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635.李隆基吏治清明,想什么呢?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顛覆了這是皇帝聊天群

  聊天群中,皇帝們瞬間都成了吃瓜群眾,這一口大瓜吃起來特別爽啊!

  尤其是朱棣,他最喜歡看唐朝的笑話。

  別人都說他明朝皇帝是奇葩,可這唐朝皇帝有的時候也不遑多讓啊。

  看到李隆基這么蠢,讓朱棣心里舒服了不少,只要丟人的不是我明朝一個,那我就不覺得尷尬了!

  有個人墊背真好。

  朱棣終于知道,為什么這么多認喜歡甩鍋。

  誅你十族(盛世雄主):

  “對,必須好好說道說道!”

  “咱們一定要讓人知道,姚崇到底干了些什么!”

  “列出一個詳細的對比,才能知道姚崇政策實施下去,是在幫誰謀利。”

  人皇帝辛此刻都不捏妲己的鼻子了,而是專心的盯著聊天群。

  他也想知道,到底是陳通等人在過度解讀,還是姚崇真就是想這么干!

  推論是有了,再看看姚崇具體的行為。

  事實勝于雄辯。

  陳通此刻也是戰意昂揚,他最喜歡干的事,就是噴這些弱智皇帝。

  陳通:

  “要明白姚崇的政策到底有什么作用,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考證。

  第1個方面,那就是看唐朝的制度有什么變化?

  第一,姚崇沒有提出政策之前,選官的渠道非常多,有科舉,有自薦,有推薦,有皇帝破格提拔。

  可以說,基本上涵蓋了所有的選官渠道。

  可姚崇上臺之后,除了文官的科舉制度外,把其他的選官制度基本上都廢除了。

  可以說,大權獨攬。

  第二,讀書人的地位急劇提升。

  在武則天的時代,那是各取所長,讀書人只是占了官吏的一部分,武將的作用也很大。

  甚至很多既不是武將又沒有讀過書的人,他只要有一定的才能,還是可以當官的。

  當姚崇上臺之后,直接就廢除了匭檢制度中的自薦制度,而且還不賞軍功,這樣就更打壓了武舉制度。

  可以說,壓制除了讀書人意外的其他階層。

  讀書人的地位呈現幾何級的攀升,迅速制霸了整個朝廷!

  而且姚崇還封閉了底層通往上層的晉升通道。

  更讓讀書人在整個社會階層的競爭中,具有了絕對性的優勢。

  讀書人占據了優勢之后,就徹底掌控了話語權,文臣的權力急劇攀升,甚至到了可以抗衡皇權,左右武將的程度。

  第三,群相制度的廢除。

  不管是武則天時期,還是之后的李顯李旦,他們選擇的都是群相制度。

  這個時候的皇權還是比較集中的。

  可當姚崇的政策實施之后,群相制度被廢除,姚崇直接變成了權臣,代理皇帝處理軍國大事。

  皇帝逐漸變成了工具人。

  真正變成了天子垂拱而治。

  你說,姚崇提出的這10條建議,到底是為了什么呢?”

  崇禎倒吸一口涼氣,只要把姚崇上臺之前跟上臺之后的政策一對比,這簡直不要太明顯!

  自掛東南枝:

  “這已經不用多說什么了。”

  “這還不夠明顯嗎?”

  “姚崇就是奔著限制皇權,想當一個權臣,想讓文臣代替皇帝治理王朝的目的去的。”

  “這不正是讀書人一直推崇的治國之道嗎?”

  李隆基心里發涼,這對比的的確太過明顯,姚崇才是這一次改革最大的受益者!

  文臣才是這次社會制度變革中唯一獲利的集團。

  他從心里面已經基本承認了姚崇的意圖,但他去不能認輸。

  長生殿主李三郎:

  “這只能說明,姚崇的10條建議讓整個大唐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但你也不能說明姚崇主觀上給李隆基挖了一個大坑,也許這只是社會制度改革后的一種偶然結果。”

  此刻,皇帝們紛紛搖頭,這李隆基的求生欲望可真強啊,還在掙扎嗎?

