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135章 操蛋的南詔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我真不是暴君

  一番搏斗……不,一番單方面的碾壓之后,百姓們的東西都被搶了不說,還弄了個死傷慘重。

  在“命”被搶,與馬上失去小命相比之下,他們選擇了逃亡……

  得到“戰利品”的縣令們,那是樂不可支,回去之后就去了構舍瓦欄尋歡作樂去了。

  可是,接下來的危機,卻令他們成為了第一批犧牲品。

  因為逃亡的百姓中,不乏那些俘虜。

  原來還有些對自己國家不舍的人,立馬就拋卻了這種想法。

  為了活命,也為了報復,人類的略根性開始顯露了出來。

  于是,有人就把大燕愿收容自己的事情說了出去,尤其是說到了賦稅方面,那更是大加渲染。

  結果……

  整個流川郡都亂套了,交了賦稅的人聽說了他們的遭遇,那是氣憤之余,心中也開始動搖了。

  那些還欠著賦稅的人,則是立馬開始挖地窖,準備藏糧食的藏糧食,收拾家私的收拾家私,然后就準備繞路去燕國好好生活了。

  等征稅熱潮席卷黎陽郡與沅水郡的時候,百姓們都壓著糧食不交,因為害怕也落得一個沒吃的下場。

  南詔的高層們知道了這件事情之后,也是憤怒的咬牙切齒。

  大罵沈鴻卑鄙。

  同時,也馬上把那兩個縣令和一幫子大兵直接咔嚓了。

  而且,還派兵封鎖了溧水上的一切渡河工具,言稱,片木不得入水。

  有的時候啊,你越是禁止,那么,犯險的人就越多。

  這一套下來,反而更加確鑿了要收九成賦稅的言論。

  所以,導致要去大燕移民的熱潮不但沒有減退,反而還越演越烈了起來。

  免兩年賦稅不說,還分發土地和房屋,就算過去兩年免稅期后,賦稅也只有四成。這可比南詔往年的八成苛捐雜稅少了一半,誰能不動心?

  于是,繼流川郡之后,黎陽郡,沅水郡的百姓們都開始了往大燕遷徙。

  甚至,有些士兵們也禁不住了誘惑,脫了扎甲成了逃兵,立馬跑回了家中,準備了全族遷徙大事。

  大的浪潮之下,三郡守衛軍們也是無心戰事,總想著是不是也去大燕發展。

  免兩年賦稅啊,兩年之后只需繳納四成賦稅,而且,土地還不準買賣兼并。

  這是什么意思,那就是自己以后無論是災年還是豐年,那些地主老財們都無法在強買自己的土地了。

  嘖嘖~~

  守軍們的這心里啊,那是就跟貓撓的似得,連晚上睡覺都特么的不踏實,一閉上眼,就好似能看到全家吃得飽,穿的暖的景象……

  南詔朝廷也都不是廢物點心。

  為了應對這種情況,大燕不是許諾了四成賦稅嗎,那我們就許諾三成賦稅。

  還別說,三成賦稅的許諾,確實留下了一大批不愿意背井離鄉的百姓。

  但是呢,也不知道朝中是誰想的餿主意的,想留下的,必須繳納完今年的賦稅才可。

  完嘍……

  無論什么事情,就怕比較,這個命令一下,留下的人,還有那些搖擺不定的人,當即翻臉了。

  啊,你今年能收我們九成,那你們明年就能把糧食都收走,你們說的話,我要是再信,我就是傻子。

  饒是如此,許多戀家的人,還是乖乖的繳納了今年的賦稅……

  南詔朝廷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沒看到大燕的國書上都言明了,夏收過后要討伐自己的。

  可是軍糧還不齊呢,只能出這么個主意了。

  但凡有一丁點的辦法,徐進云也不會同意這餿主意的,可他就是沒有絲毫的辦法了。

  可這個命令下達之后,軍糧還是沒齊。

  沒齊怎么辦呢?

  那就只能私下里向大臣們和世家商賈募捐了。

  大臣們跟世家們倒是非常踴躍的捐糧捐錢了,那熱切的氣氛,令徐進云老懷大慰。

  可一圈下來后,徐進云臉黑了。

  因為,得到的糧食只有一萬石,錢財區區十萬錢。

  在朝堂上大發雷霆之后,大臣們也都訴起了苦,說自己兩袖清風,這些糧食和錢,還是自己省吃儉用擠出來的呢。

  徐進云能信嗎?

  當然不能了。

  于是,他就玩了一出“微服私訪”,打算抓幾個現行,來震懾一番。

  說句不客氣的話,滿朝文武都是世家之人,他的一舉一動都被人通傳了出去。

  當他踩著飯點走進丞相家中之時,在飯桌上看到的,都是咸菜窩頭,那粥稀的,都能養金魚了。

  暗暗壓下憤怒之后,他不死心的又去了別的家族。

  可轉了一圈下來,所看到的大臣家中都是這般清苦。

  當他走后呢,這些東西馬上就被扔進了豬圈,換上了大魚大肉。

  隔天朝會的時候,徐進云的拳頭在袖子里捏的緊緊的,但還是好好的夸贊了一番眾位大臣們的清廉。

  后來啊,那個誰,說,南詔沒錢的原因都是商賈鬧得,請奏讓商人們募捐。

  如果繳納不出足額的糧食,那么就抄家。

  徐進云從小就在深宮內苑中長大,他那知道這里面的貓膩啊。

  于是,這個命令下來了。

  確實,商賈們是有糧有錢,一圈征下來之后,奇怪的是,軍糧還是不夠。

  不夠是怎么回事呢?

  那一準就是商人們藏著掖著,舍不得交糧交錢啊。

  在狠狠地抄了幾個商人之家后,軍糧總算是勉強湊齊了。

  軍糧是湊齊了,可是,南詔經濟支柱們的民心……

  也失去了……

  無論什么事情,就怕比較,相對于大燕的寬容,南詔簡直就是不讓人活。

  那些留下的人,還有那些搖擺不定的人,頓時悔恨交加,恨不得能當場磕死在墻角上。

  你不給我們活路,那就別怪我們翻臉了。

  于是,商賈們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一夜之間,十座浮橋在溧水上完成了。

  當封鎖溧水的軍隊趕來之時,十成百姓也有七成渡過了溧水。

  余下的三成百姓沒能逃掉,于是都被貶成了奴隸。

  看著逃過對岸的百姓們,士兵們的眼里也不無羨慕之色。

  到了大燕,不一定能過上吃飽穿暖的好日子,可,怎么也比南詔這個吃人的國家要好吧。

  你以為這就完了?

  不,還沒完呢。

  大家在吃不飽,穿不暖的情況下,唯一的出路只能是造反,去搶那些有糧食的大戶人家了。

  于是,車池等人還沒打過來呢,南詔這里就已經開始烽煙四起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