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三十四章 西軍出擊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水滸新秩序

  沂州下轄五縣,賊人之前只占領了州治臨沂縣一地。

  之后,賊軍主力便迅速北上,殲滅了貿然東進的京東東路吳汝翼部官軍。

  再隨后,傳來吳轉運使成功招安李子義的消息。

  正是那個時候,趕往下邳縣增援的西軍三個將,再次被朝廷一道命令改變了方向,

  轉為趕赴淮西無為軍,準備平定“混世魔王”樊瑞部賊人的叛亂。

  結果,等這幫苦命的丘八匆匆跑到無為軍,還沒開戰,又傳來了京東路急變的消息——接著趕路吧。

  直到張雷、王育等人疲憊至極地趕至彭城縣,都沒有聽說過賊人出臨沂,再攻占沂州其余縣城的戰報。

  因此,當秦風路兵馬副總管羅延壽通報賊軍突襲利國監的戰情時,

  眾將的腦子還有些轉不過彎來,臨沂縣和利國監之間,不是還隔著一個承縣么?

  賊人是怎么無聲無息地繞過承縣,攻入利國監的?

  當然,現在不是糾結這個問題的時候。

  承縣屬于沂州五縣之一,從地圖上的直線距離量算,其實更靠近徐州和淮陽軍。

  但受道路條件制約,這兩個州(軍)的軍隊都難以支援承縣。

  在臨沂被賊人控制的前提下,承縣縣城里放再多兵馬都守不住。

  因此,臨沂失陷后,這個單純依靠本地弓手防守的縣城,實際就已經被朝廷放棄了。

  確定要到京東平亂后,西軍將校就聽多了賊人攻必取戰必勝的故事。

  對這樣強悍的賊軍來說,悄無聲息攻下一個兵力空虛的縣城,似乎也不是不可能。

  現在的關鍵問題也不是朝廷早就放棄了的沂州承縣,而是徐州東北的利國監。

  利國監是大宋四大鐵監之一,地位極其重要。

  全監設有三十六冶,有冶戶四千余,規模要遠勝兗州的萊蕪監。

  監內不僅設有管理生產的勾當衙門,還有維護礦區治安的巡檢司。

  不比兵額不全,光明正大吃空餉的大宋禁軍,

  日常任務繁重的巡檢司,反而維持著較高的兵額。

  總數近五百的巡丁,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賊人攻下臨沂后,徐州又派出了兩個禁軍指揮,以加強利國監的武裝。

  遭遇襲擊時,甚至還可武裝部分冶戶以抵抗賊人,其地防守力量并不弱。

  軍情傳達后,羅延壽與眾將就出兵的細節進行了緊急討論。

  第一個問題:出不出兵?

  沒有討論的必要。

  必須出兵,必須連夜出兵!

  聚將之前,知徐州事徐處仁就已經下達了這條措辭嚴厲的命令。

  利國監距離彭城僅有四十里,且有運河、官道通往彼處,位置敏感,交通發達。

  賊人一旦在利國監站穩腳跟,居高臨下,只需個把時辰,即可兵臨彭城。

  丟掉了利國監,整個徐州都無安全可言,漕運也必然會被截斷。

  朝廷之前在京東兩路和淮南東路辛苦構筑的防御體系,

  也會因利國監的失守,而撕開了一個大口子。

  無論是徐知州,還是羅副總管,都承擔不起利國監陷落的責任。

  第二個問題,賊軍為什么要選擇這個動機出兵?

  也很容易判斷。

  朝廷大軍揮師北上,即將進入京東東路,與賊軍接戰的關鍵時刻,

  其南線出動偏師襲擊利國監,顯然是為了調動朝廷大軍,以分擔北線的壓力。

  要是放任賊人的戰略意圖達成,北線大軍就算不來回奔波,也難以安心攻打賊軍。

  第三個問題,這一仗是否妥帖?

  那要看怎么打。

  據求援信使帶來的情報,襲擊利國監的賊人約有三千。

  在監內有上千守軍配合的情況下,賊軍這點人數不算多,

  入徐西軍再疲憊不堪,也能將這些賊人趕走,

  正好以此戰的勝利,振奮全軍連日奔波后低迷的士氣。

  因此,眾將很快就統一了馬上出兵,解救利國監的思想。

  第四個問題,出動多少個營,才能打得贏。

  入徐西軍共有三個將十五個營,編制兵額七千五百人,缺編近兩千。

  再減掉因傷病掉隊或在休養,暫時無法上戰場的兩成人員,實際只有四千五百人。

  若是白天打仗,出多少兵的問題根本不用討論。

  賊人只有三千,還有利國監內的守軍拖著。

  官軍最多出動兩千人馬,隔著老遠,就能靠著西軍將士的雄壯軍容嚇跑賊人。

  但夜間作戰,視線受到嚴重削弱。

  賊人可沒本事憑借官兵手中的火把,分辨趕來增援的官軍到底是西軍還是廂軍。

  而西軍初來乍到,對彼處地形根本不熟,又是夜間行軍,非常危險。

  即便安排一個徐州指揮帶路,也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地勢上,利國監又是山地,高于彭城,官軍需要從下仰攻賊軍,相當不利。

  萬一派出的人少了,賊軍只當是徐州原有守軍這種軟腳蟹,不管不顧地沖上來,麻煩可就大了。

  說白了,戰力冠絕大宋的西軍,再勇悍,也是人,被砍了腦袋照樣會死。

  拉開距離,靠嚴密的陣型,以強弓硬弩和堅甲利刃打擊烏合之眾,很容易打出夸張的交換比,讓賊軍知道什么才叫真正的精銳。

  但要是被賊人沖入陣中,變成了混戰,再是精銳也沒用,賊人就算拿根削尖的竹子,照樣能捅死人。

  這種近身肉搏,以命換命的打法,從來都不是西軍的首選戰術。

  短暫的交流后,眾將達成了一致意見。

  全軍壓上,拉開間距,一人雙火,假作萬人規模,以圖嚇跑賊軍。

  沒錯,就是嚇跑,眾將根本就沒考慮要硬碰硬。

  他們只是客軍,南線也不是主要戰場,主要任務是防守而不是進攻。

  本部就這么一點人,為什么要和給口吃的,就能招到兵的賊人拼傷亡?

  更關鍵的問題,是長時間行軍后,全軍將士的士氣和體力都嚴重下降,

  官兵的戰斗欲望極低,能不打最好別打。

  黑咕隆咚的夜里,一旦與賊人短兵相接,就容易打成眾將最不愿意面對的混戰。

  最后一個問題,行軍序列如何安排?

  簡單的講,就是誰打頭陣。

  這一仗既然是驅逐戰,那基本就不用考慮首級戰功,打頭陣不會有更多的功勞。

  還因為黑燈瞎火,遠距離看不清官軍的軍容,

  縱橫京東無敵手的賊軍,有極大可能不會因為官軍人多就被嚇跑。

  反倒有可能憑借旺盛的士氣,沖上來試試官軍的成色再說。

  所以,打頭陣還有一定的危險性,有可能要打一場小仗,讓賊人看看西軍老爺們可是能崩掉你們牙的硬骨頭。

  只有這樣,才能讓賊軍知難而退,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本戰的勝利。

  所以,前鋒必須要安排兵額較全,士氣也相對更高的營才行。

  很顯然,全軍這樣的營,有且只有兩個。

  于是,保捷軍鳳州第一指揮指揮和廣銳軍秦州第一指揮,很榮幸的受領了這個光榮的任務。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