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379章技校與工人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隋末第一狠人

  鄒羽笑著搖搖頭,看著閻立本裝藥,點火,一槍打向外面空中,開心的贊嘆道:“好!真是太好了!”

  從閻立本的操作中,鄒羽就看出來了,這是把以前的前裝火槍,變成了后裝火槍,在火槍尾部,槍身側面,開了一個窗口,裝上一個推拉銷子,拉動插銷,就露出了窗口,塞入裝好的彈藥,推上去就行了。

  后裝火槍,填裝速度起碼提高了三倍,鄒羽估計了一下,熟練之后,二十秒之內,就應該能放一槍,雖然比起弓箭要慢,不過別忘了,這小子彈可不是單發,屬于散彈!雖然遠了難以致命,不過傷害那是杠杠滴!

  采用分段射擊,現在火槍兵終于也能單獨作戰了,當然他們還屬于欺軟怕硬的階段,如果遇到重甲兵,那怕是近距離,傷害都非常有限。

  “全部改裝吧!讓他們把以前的都交上來。”鄒羽摸著冰冷的火槍管,滿意的微笑著點頭說道。

  本來正被他夸獎而開心的閻立本,一下子笑容就僵在臉上,隨后嘴角一抽,小心的說道:“王爺這個沒法改裝,只能從新做。”

  “哦!既然這樣,就重新制作吧!”鄒羽點點頭同意道,在他想來,在槍管上開窗,從新改裝,確實還不如新做,畢竟新做的一氣呵成,做出來也沒有那么多毛病。

  “這個…敢問王爺,制作多少?”閻立本為難的問道。

  “先做兩千吧!年后再做一批,湊夠一萬,火槍用來守城還是不錯,完全能夠壓制對手,把他們壓在城墻下。”鄒羽略微期待的說道。

  “人手不足啊!王爺!”閻立本無力的說道。

  “這…”鄒羽沒有想到這個問題,頓時傻眼。

  “真的啊王爺!你看武器盔甲要人吧?火炮也要加緊!哪里來那么多人做火槍呢?”閻立本還以為鄒羽不相信,急忙叫苦道。

  “別急!別急!讓我想想。”鄒羽連忙安慰道。

  “這樣吧!武器盔甲那邊先放慢一些,留部分熟手,然后招一批學徒打下手,這樣又能多一些人了。”鄒羽繼續說道。

  因為火槍火炮的保密性,那怕是匠作監的人,也是再三考察挑選出來的,因此人數并不多,加上鄒羽的攤子又鋪得大,到處都要人,單純鐵器這一塊,礦區需要,普通武器盔甲那邊也需要,還有的制作連弩,踏弩等,這么一分下來,感覺哪里人都不夠一樣。

  “這樣也行!招一些學徒去做普通刀劍!”閻立本這才放松了下來,點頭同意。

  “人啊!人才啊!在哪里去找呢?”看著原本圓臉表尖了的閻立本,也不好意思面對他幽怨的眼神,鄒羽表揚了幾句就離開了,不過對于缺少人手還是感覺頭疼。

  “辦技校似乎不錯!”路過醫學院,鄒羽眼睛一亮道。

  “我先回家,你去叫宇文溫來見我!”鄒羽對跟著的親衛吩咐道。

  “參見王爺!”剛回到家沒一會,宇文溫就急匆匆的趕來了。

  “不急,先坐下來喝口水。”見宇文溫鼻孔出著粗氣,知道他是趕過來的,鄒羽連忙招呼道。

  “謝過王爺!”宇文溫笑笑拱手道謝,這才坐下,端起下人送上來的茶水,喝了兩口。

  沒有讓鄒羽久等,宇文溫放下杯子問道:“不知王爺招屬下前來,有何吩咐?”

  “是這樣的,我想讓你去建立一所技校。”鄒羽解說道。

  “技校?這是什么?”宇文溫不解的問道。

  “顧名思義,就是教導一技之長的學校!”鄒羽給他解釋道。

  “就是醫學院那種?”

  “不錯!醫學院只教導醫術!而技校就是培養其他技術人才的地方,例如鐵匠!木工!

  技校分為三年制,第一年只教基礎,讓學生學會幾種最基礎的技能,熟練的使用各種工具;第二年根據興趣愛好選擇專業,學習,練習更專業,更精密的東西;第三年進入各作坊實習。”鄒羽繼續介紹道。

  “這和學徒好像沒有區別吧?”宇文溫不解的問道。

  “不錯,基本上沒有區別,只不過學校學得更加的單一,因為技校的目地就是給官府提供人才,尤其是匠作監分管的各項目。”鄒羽點點頭道。

  宇文溫明白過來道:“也就是說,技校就是更快速的培養學徒,然后根據他們能力安排工作。”

  “嗯,技校比起學徒有一個好處,一個好的師傅,招收徒弟,總得挑選一下,而技校是面向整個社會招收學員,無論是誰,都可以來學習,不至于讓想學技能的人,找不到學習的地方。”

  “只是工匠地位不高,恐怕招不到多少學員!”宇文溫遲疑道。

  有土地種,沒人愿意去專職作為工匠,這是一種傳統觀念。在這個時代,老百姓可沒有那么多東西需要請匠人制作,簡單的家具自家能做,那怕是修建房屋,村里百姓也能幫忙。

  大戶人家的工匠,不過是他們的家奴,是佃戶;鎮上,城里的匠人,他們其實就是貧窮百姓活不下去,家里才把他們送去做學徒,然后他們就這么繼承下來,或則到別的地方開店,或則就留下來做幫工。

  也就是說匠人都是屬于沒有土地的人群,也因為他們是匠人,官府不會去給他們分地,畢竟這沒有必要,你一個匠人,就好好做匠人,哪里來時間種地。

  工匠有稅收,也有勞役,因此沒有人會羨慕做工匠的,畢竟有的老百姓會認為,沒有人找你做東西,就沒有收入,不像種地一樣,穩定可靠。

  沒有元明時代匠人世代相傳,不得脫籍,勞役繁多,匠戶那么悲劇,到也不是百姓最好的選擇,更何況百姓現在算起來挺有盼頭的。

  “提高待遇,都是朝廷部門,沒有身份高低,以后幫著朝廷做工的,同一稱為工人!有技術的就叫技工!第一批學員就從士卒的家眷中招收,朝廷會發布公告,這是為了獎勵士卒為國征戰,勞苦功高的獎勵。”想想后世讓人羨慕的工人,鄒羽很肯定的說道。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