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懋的行動總是非常迅速的,當然了他身為國公爺,消息自然也是最靈通的,總是能夠先人一步進行布局。
沒過幾天的時間,隨著朝廷這邊正式以袛報的形式,向整個大明兩京十三省公布了水泥和水泥的制法,倡導大明各地興辦水泥廠,興修城市和道路。
頓時關于水泥的消息很快就席卷了整個大明,一時之間,在大明各地都掀起了一股創辦水泥廠的熱潮,其中最火熱的地區自然是京津地區。
京津地區這里的人最先看到了水泥的強大,京城和天津之間的水泥馬路上面每天都車水馬龍,寬敞而平坦的水泥馬路,大大的便捷了天津和京師之間的往來。
大明第一條水泥馬路的影響力是無與倫比的,京津地區有太多、太多的人僅僅只是為了湊個熱鬧,看一看這神奇的水泥馬路都不辭辛苦的從偏遠地區來到水泥馬路上面。
再加上隨著朝廷查抄了諸多奸商的糧食,開始非常有序的進行賑災,原先聚集到京津地區的災民也是陸陸續續的開始返回自己原先的鄉里。
算下來,現在也差不多已經到了農忙的季節,冬小麥絕收,這春小麥的耕種卻是不能放下,不然到了冬天就又要再次挨餓了。
數以萬計的災民親眼見過這條神奇的水泥馬路,其中還有很多人甚至于親自參與了這條水泥馬路的修建,親自感受到了水泥的神奇和強大,這回到自己的鄉里之后自然而然少不了要和自己同鄉、同村之類的說一說。
以前的時候就已經有很多人在打聽這水泥的制法,有大量的商人來天津這邊求購水泥,也想著用水泥來修建平坦、開闊的道路,用來修建房屋等等。
現在朝廷正式公布了水泥的制法,同時還鼓勵大家興辦水泥廠,整個京津地區有實力的商人、士紳、地主等等自然是積極響應起來。
京城。
張氏兄弟這兩個活寶,一向都是無利不早起,這水泥的神奇他們也是見識過的,知道這水泥的重要性,很清楚這水泥未來必定供不應求。
所以和張懋一樣,早早就已經收到消息的張氏兄弟立刻就急匆匆的籌辦起了張氏水泥廠,地點還是設置在原先張氏煤業的旁邊,開始大規模的招募人手,修建回轉爐,購買原材料,準備燒制水泥。
長寧伯周彧自然也是不甘落后的,消息一出,同樣也是拉上一些關系比較好的皇親國戚家族一起創辦了周氏水泥廠,地點也同樣是放在了周氏煤業附近,火急、火急的開始尋找原材料,按照袛報公布的制法,準備燒制水泥。
因為這一次是朝廷鼓勵興辦水泥廠,所以不僅僅是張氏兄弟、長寧伯、張懋等等這些皇親國戚、勛貴豪門,京城這邊有很多的商人,京城周圍的地主、士紳等等也都紛紛開始創辦水泥廠。
在京城周圍的西山、燕山等等地區,一個個水泥廠開始不斷的創辦起來,京城里面有錢有勢的人基本上都是在談論創辦水泥廠的事情。
需要那些原材料,這水泥如此燒制,如何研磨,如何保管,如何使用,這京城的人手緊張,非常難以招工,工人的工錢又漲了等等,這是大家現在討論最多的話題了。
水泥這個神器,大家都是看在眼里面的,通往天津的水泥馬路現在都已經正式全線通車,大家都在這條水泥馬路上感受過它的便捷和好處。
而且京城這里的人消息都非常的靈通,知道朝廷這邊未來會大規模的采購水泥用來修筑邊鎮地區的長城和關隘,同時還計劃著在大明原先官道的基礎上大規模的修建水泥馬路,這意味著未來水泥的需求會非常的龐大,市場前景非常好。
自然而然大家都看上了這個買賣。
整個京城,在短短幾天的時間內,大大小小的水泥廠一下子就成立了上百家,幾乎京城這邊的有點家底的門府都參與其中。
上百家的水泥廠,它需要的原材料何等龐大,需要的工人數量又非常的多,一時之間制造水泥相關的材料也是開始水漲船高。
有聰明的商人很快就看出了其中的商機,轉頭又開始去開采制造水泥所需要的石灰石,石灰石是制造水泥的主要原料,市場需要非常的旺盛。
伴隨著大量水泥廠的創辦,京城這邊的老百姓也是很快發現,錢更好賺了。
大大小小上百家水泥廠需要用人,相關的開采石灰石也需要用人,再加上衍生出來的相關其它行業等等,整個水泥產業需要的工人實在是太多了,京城的大街小巷,到處都是一個個水泥廠招人的吆喝聲。
