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賊已死!”魚俱羅冷聲說道。
  長刀挑起張蠔人頭,在兩軍陣前巡邏。
  前秦大軍士氣驟降。
  張蠔為前秦猛將,在軍中素有名氣。
  將為兵之膽,行軍作戰,一員猛將可激勵士氣,鼓舞大軍廝殺。
  陣前單挑己方猛將被敵軍陣斬,對士氣的打擊不可謂不大。
  鄧羌能感覺到己方的軍道煞氣隨著張蠔被陣斬,瞬間跌落了一大截。
  “可惡......”鄧羌驚怒不已,就算是他也不敢說穩勝張蠔。
  但張蠔居然被地方猛將一刀梟首。
  以近乎秒殺的方式被一刀斬殺。
  雖然是拖刀計,有出其不意的效果,可張蠔可是步入返虛多年的高手啊!能一刀秒殺張蠔的魚俱羅又是什么層次。
  而且他還在敵軍陣中看見了呂布的身影。
  “退,后軍向后撤離,前軍轉攻為守有序后撤。”
  鄧羌指揮全軍后退。
  這一仗不能繼續打。
  “全面進攻!”慕容恪下達進攻指令。
  以呂布為先鋒大將沖破敵軍陣型,又令魚俱羅率領一支騎兵奔襲繞后截斷鄧羌后路。最后慕容恪坐鎮中軍,連環馬鐵蹄洪流撕裂前秦大軍主力!
  “殺!!!”
  排山倒海般的殺喊聲鋪天蓋地。
  呂布率領的精銳輕松撕裂了鄧羌下令防守的前軍,赤紅的他如一團火焰沖向鄧羌,于萬軍之中直搗黃龍。
  而后方,隨著陣型被沖破,連環馬一路橫掃,鐵甲覆蓋戰馬、騎士,又以鎖鏈串聯騎兵,重型騎兵橫推之下如戰場上的絞肉機瘋狂橫推。
  連環馬所過之處在戰場上留下一條血肉地毯。
  前秦軍大敗,兵敗如山倒。
  雖鄧羌也是一員名將,在前秦甚至能穩居第一名將之位,曾生擒俘虜北燕大將慕輿長卿,俘虜張蠔,平定匈奴族張罔叛亂,數次擊退東晉北伐,甚至在前秦統一北方,滅亡北燕的滅國之戰上立下汗馬功勞,累遷鎮軍將軍、特進、左仆射、征虜將軍、安定太守、使持節、并州牧,可謂戰功赫赫。
  但如今這一世還沒來得及滅亡北燕。
  歷史上鄧羌滅亡的北燕是沒有慕容恪、沒有慕容垂坐鎮的不完整北燕,失去這對雙壁軍神的北燕早已不復巔峰。
  而這一世雖然北燕在大永和大隋的聯合下滅亡,但慕容垂和慕容恪都存活下來且加入了大永。
  這是宿命的一戰。
  滅亡北燕的元兇與北燕軍神的巔峰之戰——慕容恪對決鄧羌。
  但也是不公平的一戰。
  因為慕容恪麾下有呂布和魚俱羅這兩員巔峰猛將。
  “擋我者死!鄧羌休要逃走!”呂布單戟匹馬,長戟橫掃,赤色長虹撕裂黑色的煞氣,赤兔馬橫沖直撞。
  “殺!!”鄧羌身后,五百人結成軍陣阻攔呂布。
  五百人身強力壯,身披重甲,這是鄧羌平日里好酒好肉養活的軍中將士。
  修行上好的功法,每日肉食管飽。
  每人雖然只有煉精化氣層次,但換算成武力值至少也有七十。
  五百人結成軍陣連成一體,就算是練神返虛層次的武將也能拖延。
  “給我滾開!”呂布咆哮。
  一戟斬出。
  眼前四人倒飛而出。
  長戟橫掃。
  三人攔腰斬斷。
  無人能是呂布一回之敵。
