個女人不守婦德,怎么有點被稱為賢妻呢?”

  “大家說是不是?”

  此刻的崇禎點點頭,非常認同。

  他可是被文臣們教育出來的,雖然現在被陳通的思想瘋狂沖擊,可是那種根深蒂固的倫理道德卻無法動搖。

  自掛東南枝:

  “不吹不黑,呂后跟審食其之間的確是不清不楚!”

  “這是個人都知道。”

  “難道這不是真的嗎?”

  李世民冷吭一聲,他本來就不喜歡呂后,呂后這種女人跟他的長孫皇后比起來,那簡直如同天地之別。

  所以此刻,他必須要代表正義來審判呂后。

  千古李二(雄主罪君):

  “關于呂后和審食其之間,那的確是有問題的!”

  “史記中可明明白白記載著,有人把審食其給告發了,而呂后更是顧及他跟審食其之間的私情,在這件事情的處理上畏首畏尾。”

  “陳通,難道一個女人背著她的男人,在跟其他男人搞曖昧,這樣的女人還算是賢妻嗎?”

  陳通搖了搖頭。

  陳通:

  “首先咱們要說明一件事情,那就是關于呂后和審食其有曖昧傳聞的時期,那是在劉邦死了以后。”

  “在古代,皇帝可以三宮六院,可以七十二嬪妃。”

  “當皇帝死后,這些皇后們追求自己的幸福,我覺得并沒有什么不妥。”

  “這又不是在皇帝生前給皇帝戴帽子。”

  “呂后就算在劉邦死后,她去找自己的愛情,我也覺得可以接受。”

  “因為呂后對劉邦付出的太多了,而劉邦卻真真實實的辜負了呂后,呂后獨守空閨,等待了劉邦那么多年。”

  “可最后劉邦因為呂后年老色衰,根本就不去呂后的宮中,但這個時期的呂后卻并沒有因為寂寞而去找另一個男人。”

  “我覺得呂后已經夠對得起劉邦了。”

  “在質疑呂后的時候,我希望大家能夠站在男女平等的觀念上看待這個問題。”

  “在劉邦瘋狂找小三的時候,呂后是以正妻的身份不斷容忍。”

  “這還不夠嗎?”

  劉邦張了張嘴,感到無比的苦澀。

  他不接受男女平等的觀念,但他卻知道自己是真的辜負了呂后。

  呂后在大好年華嫁給了他,他卻仍然在外面花天酒地,甚至把呂后扔在了家里7年不管不問。

  他本來也想怒罵呂后,可聽到陳通所說的話,他就怎么也罵不出來了。

  只能深深的嘆了口氣。

  曹操此刻哈哈大笑。

  人妻之友:

  “我覺得陳通說的很對,劉邦首先對不起呂后,呂后也并沒有在劉邦活著的時候跟別人搞曖昧。”

  “這已經算是仁至義盡了。”

  “我們應該對人妻寬容一點。”

  眾人嘴角抽了抽,曹操的話,他們才不相信呢!

  這事兒發生在別人身上,曹操肯定會勸人大度。

  要是發生在曹操自己身上,那曹操絕對會提刀砍人。

  這些皇帝們雖然一個個精彩艷艷,但畢竟是生在古代,很難接受陳通這個時代的男女平等。

  總覺得怪怪的。

  所以此刻楊廣,李淵,岳飛等人都沒有開口。

  可王莽作為道德圣人,他卻要給這件事情做一個基本的定性。

  “男人本該三妻四妾,這是繁衍子嗣的需求。”

  “女人就該從一而終,這才符合婦德。”

  “這是天地間存在的永恒真理。”

  “別跟我扯什么男女平等,咱們的世界觀不一樣,就不要糾結這個話題了。”

  “我們現在只想知道,你承不承認呂后跟審食其有私情?”

  朱棣他們吞咽了一下唾沫,他們也很難理解男女平等,所以就不想糾結這個問題。

  現在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呂后可是跟審食其有私情的,這能叫賢妻嗎?

  可陳通接下來的話,卻讓他們都驚呆了。

  陳通:

  “好吧,咱們別說什么男女平等。”

  “咱們就按古代的價值觀來說,女人就應該從一而終。”

  “即使是這樣的話,那呂后也是賢妻!”

