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婆子眼睛一下瞪得大大的,平生眼睛瞪得最大應該就是現在這時候了。
“不,不是只抓人嗎?為,為什么還要沒收東西?”余婆子結結巴巴地問道。
“律法有令,像她這種不孝之人,如果被判定有罪,所有家財都會被沒收的。”閻大人一本正經地說道。
余婆子就躊躇了,面色很是難看。
她只是想讓余夏兒受到教訓,讓她知道害怕,日后懂得孝順,可不想把財產也交出去。
照這么說的話,她不僅賠個孫女出去,還連什么東西都得不著?
那得多虧?不賠!
余婆子朝四周掃了一眼,又惡狠狠地瞪了余夏兒一下,‘哧溜’一下從地上爬起來,鉆進人群跑了。
田氏與許氏見狀,也是面色一變,連忙從地上爬起來,也低著腦袋鉆進了人群。
婆媳仨可謂來得突然,跑得挺快的。
余夏兒又嗤了一聲,這老太婆跑得可夠真快的。
“大,大丫,你別怪你奶,你奶她不是故意的。”個馬后炮又出來了。
韋氏期期艾艾地看著余夏兒,一臉的心虛。
余夏兒:……
這親娘她真的不想要了。
雖說這個時代就是如此,當兒媳的就得聽婆母的,若不聽話打罵都是輕的,被賣掉都有可能,可余夏兒還是很惱火。
她是這個時代的人,又不是,摻雜了藍星現代的思想,因此有些事情她能接受得了,有些卻無法接受。
好比如韋氏,雖有些心疼她,也會護著她,但更怕余婆子。
只要余婆子一出手,韋氏立馬就慫。
“你要是不說話,我其實可以當你不在的。”余夏兒回了她一句,就不再與她說話了。
韋氏心虛得很,也不敢再吭聲。
閻大人面色古怪地打量著余夏兒,越看表情就越怪,那眼神仿佛在看著什么怪物。
余夏兒:(¬_¬)
“甲魚小姑娘,有錢還是要孝順長輩的好。”閻大人語重深長。
“我沒錢,有人賴賬,欠我錢不還。”余夏兒瞥了他一眼,意有所指。
閻大人頓時噎住。
你沒錢你建房子,雖說房子不是很大,可用料都是極好的。
“老人嘛,已經老了,再吃也吃不了你幾年,你別那么摳。”閻大人摸摸鼻子。
在大夏后朝,不孝可是大罪。
“好吃好喝供著,要算不孝的話,怎樣才算孝順,把財產都交出去?”余夏兒反問。
閻大人又被問住了,遲遲沒有作答。
“行吧,你有理。”閻大人深思后,還是點了點頭,“但你以后要出氣,麻煩砸東西就行,別打人啊,打長輩更不行,那也是大罪。”
余夏兒摸了摸下巴:“你說得有道理,打人頂多只能讓他們身疼,若是砸東西,定能叫他們心疼。”
閻大人:……
他是不是無意中出了什么不好的主意。
“不過你也不用擔心,雖說咱們大夏皇朝不孝是大罪,但這不孝也是有一定的度量的。比如你吃著大魚大肉,不能叫直系長輩吃糠咽菜;你穿著棉布,卻不能叫直系長輩衣不蔽體。”閻大人說道。
余夏兒點了點頭,這個律法她是知道的,所以她一直踩著底線來的。
只是花點錢,就能讓人抓不到把柄,她還是很樂意干的。
況且老余家人目前唯止還沒犯過大錯,現在這個樣子,無非是窮鬧的。
不過余婆子今日的行為,還是讓她惱了火。
好好的大米白面肥豬肉吃著不香嗎?為什么非得搞事情,找她麻煩。
明明怕她怕得要死,還總不死心。
“走吧,既然你們人來都來了,就趁著這會天色還早,早點進山去看看。”
余夏兒說著,又指了指地面上堆著的木板,“都給你們準備好了,每兩人一個獨輪著,把木板帶上好進山去。”
閻大人看到堆積如山的木頭,眼皮子跳了跳,問道:“解決小灣村干旱問題,還需用到木板?”
余夏兒想了想,道:“算是吧。”
正喝水的司昭一口水噴了出來,連忙咳咳了起來。
余夏兒瞪了他一眼,真沒用,連水都喝不好。
司昭咳得不能自已,抬起手來沖她豎了個大拇指,真夠不要臉的,還能面不改色。
余夏兒:……
有說錯什么嗎?
這么簡單點問題都不幫她解決的話,憑什么要她幫忙解決小灣村的事情。
說得不好聽點,小灣村旱不旱的,跟她有什么關系?
老余家也有地?
得了吧,就那三四畝廋地,水再充足也長不了多少東西,照樣得勒緊褲頭過日子。
至于她的地,其實不太用得著河水的。
別看她的地跟小灣村的地只隔了一條河,可她的地是在龍霧山山腳,哪怕一直不下雨也不見得會旱到哪去。
何況她的地這邊,偶而還是會下雨的。
有些事就是那么的奇怪,不管你服不服氣,反正這雨下得就是這么奇葩,就隔了一條河而已,這邊可以是傾盆大雨,而小灣村那邊則烈陽高照。
司昭好不容易咳完了,回頭便看到閻大人領著官兵忙了起來……要將木板運送山上。
不過木板實在太多了點,光這十幾個官兵,人手還是差太遠了點。
“這一次弄不完啊,要不然花點錢雇人一塊送?”司昭湊了上來,在余夏兒耳邊說道。
“有人肯干?”余夏兒掃了一圈,人倒是挺多的,但有沒有膽子干就不好說。
“試試吧,多給點錢應該沒問題。”司昭說道。
“給多少?”余夏兒問。
“這是要命的事情,要不然就一兩銀子一個?”司昭試探道。
余夏兒頓時肉疼,可二流子說得對,想要一次性把木板全弄上去,怎么也得雇點人才行。
“你去吧。”余夏兒說道。
“好嘞!”
司昭就跑了過去,使勁拍了幾下手,把人都給招了過來。
“我們現在呢,要跟官兵一起將木板都運山上去,誰要愿意的,就來我這里報名。雖有點危險,但也不會虧了大家,跑這一趟,能有一兩銀子。”
聽說有一兩銀子,不少人都蠢蠢欲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