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2253節 五念門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極限警戒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雖說此語不是絕對正確,因為有時候旁觀者可比當局者要癡迷太多——不然網絡何以有推手輕而易舉的就能調動輿論風向,吸引一大幫路人津津樂道的圍觀評點?

  此種情況,推手對內情過程請清清楚楚,所做的就像興奮劑調動使用者的精神亢奮般,旁觀者不過如吸食興奮劑般獲得滿足,耗費了精神,更入癡迷。

  不過如今的旁觀者都不是路人,或者可以說,他們也是參與者。

  從明界到暗界,從暗界到八百年前,從八百年前到空間還原諸點,從還原點到大千世界……

  一切的一切,本有關聯。

  太多人的舉動,都會對這個大千世界有著極大的影響。

  不論是暖玉、石田秀子,還是夜星沉、葉宣兒,甚至是趙佶。

  如今看來,趙佶極為關鍵,而他前生慧遠的所為,正是破解眼下世界煩惱的一環。

  琴絲在那個有問題的阿彌陀佛敘說經文的時候,知道說的是蓮花宗三經一論中《往生論》的內容,隨即顯現了那段經文。

  聽阿彌陀佛詢問,慧遠恭敬道:“五念門一為禮拜門,二為贊嘆門,三為作愿門,四為觀察門,五為回向門。”他對往生論可說是倒背如流,提及這些經文極為流暢。

  阿彌陀佛再問,“何為禮拜門?”

  慧遠立即道:“身業禮拜阿彌陀如來應正遍知,為生彼國意故。”

  阿彌陀佛隨即道:“那何為贊嘆門?”

  慧遠仍不遲疑,“口業贊嘆,稱彼如來名,如彼如來光明智相,如彼名義,欲如實修行相應故。”

  “那何為作愿門?”阿彌陀佛不像佛,倒像是考官。

  慧遠對往生論極為熟悉,自然對答如流,“心常作愿。一心專念畢竟往生安樂國土,欲如實修行奢摩他故。”

  “那何為回向門?”阿彌陀佛凝聲再問,

  慧遠卻是猶豫下才道:“不舍一切苦惱眾生,心常做愿回向為首成就大悲心故。”

  沉約看到這里皺下眉頭。

  阿彌陀佛和慧遠談論佛經,常人聽起來恐怕枯燥無味,但沉約早知根本,知道五念門不過是修持的法門。

  雖說法同舟筏,至岸當舍,可未至彼岸,修行就還是要修行法門。

  釋家修行的法門和修煉武功絕學大不相同,甚至可說截然相反。常人練武,說是強身健體,實則多是逞強好勝,練習武功務求狠辣制敵,若是心生慈悲,那自然發揮不出世俗武功的本來目的。

  練武多積暴戾之氣,修行卻要化掉各種劣習。

  劣習歸于習氣。

  因此少林寺的武僧就處于數學教材中泳池管理員的角色——一個是一邊放水,一邊注水;一個是拼命積累劣習,又在試圖化解劣習。

  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

  你積累的,終究是要散掉的。

  因此很多練習硬氣功的人物,散功比練功更要痛苦七倍。

  倒有家對此矛盾進行一個解釋——要修煉少林七十二絕技,必定要有相應的佛法來化解戾氣,不然就會次序顛倒,大難臨頭,渾身筋骨斷裂而死。

  修行法門千萬,但釋家修行法門不外乎以靜心離欲,去塵明心為根本。

  因此往生論的五念門不脫離這種本質,禮拜門就是在凈身業,靠不停的對阿彌陀佛禮拜來消除傲慢之心,去除慢心增加恭敬心來進行靜心。

  當然了,有些人一面對阿彌陀佛參拜,轉臉對眾生傲慢,那就完全失去禮拜的本質,禮拜一行只會增加此人的癡心慢心和嗔心,對身心絕沒什么好處的,更和修行本意無關。

  而贊嘆門就是念佛觀佛,希望達成佛之成就,儒家其實有類似的觀點,就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若明白禮拜門如何行,就知道贊嘆門是同屬性相近的本質,看到好的,內心希望自己變好,有了個目標,再慢慢行動,自己就真的會慢慢變好。

  同理可知,那些禮拜不誠的人修習贊嘆門的時候,多是求佛神通,眼紅旁人獲得神通,進而生出貪心妒心,這自然和修行就沒什么關系了。

  一念凡夫一念佛!

  同樣的行動,你有不同的目的,得到結果可能會截然不同。

  因此要知世間何為正法實則簡單明了,教你誠心正意,清醒自主,靜心離欲的就是正法,告訴你沉迷享受貪婪還能獲得神通的,那就是邪路。

  充滿欲望之心自然無法修正法,要修正法,就要多做正念。

  正念靜心,邪念生塵,塵聚五蘊,生死轉輪。

  至于五念門中作愿門、觀察門,回向門的道理無非如此。但前四門多是自了性質,而回向門卻要憐惜蒼生,屬于大乘菩薩道。

  慧遠一心前往凈土,雖說傳授眾信徒前往凈土的法門,但此行究其根本算是小乘,他在回答前幾門毫不猶豫,但在回復回向門時因為終未能如言而行,難免猶豫。

  阿彌陀佛抓住了慧遠的遲疑,立即道,“你可不舍一切苦惱眾生?”

  慧遠無言以對,不由向慧持看了眼,慧持卻是眉頭緊鎖,不知在思索什么。

  阿彌陀佛的聲音如同雷鳴,“你可心常做愿回向為首成就大悲心?”

  慧遠默然片刻,誠心道,“弟子未曾。”

  在他心中,五念門任何一門都可助他往生極樂,不然他何以教信徒只念“阿彌陀佛”就能往生凈土的方法?

  既然如此,專修一門有何不可?

  他信,他行,他亦這般來做,可聽阿彌陀佛的意思——他慧遠因差一門的修行,似乎竟不能往生凈土,不由心中惶恐。

  出家人不作妄言。

  這句話不是出家人對世俗講的,而是對自己的心來講的。若有妄言,就是造業,若是造業,身口意就是支離破碎,無法合一,若不合一,如何明心見性?

  因此不妄言是通往合一境的必備條件,慧遠修行深厚,雖覺有問題,卻絕不謊言欺騙佛祖。

  阿彌陀佛緩聲道,“你無有大悲心,終不能至西方凈土。”

  慧遠悲聲道,“但請阿彌陀佛告之至岸法門。”

  阿彌陀佛輕聲道,“如今有一機緣,你若能誠心化解,當可助萬千眾生脫離苦海,不知你是否愿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