  “因為呂后跟審食其根本就沒有私情。”

  什么!?

  這一刻,皇帝們都驚呆了,尤其是漢朝以后的皇帝,都覺得這就是天方夜譚。

  李淵那是第一個不信。

  平平無奇李家主(亂世雄主):

  “真的假的?”

  “呂后跟審食其之間的事,那可是傳得沸沸揚揚。”

  “每朝每代,那都有各種故事版本出來。”

  “你竟然給我說呂后跟審食其沒有私情?”

  “難道我們聽到的都是假歷史嗎?”

  劉邦此刻卻心頭狂喜,自己的老婆沒有給他戴帽子呀!

  這簡直是他聽到有史以來最好的消息。

  這比陳通證實了韓信造反,給他洗刷了污名,更讓他覺得興奮!

  “我就說嘛,劉邦怎么能看走眼呢?”

  “他派審食其去照顧自己的家小,審食其怎么敢去偷呂后呢?”

  王莽心中冷笑,你這帽子戴定了,你高興個什么勁呢?

  “簡直胡說八道!”

  “你說呂后跟審食其沒有私情,他們沒有私情了?”

  “你把全天下人都當傻子嗎?”

  朱棣此刻心如貓抓,這個瓜實在太有趣了,他也很想知道,這到底是誣陷呂后,還是陳通在洗白呂后呢?

  反正都挺有意思的。

  誅你十族(盛世雄主):

  “我不傾向于任何說法,我就想安安靜靜的聽八卦。”

  “誰說的有理我就信誰!”

  “大家有什么想說的,盡管說,我絕對當個好聽眾。”

  其他皇帝也都死死釘著聊天群,想要看這一段歷史公案到底是個什么情況?

  而陳通此刻眼中充滿了憐憫,一個歷史上非常重要的皇后,竟然被人如此抹黑,他都覺得為呂后感到不值。

  有些人的用心實在太險惡了。

  陳通:

  “到底誰想把天下人當傻子一樣忽悠,很快就會一目了然!”

  “首先我們要確定一件事情,呂后和審食其之間的私情傳得沸沸揚揚,以至于后來的版本越來越離奇,故事越來越豐富。”

  “但歸根結底,在漢朝的時候,到底是怎么記錄的呢?”

  “其實只有簡簡單單的兩句話。”

  “第一,辟陽侯幸呂太后,辟陽侯就是審食其。”

  “這個幸,它本身就是個多義詞,而用在這里,那指的是呂后非常信任審食其,把他作為心腹大臣。”

  “根據前后文的意思,司馬遷從來沒有描述過,呂后和審食其之間有超越君臣以外的關系。”

  “怎么就理解成了呂后跟審食其之間,有不清不楚的男女關系呢?”

  “這聯想未免也太豐富了吧!”

  劉邦心里松了一口氣,這必須要支持呂后,不然這臟水潑的太惡心了。

  “說的太對了!”

  “呂后身為太后,他有自己的心腹大臣,被史書描寫為寵臣,那絕對指的是政治上的關系。”

  “這怎么能夠引申成為男女關系呢?”

  “這不是胡扯嗎!”

  “炎黃的漢字不是這么理解的。”

  “這就是完全在歪曲歷史。”

  楊廣,李淵等人也點點頭,單靠一個呂后寵信審食其,就推斷出呂后跟審食其之間有私情,這就是胡說八道了。

  基建狂魔(千古狠君):

  “眾所周知,漢朝的很多皇帝都有男寵。”

  “你總不能說只要史書上記載著:皇帝寵幸哪個大臣,那那個大臣就是皇帝的男寵。”

  “這會讓很多歷史名人遭殃的,可能就連衛青霍去病也得中招。”

  “這就屬于胡亂解釋了。”

  “僅憑一句話,沒有后續的描寫,這絕對是斷章取義。”

  “以司馬遷的人品,如果他想要描寫出呂后跟大臣之間有私情,那必定會有更多筆墨來給這個事件定個性。”

  “所以我相信,司馬遷說審食其是呂后的寵臣,他絕對不是說兩人有男女關系,而是說呂后非常信任審食其。”

  朱棣等人也連連點頭,可不能這么胡亂的理解史書。

  這皇帝的寵臣不要太多,要都按這么理解的話。

  那每個皇帝豈不是都成了漢朝皇帝那樣的,有特殊愛好,朱棣想想都渾身直泛雞皮疙瘩。

  王莽倒沒有糾結這個問題,畢竟他也不能胡說八道,要是因為這一句話,就說明皇帝跟哪個大臣之間有不正當的關系。

  那他王莽也得中招。

  “這一句話當然沒有問題,那你怎么不說第2句話呢?”

