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857、858節 四武滅佛…富可敵國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葬元

第(1/2)頁  也先帖木兒正要下令不計代價的增加攻勢,忽然看到關河防線對面出現了大隊兵馬,數量怎么也有幾萬,還都是騎兵。

  唐軍援軍!

  也先帖木兒的一顆熊熊燃燒的戰斗之心,頓時如同猛然沉入冰窖。其他元軍將領也呆若木雞。

  區區幾萬唐軍硬是把十五六萬大元兵馬阻擋在關河防線一個月,己方死傷好幾萬也沒能取得突破進展,如今又來了幾萬唐軍援軍…

  這仗,特母親的還怎么打?

  他們,根本不知道來的不是唐軍,而是戰斗力比唐軍差了一大截的梁軍大理軍。

  云南王,這個一向驕傲的男人,頓時進退維谷起來。

  繼續打?還是撤軍?

  繼續打,很明顯已經很難攻入恒北了。撤兵,又怎么甘心?

  “混賬!”云南王氣的罵了一句蒙古國罵,抽出彎刀狠狠砍在傍邊的樹上。

  “大王,怎么辦?”部將們都沒了主意。

  云南王看著隨著唐軍援軍到來士氣明顯下降的波斯戰士,望著對面歡呼的唐軍,蒼狼般狹長的目光陰沉的要滴出水來,腮幫子咬出兩道棱子。

  “暫停進攻,讓勇士們先歇歇吧。”云南王無語望蒼天,良久才無奈的下令修整。

  而對面的唐軍大將瞿世,卻哈哈大笑。

  他和五倍于己的精銳元軍血戰一個月,部隊早就疲憊不堪,已是強弩之末。再強的兵,也是血肉之軀啊。他自己也不知道還能守幾天。

  可突然喜從天降,援軍來了三萬騎兵,雖然不是大唐精兵,但梁軍大理軍戰力也不差。有這三萬人,起碼能再堅持一個月。

  “梁王,好樣的!本帥一定向陛下替你好好美言一番!”瞿世很是高興的上前迎接蕭隱,接下腰間的高級武士紫鞘唐刀,“此刀,送給梁王!”

  “好刀!”蕭焱抽出唐刀,贊嘆不已。他早知道唐刀鋒利精美,乃是天下一等一的名刀,卻一直無法仿造出來。

  “那就謝過瞿節帥了。他日,陛下賜孤唐刀,孤也送給瞿節帥。”蕭焱說了一句場面話。

  瞿世笑道:“梁王客氣了。說起來,本帥和梁王也算早就相識。五年前,唐梁聯合抗元,本帥就知道梁王是當世人杰。今日一見,果然如此。”

  辛苦在一邊搖頭道:“好了,瞿帥,援軍我已經送到了,這關河防線就交給了你們了。”

  瞿世拱手:“辛寺卿請便。”

  辛苦也不啰嗦,她也不懂戰陣,當下帶著護衛離開。

  蕭焱的援軍一到,元軍士氣大挫,原本岌岌可危關河防線,頓時重新穩固起來。

  而此時的恒北各郡縣,局勢也重新穩定起來。

  隨著幾萬梁軍大理軍參與鎮壓教民作亂,數以萬計的天竺暴民被剿滅,數以萬計的天竺人淪為奴隸。

  殘酷鐵血的手段,一下子將原本愈演愈烈的叛亂鎮壓下來。

  整個恒北,叛亂越來越勢微,之前隱藏起來的大量反唐分子,都在這次暴露后被清理。

  事實上,這場席卷整個恒北的土著作亂,損害的不光是唐廷恒北都護府,同樣也損害了大量天竺人。短短幾天功夫,光是因為奸淫和搶劫被處死的天竺人,就超過萬人。

  之前猖狂無比、以為唐廷無計可施的暴民,此時終于嘗到了被殘酷鎮壓的滋味。

  又過了將近半個月,第一批唐軍援軍一萬六千人,終于趕到恒北。

  恒北局勢徹底穩定下來。

  轉眼到了金秋十月,崔秀寧終于到帶著江陵朝廷,要遷都洛陽了。

  江陵城外,崔秀寧和文武大臣整裝待發,江陵父老哭聲一片。

  “皇后陛下,江陵百姓舍不得朝廷啊。”很多人痛哭失聲。

  崔秀寧站在鳳輦上,望著熟悉的江陵城門,以及面帶戚容的百姓,不禁熱淚眼眶。

  在這江陵,在這皇宮住了三年多,終于還是要離開了。

  當年,離開海京洛寧,百姓不舍;離開南京臨安,百姓也不舍。如今離開江陵,還是如此。

  這是統治者的榮耀,也是統治者的遺憾。

  “父老請起。”崔秀寧虛扶道,“陛下和朝廷雖然遷都洛陽,可陛下和朝廷永不會忘江陵,本宮也不會忘記。”

