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391章 有些怪異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姑娘她戲多嘴甜

  霍以驍從善如流,自不說那什么四公子如何去了蓬萊,又如何遇到了女仙,直接起身告退。

  吳公公這會兒也周旋不動,送他下了臺階,道:“小的讓人抄了份單子,就是當時從夫人娘家和夏太傅府里抄出來的。

  四公子稍等,小的讓人去取了來,您給夫人過目,心里也好有個數。

  想要什么,到時候能直接找,不然庫房地方大,時間也不充裕,不好挑。”

  霍以驍想說“不用”。

  溫宴去找,找到的,自是她念念不忘的。

  若是不記得、需得單子提醒才想起來的東西,那沒必要搬出來。

  畢竟,皇上說的是給他們些賞,具體數量沒定過,可他們也不可能真把庫房都搬空了。

  挑個五六樣,已經是極限了。

  話到嘴邊,見吳公公這般上心,霍以驍干脆承了他的好意,點了點頭。

  不多時,一小內侍捧著厚厚的折子過來。

  霍以驍接下,打開看了眼,密密麻麻、細細致致,從頭寫到了尾。

  也是,一大家子東西,尤其是夏家那兒,人口多,屋舍也多,哪里會缺了擺件。

  霍以驍回了常寧宮。

  還沒有進到西暖閣,就聽到了太妃娘娘撫掌而笑的聲音。

  溫宴果真很會討娘娘歡心。

  娘娘歡喜之余,讓小廚房備了不少點心讓他們帶回去,也沒有漏了黑檀兒的魚干。

  待小夫妻回了,鄧嬤嬤替霍太妃捶著腿:“您看,這夫人娶得好,不止四公子滿意,您也高興。”

  霍太妃笑道:“以驍高興才是真的。”

  笑過了,又忍不住嘆息。

  溫宴剛與她說了不少霍以驍與黑檀兒玩鬧的事兒。

  一人一貓,打雪仗、拍花生,要多逗有都逗,誰聽了不想笑?

  可再一想,霍以驍這孩子太孤單了,若不然,何必要靠貓兒解悶呢?

  鄧嬤嬤看穿了霍太妃的想法,寬慰道:“這事兒講緣分,得是那個人,得是那只貓。處不攏的硬聚在一塊,還不如逗貓。”

  霍太妃一愣,復又哈哈大笑。

  也是。

  霍以驍能處得攏的人太少了。

  現在,起碼有人,也有貓。

  而溫宴和霍以驍,回到大豐街時,才發現自家園子里多了幾只貓。

  瞧不出是家養的還是野貓,干凈倒是干凈,趴在樹下,老老實實的。

  黑檀兒壓根不理這些外來客,它全神貫注看它的大紅鯉魚。

  溫宴拿小魚干逗它,黑檀兒才拋下鯉魚,到了她跟前。

  “新找的跟班?”溫宴問它。

  黑檀兒的胡子動了動,一臉不屑。

  全是蠢貓。

  溫宴忍俊不禁:“你原也是這么說溫泉莊子里的貓狗的。”

  黑檀兒咬著魚干,咕嚕了兩聲。

  大抵是時間能使人包容,也能使貓包容。

  過去了的跟班,總比現在眼前的貓狗順眼。

  一伙不如一伙。

  溫宴樂得不行,又道:“我今兒只在常寧宮,沒顧上去看看白玉團。”

  一聽到“白玉團”的名字,黑檀兒脖子上的毛一下子就炸開了,連小魚干嚼著都不香了。

  那只白貓,是最最蠢的!

  不僅蠢,還很不正經!

  大抵是溫宴“白玉團長白玉團短”的把黑檀兒說煩了,它躍上屋頂,不見了蹤影。

  黑檀兒一走,那幾只貓也跟著先后離開。

  霍以驍換了身衣裳,想尋黑貓沒尋到,只好作罷。

  傍晚時候,霍以暄使了小廝過來,謝了那幾只水晶油包。

  霍以驍哪里不曉得他的意思,暄仔現在就惦記著豬油塊了。

  “備考,也不能誤著吃飯,”霍以驍道,“我明兒下午去燕子胡同。”

  翌日,這廂馬車剛出院門,那廂霍以暄就尋來了。

  他也是絲毫不耽擱,去燕子胡同吃美食,還不忘帶上文章,好與溫辭探討一番。

  家中來客,又是貴客,桂老夫人歡迎極了。

  即便不是姻親,能在學業上與溫辭切磋進步,桂老夫人就欣賞喜歡。

  烏嬤嬤趕緊蒸氣了豬油塊。

  芝麻豬油的香氣重,隨著白煙,隔著籠屜都聞得到。

  她家小孫兒已經饞得在廚房門外探頭探腦了。

  蒸熟了之后,一份送去前院溫辭的書房,一份送到后院給溫宴姐妹。

  遞了筷子給霍以暄,溫辭笑道:“這東西吃起來,不夠文雅。”

  霍以暄挑眉。

  啃雞腿時,那架勢又能文雅到哪里去?

  好吃是最要緊的。

  熱騰騰的,豬油塊還綿軟,并不算難夾。

  一筷子下去,拔絲似的抬高,在筷子頭上繞一繞,再蘸上豬油,入口香甜。

  這糯米塊不及湯圓的皮細膩滑軟,更有嚼勁兒,且隨著溫度的降低,越來越有韌勁兒。

  吃到后來,霍以暄就明白,為何這東西吃起來不文雅了。

  一心使勁兒夾,手背上的筋都突起來了。

  霍以驍吃了幾口就放下筷子,看暄仔和盤子較勁。

  霍以暄不僅吃,還吃出了心得,他說,趁熱打鐵,果然是對的。

  吃歸吃,正事兒也少不得。

  收拾了桌子,霍以暄又和溫辭說了許久,想得不夠周詳的地方,還去請教了溫子甫。

  一聽,思路越發翻涌。

  倒不是溫子甫的學問水平堪比大儒,而是,他是舊都出身。

  霍以暄從開蒙到精進,都在京中,平日切磋探討,思路即便有差異,也是殊途同歸。

  溫子甫在舊都當了這么多年的官,看的、想的、談論的,自然與京城里的不同。

  他的一些想法,讓霍以暄受益匪淺,很能開拓思路。

  霍以暄帶著這些感悟,回去和霍懷定討論了一番,隔了幾天,倒成了燕子胡同的常客。

  增長學識,又能吃到烏嬤嬤的手藝,當真是兩全其美。

  只可惜,過兩天衙門就要開印了。

  這日,霍以暄起身告辭。

  溫辭留了一留,道:“有一事,我昨日去給杜老先生拜年,遇上幾位同窗,我總覺得,氣氛似是有些怪異。”

  霍以暄一愣。

  杜老先生是京中的名師,書院里出過不少進士。

  他跟前的學生,有幾位是要參加春闈的。

  臨近考試,不管是先生還是學生,難免緊張,以至于氣氛繃著。

  可讓溫辭特特提出來,恐怕,這種怪異,與尋常的緊張不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