  陳通搖了搖頭,他就不喜歡給別人留下幻想的余地。

  陳通:

  “你說姚崇沒有主觀意圖嗎?

  那就來看一看這場社會變革中,誰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我們對比一下姚崇這10條建議說出以后,姚崇自己的地位變化!

  首先,在姚崇沒有提出這10條建議之前,姚崇就是李隆基集團之外的人,他根本就沒有實權!

  姚崇并沒有參與到李隆基的政變中,他不是李隆基政變的功臣,所以在先天一年的時候,姚崇是被排擠出權力范圍之外的。

  甚至,他連丞相都不是,沒有資格走在丞相群中。

  可但當姚崇提出了這10條建議后,李隆基欣然采納,姚崇就從一個不受重視的人,瞬間擁有了實權,并且一躍成為了宰相!

  可第二個問題來了。

  這個時期的宰相還是非常多的,因為這個時期還是群相制度,姚崇只是一群丞相中的一個。

  比姚崇資歷深,功勞大,地位高的人比比皆是。

  尤其是李隆基的老師張說,他不但是丞相,而且還是李隆基的老師,更是當時李隆基的功臣。

  他在朝中的地位,那比姚崇高的多。

  可接下來呢?

  姚崇就用他的這10條建議打動了李隆基,借助李隆基的手,把張碩直接給貶到了地方去。

  而且攛掇李隆基,出壓幫助李隆基政變的功臣。

  然后把其他丞相一一砍掉。

  瞬間姚崇就成了大權獨攬的主丞相。

  完成了權力的第二次飛躍。

  然后,當著十條建議是施行以后,姚崇的勢力呈現幾何級攀升。

  他權力攀升的速度有多快呢?

  開元一年才剛剛成為丞相,這時候朝廷黨派林立,他只不過是其中之一罷了。

  可到開元三年發生蝗災,姚崇的權力,就已經大到了可以和天下人為敵的程度!

  甚至能夠叫板皇權。

  這才用了不到兩年的時間,姚崇從做冷板凳的臣子開始,一躍成為只手遮天的權臣。

  我就問你,歷史上哪個丞相有姚崇這么牛?

  再給姚崇幾年時間,李隆基就真的成擺設了!

  你說姚崇這十條建議,他有沒有為自己謀利?”

  曹操等人也被姚崇掌控朝政的速度所驚呆了,這比他都牛逼啊。

  人妻之友:

  “我靠,這才用了兩年時間啊!”

  “兩年前的姚崇還在坐冷板凳,兩年后的姚崇就位極人臣,可以和天下人開戰,力挽狂瀾,壓制一切不服!”

  “這權利發展的速度,古今罕有啊!”

  “就是王莽,就是那些外戚,他也不可能權力成長的這么快。”

  “這還多虧李隆基的配合呀。”

  楊廣此刻也是不得不服,這姚崇的手段太高明了。

  當然,李隆基越是夠蠢的。

  基建狂魔(千古狠君):

  “最可怕的就是,姚崇用的竟然不是武力。”

  “如果說像董卓那樣,直接用兵威來壓服別人,那還真的挺常見的。”

  “可姚崇這樣,只依靠著政治手腕,就直接讓乾坤顛倒,不但弄走了跟他競爭的那些丞相,竟然還能夠壓制皇權。”

  “這才是文臣的可怕!”

  “吃飯就靠一張嘴。”

  漢武帝也是服了李隆基,也只有李隆基這種蠢貨,才能讓一個臣子如此快速的聚攏權利吧。

  就是趙高,那也要苦心經營多年,還得借助秦始皇暴斃的契機,這才能大權獨攬。

  雖遠必誅(千古圣君):

  “李老三,你給咱們解釋解釋,姚崇要不是為了自己成為權臣。”

  “他怎么能夠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做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甚至還可以壓制皇權?”

