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1218章 親王冊封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崇禎十五年

  這樣的王爺,這樣一輩子的豢養,重重枷鎖,無所事事,醉生夢死,還不如一個普通人,老實說,朱慈烺不想讓自己的子孫繼續下去。

  因此他在繼位之后,沒有準許弟弟永王就藩,還將周王和蜀王召到了京師,主持宗人府,某種程度上,其實已經是打破了成年親王外放就藩,終身不得返回的祖制。

  為此,朝中一直都有不同的意見,朝臣時不時的都會上疏,要求永王到四川就藩,同時令周王返回封地。

  朱慈烺一概不理。

  同時的,朱慈烺也對不論功績,不論學識,只要是皇帝的兒子,就可以被封為親王的祖制,有所斟酌。

  就這方面來說,清朝做的比較好,清朝的皇子,有人可以做親王,做議政王,做顧命大臣,但有的卻只能被封為一個貝子,終身默默無聞,其后代很快就淹沒于歷史的煙云之中。

  究其原因,就是因為清朝奉行論功行賞,即便你是皇帝的兒子,但沒有功績,也是不能被封為親王的,順治帝在位時,僅追封了幼殤的皇四子為榮親王,其他七個兒子皆不給封爵。也就是說,康熙并沒有親王爵。ぷ999小説首發ωωω.999χs.cΘмм.999χs.cΘм

  而康熙一共35個兒子,最后成年的皇子有15人,但被封為親王的,卻只有四個。且不是一步到位,而是隨著功績的增長,步步觀察,步步提升的。

  雍正就是最好的例子,康熙十七年生,康熙三十七年封貝勒,一直到康熙四十八年,十一年后,才被封為和碩雍親王。

  相比于清,大明朝的朱家子孫就幸福太多了,但是皇帝的兒子,不管你是豬是龍,一出生,就注定是親王。

  因此,朱慈烺決定要改制在改革宗室,改革士紳之后,這把改革的刀子,也得揮向自己。

  因此,他對禮部諫請冊封二皇子三皇子的奏疏,留中不發。

  而群臣并沒有意識到隆武帝的心思,依舊有人上疏。

  朱慈烺知道,自己非是有所回應不可,不然隨著兩個皇子年紀的增長,諫請冊封的奏疏會越來越多。

  皇極殿。

  面對群臣,朱慈烺站在御臺之上,踱了幾步,緩緩說道:“宗室改革到今日你,成果斐然,不但宗祿大大減少,而且各地都出現很多自食其力,在各行各業大方光芒的人才,特別是郡王諸五世孫,中尉一級的,商有湖廣荊王后裔,聯合經商,開鐵廠,興紡織,工廠從蘇州開到了江北;文有八大山人,字畫名聞天下,千金難買;湖南湖北,今秋鄉試,有九個宗室中了舉,他們都是優秀的宗室,給天家長了臉,他們自己的生活,也比過去更好更滋潤。”

  “但同時的,卻也有一些不良的宗室坐吃山空,從皇家錢莊貸了銀子,每日花天酒地,到了年底,雙手一攤,連一分利息也是拿不出來。”

  “同樣一個朱姓,為什么差距這么大呢?”

  “宗人府統計了一下,這些不良的宗室,大部分都是鎮國將軍一級的,他們都是郡王的子弟,從小喊著金湯匙,吃喝不愁,每日花天酒地,不讀書,不懂經營,除了吃喝玩樂,再不會其他,一下斷了他們的宗祿,即便錢莊有貸款給他們,他們也不知道該怎么使用。”

  “民間說,廢材,敗家子,就是他們這種。”

  “但中尉一級的,宗室改革之前,他們收到的宗祿比較少,論起來,已經和普通百姓沒有太大的區別了,為了生存,就不得不學習一些維生之道,因此,當朝廷放開宗室限制之后,他們不但能自立更生,自食其力,而且生活條件比過去更好,涌現了一大批的人才。”

  “所以啊,還是過高的爵位,害了那些鎮國將軍。德不配位,才不足領,終究是誤國誤己……”

  朱慈烺輕嘆。

  “陛下英明”

  殿中一片頌揚之聲。

  待聲音平息,定了一下,朱慈烺繼續道:“由他們,朕不由就想到了自己的兒子,孫子……不知道百年之后,他們是能自食其力,自力更生呢?還是像那些不成器的鎮國將軍一樣,文不成,武不就,經商不會,力氣沒有,淪為別人口中的笑柄呢?”