  但這支精銳軍隊也成功拖延了呂布的速度。
  鄧羌逐漸向后撤離。
  沒有回頭望向被屠殺的精銳心腹,鄧羌眼簾低垂。
  保全性命留以前秦。
  一路狼狽逃竄,周圍的士兵數量越來越少。
  只剩下了兩三萬人。
  鄧羌收攏好殘兵繼續后退。
  穿過山道,前面一條河流橫穿水面,一條橋穿過河流。
  而在橋頭前,魚俱羅手拖長刀,身后是五千余輕騎。
  “將軍何去,魚俱羅在此等候多時。”
  鄧羌看向魚俱羅身后的橋。
  這是唯一的通道。
  否則沒有船只想要度河,自己身后的士卒可能只有十之二三能安然度過湍急的河流。
  “將士們,回家的路就在前方,隨我殺掉敵人,返回故土!”鄧羌沉聲說道,下達軍令。
  聽得鄧羌激勵,加上這些將士本就心念歸途,于是齊刷刷舉起手中兵器。
  大量步兵齊刷刷沖向橋的方向。
  魚俱羅一揮手。
  輕騎兵左右分散開。
  任憑這些步兵度橋。
  見到可以過橋,大量前秦士兵紛紛沖向橋頭方向。
  沖過橋的士兵頭也不回的繼續向后跑。
  他們已經被殺怕了,如果不是鄧羌威信很足,兼之平日里鄧羌愛兵如子,在軍中威望極高,軍心早已嘩變。
  而得到了命令過橋后的士兵有的繼續向家的方向沿著官道繼續奔跑。
  也有的士兵停下腳步回頭看向身后。
  一部分士兵過河,鄧羌目送著一切。
  而當鄧羌也想率兵過河時,魚俱羅率領輕騎兵沖陣,擊退鄧羌。
  如此反復幾次,鄧羌趕緊喝令士兵停下腳步。
  自己身邊的士兵數量已經大大減少。
  大部分士兵過河后都逃走,也有少數士兵留在河對岸。
  看似前后夾擊。
  但實際上橋面寬度有限。
  就算從后方攻擊魚俱羅也很難形成優勢。
  反而因為分散了兵力讓自己陷入被動的局面。
  身后追兵未卜,前有魚俱羅攔路,士兵可以過去,但鄧羌不能走。
  鄧羌陷入兩難的局面。
  不能繼續駐留,否則身后大軍過來,自己在這空地上被前后夾擊將徹底沒有末路。
  “沖擊,大軍全面壓制。”鄧羌布好軍陣,全軍向前壓進。
  不管如何只能真刀真槍的干一場了。
  魚俱羅將騎兵分為三股,分別從左右沖散軍隊,而魚俱羅親自率領最后一股騎兵直搗黃龍殺向鄧羌。
  “盾兵分列左右,弓手擊中射擊敵人中軍。”鄧羌令人取來自己長刀。
  握住長刀。
  親自披掛上陣。
  眾所周知,將士們給我上和將士們隨我上所帶來的效果是不一樣的。
  “魚俱羅,吃我一刀。”鄧羌怒吼。
  兩人你來我往,鄧羌有了準備,兼之亂軍之中想要施展拖刀計極為困難,故此兩人交手得極為激烈。
  三十回合后魚俱羅就占據上風處處壓制鄧羌。
  鄧羌也發現魚俱羅似乎沒有他想象中的那么恐怖,他最擅長的還是拖刀計的那一刀,只要防備了那一刀,魚俱羅雖然實力比自己強但也有限。
  而自己這邊大軍數量更多。
  早知如此就不必分兵了。
  鄧羌心底懊惱。
  輕騎兵沖入陣中處始擊潰了不少軍隊,但隨著魚俱羅被鄧羌拖延,輕騎兵在步兵陣中逐漸失去沖刺的優勢。
  幾名舉著盾牌的步兵上前。
