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兩百一十三章 李家始祖老子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劍守長安

  道家先驅老子李耳。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陽,或曰謚伯陽,上古春秋時期人,

  上古賢者圣人,為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與莊子并稱“老莊”。后被道教尊為始祖,稱“太上老君”。

  “老子”為李家始祖。

  “老子”曾擔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以博學而聞名,文圣夫子曾入周向他問禮。春秋末年,天下大亂,老子欲棄官歸隱,遂騎青牛西行。到靈寶函谷關時,受關令尹喜之請著《道德經》。

  上古春秋時期,道家老子就發現了神州結界壁壘出現問題,自身一人入函谷關,走入壁壘裂縫,探查結界情況。

  從此之后,老子就消失的無影無蹤,有人說是前往了神州凈土“靈界”,也有人傳言,是去了其他州域。

  上古曾有記載,人間有九州,分別是東南西北中,東荒,南海,西漠,北原,中皇……五大州。

  其余四大,則是劍州,雷州,神州,天州……

  函谷關出現問題,本應該在春秋時期,靈界就會融合進入神州。

  但是老子以一人之力,阻擋了一切,這也正是道家每代魁首都在做的事情。

  書院后山的夫子,和老子就是同一時期的人物。

  李淳風,袁道罡,李靖武,都是夫子教導出來的。

  老子的道,為天下圓滿之道。

  是一種混沌未分的初始態,無為自化,清靜自正,是天地之始,萬物之母,為化生萬物的根源。

  道家圣書“道德經”更是道門第一功法。

  常有言:道常無名,無為而無不為,它像水一樣,善利萬物而不與萬物爭,以柔弱勝剛強,是最高的善。

  老子的道,曾說:道是不可言說的,人的感官也不能直接感知,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持之不得。道既是宇宙的本體,又是萬物的規,還是人生的準則。

  哪怕書院后山,創立儒家的夫子,建立儒家以天、地、人為“三才”,而老子則以道、天、地、人為“四大”。“四大”在“三才”之上增加了道。

  夫子,老子,都是建立神州人族后時代的大圣古賢。

  為了神州,老子一人西出函谷關,才讓神州堅持了這么久。

  夫子在后山,建立了儒門書院,幫助李氏開創了盛世王朝,如今就是為了神州,為了大唐。

  如果不是老子西出函谷關的話,以道門之力,開創佛本是道也不是什么難事。

  可惜,道教先輩“老子”為了神州和平已經離開了,而道教上下每代都在鎮守神州結界的壁壘。

  但是也沒有忘記,“佛本是道”這個道門傳承。

  君臣二人,偽裝身份,潛入佛國境內。

  現在的密宗佛國。

  經過了進攻西疆戰爭之后,佛國上下也是傷筋動骨。

  一尊入佛的高僧,還有十八尊先天境界的武僧,加上一萬多僧人,五六萬信徒,加上后面苦行僧的馳援人數。

  可以說,那一戰,佛國上下損失慘重,不知道葬送了多少僧人信徒,那可是真正的死亡,投身黃河,墜入地獄之中。

  經此戰役之后,佛國上下在無人愿意入侵唐國。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有人的地方就有紛爭。

  佛國上下,也有人不贊同入侵唐國,但是在巨大的利益之下,同意入侵唐國的僧人還是占據大多數。

  可經過了這一場慘敗,很多僧人都不再激昂,不再信誓旦旦的建造無上神佛金像,獲取唐國億萬人的信仰之力。

  佛國也需要休養生息,但是他們萬萬沒有想到,此番戰爭結束,只不過是剛剛開始而已。

  李劍白化身為魔,正在一步步進入佛國境內。

  “王,你真的要對佛國下手?”長孫有國為大唐忠武大將軍,心中知道忠君愛國。

  心中還是有些擔心,畢竟這一戰十分威脅,身為唐王的李劍白不應該以身犯險。

  這是大忌。

  特別現在唐國正逢戰事頻發,劫難多重。

  身為唐國之主,不應該進入戰爭之中,更不要說離開大唐疆土,對深不可測的佛國出手。

  這很有可能就會造成難以挽回的后果。

  “放心吧,論保命手段,我還是自有信心。”李劍白點頭安慰了一句。

  “好。”長孫有國不在多說什么,雖然自己與這位新君接觸時間不長,自有短短幾天而已。

  但是長孫有國也了解到了李劍白的性格,甚至長孫有國感覺,眼前的王,比自己還像將軍,還像主帥。

  不過長孫有國也了解了,當初李劍白可是率軍親征匈奴赤城,一人率兵進入長安,化解兵變事件。

  更是聯合影密衛,毀滅了江湖第一古城。

  如今有御駕親征來到西疆邊防,可以說李劍白深深獲得了長孫有國的信任。

  曾經長孫有國感覺,皇子當中,只要李建軍最驍勇善戰,但是現在看來并非如此。

  這個年輕過分的新王,調兵遣將的能力,不亞于唐國十大武將任何一人。

  難怪王猛對李劍白佩服不已,心服口服。

  象棋廝殺,從未贏過一場。

  短短兩日。

  君臣二人,裝成普通人,來到了佛國彌陀山。

  只有李劍白和長孫有國兩人,第一次前來探查情況,兩人足夠了,人數多來反而太過顯眼。

  若是真正開戰,必定傾盡所有!

  天竺森在眼,松風颯驚秋。覽云測變化,弄水窮清幽。

  暮持筇竹杖,相待虎溪頭。催客聞山響,歸房逐水流。

  彌陀山很寧靜,很自然,很讓人升起一股膜拜之心,似乎可以讓人無牽無掛,放松下來。

  可是這種感覺,李劍白明白,這就是一種洗腦的手段。

  上山。

  一路陡峭,但是對倆人來說卻沒有什么難的。

  陡峭兩邊,有佛像大小幾十尊,上百尊。

  這些山體佛像,高矮胖瘦各不相同,神情動作千姿百態。有的咬牙切齒,怒目而視;有的朱唇微啟,面帶微笑;有的盤膝而坐,雙手合十;有的金雞獨立,手舞鋼鞭;有的眼睛半閉,手持經卷。

  終于。

  山頂之上。

  一尊金色大佛屹立在倆人面前,這尊金色佛像,如同黃金打造一般,高達一十三丈!

  這意味著什么?

  四十多米之高啊!

  如同一尊巨無霸,君臣二人在這尊巨佛石像面前,如同兩只螞蟻。

  而這時。

  “唐國魔王,這是佛門圣地,你來錯地方了。”

  李劍白冷笑:“是嗎?你們不是口口聲聲的要度化世人,勸人回頭,立地成佛嗎?今日我來了,你們誰來渡我?”

  青蔥少年,為一國君王,氣勢強悍,霸道無比,藐視眼前石像神佛。

求支持,求,求打賞,求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