這熱熱鬧鬧的場面掩蓋了前幾天才剛剛籠罩過來的陰云,讓人很快就忘記了那些被抓起來的幾十個大臣,畢竟天大的事情也沒有自己賺錢發財重要。
天津。
作為水泥最先出現的地方,聚集在天津這邊的人自然再熟悉不過了,天津港口、天津造船廠、天津海事學院、天津水泥廠這幾個劉晉經營的地方,現在更是已經成為了天津這邊最熱鬧,也是必須要去的地方。
如果有人經過天津,必然少不去要去天津港口這邊,看看捕魚船回港時的盛況,一船船海魚,各種各樣的海鮮讓整個天津都充滿了魚腥味,海魚堆成小山一般的場面,那更是無數人一輩子難以忘記的畫面。
除此之外,天津港口這里的碼頭、港口、燈塔、建筑等等全部都是用水泥建成的,非常整齊、大氣、雄渾,特別是天津港口這里還用水泥鋪了一個巨大的場地,必然少不了要上去踩一踩、看一看。
旁邊的天津造船廠,規模浩大的造船船塢,每天都有新船下水,龐大的造船廠廠房給人的沖擊感非常的強烈。
還有造船廠的家屬小區這里,同樣用水泥鋪路,新式別墅樣式的兩次小洋房更是和這個時代的建筑形成鮮美的對比,無論怎么看讓人覺得更加的敞亮、舒服。
這一切都是建立在水泥的基礎上,沒有水泥自然也就沒有現在的這一切,天津人都很清楚,所以這鼓勵興辦水泥廠的袛報一出,整個天津的商人、士紳等等都興奮起來,開始有模有樣的學著天津水泥廠的樣式辦起了水泥廠。
“恩師,現在整個天津這邊已經新建了一百多家水泥廠,我們天津水泥廠這邊繼續擴產的話,將來會不會賣不出去?”
童源找到了劉晉,面帶憂愁的說道。
“放心,這水泥再大的產量都不怕,就一百多家水泥廠而已,以其它水泥廠的規模,產量能夠有多大,隨便用來修路都不夠。”
劉晉聽了臉上不僅僅沒有任何的不悅,反而露出了笑容。
水泥這東西在后世的產量都是用萬噸來計算的,需求量一直非常的龐大,這修橋鋪路也好,建房造樑什么都是少不了它的身影,身為建筑的基礎,它的用處實在是太廣泛了。
大明這邊的需求同樣非常的旺盛,這走慣了水泥馬路的人是絕對無法忍受黃泥路的泥濘,這住過了敞亮房屋的人也肯定是無法忍受土房子的潮濕、昏暗。
劉晉相信水泥很快就會火遍整個大明,到時候這水泥的需求只會越來越龐大,現在這點水泥廠,數量聽起來似乎很嚇人,但是這規模都很小,產量非常有限,根本就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
況且縱然是市場有競爭,劉晉又豈會害怕和人競爭?
“有恩師的話,我就放心了。”
對于劉晉的判斷,童源是越來越深信不疑了,既然恩師說沒有問題,那自然就沒有問題了。
“第二波去朝鮮的船回來了沒有?”
劉晉笑了笑,接著想了想問道。
“還沒有,不過估計著這幾天應該就要回來了。”
童源仔細的算了是說道。
“嗯,等他們回來之后,差不多也該出發前往黃金洲了,我讓你準備的東西都準備的怎么樣了?”
劉晉微微點頭,算算時間,現在都已經是五月了,這些人也都歷練的差不多了,現在災荒也已經穩定,朝廷手中了有糧食,饑荒問題得到解決,也不需要他們再去補魚了,所以也差不多該讓他們出發前往黃金洲了。
“所有的東西都已經準備妥當,唯獨這脫水蔬菜的數量還不夠。”
童源想了想回道,劉晉讓他準備了很多東西,像黃豆、臘肉、大米、面粉等等這些東西就不用說了。
為了能夠讓船隊順利的抵達黃金洲,劉晉還發明了一種蒸餾器,能夠將海水蒸發成淡水,這蒸餾器的打造也是頗為不易。
除了這蒸餾器之外,還有脫水蔬菜,這脫水蔬菜也是為了解決船員補充維生素的需求,在沒有后世技術的情況下,這脫水蔬菜的產量非常有限,到現在也一直都沒有準備到足夠的數量。
“嗯,加緊去辦吧,他們回來之后,也是要讓人和家屬團聚一段時間的,還有時間。”
劉晉滿意的點點頭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