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三百九十二章:風聲(中)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日月永在

  西廠的辦事效率不可謂不高,在確定下嫌疑人的體貌特征之后,第一時間就在全城展開了偵訊,并且鎖定了清查的范圍。

  “虎口有厚繭,手背有刀疤,尋常百姓不可能附和這種特征。”

  西廠的番子頭目,有點六扇門神捕的味道,這個當年從全國捕快中脫穎而出的男人,很快就下了定語。

  “根據那群說書的描述,他們都是在五日前的夜幾乎前后腳被買通負責傳遞這個信息,這才使得第二天一早,大皇子殿下出任主簿官的消息就傳遍了整個南京城。

  而這群說書客營生的茶館、酒肆可是遍布整個南京城,那么就意味著,向他們遞話是一種有組織的行為。”

  番子頭目環抱雙臂,說的神采飛揚成竹在胸。

  “整個南京城內,像這般有組織的非百姓強人,除了咱們西廠外,只有一支隊伍。”

  “你想說的是錦衣衛!是嗎?”

  番子頭目的身后響起一道陰柔的聲音,前者回頭觀瞧,驚得忙撩開裙甲,單膝跪地。

  “卑職參見孫公公。”

  整個西廠的明堂內,隨著這一聲,再無一個直挺挺的身影,黑壓壓跪了一地。

  除了御前司總管太監的雙喜以外,南京沒有第二個諱姓孫的公公了。

  “錦衣衛跟西廠算是一個娘生的,都是皇爺的鷹犬,你這樣背后猜疑,可是犯了大忌。”

  從男人身側走過,雙喜擺袍落座,冷哼一聲。

  “沒有咱家的首肯,錦衣衛吃了熊心豹子膽也不敢行此事。”

  汗水自男人額頭上不斷的滴落,卻連擦一下都不敢,唯唯諾諾的應和著。

  “不過,有道是茲事體大,咱家雖然信得過錦衣衛,可凡事還是要拿事實和證據來說話,事關大皇子,任何人再沒有洗脫嫌疑之前,都是潛藏的逆賊,一定要揪出來明正典刑,不僅是錦衣衛,包括西廠亦然。”

  雙喜抬手:“你起來吧,跟咱家仔細說說,你為什么要懷疑錦衣衛。”

  男子謝恩起身,這才敢抬起手臂拭去兩腮的汗水,小心翼翼的組織著語言:“回公公的話,卑職竊以為,南京城里成建制,有組織的,除了咱們西廠,就只剩下錦衣衛了,話說回來,錦衣衛的指揮使,是安定伯呀。”

  把朱文奎任主簿的事捅出去,風聲四起之后,擺在明面上一眼就可以觀瞧到的最得利的是誰?

  二皇子朱文圻。

  錦衣衛的指揮使顧語,恰恰是朱文圻的親舅舅。

  “從說書客描繪的體貌特征來看,手有厚繭,必是常年握刀之人,還有刀疤創傷,必是歷經殺伐戰陣,而今四海天下,仰賴陛下神威庇佑,咸歌盛世,怎么會出現征伐之事。

  京營的兵一向嚴加約束,斷不可能入城行此事,那么,唯一能在咱們這歷經殺伐的,只剩下經常跑外勤的錦衣衛了。”

  男子的分析還算是有條有理,讓雙喜不住頷首,但在最后卻輕輕搖頭。

  “還有兩支隊伍,你都給忘掉了。”

  男子語頓,不明就里:“恭聆公公教誨。”

  “五軍府的軍衛以及應天府的捕房。”

  雙喜冷哼一聲:“前者直管南直隸腳下軍衛所,這幾年忙著清繳山匪路霸,打打殺殺的事不在少數。而后者,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捕房,但說到常年握刀、偶有沖突負傷也不算離奇,所以,一樣有嫌疑。”

  五軍府、應天府?

  這完全跟這事不沾邊啊。

  “現在你們懷疑錦衣衛的最大癥結,就是出在安定伯身上吧。”

  雙喜蹙緊眉頭,這件事撲朔迷離,但牽涉一定極深。

  “他是二皇子的親舅舅,確實是有最大的嫌疑,收買說書先生,搞得滿城風雨,綁架民意捧殺大皇子,好逼的大皇子在應天府的位置上下不來臺。

  后面的辦案,大皇子辦的輕了,那就要失去民心,引百姓不滿,判的重了,得罪了南京城滿朝勛貴,對將來承嗣不利,這一招就是陽謀,明堂堂的陣勢擺出來,想化解都沒辦法。”

  男子猛點頭,開口補充道:“公公洞若觀火,一眼就能看穿安定伯的小把戲。

  與私來說,他有作案的動機,與公來說,他有作案的實力和權力,所以卑職斗膽進言,安定伯既然有最大嫌疑,應馬上審訊,澄清大白真相。”

  審訊?

