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一百一十三章:擬定臺灣事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日月永在

  臺灣,即明初的澎湖巡檢司衙門。

  隸屬福建承宣布政使司管轄,洪武后期海禁,將臺灣的原住民遷往泉州、漳州等地,澎湖巡檢司衙門被廢,這一年的臺灣島,就是東南亞、倭寇等海賊的大本營。

  其實東南亞海盜也好、倭寇也罷,他們的大部分主力其實還是漢人為主,南宋末年,大量漢人乘船南逃東渡,就在大海上定居下來,捕魚為生,兩百多年來,有的跟東南亞地方土著融為一體,有的就在海上飄蕩做海盜。

  至于倭寇,完全是因為這群人里面有島國人,幕府時代后期,日本也是打成一片,流浪的浪人武士有的就跑到九州島,與逃難跑到九州島的閩浙漢人先民混居,大家伙一合計,得嘞咱們出海劫掠去吧。

  九州島距離琉球群島近,到了琉球離臺灣也就不遠了。

  當然,也有膽大的直接西渡,打九州島直接往朝鮮或者山東跑,而這部分倭寇的下場,基本都是全軍覆沒,后來的發展大家都知道,倭寇不掠山東改掠閩浙,這才有戚繼光剿倭的歷史。

  海戰不同于陸戰,陸上那一套放大海上完全行不通,朱棣對于海戰也是一竅不通,加上朱允炆這個臭皮匠,倆人合計了半天也沒有什么好的戰術。

  “干脆平推吧。”

  朱允炆發了急:“讓閩浙水師發戰船五百艘,兵八萬直接攻打,朕不做指揮,全權交由水師將領,一年之內,給朕把臺灣拿下來就成。”

  臺灣?

  看到朱棣發蒙,朱允炆遂輕咳一聲:“朕給起的名字,等將來趕走了海盜,就改這個名字,設臺灣布政使司。”

  巡檢司級別太低,不符合朱允炆心里對沿海的統治歸劃。

  行吧,你說啥是啥,不過一個名字代號而已。

  朱棣不操心政治規格,他只是拿起閩浙水師的軍情奏報看了看,所謂的臺灣島上盤踞的海盜頂天只有一萬多人,大明發八萬軍過去算的上是獅子搏兔了。

  “龍江船廠正在加工戰船,閩浙兩地的船廠也在趕工,一年之內最少可以下一百艘戰船,國庫如果不愿意出錢,朕就自內帑里出,兩年之內,閩浙必須擴充到一千兩百艘戰船,二十萬水師。”

  朱允炆財大氣粗,也懶得去計算成本,復開海禁對大明太重要了,不提東南亞和南海令人眼紅的財富,單說他為大明計劃的帝國體系,東南亞都是其中必不可缺少的一環。

  “那就打吧。”

  朱棣也沒什么好的主意,反正對他來說,皇帝喜歡打仗他也很開心,總比一個守成之君要好的多。

  “六叔久在南地,也長以軍略聞于天下,家風與四叔頗近,此番征討臺灣,讓其次子孟炯一道隨軍吧。”

  朱棣猛然怔住了。

  朱允炆口中的六叔是楚王朱楨,朱楨長子朱孟熜和次子朱孟炯都是庶出,楚王系世子是三子朱孟烷,長子朱孟熜早夭,朱允炆卻點了次子朱孟炯的將。

  皇帝這是有意在鍛煉各支宗親子嗣,有才能的都給安排了出路,淡化了世襲王爵的吸引力,等將來陸續削藩,所謂的王不過是一個耀眼的頭銜,真的比不上一個手握實權的將軍更有話語權,各支也就因此分化了向心力。

  更重要的,便是當宗親越來越多的出現在朝堂和軍隊后,也可以加深皇權在各個領域的烙印。

  一石三鳥啊。

  “陛下圣明。”

  朱棣拱手告退,朱允炆便看向雙喜,自袖中抽出一道奏本:“去東陵,將這些人給朕帶過來,朕在謹身殿等他們。”

  新學時間上雖然很短,僅僅只有一年多,但發展的勢頭很兇猛,總體的思路上已經跟朱允炆有了三分的契合點,現在,可以先試試他們的深淺。

  臺灣的地域挺大,但人口很少,海禁前太祖又把大量的百姓遷到了福建,現在的臺灣恐怕連幾萬平民都沒有,就是一張完全空白的白紙。

  正好留給新學的學生來隨意畫染。

  雙喜領命告退,能有一個多時辰才折回,帶著十幾名新學的學生走了進來。

  這還是這群天南海北的學子第一次履足南京皇宮,見到朱允炆都有些激動,匍匐在地山呼萬歲。

  “都起來吧,看座。”

  對這群新學學子,朱允炆是打心里喜歡,也只有跟這群人在一起,他才不會做作的擺出帝王姿態,弄得自己像一潭深不見底的幽水。

  “知道朕叫你們來,是為什么嗎?”

  “請陛下諭示。”

  朱允炆面上含笑:“你們這一年多來的進步,朕都看在眼里,對于施政變法的事,你們也算有了三分各自的心得,現在,朕打算給你們安排個去處,好讓你們一展所學。”

  去處?

  現在的大明一根蘿卜一個坑,哪里有什么多余的去處?

  大家伙心里都有些納悶,只有一個學子站了出來:“陛下說的,是故澎湖巡檢司吧。”

  朱允炆眉頭輕抬,這個學子他認識,也是這一年多來表現極聰慧的一人。

  “陳墨非是吧,你怎知朕心中所想的?”

  陳墨非躬身施禮,回答道:“這一年多以來,送往學生等處的謄抄政事,多以沿海為主,且陛下加征商稅,可見陛下心中重商,深知商貿富國之道,先宋有大世,皆賴海運,所以學生斗膽猜測,陛下欲開海禁,開海禁,必復設澎湖巡檢司。”

  跟聰明人聊天,總是省心。

  朱允炆心情大好:“不錯,朕確實打算復設澎湖巡檢司,已經命閩浙水師籌備征討海盜事宜了,今日召爾等來,便是為將來做準備,因為朕打算,待海盜靖平之后,將故澎湖巡檢司改設為臺灣承宣布政使司,爾等,便在此施行新政,讓朕看看成效。”

  承宣布政使司!

  十幾人心里都一陣狂喜,甭管皇帝取得名字是叫臺灣也好、叫澎湖也罷,承宣布政使司六個字的政治含金量可不得了。

  哪怕所謂的臺灣,只有幾千甚至幾百個老百姓,這都不重要,只要政治品級上去了,對于官員來說,這就足夠。

  封疆大吏,一省部堂!

  “此事你們知道就行,這段時間就不要回駐地了,朕在京內當年有一處潛邸,你們這段時間就先住在那,順便各自回去寫一份關于施政的假想,朕過幾日要看,先說好,誰寫的最好,這將來的左右布政使,就是誰的了。”

  說道這,朱允炆一頓:“哦對了,那個紀綱就不用寫了,你這人心思縝密、冷靜,朕已經給你安排好了差事,屆時你負責籌立錦衣衛衙門,朕給你個鎮撫使當。”

  眾皆謝恩,然后歡天喜地的離開皇宮。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