  “辟陽侯幸呂太后,人或毀辟陽侯于孝惠帝,孝惠帝大怒,下吏,欲誅之。呂太后慚,不可以言。”

  “這才是呂后跟審食其之間有私情的鐵證,而不是你說的第1句話,第一句話只是一個鋪墊,第二句才是重點。”

  “上面這兩句話是什么意思呢?”

  “辟陽侯就是審食其,意思是有人告發了呂后和審食其之間的私情,孝惠帝大怒,然后就把審食其下到監獄,準備把他給宰了。”

  “而這個時候呂后是什么反應呢?”

  “呂太后殘,不可以言!”

  “意思是呂太后感到十分羞愧,以至于她都不好意思出面為審食其求情!”

  “為什么呢?”

  “因為人家就是告發的呂后和審食其的私情,呂后怎么好意思在大庭廣眾之下談論這個事情呢?”

  “這才是呂后和審食其私通的鐵證!”

  劉邦頭皮一麻,怒火中燒,任誰聽到這樣的事情,不得怒發沖冠呢?

  他不由得仰天怒吼,恨不得直接提刀砍了呂后和審食其。

  “無恥啊,無恥!”

  “呂后果然是一個賤婦!”

  李世民眼中露出一抹不屑,強如劉邦,還不是沒管住自己的婆娘?

  他的長孫皇后可不會這么對他。

  千古李二(雄主罪君):

  “看看,這就是鐵一般的證據!”

  “這都被人給告發了,這還有什么好說的?”

  “陳通,你這回還怎么洗呂后呢?”

  朱棣也是連連搖頭,他根本就不知道史記中是怎么記載的,他聽的那都是直接的故事。

  可現在被人扒出了最原始的證據,他也覺得陳通這次要栽了。

  誅你十族(盛世雄主):

  “陳通,其實我一直挺看好你的。”

  “可你這次真的錯了呀!”

  “這句話怎么看,都是審食其根呂后有私情的鐵證。”

  “要不然,呂后怎么會慚愧呢?”

  就連崇禎此刻也認真的點點頭,他覺得這就是鐵證如山,沒有什么可辯駁的。

  可陳通卻笑了。

  陳通:

  “這種說法根本就是胡說八道,完全在肆意的曲解史記中的原話。”

  我們先把事情捋一捋,看這到底是說了個什么事,按照你們的理解,那就是說:

  有人發現了審食其和呂后的奸情,然后跑過去向呂后的兒子告發。

  呂后的兒子大怒之下就要殺死審食其。

  我就問一句,你覺得這種事情有可能在封建王朝發生嗎?

  首先,一個臣子敢去向皇帝告發,說皇帝的親生母親跟人有私情嗎?

  這不是指著皇帝的臉罵:你媽偷人了!

  這是不是在找死?

  你可要知道,在古代,講究的可是人贓俱獲,那不可能像現在一樣,你還有什么抓拍設備。

  你在古代要說兩個人通奸,你至少得要捉奸在床吧!

  我就想問一句,如果有人要告發呂后和審食其之間有私情,他怎么能夠證實這件事情呢?

  所以,不管誰去告發這件事,他最后都找不到證據,既然找不到證據,那在古代就屬于誣告!

  你想一想,你在古代,你去污垢皇帝他媽,你瘋了嗎?

  這在情理上那是根本就說不通的!

  而且,你如果是皇帝,有人向你告發,說你媽跟一個野男人有私情,你會不會直接宰了那個告密者?

  就算現在不殺,以后還會留著嗎?

  誰這么傻缺,去做這種事?”

  我去!

  朱棣猛然一拍大腿,當時激動的差點跳了起來。

  誅你十族(盛世雄主):

  “有人去告皇帝他媽偷情,這不是扯淡嗎!”

  “不管告發的事情真與假,這直接就是在打皇帝的臉呢!”

