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你的一番話,朕心里面就有底氣了,這縱然是我大明的版圖、疆域再大,管轄的部族再多,只要按照這幾點核心來做,我們也無需擔憂什么。”
弘治皇帝看著劉晉,有這樣的一個臣子,真是自己的福氣和運氣,也是大明的運氣。
如果不是劉晉,恐怕自己現在還在天天為了韃靼小王子南下的事情煩惱,還在為了幾萬兩銀子的小事情愁眉苦臉,又或者是被戶部尚書給懟的半死。
縱然是累死累活了,大明依然還是那個老樣子,民生艱難、國庫空虛、軍備廢弛、強敵環繞、外強中干。
哪里會有現在的盛世之景象,老百姓衣食無憂、橫掃四方、開疆拓土、國庫充盈,國富民強,大明威震天下,四方臣服,遠超越歷史上的漢唐。
甚至于連弘治皇帝自己,要不是因為劉晉建立的大明醫學院,或許弘治皇帝都還不知道自己得了腸癰,過上幾年的時間就死的不明不白,被那些庸醫給玩死。
現在治好了腸癰,弘治皇帝的身體經過調養,也是越來越好,頭上的白發逐漸轉黑,臉上紅光滿面,體重也開始增加,精氣神十足。
“是啊,仿佛一下子茅塞頓開,豁然開朗,又如同醍醐灌頂一般,看清楚了我大明未來前進的道路。”
劉健也是跟著鄭重的點點頭,他這一次也是很有體會,深感自己的不足。
弘治皇帝讓他發言,談談看法,他卻是拿不出任何的好辦法出來,思維始終局限于歷史上的一切,無法有開創新的創新決策。
“劉公過獎了,我也只會紙上談兵罷了。”
劉晉老臉一紅的說道,嗯,確實是只會紙上談兵,也不過是拾人牙慧罷了,要不是自己從后世穿越過來,看過很多歷史類的,劉晉覺得自己恐怕也是說不出什么東西出來。
“你這要是紙上談兵的話,那我們可就連談兵都不會了。”
李東陽也是笑了笑說道。
“李公過獎了、過獎了。”
劉晉趕緊謙虛的說道。
“你小子也知道謙虛啊”
弘治皇帝看到這一幕,頓時就笑了笑說道。
“哈哈”
其他人一聽,頓時也是笑了起來,劉晉最年輕,劉健、李東陽、張懋他們的孫子都不會比劉晉小多少,所以有時候,大家也喜歡叫劉晉臭小子。
眾人聊的很開心,弘治皇帝是一個好皇帝,也是一個好人,君臣之間也是很聊得來,和弘治皇帝這樣的人相處,并不需要擔心什么,也無需戰戰兢兢。
所以聊到開心處,大家也是可以隨意的大笑,弘治皇帝自己也是如此,一副君臣同樂的畫面也是被旁邊的史官給記錄下來。
“陛下,今年我大明各地糧食大豐收,糧食的價格降到了歷史最低點,如果朝廷不進行干預的話,這谷賤傷農,到時候恐怕很多地方都會和北直隸一樣,種糧的積極性不高,會影響我大明明年的糧食種植。”
開心過后,李東陽想了想也提出了一個問題。
糧食問題無論任何時候都是需要高度重視的問題,即便是糧食充足的情況下也依然要為未來的糧食考慮。
出去了一趟,看到了北直隸這里的良田都種了棉花,這僅僅只是北直隸的話,問題不大,大明疆域廣袤,產糧的地方很多,北直隸不種糧食出不了什么事情。
可是一旦因為糧食的價格太低,影響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未來可能有更多的地方和北直隸一樣不種糧食,反而種棉花什么的。
這樣下去可是不行的!
“嗯,這確實是一個問題,谷賤傷農的問題。”
“僅僅只是北直隸一地自然是問題不大,但是如果其它地方也變成和北直隸一樣的話,問題就嚴重了。”
弘治皇帝聽完也是鄭重的點點頭,想了想問道:“諸位愛卿有何高見?”
