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心神振奮。
  按照方恒的計策,不消多久,大明的財政就會充盈,原本對朝廷積怨已久的百姓也會安寧下來。
  那是不是意味著,朝堂也能動一動了?
  畢竟......
  方恒說過大明從上到下都爛透了,全都需要推倒重建,而這個沆瀣一氣、吃里扒外的朝堂,也是重中之重!
  他躍躍欲試。
  甚至已經開始浮想聯翩。
  但很快就鎮定下來,叛亂不平,僅僅靠倒臺一個內閣大臣,根本解決不了問題,頂多在后面提拔貶黜一些官員。
  不痛不癢!
  閔由檢:
  “方恒,按你的計劃,大明的朝堂什么時候才能動,畢竟朝堂乃是大明中樞,一直糜爛下去,總歸不是辦法。”
  “我覺得,要越快越好!”
  方恒嘴角微微一抽。
  朱由檢還想一口吃成胖子?
  就大明這局勢,這些操作僅僅是隔靴搔癢,勉強維持大明的局勢不繼續崩壞,想要挽天傾,談何容易。
  方恒:
  “別想了,動不了!”
  “能動一個內閣大臣就已經不錯了,還想連根拔起?你是想死!”
  “在你沒徹底掌控軍隊、得到絕對安全護衛的情況下,想都別想,最多是縫縫補補,將一些能干實事的大臣提上來,加快換血。”
  “其他的......”
  “你就繼續維持原樣,甚至可以將一些虛職給出去,安撫人心。”
  “大明最緊要的不是解決朝堂,而是解決百姓的存活問題,只要這個問題不解決,叛亂永遠不會平息,朝堂的大臣就永遠有恃無恐!”
  “治大國如烹小鮮!”
  “你要一步步來,不要操之過急!”
  朱由檢也是暗暗慚愧!
  當皇帝八年多了,他的心性還是太急。
  實在是大明糜爛太久。
  他內心煎熬!
  恨不得揮手間將大明上下全部清洗一遍,還世間一個朗朗大明。
  閔由檢:
  “是我心急了!”
  “大明的朝堂糜爛不是一兩天,短時間的確不用太放在心上,再爛也還是這樣,解決叛亂最重要,祖宗基業最重要。”
  “但如何救民于水火?”
  “實在力有不怠,朝廷拿不出那么多錢,也拿不出那么多糧食,能夠維持軍隊的日常開銷,已經十分不易,再想去救濟百姓,實在無能為力。”
  “我真是愧為大明皇帝!!!”
  朱由檢不禁長嘆一聲。
  如今朝堂糜爛,地方官官相護、官商勾結,底層又叛亂不止。
  他實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方恒深以為然。
  朱由檢的確是要啥沒啥,就連權利都快被架空了。
  但天下的百姓必須得救。
  不救就是慢性死亡,軍隊雖然能贏,但誰也不敢說能次次贏,就大明這局勢,只要一次失利,整個局面就會陷入崩盤。
  大明軍隊數量有限。
  但叛軍難民的數量無限。
  不將難民安定下來,叛軍的實力永遠都有增無減,此消彼長,大明會被龐大的叛軍活活拖垮。
  而且......
  戰爭已經幫大明減輕很多壓力了。
  底層百姓僅僅是想活命!
  方恒:
  “再難也要救!”
  “想要讓大明安定下來,就必須讓百姓能活下去,百姓沒有那么多想法,他們的目的從始至終都很單純。”
  “活命!!!”
  “百姓活不下去,大明的動亂就永遠不會停,不過你大明正值天災人禍,收成艱難,的確養不活那么多人。”
  “所以......”
  “這仗還要打很久!”
  “畢竟戰爭永遠是死人最快的!”
  “而你朱由檢。”
  “要做的,就是在戰后盡可能多的救活百姓,讓他們能安定下來,不再隨著亂軍到處作亂。”
  “這的確有些強人所難,但必須要做!”
  “而且要在全國大力推廣番薯,玉麥(玉米),馬鈴薯,這些東西或許口感還不是很好,也會有不良反應,但這些東西能救命!”
  “大明的天災短時間不會結束。”
  “這些東西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救活很多人的命,最主要的是,這些東西適應力強,甚至能在天災下生長。”
  群聊瞬間安靜。
  能在天災下生長!
  這已經足以引起群里其他三人震動。
  他們都是皇帝,都或多或少聽聞,或經歷過天災,但每逢天災,他們都只能恨天不公。
  毫無辦法。
  糧食絕收,大量難民逃荒。
  境內動蕩。
  如今見到竟能在天災下正常生長的作物,而且還能大量收成,不由心臟怦怦直跳,他們承認自己有了貪欲。
  實在‘寶物’太誘人!
  三人不再劃水沉默,紛紛出來冒泡發言。
  商辛:
  “@方恒,番薯,玉麥,馬鈴薯,這三樣真能大量收成?”
  “而且真能吃?真不會吃死人?”
  嬴亥:
  “同問同問。”
  “這東西好種嗎?我大秦應該也能用吧?”
  隋廣:
  “為什么我沒有聽說過這三樣東西?”
  “我下旨整理過境內的土地志,但我可以肯定,絕沒有一樣,能夠與方恒說的對應,莫非這是天外之物?”
  三人對番薯、馬鈴薯、玉麥好奇又憧憬。
  在群里其他三人帝王,聊得火熱之時,朱由檢的臉色卻不斷變化,最后化為了一聲怒吼。
  “奸臣誤我啊!!!”
  朱由檢手持天子劍,在殿內胡亂的劈砍,將眼前的一切全都劈成了碎片,但依舊難掩心中滔天的怒火!
  這三樣東西,他都聽說過。
  甚至在朝堂上還討論過,當時徐光啟上奏,要求在全國范圍內推廣番薯等作物,用以增加糧食收成。
  但在朝堂一番爭論后。
  被群臣以口感不佳,且有不良反應為由,駁回了奏折。
  朱由檢現在只想砍人!
  若是當時自己力排眾議,同意徐光啟的奏折,全國范圍內推廣那些作物,大明又怎么會落得遍地饑荒,遍地流匪?
  “朕悔不聽徐光啟之言,竟落得滿身狼狽!”
  “這些奸臣害我,害我大明啊!”
  “朕一定要將這些狗東西滿門抄斬,朕要夷滅他們三族!”
  “啊啊啊!”
  朱由檢痛心疾首的大吼。
  心中悲憤難當。
  現在,他腦海里只有一個念頭,將這些大臣全砍了。
  他真的要氣炸了!
  本可以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
  結果被這些大臣你一言我一句,全部給打了回去,現在全國皆反,民不聊生,這些大臣難辭其咎!
  但沒一會。
  他就冷靜下來。
  若是當時他能支持徐光啟,或許大明也不會落得如此局面。
  終歸......
  還是他無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