  雙喜嗤的一聲笑了出來,而后笑的聲音越來越大。

  最后,笑容收斂,臉色又冷了下來。

  “你好大的膽子,還敢狂妄到想要審訊國舅爺,咱家是御前司的總管,錦衣衛歸咱家管,咱家也有嫌疑吶,要不你連咱家一道審了吧。”

  男子的臉色瞬間變的蒼白,噗通一聲就跪在地上,震起一片浮塵。

  “卑職不敢,請公公責罰。”

  “有了懷疑的目標算是讓案件有了眉目,是立功的表現,但有功不能自傲,西廠做什么咱家還沒發話呢,皇爺沒有圣諭示下,咱家做奴婢的也得候著,輪不到你們瞎表現。”

  雙喜站起身,冷冽的眼神掃過大堂。

  “從此刻起,不要把你們以為的當成真的,更不允許輕舉妄動監視安定伯,但凡被咱家知道了,今天這屋子里的所有人,自己抹脖子吧。”

  扔下這句話,雙喜抬腿便走。

  要回皇宮跟朱允炆匯報一下。

  安定伯是國舅,辦不辦,怎么辦,要朱允炆自己來拿主意。

  但以雙喜的理解來看,皇帝未必見得會辦顧語。

  “這個懷疑,朕很難相信。”

  果不其然,當雙喜將西廠探查的線索匯報之后,正守在武英殿看西北地圖的朱允炆連多余的思考都沒有,就直接否決了。

  “給文奎添堵,最大的獲利者就是文圻,所以所有人都會下意識的認定,此事是顧語做的,但辦差的那些人呢?抓不到啊,亦或者早就被滅口了,抓不出來人甚至只找到幾具面目全非的尸體,那就是死無對證。”

  這種案件能破獲的概率太低了,換位來指揮,朱玉文要是顧語,這事辦完后,直接把人滅口,一把火燒成灰,天王老子也找不出端倪,這就成了無頭公案。

  “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

  雙喜這句勸言還沒說完,就看到朱允炆笑著轉身,豎起一根手指。

  “你就這話說對了,說到陰謀者的心坎里去了,他一定也這么想的,認為朕寧可錯殺一千,也不愿意放過一個。

  一旦朕這邊毫無線索頭緒,那么作為最大嫌疑的顧語就跑不掉了,借朕的刀除掉顧語,砍掉將來文圻長大后的得力臂膀。”

  后世有句話,叫做我套路了你的套路。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

  “說說你還懷疑誰吧。”

  朱允炆又側過身子繼續看地圖,看得全神貫注。

  “五軍府和應天府。”

  雙喜念叨出了兩個名字:“郭蘭、陳紹。”

  兩人一個武定侯,一個是應天府尹。

  這兩個人,又在這起事件中扮演什么身份呢?

  “懷疑的理由呢。”

  “五軍府眼下,魏國公和曹國公都外出公干,武定侯和其他幾位侯爺署理五軍府的差事,負責南京城的警衛戍備,有調動和指揮權,有實力做這件事。

  而應天府尹陳紹的嫌疑,就在于其是應天府尹的身份,他將這事傳出去,將來再有誰家的孩子栽在應天府刑房手里,那些孩子背后的家大人,不會把這份仇記到陳紹的腦袋上。

  他們都會以為是陛下您暗中授意大皇子做的,而不像張東升案剛發的時候,張家上下都到處托關系找陳紹求情,陳紹不給辦,他們還心中忌恨,覺得是陳紹有心找他們的麻煩。

  以西廠對陳紹情報的調查和分析來看,此人深諳明哲保身之道,大皇子在應天府任職,惹出來的事,得罪的人,他得替扛著,誰讓大皇子是應天府的刑房主簿呢。

  等將來大皇子離任,這筆債可就記到了他腦袋上,會影響他將來的仕途升遷,所以奴婢覺得他是有嫌疑和做這件事動機的。”

  雙喜的分析倒也乍看之下頗為合理。

  提前把這事的個中原委散播出去,將來再有類似張東升的事件,那些權貴自然不會難為陳紹,都會下意識覺得,這事是朱文奎為了增添自己的名聲威望,而強行為之。

  陳紹雖說是應天府尹,是頂赫的正三品大員,每個月大朝會都要參加的大人物,但在南京城權貴勛臣的眼里,又算個屁啊。

  誰家還沒有幾個闊親戚了?

  玩死一個陳紹,可謂是綽綽有余。

  搜集陳紹的黑材料,往都察院一交,保管陳紹要不了多久就人頭落地。

  不過話又說回來,正如雙喜猜測的那般,陳紹是個什么人?

  膽小謹慎、趨炎附勢。

  這種性格的人,有膽子參與到這么一場大棋局之中嗎。

  “先不說陳紹,跟朕說說,你怎么會懷疑到郭蘭身上的。”

  如果說懷疑陳紹的理由還勉強都掛上鉤,那懷疑郭蘭這么一個純紈绔,是不是就太牽強了一些?

  這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衙內嘛。

  每天看球賽、逛窯子的時間都不夠,哪還有功夫來擺弄棋局,與天對弈。

  咋的,他都想勝天半子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