  “你不要告訴我,這是一個意外!”

  “有些人一輩子處心積慮,他都達不到這個高度。”

  皇帝們此刻都相信姚崇這是有意而為,要是姚崇是無心插柳,讓自己無意間成為了權臣。

  那姚崇簡直就是妖孽了!

  這根本就不是人能夠達到的。

  此刻的李隆基已經沒有辦法再反駁了,他現在回想起來,都覺得姚崇掌握權力的速度太過于驚人。

  就他這個李唐皇室的繼承人,他要成為朝廷中實權在握的太子,他都沒有這么簡單!

  當年經過了多少風風雨雨,那真是一步走錯,就可能萬劫不復。

  而姚崇上位簡直太容易了。

  他想了好半晌,都沒有想到一個好的說辭。

  皇帝們看到李隆基已經黔驢技窮,都不禁暗暗的搖頭,這就叫事實勝于雄辯。

  劉邦眼中滿是殺意,就李隆基這孫子,竟然還敢懟自己?

  這回讓你知道什么叫做君子報仇,從早到晚!

  痛打落水狗,那才是君子所為。

  殺白蛇的不都是許仙(詭道圣君):

  “我們現在來從頭看一下李隆基所謂的吏治清明,這不就是一個笑話嗎?”

  “從制度上說,李隆基時期的吏治,那就絕對不可能清明!”

  “甚至可以造成極度的腐敗!”

  崇禎此刻如同一個好學寶寶一樣,立刻就問。

  自掛東南枝:

  “這是怎么看出來的?”

  “大家不是都說開元時期吏治還可以嗎?”

  李隆基聽到劉邦這么懟自己,這是要抹殺自己的一切功勞,最后把自己弄死的節奏呀!

  他怎么能夠容忍呢?

  長生殿主李三郎:

  “劉老三的話你都信?”

  “你也不看看他是什么人品!”

  “光憑制度就能看出腐敗不腐敗?”

  “這不是笑話嗎!”

  劉邦滿眼的冷笑,你看不出來那是你太差勁。

  是該展現真正的技術了。

  殺白蛇的不都是許仙(詭道圣君):

  “就你這種段位,你能懂個啥?”

  “你怕是不知道,歷史上真正厲害的皇帝其實都是玩的制度的嗎!”

  “只有把制度建設好了,才能享受制度帶來的紅利。”

  “李隆基的這種制度,那一定會產生極度的腐敗,從他使用這種制度開始,這種制度就會有自帶的缺陷。”

  “我給你分析分析。”

  “第一,群相制度變成了丞相問責制。”

  “群相制度,因為有很多丞相,彼此的利益牽扯,天然的就會形成相互監督,相互制衡。”

  “可當權力集中到一個丞相手中,那么這個丞相的權利就過大,這種絕對的權利,必定會滋生絕對的腐敗。”

  “因為這種權利他是不受監督的!”

  “第二,李隆基時期皇權過于薄弱,無法監督相權!”

  “其實皇權在某種意義上,就是為了監督臣子,查看他們在施政過程中是否有不當行為。”

  “可李隆基太傻了,他的爪牙全部被人給剁光了,李隆基就等于成了聾子,成了瞎子。”

  “下面的丞相和臣子怎么亂搞,他可能都不清楚,還以為河清海晏,天下太平。”

  “這種制度之下,臣子的權力不受監督,而且臣子還會閉塞皇帝的耳目,臣子還會認認真真的辦事嗎?”

  “那肯定是要結黨營私,貪污受賄!”

  “第三,踐踏法治,施行仁政,就是縱容官吏犯罪。”

  “當官吏犯罪的成本太小的時候,還怎么能約束官吏的心中之惡呢?”

  “這種行為不嚴刑峻法的制止,遭殃的肯定是底層的百姓。”

  “想一想,官吏傲慢,貪婪,濫用權力,而且沒有監督,并且告了也沒用,人家一不怕制裁,二還有上官護著。”

  “你能想想,這樣的制度下,到底能腐敗成什么樣子嗎?”