  皇后這么一說,百姓們就更加傷心了。

  從今以后,他們江陵百姓就再也不是天子腳下之民了啊。

  崔秀寧只能祭出殺招:“陛下已經下旨,以江陵為中京。江陵皇宮,為我大唐行宮。”

  這話一出來,江陵百姓連呼萬歲,又再次露出喜色。

  這并不是崔秀寧故意安慰他們,而是早就定下的方案。

  大唐計劃實行空前絕后的九京制,寓意“九鼎”,“九州”。除了長安洛陽,還要有其他七個京都。

  如今已經有了京師長安,東都洛陽,海京洛寧,南京臨安,這時又多了中京江陵。

  類似于后世的直轄市制度。

  九京,全部是重鎮,要么是軍政重鎮,要么是經濟重鎮,要么是文化重鎮。

  這江陵,就是軍政重鎮。

  江陵成為中京,就能輻射荊楚三湘,結束古代荊楚大地長期沒有中心城池的歷史。不但能提升荊楚的綜合實力,也能強化荊楚的軍事防御。

  崔秀寧宣布江陵為中京,就下令起駕,在江陵百姓的山呼送別中離開江陵,渡江北上洛陽。

  上船過江時,小太子李征,望著漸行漸遠的江陵城,忍不住開口吟道:

  “沾巾泣楚人,揮淚別中京。滔滔一江水,蕭蕭滿離情。”

  旁邊的顏鐸不禁撫須微笑。征兒此詩,雖然簡單直白,卻也不差了。八歲虛齡,能有此作品,當真算是聰穎過人了。

  而且征兒的書法也像模像樣,能騎小馬,射小弓,也越來越明白事理。

  甚好,甚好。征兒太子之位無虞,老夫無憂矣。

  洛陽。紫微宮。

  唐主李洛觀賞完龍門石窟,留下一副墨寶,就回到宮中。

  洛陽的歷史古跡實在太多,這段日子,李洛去了不少地方。一為游覽,二為實地考察。

  考察的結果,頗讓人心酸。

  洛陽城周圍百里,到處都是廢墟荒村,甚至白骨露於野,在秋風中很是凄涼。

  自金末以來,中原的人口損失實在太大。金宋全盛時,光河南就有將近兩千萬人口。自古以來,豫州就為宇內第一大州。

如今,這么多年過去了,河南人口只恢  (本章未完,請翻頁)

第(2/2)頁  復了三分之一。徐州,兗州,青州,揚州等地人口損失同樣很大。

  任重而道遠啊。

  “傳詔,為河南百姓,提供低息貸款一千萬銀元,三年還清,可用糧帛償還。”李洛隨即下了一道惠民詔書。

  李洛明確用存款利息向河南江北百姓貸款。需要貸款的百姓,直接向鄉村公所申請。利息只有兩分,而且不復息計算本息。

  這不但能恢復民生,還能向民間放出銀元,迅速使銀元在中原地區流通。

  “詔河南江北江北百姓,鼓勵守寡女子再嫁,以為增口之計。詔地方有司,收回寺院八成度牒,勒令大半僧尼還俗,多余寺產,一體沒收,回饋百姓,是謂佛家之慈也…”

  河南江北這些年僧尼越來越多,如今有多少呢?不下二十萬!

  六十人當中,就有一個不是和尚就是尼姑。

  就這洛陽白馬寺,竟有僧人千余,簡直太多了。

  這么多僧尼,其實大多數都不是真的堪破紅塵,皈依佛門,而是為了逃避賦稅,或者為了不勞而獲,或者為了吃口飽飯。

  問題是,他們不事生產,不但增加百姓負擔,還減少了世俗人口,影響國家稅收和社會風氣。

  “陛下,強制八成僧尼還俗,在佛門眼中,可是滅佛之舉。這佛門之非議,必不利于陛下。”起草詔書的韋素提醒道。

  “三武滅佛,利國利民。朕也做得。為了天下,朕還怕一些和尚非議?”李洛笑道。

  韋素笑道:“陛下年號洪武。那這后世史書,就是四武滅佛了,倒算一樁佳話。不過,陛下之洪武,遠超太武帝和周武帝,卻讓他們沾光了。”

