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三百三十七章 讀者留言(下)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這個王爺來自地球

  第三期《時代周刊》的封面人物曾經讓皇甫長允頭疼不已。

  在中都城內,皇甫長允也不認識幾位有分量的大人物,上《時代周刊》的封面,皇甫長允當然還是想要有點影響力的人。

  最后思來想去,皇甫長允臭不要臉,選擇他自己上了《時代周刊》的封面。

  所以《時代周刊》的第三期封面人物就是公子允。

  皇甫長允不是一個喜歡曝光的人,但是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皇甫長允上《時代周刊》的封面也還是有其他目的的。

  皇甫長允在人物專欄中接受采訪。

  重點談了他為什么要創辦《時代周刊》,還有創辦《時代周刊》的每一個板塊的目的是什么。

  當然這個采訪都是皇甫長允在瞎扯一通。

  他最主要的目的還是想要在人物專欄中夾雜私貨。

  他想把《時代周刊》是一個娛樂性的雜志的概念轉遞給世人。

  《時代周刊》的目的就是在你閑暇的時候博你一樂。

  皇甫長允表達得非常誠懇,希望讀者不要道德綁架《時代周刊》。

  如果你喜歡《時代周刊》你就買一冊,本公子降低價格,就是想讓你買得起。

  如果你不喜歡《時代周刊》,請不要批評謾罵,生活有更好的東西值得你去發現。

  煲心里雞湯,在這個世界皇甫長允是絕對的高手。

  皇甫長允的真誠吐露,打動了非常多的讀者,這是他們第一次通過一本書籍與他人溝通,還是坦誠相見的溝通。

  最后皇甫長允提出,《時代周刊》有‘讀者留言’板塊,喜歡《時代周刊》的讀者可以給‘時代周刊書行’寫書信。

  皇甫長允把自己登上《時代周刊》的封面也是為了推廣‘讀者留言’板塊。

  他想要更多的《時代周刊》讀者參與到討論《時代周刊》的內容上來。

  這就是滿足讀者的參與感。

  讀者通過來信吐露他們的心聲,《時代周刊》每一期也會篩選刊登一些優秀的讀者來信,并給這些‘讀者來信’公開回復。

  這樣便形成了讀者與《時代周刊》之間的互動,讀者與讀者之前的互動。

  這種互動爆發之后,只有皇甫長允前世地球上的人才知道有多大的威力。

  皇甫長允在刊登的采訪中首次提到,《時代周刊》是你們的書刊這個概念,你們當然是指讀者,這個概念以后會被皇甫長允逐漸強化,最后使讀者都認為《時代周刊》就是他們的書刊。

  在中都城內城的一處深宅大院的會客廳之中。

  一群儒衫打扮的人聚集在一起,看樣子都是儒家之人。

  這群人的人數也不多,只有十來位。

  看來是中都城儒家之人正在聚會。

  這十來人雖然都身著儒衫,但是從他們的舉止氣度來看都不是一般人。

  這時會客廳內十來人每個人都表情各異,氣氛顯得非常的詭異。

  在會客廳的主座之上坐著兩個人,其中一個皇甫長允認識,就是皇甫長允在煙雨閣詩會的時候見過的儒家大佬大甫帝國的重臣陳平之。

  陳平之此時面色陰沉,能讓這位大佬表露出這個神態,可見他是真的遇到煩心的事情了。

  在會客廳主座上,在陳平之傍邊的位置上坐著一位面容消瘦且發黃,留著山羊胡的中年人。

  這位留著山羊胡的中年人在會客廳之內顯得憂外的格格不入。

  在坐十來人都是有儒雅之氣,并且相貌堂堂,而只有這位留著山羊胡的中年人長相和氣質都差了一大截。

  然而這位其貌不揚的中年人能和儒家大佬陳平之平起平坐,可見這位中年人身份不一般。

  此時這位中年人相對于陳平之來說就淡定從容了許多。

  中年人平靜的看著眼前的一切,好似這一切都和他無關,他只是一個旁觀者。

  在會客廳客座上面坐著的十多位,每一個人的表情都差不多,臉色上都有一層陰霾。

  在會客廳客座首位上坐著一位老者,這人皇甫長允也認識,他便是腐儒沈富文,在煙雨閣詩會之時硬是一次次湊上臉被皇甫長允打的那一位儒家大佬。

  此時的沈富文像便秘一樣難看。

  在一陣短暫壓抑的沉默之后。

  陳平之首先打破了沉默說道:“我等早應該聚在一起了。”

  “現在我們中都城儒家顏面掃地了,我等再聚在一起是不是遲了一些?”

  陳平之言語之間顯得非常不滿。

  陳平之說完之后,其他人繼續沉默不語,沒有要接話的意思。

  “哼”

  然而陳沈富文毫不掩飾的冷哼了一聲,顯然他不滿意陳平之的話語。

  陳平之見沈富文事到如今還一幅寧頑不靈的樣子,陳平之也毫不流情面的說道:“沈師兄不與我通知一聲便聲勢浩大的對一位帝國公子允出手發難。”

  “最后技不如人被人羞辱了,還連累了我儒家名聲掃地。”

  “沈師兄現在還不認識到過錯嗎?”

  沈富文聞言猶如被踩了尾巴的貓,瞬間就炸毛了。

  沈富文怒眼圓瞪道:“老夫有何過錯之有?”

  “那豎子小兒在書文中公開亂用夷文符號,四處傳播,如此發展下去,我圣學文章豈不也要被玷污。”

  “老夫是為了維護我圣學之道,有和過錯之有?”

  沈富文最后說道激動的時候直接吼了出來,很顯然沈富文不認為他有什么過錯。

  陳平之和沈富文同樣是儒家大佬,而陳平之是大甫帝國的高官重臣,而沈富文卻是在野白身。

  所以毫無意外陳平之成了大甫帝國儒家的領袖。

  陳平之比沈富文要小幾歲,兩人青年之時還一同追隨過一位大儒,當時沈富文也關照過比他小的陳平之。

  那是到人生無常,世事難料,各有際遇。

  最后陳平之官運騰達,沈富文確實仕途不順。

  儒家學派的終極目標就是做官實踐自己的治世理念。

  也就是說儒家弟子都是需要做官的,還是要做大官。

  沈富文當然也不例外,他也想位極人臣,去輔助帝王實踐他的治世之道。

  但天不遂人愿。

  沈富文并沒有受到器重。

  小官虛職,沈富文也看不上。

  所以沈富文在看不到希望之后索性辭官不干了。

  在沈富文看來他就是懷才不遇。

  最后可想而知,沈富文就成了一個老憤青。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