  殿中靜寂。

  陛下自己的子孫,可不是他們可以輕易置喙的。

  “朕今年剛二十八歲,但已經有六個兒子了,繼續下去,十個,二十個怕也是可能的,朕在想,如果朕的每一個兒子都被封為親王,等于一下子就多出了二十個親王。二十個親王,二十塊封地,我大明還有這么多的地方可以分封就藩嗎?”

  朱慈烺的目光看向群臣。

  群臣微微騷動。

  陛下什么意思?難道是不想分封自己的兒子嗎?

  “二十個親王,加上孫子的郡王,怕是七八十人,如果再加上鎮國將軍,輔國將軍,怕就更不知道有多少了。”

  “那一來,朝廷又要支出很多。”

  “朕改革宗室,就是為了減輕朝廷的負擔,朕不能一邊大刀闊斧的改革,一邊又任由回到過去。所謂革了別人,肥了自己,史書不寫,朕心中也是要慚愧的。”

  “再加上鎮國將軍的教訓,如果德不配位,沒有能力,將他冊封為親王,不但沒有益,反而有可能是害了他。”

  聽到此,殿中轟的一聲,所有朝臣都是震驚,原來陛下真的是要改革自己,真的是要改掉皇子皆為親王的祖制!

  不理會眾臣的震驚,朱慈烺繼續道:“經過深思熟慮,朕決定,以才能和德行,決定皇子們的親王位。”

  “不能因為他是朕的兒子,還沒有彰顯才能和功績,朕就封他為親王。”

  “能不能成親王,還要看他們自己的努力。”

  “有功于社稷,自然封親王,無功,就讓他們做一個富家翁吧。”

  隆武帝的話,在殿中久久回蕩,群臣都被震驚住,除了內閣軍機幾人,其他人都是張口結舌,一時都說不出話來。

  改革從來都是改別人,想不到隆武陛下將刀子揮到自己兒子頭上了!

  就群臣的潛意識來說,陛下身體康健,弓馬嫻熟,今年剛是二十八,以后有二十個皇子,是極有可能的事情,二十個皇子,二十個親王,對朝廷確實是一個巨大的負擔,如果陛下能改掉祖制,少封幾個親王,對大明朝廷,對天下百姓,的確是能減輕一些負擔。

  但很快的,群臣就意識到,如果不封親王,皇子只是普通宗室的身份,那是不是就不用出京了呢?那樣一來,京師宗室豈不是要成倍增加,皇子們都聚集在京師,宮廷政變,社稷不穩的風險,豈不是也要增加?

  “陛下,如果不封為親王,皇子豈不是要長留京師?”禮部侍郎站出問。

  朱慈烺點頭:“沒有封親王,只是普通的宗室,自然是要留在京師的。”

  “陛下,此乃取亂之源,萬萬不可啊!”

  不等禮部侍郎反對,周邊早有其他朝臣站出。齊聲反對。

  雖然不是親王,但畢竟是皇家血脈,是皇子,一旦有變,被野心家利用,說不得就會掀起大浪頭。

  另外,陛下所說的才能和德行,其實一直都是為太祖成祖皇帝所忌諱的,在他們以及朝臣百官看來,除了太子之外,其他皇子越廢物越好,因為他們的廢物,無法爭權奪利,大明朝廷才會江山穩固,也就不會發生第二次靖難之役和寧王之亂,可現在陛下要依照才能和德行給皇子們冊封親王位,但才能和德行在宮里是看不出來多少的,非的放到實際的位置上歷練才可以,難道陛下心里的想法,是想要讓皇子們參政嗎?

  啊,這可是不行。

  朝堂上一片反對之聲,內閣軍機重臣也都是皺眉。

  朱慈烺沒有強爭,起身下令退朝。

  新鮮事物剛出來,總是有些駭人聽聞,但時間長了,討論的多了,增加配套措施,終究是可以施行。

  朱慈烺相信,自己有這種威嚴和威信。也有這種毅力。

  但朝臣們并不罷休,繼續上疏反對,最初,他們反對的并不是“親王論功封爵”,而是皇子參政。

  皇子不干政,這是大明的祖制,陛下如果更改,難道就不怕再發生靖難之役和寧王之亂嗎?

