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一百二十九章 種田才是王道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南明第一狠人

  與文安之聊著聊著,朱由榔便想到了文安之種植的那批土豆。

  離開這么久,這批土豆一定是漲勢喜人吧?

  如今這些土豆可是朱由榔的命根子,他當即提出要親自去看看。

  文安之自是欣然應允。

  君臣二人在一眾內侍的簇擁下前去土豆種植區。

  按照土豆的生長周期現在肯定還沒有完全成熟,不過已經隱隱可以看到一些豐收的影子。

  朱由榔心情大好,命人好好看護這些土豆。

  這些都是百姓們未來的口糧啊!

  看過土豆的漲勢后朱由榔又與文安之來到軍械作坊視察燧發槍趕制事宜。

  按照朱由榔的計劃,燧發槍一年的產糧要達到一千桿。

  雖然確實有些難度,但這已經是朱由榔能接受的最低數字了。

  如今匠人有限,即便佛朗基匠人加上大明本土的工匠,輪流連軸轉也就是一個月一百桿的量。

  這樣一年以后至少朱由榔可以把這一千桿燧發槍列裝虎賁軍最精銳的火銃營。

  一槍桿燧發槍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

  見證了土手榴彈的威力后朱由榔對燧發槍更有信心了。

  清軍現在顯然還沒有應對這種火器的太好辦法。

  至于火炮鑄造卻是個難題,不過炮彈的制作相對來說容易一些。

  這些滑膛炮一般用的都是實心彈。

  那些開花彈的使用量相對較少。

  匠人們只要按照配比走流程制作就是了。

  即便靠著這幾十門野戰炮,也夠清軍喝一壺的了。

  就是損耗是個問題。

  不過佛朗西斯科提出了一個讓朱由榔十分警惕的問題,那就是要嚴格控制這些接觸制造的工匠。

  萬一這些人中出了一兩個心懷鬼胎之輩,逃走跑到清軍那里,那樣明軍的技術優勢就完全沒有了。

  明軍能造的清軍一樣能造,他們的匠人還更多,完全可以靠體量優勢把明軍徹底壓死。

  “尊敬的大明皇帝,我的這一點小小建議請您一定要放在心上。清軍的仿制能力很強。一定不能讓火炮、火銃的圖紙落入清軍手中!”

  佛朗西斯科一直十分優雅,讓人如沐春風。

  朱由榔點了點頭道:“你的這個建議很有價值,朕會放在心上的。這些匠人都已經入籍,會有官府嚴格按時核對他們的信息。”

  “再有,我想提一個小小的要求。”

  佛朗西斯科十分認真的盯著朱由榔。

  “說罷。”

  “能否按照泰西人的習慣在這里修筑一間教堂,讓我們祈禱?”

  朱由榔想了想,這也不是什么問題。

  再說這個宿主本身就是一個信教者,做出修建教堂的事情也不稀奇。

  “朕準了。”

  朱由榔信誓旦旦道:“修筑教堂的錢從內帑中撥。”

  佛朗西斯科十分清楚內帑的錢就是皇帝的私人錢,不由得感動哭了。

  “皇帝陛下真是慷慨,我們愿意為您效死力。”

  對這些佛朗基匠人來說背井離鄉,遠離歐羅巴大陸萬里之外。

  這種情況下大明皇帝愿意為他們修建教堂,使他們的信仰有所歸宿。

  這簡直是太感人了!

  “我聽說大明有句老話,叫做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

  佛朗西斯科吞了一口吐沫道:“您放心好了,我一定給皇帝陛下造出最好用的火器!”

  朱由榔又說了幾句勉勵佛朗西斯科的話,便和文安之離開了作坊。

  “陛下關于這泰西教堂老臣不知有一句話當講不當講。”

  君臣二人上了馬車,文安之主動說道。

  “文卿說罷。”

  朱由榔淡淡道。

  “我大明有佛道二教,皆是傳承千年之久。不論是佛教興還是道教興,皆是在我朝掌控之中。唯獨這泰西之教,我們知之甚少。若是任由其傳播,萬一有不利于陛下統治之處,那豈不是太可怕了。”

  這種話也就是文安之敢說。

  其實朱由榔那么痛快的答應佛朗西斯科建造教堂,自然是經過一番仔細考量的。

  教派之爭自古皆有,但在華夏大地上都沒有演變成不可收拾的地步。

  這和歐洲的情況完全不同。

  像****的那種情況在大明是完全不會出現的。

  只要朱由榔堅持君主集權,那么任何教派在大明都只是小打小鬧,絕不會出現搶占主家風頭的情況。

  只是這些都是站在他對歷史全知全覺的情況下得來的。他該如何向文安之解釋呢?

  仔細思忖了一番,朱由榔沉聲道:“文卿所說的這些朕自有考慮,朝廷一定是凌駕于任何教派之上的,這一點文卿大可放心。”

  文安之是個聰明人,聽到朱由榔這句話后懸著的那顆心便放下了。

  “陛下深謀遠慮,老臣佩服。”

  文安之說著說著老淚縱橫道:“陛下為大明做了這許多還有人不理解,老臣直是為陛下不值啊。”

  “這有什么好不值的。朕又不可能令所有人滿意,只要做到問心無愧就好。”

  朱由榔的心態很是灑脫,笑聲道:“朕現在就像蓋房子,等到這房子蓋好了,那些質疑朕的人便該明白了。”

  “陛下真是圣人之胸襟。”

  “文卿,你覺得此次趙良棟敗北后,會有如何變化?”

  “老臣覺得東虜肯定會認為短時間內不宜進攻,而是靠封鎖耗死我們。”

  文安之的眼界還是很開的,很快他就點出了關鍵所在。

  “所以,我們現在的當務之急不是秣馬厲兵,而是抓緊時間種植糧食。譬如那土豆,就要趕快推廣。”

  清軍真要是實行封鎖,所有物資都會緊俏一些。

  好在明代是個自給自足的朝代。

  除了糧食問題有些難辦外其他的都好解決。

  “十三家方面是朕最擔心的。”

  朱由榔嘆聲道:“朕了解到十三家不少士兵都是靠賣鹽去湖廣換糧食。東虜真要是實行封鎖,朕怕他們糧食會吃緊。”

  蜀中相對好一些,勒緊褲腰帶總能過活。夔東就完全不同了,缺地少糧只能靠外部輸入。

  清軍真要是實行封鎖他們該何去何從?

  ...

  ...

  ps:第一更送到,求推薦票支持啊!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