  韋素沒有提唐武宗。因為唐武宗是先唐皇帝,這么說不敬。

  君臣數語之間,中原佛門就遭遇“滅頂之災”。

  詔書一下,數以萬計的假和尚假尼姑被勒令還俗為民,大量的寺廟土地被沒收,使得均田令更加徹底。

  河南江北增加了十幾萬在冊人口。

  十月二日,南陵寺寺主妙曇詆毀天子,被明正典刑,寺廟僧侶發配恒北,為天竺傳法。

  十月五日,泰合寺方丈空海放火自焚坐化,坐化前口綻一句偈語曰:

  “四武滅佛日,釋家應劫時。堪得天下破,苦海無人過。”

  地方有司聞之,大怒,以詛咒之名,廢空海法號,合寺僧侶逮捕,奏報天子裁決。

  李洛不悅,準地方官之奏,并將泰和寺僧侶也發配恒北傳法。

  短短數日間,數以千計的僧人被早有預謀的唐主發配恒北。

  又兩日后,令李洛等了一個月的莫度奏章終于到了。

  曲阜的莫度在奏章中說,查抄孔府土地七十二萬畝,山林水澤三十六處,馬場一個,鹽場兩個。兗州青州各地房產別苑五十七處,店鋪一百二十八間。

  還有糧食十七萬石,食鹽兩萬一千余石,黃金十八萬四千七百余兩,白銀五百八十七萬余兩。其中很多金銀,還是隋唐皇帝賞賜。

  除此之外,還有珍寶古玩,字畫古籍難以計數,根本無法統計。

  初略估算,孔府所有財產,折合估價四千萬兩白銀以上!(含田產)

  李洛看到奏章,久久不語。

  四千萬兩白銀以上的身家!大唐一半的國庫收入!

  真的很嚇人啊,是蒲壽庚的幾倍。

  千年世家積累的財富,當真非同小可。

  李洛肯定,孔府絕對就是東方最富有的家族,而且扔了第二名很遠。除了大唐皇室和大元皇室,任何一個家族的財富,都不可能超過孔府。

  另外十二家世族的所有家產,加起來折合白銀三千多萬兩!

  這就是七千多萬了。

  真是有錢啊。

  按照圣旨,莫度等人給孔家和十二家族留下了一成財產,其余九成,全部充公。其中浮財全部運完洛陽,田產收為國產,店鋪北苑等發賣。

  光運完洛陽的浮財,就有白銀八百多萬兩,黃金三十二萬多兩,珠寶古玩字畫古籍等裝了上百輛馬車!

  可惜啊,全部便宜了唐主李洛。這些超級世家千百年的積累,竟然為人做了嫁衣。

  孔府跌倒,洪武吃飽。

  李洛算了算,他這次打倒孔府和十二家族,起碼發了三千萬的浮財。

  這男人有點激動的放下奏章,就趕緊給崔秀寧寫信,“媳婦兒,我們又發財了啊…”

  可才寫了幾句,男人就自失的一笑,將信撕了。

  女人馬上要來洛陽了,還寫什么信?

  李洛心情很好。

  覺得很幸福。

  半個中原收回了,雍州保衛戰也勝了,剛收到消息益州也大敗了吐蕃諸部聯軍,還打倒了孔府,發了一筆大財。

  也就是恒北,還讓他放心不下。

  李洛沒興奮多久,就冷靜下來,并且皺起了眉頭。

  的確發了橫財,可是戰爭開支呢?更大。

  之后,李洛就下了一道賞賜和撫恤詔書。撫恤這次戰死將士,賞賜參戰將士。

  賞賜并不多,也就是一個季度的軍餉。可撫恤,就海了去。

  五萬多陣亡將士,平均每人撫恤三百銀元,就是一千六百萬銀元!傷殘退役的,平均每人要撫恤一百元,這又是八百多萬元。

  還有參戰宋軍的賞賜和撫恤。還有其他各項開支。

  等于說,從孔府和十二家族抄沒的財產,要全部填進去。

  事實上,古代像李洛這樣大方的撫恤戰死將士的,根本就沒有。這也是唐軍之所以悍勇敢死的重要因素。

  而且,大唐領先于古代的稅收財物制度,也保障了豐厚撫恤得以實施。

  不過,李洛還抄沒了元軍大營的財產,抄沒了一些寺廟的財產。算來算去,這次北伐還是小賺。

  打仗就像打算盤。要算贏,不管要戰術戰略上贏,還要盡量經濟上劃算。能賺錢最好,賺不到也要少虧。

  幾道詔書下來,唐軍軍心更加旺盛,可國庫中的銀元,就要嘩啦嘩啦的海水一樣往外淌了。

  李洛不是個花錢大手大腳的人,可他不心疼。

  天子,無私!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