  但隨之問題也來了,如果不參政,如何確定皇子有無能力、配不配封親王?

  只考言行和舉止嗎?

  另外,皇子們如果不封親王,那又以什么身份到地方呢?所以繞來繞去,終究還是繞不過“冊封”兩個字。

  于是干脆全盤反對,有朝臣上疏,要陛下遵守祖制,將所有皇子都封為親王,然后到各地就藩,大明疆域遼闊,又新開遼東,分置十幾個親王,不是問題,加上秦王蜀王楚王福王被害被黜之后,這四個地方也都閑了出來,也可以安置親王。

  總之,和朝廷浪費錢糧,供養一代代親王相比,將皇子留在京師,干預朝政,對大明的傷害更大。

  對于這種腔調,朱慈烺嚴厲駁斥,宗室分封太多,造成國家財政負擔沉重,這個頑疾,到嘉靖世宗皇帝時,朝廷其實就已經是力不從心,他好不容易才改過來,豈能再重蹈覆轍,濫封濫賞?你們不心疼百姓,不擔心百年之后,朝廷親王郡王的數目,在現在的基礎上,再翻兩到三倍,造成國家財政不濟,朕這個皇帝卻是要擔心呢!

  至于皇子干政,內閣已經在制定制度,給皇子們空間,也給他們約束,最重要的一點,皇子不能參與軍政,參與朝政也需要在皇太子的領導之下,皇太子地位神圣,誰也不能撼動,同時的,皇子參政也皆在群臣的監督之下,但是所有人盡忠職守,內外這么多的眼睛,又何懼“亂政”?

  “自從繼位以來,朕一直強調兩個字,制度!”

  “好的制度,令壞人不敢伸手,壞的制度,將好人染成壞人。”

  “歷朝歷代,只所以會出現奪嫡奪權,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制度不明,主上態度不定,任由各個皇子爭奪,如果主上態度明確,發現苗頭,立刻彈壓,又有多少人敢冒著赤族的危險,去參與作亂呢?”

  眼見直接“硬攻”不成,有朝臣開始將火力轉向了永王和周王。

  和皇子不同,這兩位王爺可是大明實實在在的親王,照規制,其實是不能留在京師的。但周王是遠藩,永王是庶出,加上永王本身又比較低調,宮中無人,形不成對社稷的威脅,因此在這之前,群臣勉強可以容忍,但現在不行了,或者說,他們兩人成了犧牲品,如果能說動陛下,將他們“逐”出京師,或可在皇子留京的事情上,打開一個缺口。

  奏疏雪片一般的來。

  “為了加強宗室管理,朕將周王兄請到京師,這些年來,宗室安然,各地鮮有宗室不法,這都是周王兄的功勞,如果讓周王兄回封地,那么,宗人令之職,又有誰可以領起來呢?”

  “因此,朕不準。”

  “永王是朕唯一的一個弟弟,兼著理藩院,責任同樣重大,未來朕更有重擔交給他,因此朕也不準。”

  “周王永王之事,到此為止,再有上疏者,一律嚴叱!”

  就像萬歷皇子因為立儲的事情,和群臣斗氣,十幾年不上朝一樣,現在,隆武皇帝隱隱的也和群臣形成了對峙,但比萬歷皇帝幸運的是,經過一系列的改制,京師的言官力量被大大削弱,都察院差不多就是一個空架子,內閣,軍機處,六部堂官和九卿,都有意無意的被隆武帝清理過一遍,雖然其中仍然有很多的頑固者,但在隆武帝巨大的威信和聲望面前,卻也掀不起太大的風浪。

  而這些日子里,《三文日報》連續發表社論,對皇子論功封爵之事,大加贊賞,說,沒有父親不愛兒子的,每個父親都希望兒子能福貴一生。但陛下卻能割舍親情,亦社稷百姓為重,實乃圣明也。

  皇子不封王,需要立功表現,才能成為親王的事情,迅速傳遍天下,在引起轟動的同時,更激發了很多的討論。

  雖然仍然有反對,但整個事件,其實是在緩慢推進中。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