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610章 十年,大漢早已今非昔比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大漢從吹牛開始

  接下來的時光,眾人沒了以往的清閑。

  事情已經基本的定了下來,朝廷決定對他們進行一場冊封儀式。

  時間就放在下個月的初一。

  也就是建元八年的第一天。

  按照以往的慣例,這一天是進行大朝會的日子。

  所有在洛陽的官員,無論大小,只要有品階的,都要來上朝的日子。

  而選擇在這一天對這些功臣們進行冊封,也更是顯示出了朝廷對其的重視程度。

  但是在此之前,另一件事情反倒是先落實了下來。

  那就是彭越所說的培訓班。

  這個培訓班是吏部主導,禮部主辦的聯合培訓機構。

  自打朝廷決定開始科舉選士以來,這個機構便成立了,而自此往后,每一位新入仕的官員,都要經過這里的培訓。

  期限通常為兩年,時間雖久,但也不是一直待在這里接受培訓的。

  整個培訓分為幾個不同的階段。

  其中第一個階段便是位于洛陽進行為期三個月的培訓,三個月過后,他們將會接受來自吏部的任務。

  也就是到各地去暗中走訪,配合吏部對各地官員進行官風調查。

  通過對路線的規劃,這批人會前往北方邊郡,東部工業區,南方正在開發的郡縣。

  總而言之,就是需要在兩年的時間內,走完這一個大圈。

  在其他三個地方會待上不同的時間進行下一階段的培訓。

  例如說北方邊郡需要待一個月,東部工業區需要待兩個月,南方正在開發的郡縣需要待一個月。

  在規定的地點停留,會在地方組建新的培訓班對其進行培訓。

  其目的是為了讓這些新入仕的官員了解一下大漢的整體情況。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這話對也不對。

  而朝廷對此的定義是,低級官員需要知道,中級官員需要了解,高級官員需要精通。

  你連國家的整體情況都不了解,那還怎么去做工作?

  你連大的趨勢都不知道,還怎么去地方上進行引導性工作?

  “博士,現在咱們大漢真有這么強大了嗎?”馬彪重重的吸了口氣,今天剛一上課便提出了埋藏在心中已久的疑問。

  “咱們大漢到底有多強大,這個不是靠我用嘴巴說出來的,而是實實在在做出來的,等理論課程結束之后,你們會到實地去參觀的,之前咱們講過的那些,你們能親眼看到一部份,是真是假,到時候你們自己會去定奪的。”禮部教諭司博士馮源淡定的笑了笑,輕松愜意的解釋道。

  這種問題他已經很久沒有遇到過了。

  而以往帶的都是科舉出來的人,那些人基本都是從洛陽書院畢業的,對于現在社會的一些基本情況都是了解的。

  但是眼前這批人卻不一樣,說句不好聽的,做個不恰當的比喻。

  那就是這是一群活在十年前的人。

  十年,大漢從無到有!

  十年,大漢從弱到強!

  十年,大漢早已今非昔比!

  十年的時間很短,十年的時間也很長,十年的時間,足夠做很多事情了。

  例如,剛剛建立十年的大漢,其國力早已超越了巔峰時期的秦朝。

  例如剛剛成立十年的大漢,已經平定了北方胡患,北方數千里的肥沃草原,已經成為了大漢的后花園。

  “今天咱們就來講一講大漢的官制吧……”馮源直接開始了今日的課題。

  其實就是讓大家了解一下官場的一些制度。

  各個衙門的一些職能權力等。

  當然,在這里并不需要講解的特別詳細,只是需要讓人知道每一個部門是干啥的就行了。

  開端自然是三省,這個是必須要講的,也是必須要了解的。

  因為這牽扯到關于以后朝廷下達政令的事情,所有官員,都必須要知道一份正規的政令的格式是什么。

  哪個先?

  哪個后?

  需要流轉每個部門幾次?

  先流轉哪個部門?

  都需要什么人來簽名確認?

  不要以為一份政令就是直接寫內容,公章一蓋就完事了。

  那是極其不負責任的行為。

  現在是需要責任到個人的。

  例如一份政令是誰提出來的,跟誰商議過的,是誰送上去的,送上去的范本是誰寫的?

  之后又經過了誰的手,經過了誰的批復,誰又審核抄錄了,一切完成之后,又是誰負責把這份政令送到你手中的,是什么時間交到他手中的。

  這些都是有嚴格要求的,而一份針對全國性質的政令,他的一些細節是永遠不會一樣的。

  那就是負責送政令的人,絕不可能是同一個人。

  也就是說,只要是這種公開性的正式公文,是可以一眼看出每一個環節都是誰經手了的。

  不像后世那種看似正經的公文,能給你列個單位名稱就算是體貼的了。

  一堂課講完,馬彪等人早已目瞪狗呆。

  他們壓根就不會想到,一份政令竟然搞的這么復雜,讓人眼花繚亂的。

  得虧最后馮源說了,這只是朝廷的正式政令,針對的是一些比較重大的事情。

  另外,這種政令一般是送往郡守那里的,然后各地郡守進行。

  但是縣令本身是需要有辨別政令的能力的,不然郡守要是偽造政令了,你看不出來,那還能行?

  接下來又講解了其他的一些衙門職能,一天的時間就這么過去了。

  雖然馬彪等人對大漢的官場制度了解的速度突飛猛進,但一時半會兒的還是很難讓他們徹底的理解。

  太復雜太復雜了,他們本身就是普通人,也沒有文化,短時間內根本就消化不了這些內容。

  然而,在最后課程結束的時候,馮源卻說了一番讓眾人恨不能拔刀相見的話來。

  “今日這個課程呢,主要就是了解一下就行了,不需要去記下來每一個細節,但也不能等啥時候問起來的時候一問三不知。”

  “另外就是走上仕途,并不意味著接下來就沒有什么約束了,朝廷每年都會組織至少兩批人到你所任職的地方進行暗中走訪,若是官風太差,是會追責的。”

  “而想要收買走訪的人,也是很難的,因為這些人都是流動性的,就是那些新入仕途,正在進行培訓的官員來進行的第一步實踐,走訪的結果,很大程度關乎到他們的未來,所以這方面是沒人敢作假的。”

  “而且就算作假了也沒用,每年兩次,每次都是不同的人,前后幾年,若是走訪結論偏差太大,傻子都會看出來問題的,除非你能收買每一批人,同時收買吏部主管官員。”

  “最后就是,你們斥候本部的考核流程我不清楚……”

  請:m.booktxt.net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