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六百八十五章 問策趙務本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南明第一狠人

  話不投機半句多。

  相反若是聊的投機了,那可以聊上一天一夜。

  朱由榔和趙務本就是如此。

  他們聊了大半日,已經是午膳時分了,朱由榔索性留了趙務本在宮中用午膳。

  難得覓到一知音,朱由榔自然得好好暢聊一番。

  午膳后,朱由榔與趙務本又聊了起來。

  “趙愛卿覺得朝中由誰領兵征伐遼東最合適?”

  聊的熟了,朱由榔連稱謂也改了。

  “回稟陛下,臣覺得唯有晉王殿下最合適。”

  趙務本仔細思忖了一番后答道:“晉王資歷最深,經歷最豐富,最重要的是戰斗力在諸軍之中戰斗力最強。”

  稍頓了頓,趙務本接道:“除了晉王之外,夔東軍諸將也可以一用。畢竟他們和東虜曾經有血海深仇,不擔心他們不拼命。”

  “沒了?忠王呢?”

  “回稟陛下,國姓爺哪里都好,就是不適合征討遼東。”

  “這是為何?”

  朱由榔大為不解道。

  “陛下想想,鄭成功麾下的兵都是閩地之兵,是地地道道的南方人。到了京畿地區他們尚且可以接受,可一旦到了遼東,那等嚴寒他們勢必接受不了。”

  趙務本思考的很仔細,他繼而說道:“相比國姓爺自己也不希望領兵去遼東。”

  朱由榔仔細一想,似乎確實是這個道理。

  要不然,當時朱由榔要復建東江鎮的時候,鄭成功為何推薦于七、王二麻子、何守義等水師將領前往,而不是派自己的嫡系呢。

  連水師方面鄭成功都不打算主動出擊,更不用說正面出山海關進攻了。

  仔細想一想,這些就都串起來了。

  看來進攻遼東,朱由榔能夠仰仗的主力便是李定國何李來亨等人了。

  遼東,寧遠。

  作為最接近山海關的一座大城,寧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若是清軍能夠守住寧遠,則面對明軍的進攻,有著充分的示警。

  而如果明軍奪取了寧遠,則相當于拿下了一座橋頭堡,可以憑借此作為跳板進一步進攻沈陽等地。

  雙方對寧遠都勢在必得。但顯然清軍更加不容有失。

  失去山海關之后他們已經失去了主動,如果連寧遠也丟了,這仗也真的不用再打了。

  孝莊對寧遠十分重視,第一時間派遏必隆領精兵三萬前往寧遠駐扎。

  不同于一般的城池,寧遠是一座典型的戍堡,三萬軍隊差不多已經是極限了。再多,就算人塞的下糧倉也放不下足夠的糧食了。

  遏必隆一開始是不想來寧遠的,畢竟明軍只要派兵出關,寧遠是首當其沖的。

  但是太皇太后的旨意不可違背,遏必隆可不想被太皇太后罵個狗血淋頭。

  來就來吧,大不了打不過再跑嘛。

  反正清軍一路跑路早就是習慣了,遏必隆也有了足夠的經驗。

  來到寧遠之后遏必隆下的第一個命令就是四處劫掠糧食。

  畢竟寧遠本身的存糧很少,雖然遏必隆從沈陽帶來了不少糧食,但也不一定能夠用。

  未雨綢繆總歸不是什么壞事。

  當然如此一來苦了的是寧遠一代的百姓。

  他們本就生活艱難,這過冬的口糧被奪了后更是舉步維艱,能否撐過這個冬天都是兩說。

  無奈之下不少百姓以村子為單位開始向山海關方向遷移。

  如果能夠在入冬內逃到山海關內應該是可以活命的。

  聽說朱皇帝對待百姓很好,不僅免除賦稅還會給災民賑濟。

  相比之下遏必隆簡直不是人啊。

  活命,他們只要活命。

  近日京師爆發了一個不小的轟動事件。

  當今天子將部分皇莊土地分給了貧苦的佃農。

  此舉一時間引起了熱議。

  那些佃農們自然對皇帝陛下感恩戴德。

  至于朝臣、讀書人們則紛紛直呼天子內行。

  看似犧牲了一些皇莊的利益,收獲的可是民心啊。

  再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百姓們的土地就是皇帝的土地,百姓們的錢就是皇帝的錢。

  身為天子豈能與百姓爭利,那也格局太低了吧。

  如今正是收買人心的大好時機,只要舉措得當,百姓們肯定會山呼皇帝陛下萬歲。

  讓利于民,這傳出去怎么看都是一樁美談。

  朱由榔自然也在關心著輿論,錦衣衛一直在搜集相關信息,并在第一時間奏報給朱由榔。

  “陛下,此舉不僅僅在民間受到了很好的反響,在官場亦是如此。”

  王賀年十分恭敬的對朱由榔奏報道。

  身為錦衣衛指揮使,王賀年直接對皇帝負責,他自然要將這些反應如實稟報天子。

  “嗯,朕其實早就有這種想法了,并非是一時興起才做出的決定。”

  朱由榔背負雙手和聲道:“得民心者得天下,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朕不求能夠名垂青史,但希望自己治下的百姓能夠安居樂業,吃的飽飯穿的起衣裳。”

  “陛下英明神武,必定能夠名垂青史。”

  王賀年不著痕跡的拍了一記馬屁。

  “哈哈,就你會說話。”

  朱由榔走至窗邊,望著已經開始凋零的樹木悵然道:“三年,朕用了三年時間平定了中原,收復了列祖列宗打下的江山。朕希望再用三年的時間把大明恢復到盛世時的狀態。”

  其實朱由榔很清楚,所謂的盛世也不過是不餓死人。

  但這在封建時代是十分不容易的事情。

  能讓一人不餓死是善人。

  能夠不讓百萬人千萬人餓死就是大善人。

  朱由榔現在要做的就是大善人。

  拋開這些不提,朱由榔這么做也是職責所在。

  畢竟他是大明的皇帝,所有百姓都是自己的子民。

  哪有身為君父看著百姓們挨餓的道理。

  朱由榔只希望看到亂世早些結束,百姓們早些步入正軌,過上溫飽生活。

  生活有時候就是這樣,你越是期望得到什么越是得不到什么。

  朱由榔希望經過自己的努力讓百姓們可以看到希望,不對生活失去信心。

  雖然成年人的生活里沒有容易二字,但還有希望在。

  而朱由榔就是他們的希望。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