  騎兵手中的長槍無法擊穿鐵盾。
  后方有舉著長矛的前秦士兵從鐵盾的縫隙中刺出長矛襲擊騎兵坐下馬匹。
  隨著馬匹哀嚎倒下,騎兵也跌落地面,周圍步兵一窩蜂涌上來亂刀砍死。
  等到騎兵死傷殆盡,自己再凝聚軍陣擊殺或者俘虜魚俱羅。
  鄧羌心底默默想道,手中的招式越發圓滑趨于防守。
  雖然折損了張蠔,但若是能讓永國損失一員大將也能止損不少。
  而此刻魚俱羅心底也在暗道這鄧羌有幾把刷子,若是他生在大隋恐怕也是一個史萬歲一般的人物,這偏僻小國竟然有如此良將。
  之前一刀秒殺張蠔,所以他對和張蠔齊名的鄧羌有所輕視。
  不過魚俱羅心底也不太慌張,就算不能擒下鄧羌,只要等到后面援兵到來,鄧羌依舊無處可逃。
  二者心底各有算計。
  眨眼間兩人交手已有八十回合。
  后方,隱約有騎兵的馬蹄聲傳來。
  魚俱羅冰冷的臉上浮現一抹笑意,“看來是我贏了,援兵已到,何必負隅頑抗,若是現在束手就擒,我可在大帥那里向你求情。”
  鄧羌眼簾一垂,臉色陰沉如墨。
  要說鄧羌此人性格乖張,當年在軍中就是不折不扣的刺頭。
  他曾經做出兩次頂撞上司之事。
  其一就是在出征攻打前燕時鄧羌手下軍官徐成犯了軍規被王猛責罰要軍法處置,鄧羌得知后趕緊替手下向王猛求情。
  王猛治軍嚴謹,嚴詞拒絕。
  鄧羌勃然大怒,直接率領手下殺入中軍攻打王猛,鄧羌此人作戰勇猛,直接殺到王猛跟腳下。
  王猛最終放了徐成,還夸獎鄧羌勇猛忠義。
  為了手下沖冠一怒率軍攻打元帥,鄧羌的行為放在任何軍中都是不折不扣的大罪,但鄧羌卻依舊做了,可見其脾氣火爆。
  其二就是放了徐成之后王猛派遣鄧羌攻打敵軍主力,鄧羌直接向王猛要官。
  要給他司隸校尉之職方才愿意充當先鋒。
  王猛就給鄧羌畫餅,忽悠他去拋頭顱灑熱血。
  可鄧羌此人不見兔子不撒鷹。
  在關鍵時刻直接回自己大營睡覺去了。
  王猛無奈,只得答應鄧羌的請求。
  于是鄧羌暢懷大飲,騎上戰馬,率領徐成、張蠔殺入前燕大軍如入無人之境,此戰大敗前燕大軍,殺敵五萬有余,俘虜十萬。
  所以鄧羌性格很有特點,吃軟不吃硬。
  聽得魚俱羅此言鄧羌勃然大怒,“何須求情,大丈夫生于天地間,何懼一死!”
  魚俱羅眉頭緊皺。
  鄧羌拍馬殺向魚俱羅。
  二人交戰廝殺。
  后方呂布率軍趕到從后軍沖殺。
  鄧羌逼退魚俱羅,眼見今日再無生路,拔出腰間長劍架在脖子上用力一抹。
  魚俱羅沒有阻止,坐在原地目視鄧羌自刎。
  心底有些不是滋味。
  自己投降了,鄧羌卻自刎,這么一對比怎么顯得自己有些格局小了呢。
  雖然魚俱羅不是因為貪生怕死才投降,只是因為壯志未酬,如今大世紛爭想要參與其中。
  見到呂布拍馬趕來,對著呂布作揖,剩余戰場打掃就不需要他了。
  張蠔、鄧羌之死都與他有關,功勞已然夠大,功勞不可獨占,這些道理魚俱羅還是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