“陛下,可以像劉晉所說的,在我大明各地建立大型糧倉,糧價低的時候,朝廷就大量的購買糧食,以穩定糧價。”
“臣以為,現在正是時候,朝廷可以由戶部出面,專門成立一個直屬于戶部的糧食商行,這個戶部糧食商行的職責就是專門用來穩定糧價,糧價低時大量收購糧食,糧價高時則是低價出售糧食。”
“不需要有什么盈利,只要保證不虧本就可以,主要目的還是為了穩定我大明的糧食供應和糧食價格。”
劉健想了想也是立即站出來說道。
經過劉晉一說,腦袋開竅,自然而然就能夠想到辦法了。
“嗯,確實是有必要建立這樣的一個商行。”
弘治皇帝也是微微點點頭,糧食問題涉及到國家的安全問題,涉及到國計民生的大事,自然是需要高度重視,而且劉晉也說了,這糧食還是關系到集權的問題。
因為只有朝廷手中握有足夠的糧食,才能夠依靠糧食來對國家經濟進行一定程度的干預,始終穩定糧價。
“不過以我們大明現在的情況來看,在未來的幾年時間內,我大明的糧食產糧應該還會持續不斷的增加。”
“遼東地區、西域、河中以及南洋四地,未來開墾出來的田地只會越來越多,這產出的糧食也會越來越多。”
“單單是我們大明今年產出的糧食就足夠我們整個大明吃五年了,這糧食越來越多,可是糧食頂多也就是只能夠存儲兩到三年,時間一長也會爛掉。”
“這朝廷每年花大筆銀子去購買糧食的話,短時間內周轉和存儲是沒有問題,可是時間一久,終究還是要將這些糧食給想辦法消化掉的。”
李東陽想了想又提出了一個問題。
糧食存儲制度肯定是有必要建立起來,現在大明的情況是地廣人稀,耕種的土地越來越多,所以這糧食的產量越來越高。
產出來的糧食實在是太多了,一年產出的糧食足夠大明上下吃五年,可想而知這糧食有多少。
“這…”
眾人一聽,頓時就又忍不住皺起了眉頭。
這糧食多了也犯愁了,因為吃不完,到了明年的時候還會有更多的糧食出來,到時候堆積如山,吃不完就只能夠爛掉了,那就太可惜了。
“陛下,也解決這個問題,其實并不難。”
這時劉晉想了想又站出來說道。
“說說看。”
弘治皇帝看到劉晉站出來,頓時就連忙問題。
“我們南莊村的時候也是了解到了,現在我大明的老百姓,糧食是足夠吃的,大家都有糧食吃,這豐衣足食之下,大家也是開始慢慢的追求更好的生活。”
“老百姓要吃肉,所以肉的價格在不斷的上漲,我們朝廷在制定國家政策的時候就要順應這樣的一種趨勢和潮流。”
“我們可以將一年產出的糧食大致的分成幾份,這最重要的一份自然是保證我大明的糧食供應和安全。”
“在滿足了這一部分的前提之下,剩下的糧食我們不妨可以用來做其它的用途,比如用來釀酒和發展養殖業。”
劉晉想了想也是開口說道。
后世全球性糧食過剩,真正用來吃掉的糧食其實占比并不高,大部分的糧食都是用來發展畜牧業、養殖業和釀酒了。
也就是后世俗稱的口糧、飼料用糧、工業用糧。
“釀酒?”
“發展養殖業?”
眾人一聽,頓時就忍不住微微瞪大了眼睛。
在他們一貫的觀念和思維當中,這糧食是最重要的,自然是用來吃的,歷朝歷代都禁止釀酒,私人釀酒是犯法的事情。
這主要是因為古代的糧食產量少,而釀酒是非常需要糧食的,所以必須要優先滿足老百姓的口糧需求,私人釀酒就被禁止。
以宋朝來說,從始至終都實行榷酒制度,酒的生產都是由朝廷所壟斷,榷的意思就是獨木橋的意思,意思是獨門買賣的意思。
禁止私人釀酒,只能夠由官府進行釀酒。
明朝也是沿襲了這樣的制度,明太祖朱元璋時期就嚴厲禁止釀酒,不過到了明太祖后期的時候,伴隨著國家安定,糧食產量提高,禁止釀酒也是慢慢的松動,酒文化也是盛行起來。
不過在大明官府這邊,依然沒有正式撤銷釀酒的禁令,也就是說自己家里面釀造一些喝一喝沒有關系,但是說要大規模的釀酒出售的話,依然是不允許的,糧食依然還是非常精貴的東西,不能如此糟蹋。
至于發展養殖業就比較好理解了,老百姓要吃肉,自然是要靠養殖業來支撐,糧食多了可以用來養豬、牛羊馬、雞鴨鵝等等,以此來豐富老百姓的餐桌,增加肉食的供應。
養殖業說到底還是為了老百姓吃的更好,終究來說這糧食還是用來吃掉的,唯獨這個釀酒,讓大家也是很猶豫,一旦朝廷不再禁止釀酒的話,會不會形成奢靡飲酒之風,到時候消耗的糧食可能就會非常的龐大。
這也是為什么朝廷一直都沒有解開禁止釀酒的禁令的原因,怕的就是形成奢靡的飲酒之風,讓整個社會的風氣變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