  “甚至底層連一點聲音都發不出來。”

  “所以,姚崇給李隆基設計的這個制度,從設計之初,就是在維護官吏的集團的利益,損害的就是百姓和皇帝的利益。”

  “這是這個制度,本來就存在的弊端,不是以人力為轉移的。”

  曹操,楊廣,人皇帝辛等人都十分贊同劉邦的觀點。

  武則天也是連連點點頭,這才叫做有共同語言。

  幻海之心(千古一帝,世界霸主):

  “聰明的人在設計制度的時候,都已經知道了制度的優點和缺點,就會采取相應的補充制度。”

  “連制度的作用都不明白,還怎么去駕馭制度呢?”

  “李老三,你這水平太差了!”

  崇禎感覺他在聊天群待了這么一會,所學到的知識,那簡直比他有生以來學到的還有多。

  什么有作為的皇帝就是專門玩制度的,什么絕對的權力帶來絕對的腐敗。

  他以前可沒有聽過這種觀點,現在被這種觀點震撼的無以復加。

  而李隆基則是氣喘吁吁。

  長生殿主李三郎:

  “不可能!”

  “沒有人可以僅憑制度就能看出這么多東西。”

  “僅僅憑借著制度,你就要斷定李隆基時期一定是吏治腐敗,這怎么可能?”

  陳通嘆了口氣,這還真是不見棺材不掉淚。

  陳通:

  “那么我就給你上點證據。

  李隆基的這種制度,他其實只能帶來絕對的腐敗,各種結黨營私,各種貪污受賄,還有各種蠢正政,虐政,都會隨之而來。

  我們看看,李隆基時期,有名的丞相,到底都是怎么下臺的?

  第一任丞相姚崇,結黨營私,放任屬下貪污受賄,放任子女貪污受賄。

  你覺得姚崇都這么干,會吏治清明嗎?

  而第二任丞相宋璟,雖然沒有結黨營私,可他的政策就是虐政,搞的民怨四起,把老百姓都禍害成什么樣子呢?

  你覺得宋璟這種蠢貨,他會選出什么樣的好官吏來呢?

  那絕對是跟他一樣蠢的人!

  你覺得這樣的吏治清明嗎?

  宋璟為什么弄得天怒人怨,卻得不到糾正呢?因為他權力太大,失去了監督,失去了制衡。

  第三任丞相張說,就是被姚崇斗倒的這一個人。

  姚崇,結黨營私,貪污受賄,但姚崇卻愛惜羽翼,注意名聲,還不會做得太過分。

  但張說可是不要臉的人,為了能夠上位,他可是唐朝第一個寫詩歌巴結別人的人,張九齡寫詩巴結李林甫,這都是跟張說學的。

  他下臺,就是因為結黨營私,貪污受賄。

  中間有很多丞相,甚至干了一年,就直接下臺,那是問題多的不像樣子。

  然后,就是大名鼎鼎的張九齡。

  知道他怎么下臺的嗎?

  還是結黨營私!

  接著,就是大名鼎鼎的李林甫,這就不用我多說了吧,李林甫當政時期,同樣還是結黨營私貪污受賄,更是瘋狂的剝削百姓。

  李林甫之后就是楊國忠。

  這個更不用介紹了吧,結黨營私,貪污受賄,剝削百姓,簡直罄竹難書。

  李隆基時期的丞相,都是在濫用權力。

  絕對的權力,帶來的就是結黨營私,就是不受監督的肆意妄為。

  這些進行結黨營私的人,你說他們的吏治會清明嗎?

  最重要的是,李隆基竟然實行仁政,官吏犯了事拍拍屁股走人,刑不上大夫的結果就是,這些官吏更加的肆無忌憚!

  李隆基時期的種種社會問題,其實就是因為制度問題產生的,這種制度下,那就是只維護頂層的利益,跟宋朝一模一樣。

  其帶來的結果,當然也會跟宋朝一模一樣。”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