  “皇帝二話不說就會把告發的這個人給砍了呀!”

  “感覺這事的確不合情理。”

  劉邦此刻也反應過來了,他不由得跳腳大罵。

  “這些造謠的人太無恥了。”

  “這就是在肆意曲解歷史,要不是陳通提醒,我還真上當了。”

  “可仔細一想,這種事情怎么可能這么處理呢?”

  “誰有膽子去告皇帝他媽偷情呢?”

  “這簡直是我聽見最扯淡的事情,沒有之一!”

  就是曹操此刻也點點頭。

  人妻之友:

  “別說是告發皇帝他媽偷情,就是有臣子來告發皇帝的妃子偷情,這幾乎也沒有什么好下場。”

  “這直接當面告發皇帝他媽偷情,這不是在罵皇帝嗎?”

  “你媽偷人啊?”

  “恭喜啊!”

  “那皇帝接下來是不是給他來一個誅九族的套餐呢?”

  “我就沒見過歷史上有這么蠢的人,就李隆基和朱允文這種智商,他也不能夠干這么蠢的事吧!”

  “但竟然還有人信的!”

  “我就不得不懷疑,某人絕對是智障天團里面的扛把子。”

  王莽臉色發黑,這是在說誰呢?

  “難道歷史上就沒有一個為了真理而舍棄生命的嗎?”

  “總有人不怕死的。”

  陳通點點頭,不著急,咱慢慢的分析。

  看書領紅包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看書抽最高888現金紅包!

  陳通:

  “人們在給呂后造謠的時候,就常常用司馬遷的這兩句話,但往往忽略司馬遷記載的后續故事。

  我們必須要把事情好好捋一捋,當這個事件發生以后,孝惠帝,接下來的操作才更讓人目瞪口呆。

  別人告發他親生母親偷情,孝惠帝竟然召集朝臣開會,集體決議如何處置這件事。

  然后按照司馬遷的敘述,朝臣們都跟審食其有仇,所以都覺得應該殺了審食其。

  那么問題就來了,在封建王朝,會存在這樣無腦的事情嗎?

  根本就不會!

  第一,這不符合封建王朝的道德禮法,不知道家丑不可外揚嗎?

  皇家那是要面子的,不說皇家了,就是平常人家,都不會這么干。

  這么丟人事,你還到處宣揚?

  而可怕的是,有人告發皇帝的母親跟大臣偷情,皇帝不但不把這事給按住,封鎖消息,私下了結,竟然召集群臣共同商議。

  他們想商議什么?

  難道當著滿朝文武天下百姓的命,要來一個捉奸大會嗎?

  皇帝要把他媽偷情的事情,昭告天下嗎?

  我就不得不懷疑,這是一幫什么樣的臣子和皇帝?

  第二,完全不符合當時的歷史背景。

  你們忘了,呂后還在場,并且呂后才是當時漢王朝的老大,她可是垂簾聽政的太后,那可是比皇帝的權力更大。

  那么這個事件就變得更奇怪了。

  也就是說,有人告發呂后跟人偷情,然后皇帝和呂后召集群臣商議對策,這些人當著呂后和她兒子的面,說:

  呂后跟審食其有私情,這是傷風敗俗。

  所以群臣們經過集體討論,他們決定宰了審食其。

  咱就不說這種皇家私密的事情,該不該拿到朝堂來說,就算這些人都是吃飽了沒事干,非要干涉呂后的私生活。

  那我想問一句,你把呂后當成什么人了?

  如此羞辱呂后,這么打呂后的臉!

  呂后竟然還能慚愧的說不出話來?

  不說呂后是個生殺果決的女強人,就是一般的女人,眾人如此羞辱她,她會是這種反應嗎?

  那不得跟人拼命嗎?

  不得維護自己的尊嚴和名譽嗎?

  按照呂后的性格,以及呂后掌控的權利,要是這些大臣敢這么對她,那么呂后必定會血洗朝堂。

  可問題就來了,這件事過后,風平浪靜,沒有任何波瀾。

  所以,審食其被皇帝下獄這件事,絕對不是因為有人告發審食其跟呂后有私情。

  而只是審食其自己出現了問題,他犯了大罪,被群臣抓住把柄,準備干掉他。

  不是你們想的那么齷蹉!”

你是天才,一秒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