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武將是怎么畫來著?”
  張玄回憶著之前專門臨摹過的連環畫,心中已經浮現出一個武將形象。
  “兜鍪、披膊、山文甲、護心鏡、護臂、袍肚、戰靴.......”
  張玄心中默念著,手中的樹枝已經在平整的地面上勾畫起來。
  伴隨著樹枝頂端摩擦地面發出的沙沙聲響,不多時,一個身長三尺、威風凜凜的大明武將畫像便呈現在了地面上。
  雖然僅僅是用樹枝在地上畫出的寥寥幾筆,卻不免令人望而生畏。
  “不錯、不錯,看來畫畫的功夫真的沒有退步啊。”
  張玄站起身來,細細地端詳著面前的大明武將畫像,滿意地點了點頭。
  這時,院子中央的廖輝已經將土地公的塑像雕好,正在打掃院子里的木屑。
  張玄便不再管自己畫的大明武將畫像,幾步來到了土地公雕像前。
  廖輝雕的這個神像高不足兩尺,雖然看起來并沒有那么精細,卻也是有些神韻。
  神像,在神而不在形。看得出來,廖輝之前在學這個活計的時候下過功夫。
  “廖大俠,看不出來你還有這等手藝。”
  廖輝聽到張玄夸獎,欣喜異常。
  “張仙長過譽了,只不過是些粗淺手藝罷了,還是張仙長畫的好,在下雕的這像遠不及張仙長十分之一。”
  張玄聽罷只是笑了笑,望向一旁的土地公。
  “土地公,你看這神像如何?”張玄以神識傳音問道。
  此時,土地公早已在一旁端詳許久,面露微笑,聽到張玄問話連忙回答。
  “甚好,甚好。單論神韻,我看不輸縣里城隍廟的手藝。”
  就在他們談論時,院門外突然傳來一陣喧鬧聲,緊接著院門便被推開。
  原來是廖輝的妻子從鄉里把香燭都買回來了。身后,還跟了四五個農人。
  都是這李家村的村民。
  這廖家本來就因為能識文斷字,在這李家村中頗有威望。
  又聽廖家媳婦說,這廖輝根據高人指引,迎回了一尊極為靈驗的土地公,還要親自為土地公塑像立廟。
  既然是廖輝都認定的,那自然不會錯。
  于是這些農人就紛紛跟著廖輝妻子來到家中,爭著想要為土地公敬上第一柱香。
  廖輝見這幾個村民鬧哄哄的,不免尷尬地向張玄笑了笑。
  張玄自然知道廖輝這也是好意,要為土地公多聚攬些香火。
  至于土地公,則有些興奮。數十年沒沒享受過香火供奉,沒想到一來這李家村就這么受歡迎。
  土地公望著這些農人手中捧著的香燭,忍不住咽了咽唾沫。
  此時已經是未時三刻,廖輝算定的時辰已到,便捧著土地公的神像,走出院子,來到村中路旁一間五尺高的小屋子。
  這里原本是李家村的土地廟,供奉著一位土地公的神位,但是早已經廢棄了。
  原本的土地廟也都殘破不堪,今天一早廖輝仔細修繕了一下這才像個樣子。
  將土地公神像恭敬地擺放在土地廟正中后,廖輝妻子便趕緊擺上香爐、貢品。
  見神像、香爐都已經擺放好,跟在廖輝身后的那些村民都準備爭搶著上香。
  站在村民身后的張玄望了望身邊的土地公。
  “土地公,都已經準備停當,還不速速就神位、享香火?”
  土地公深深彎腰拱手,
  “小神有如此造化,全依賴張仙長,仙長之恩澤,小神沒齒難忘。”
  謝完張玄,土地公腳下已經騰起青煙,向前方的土地廟飄去。
  來到自己的神像前,土地公身形漸漸渙散,化為無形。
  轉眼間,便已經與木雕的神像融為一體。
  此時,神像前的香爐里已經點燃了幾根香燭,青煙飄忽而上。
  攜帶著李家村農人的香火愿力,轉瞬便被土地公吸入體內。
  “呼.....舒爽啊......好久沒有這種暢快的感覺了....”
  香火如同天降甘霖,又如洗髓之水,沖刷著土地公的神體,凝結為神力。
  土地公已經融入神像的雙眼向下微曲,已經樂成月牙的形狀。
  過了片刻,那些上完香的村民便已經散去。
  廖輝來到張玄面前,手中捧著三根香燭。
  “張仙長,你要不要也拜一拜土地公?”
  在廖輝眼中,張玄法力再高那也是凡人,敬拜土地公這種神仙是正常不過的。
  “我...可以嗎?”
  張玄倒是一直沒有試過,自己去拜神會發什么。
  “應該不會有什么太嚴重的后果吧?”
  張玄這樣想著,手中已經接過香燭。
  廖輝把火折子湊到了張玄手中的香燭旁,馬上就要點著。
  這時,一陣無名之風從前方猛地吹來。
  這股風寒徹無比,廖輝忍不住打了個哆嗦,再去看時,手中的火折子竟然莫名其妙的滅了。
  “這火折子怎么會滅呢?”
  張玄感覺到這風就是從土地廟里吹出來的。
  土地公的哀求聲隨后便傳入張玄的神識中,
  “張仙長,不...不可啊...小神福薄,實在受不起仙長的香火啊。”
  土地公知道張玄神通玄妙,僅僅吟誦了一首詩便破除了禁錮他幾十年的禁制。
  這一炷香火,有可能令他修行大漲,卻也可能令他神魂俱滅。
  要去受這一炷香火,那就是拿命去賭。
  他好不容易重獲神位,可不想就這么把自己賭沒了。
  張玄聽到土地公的神識傳音,也知道土地公在害怕什么,便也把上香這件事作罷。
  把手中的香燭遞回給了廖輝,張玄笑著擺了擺手,
  “還是罷了吧。”
  剛才那股無名之風吹得廖輝也有些心驚膽戰,心想難道剛才觸犯了什么禁忌而不知?便也不再提這件事。
  事情都已經辦妥,張玄也準備返回首陽山下小院了。
  金陵這一行,是張玄穿越到這個世界后第一次出遠門,對他來說,收獲還是頗豐的。
  吃到了這金陵的鹽水鴨,拜祭了自己仰慕的方孝孺之墓、結識了忠肝義膽的廖家后人廖輝。
  更與這江寧縣城隍、土地也都有了些交情。甚至還幫助廖輝為他的亡女在陰司謀了一份“散花玉女”的差事。
  這當真也算是一番奇遇了。
  在廖輝家中用過晚飯之后,天色已經擦黑。
  張玄便婉拒了廖輝一家的挽留,在他們一家的千恩萬謝中告別李家村,告別了金陵,踏上了返回首陽山下小院的行程。
  當然,背包里勉為其難的裝上了一只肥碩的鹽水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