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峻等人都沒有騎馬,一路步行往北邙山上深處走去。
沿路松濤聲聲,山風撲面,風景秀美,景色宜人……
不過,北邙山上,除了松濤之外,最大的風景便是……墳墓!
北邙山位于現今河南省洛陽市北,黃河南岸,是秦嶺山脈的余脈,崤山支脈。
要說這北邙山上,最有名的莫過于墓葬,古今帝王將相葬于北邙山上者多如牛毛。
要說關于這北邙山的詩詞,最多莫過于跟墓葬有關的詩,古往今來上千首詩不勝枚舉。
民間有俗語——“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從古至今,風景秀麗氣候宜人的蘇杭都是人們休閑養老的宜居之地,說是天堂也不為過。
而民間還有一句俗語“生在蘇杭,葬在北邙”,這句話的意思不外乎人活著的時候就在蘇杭生活,逝去之后最好能葬在北邙,北邙是古人最青睞的埋骨地,沒有之一。
有道是:“北邙山頭少閑土,盡是洛陽人舊墓”。考古學家們推算,北邙山陵墓群多達數十萬座,可謂遍地是古墓,當地還有一句戲言——“跺一腳就驚動三皇五帝,刨一鎬滿是秦磚漢瓦”。
(呃,希望……希望不要因為看這本書而產生一群盜墓賊……文物很值錢,但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啊門……)
為什么帝王將相們死后都想葬到北邙山呢?因為這里風水好!
葬書中關于風水這樣寫道:“葬者乘生氣也。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人在剛逝去時,被認為處于陰陽交界,這時產生的生氣會遇到風會隨風而散,遇到水會被停聚。有了山崗可阻風吹散,有了河流可聚攏而積。
而北邙一帶,可謂是“北枕邙山南蹬洛水”,靠山面水,藏風聚氣,這是陵墓的絕佳風水寶地。
山意味厚重,水意味靈動,山為陽,水為陰,邙山位于崤山支脈,黃河南岸,洛河、伊河匯入黃河的交界地帶,既依山傍水又枕山蹬河,古人評洛陽為“山河拱戴,形勢甲于天下”,北邙山借洛陽地勢,而成風水寶地。
邙山為秦嶺余脈,秦嶺為昆侖余脈,昆侖自古被認為是中國龍脈的發源地,因此邙山也認為是在龍脈上……
(嗯嗯,扯遠了……差點把某其東西跟“蛋蛋”扯斷……)
在王雙的帶領下,田峻他們很快來到了段颎的墓地。
讓田峻詫異的是,此時的段颎墓地,竟然有數人正在祭拜,為首一條壯漢,大約三十五歲左右,身高八尺,膀大腰圓,眼神銳利,一看就是身經百戰的沙場戰將。
看到田峻等人來到墓地,為首的壯漢抬起頭來,詫異地打量了田峻一番道:“來者莫非是田將軍?”
田峻一愣,問道:“這位兄長,又是如何認得本將?”
“兄長?”
壯漢笑道:“若真要論資排輩,田將軍恐怕不能叫我兄長,本將姓段名煨,乃此間墓主的族弟,小時候也是在軍中見過你的,依稀記得你的模樣。”
“段煨?”
原來董卓手下大將段煨就是段颎的堂弟!
在原本的歷史上,段煨此人,雖是董卓帳下大將,卻能善待百姓,在屯兵華陰期間,勤修農田水利,不擄掠百姓,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后來獻帝東歸,當劉協車駕進至華陰時,段煨以隆重的禮儀迎獻帝住在他的軍營,對獻帝和百官非常尊重。
曹操定都許昌之后,派段煨前往討伐李傕。段颎攻破黃白城,擊殺李傕,夷其三族。被封為鎮遠將軍、闅鄉亭侯、北地太守,累遷大鴻臚、金光祿大夫。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段煨壽終正寢。
也就是說,段煨是董卓手下中唯一一位得以善終的大將。
“原來是段世叔……”田峻很郁悶,又遇到一位“長輩”!
“實不敢當。”段煨卻笑了笑止著田峻的話頭道:“大家都在軍中,當以同僚官職相稱,以示公私分明。”
果然不錯,不僅為人機靈,還有很好的“職業素養”。難怪會成為董卓手下唯一一位得以善終的大將。
于是,田峻也順勢改口稱段煨為“段將軍”。
雙方互相客氣了幾句之后,田峻便命親兵們擺上祭祀之物,對段颎祭拜了一番。
就在田峻祭拜將要結束之時,突然,松林之中一陣弓弦響起,數十支弩箭一陣風一樣射向田峻等人。
田峻因此時面對松林,見機得早,連忙右手拔刀格箭,左手順勢一推,將段煨推倒在墓碑之后,兩支勁矢擦著段煨的頭盔飚射到墓碑之上,于電光火石之間,救了段煨一命。
而那些親兵,就沒這么幸運了,悶喝聲中,竟有五六人中了弩箭,其中三人被射中要害,眼看是不行了。
就在此時,左右松林中突然涌出大量的“土匪”來,這些土匪沖上前來,二話不說,對著田峻和段煨這些人就是刀兵相向。
田峻的親兵被打了個猝手不及,一下子又被他們擊殺了三人,段煨的親兵也被擊殺了兩人。
田峻大驚,一邊組織反擊,一邊大聲喝問:“你等你人?彼此有何怨仇過節?”
對方并不說話,沖上來就是一頓狂砍!
這哪是什么土匪?
土匪做事總有目的,或為財或為色或為仇。
土匪通常也會稟承“明人不做暗事”的職業操守,殺人越貨之時會宣示一下自己行事的“法理依據”或“歪理依據”,表達自己的一些“合理訴求”或“不合理訴求”。
但這些人,沒有一個人開口說話,仿佛只是為殺人而殺人,這就是一群殺手,一群死士!
田峻和段煨見狀,知道今日之事不能善了,也不再問話,各自指揮著親衛上前迎戰。
經過了最初被襲時的慌亂之后,田峻和段煨的親兵們也很快反應了過來,在田峻、王雙和段煨的帶領下,與人多勢眾的殺手們在山坡上激戰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