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六十二章 新鮮出爐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大晉皇族

  晉朝第一版科舉,俗稱科舉一點零臨時簡化版就此誕生了。

  此次科舉考試,一百分制,分為三個大題目。

  第一個大題目是作詩,二十分!

  作詩這一大題之中,分為四個小題目,每個小題目對作詩的要求不同,每小題五分!

  這算是考核士子們的才學,同樣也是基本功。畢竟,只要熟讀圣賢文章,古時的詩詞歌賦,不會寫也會作幾首打油詩。

  什么,你一點打油詩都不會?

  那你還算什么士子,背個錘子的書,盡快滾回家種田吧。

  當然,要真是不會,也不強求,可以作賦!

  賦和詩一樣,只要寫出來能入眼,那就可以給分!

  這算是姜承梟的一次試探,萬一這個時代的士子真的不喜歡寫詩怎么辦,畢竟晉承漢,大家都喜歡漢賦。

  關于晉室的文化發展,目前并不茂盛。一來是因為武風盛行,二來大家都對曹魏朝時期被柔然打成狗很有意見,對他們搞得那個樂府詩不是很喜歡。

  所以,既可以作詩也可以作賦。

  第二個大題目則是算數,三十分!

  算數分為三大題,每題十分,要求寫出詳盡的解題思路。

  數學培養邏輯思維,這一點姜承梟還是知道的,甭管將來能不能誕生偉大的數學家,先給種子埋進去,讓大家知道算數的重要性!

  第三個大題目則是策問,四十分!

  策問的范圍比較廣,什么都可以寫,算是變相的尋問‘國政’之策。

  但是正因為考核的范圍廣泛,所以它也難。這一題相當于綜合了士子全部的學識、眼光、見識、想法等等。

  胸中無丘壑,怎道社稷文?

  剩下的十分是書法分,簡而言之就是看你字寫的好不好看,要是你寫的和鱉爬一樣,將來當了官還得了,誰能看懂你寫的文章什么意思。

  六位尚書看著手中的白紙,上面關于科舉的詳細流程,腦子里面亂糟糟的。

  一邊是心驚這份流程的完善,昭王的早有預謀。另一邊又是感慨,這科舉一出,可以說是改天換地了。

  裴矩嘴角苦澀,他還記得之前昭王提過一次這個科舉,可是這次的計劃比上次的還要完善,這足以說明昭王從沒放棄過實行科舉之策。

  可是這次,他無法阻止了。

  一來六位尚書其他人不可能和他聯手,二來他也不敢再度違逆姜承梟的意思。

  如果真的阻止這個科舉,那又回歸了之前的那個問題,誰來擔任大中正官?

  “諸位以為如何?”姜承梟左右看了看。

  韋施筧問道:“王上,這科舉,都有那些人可以參與啊?”

  這句話問出來,所有人都豎起了耳朵。這個問題很嚴肅啊,總不能一下子讓全天下的士子都來考試吧,那什么時候能考完?

  更何況,他們擔心昭王會一下子放開所有限制,不經過篩選,泥腿子也能送上來參加科舉,這不是在打他們世家的臉么。

  對此,姜承梟自然是清楚他們內心想法的,便道:“各郡依人口定名額,由郡守、縣令背書推舉,若是參與科舉的士子有舞弊現象,郡守和縣令一同連坐。同時,作奸犯科者不準參與科舉。”

  這個草創的科舉,一切都還在摸索之中,要想一下子盡善盡美那是不可能的,總得考慮世家的感受,不然他們在底下陽奉陰違可就得不償失了。

  聞言,裴矩等人頓時松了口氣,還好昭王沒有說所有人都能參與。現在的情況他們還能接受,畢竟郡守和縣令推選的人,他們還是有機會插手的。

  當然,最終拍板決定權,他們已經失去了。

  換句話說,族中子弟以后要想為官,那就得拿出真才實學,否則一切空談。

  從另一方面來說,這是解決目前情況的唯一辦法,唯一一個讓所有人都無話可說的辦法。

  大家各憑本事考試,誰得分高,誰當官,誰有意見?

  “諸位愛卿,可有問題了?”姜承梟問道。

  縱使姜承梟現在很想放開全部限制,但是他知道這是不可能的,而且就算強制推行了,最后考的分高的,肯定還是在世家族學學習的士子。

  普通的寒門想要出人才,目前來說還有困難。

  如果類似杜如明那樣的人才能多來幾個,姜承梟就要笑開花了。

  裴矩拱手道:“王上,臣以為,非家世清白者不可參與科舉。”

  “哦,裴公具體說說。”

  “是,王上。臣擔心少數偏遠郡縣,有人行貪賄之事,擅改士子籍貫,或是賄賂縣令、郡守,以此亂來。尤其是商賈,不可不防。”

  “善,裴公所言有理。”姜承梟點頭,姜到底還是老得辣。

  這一點他就給疏忽了。

  旋即,就科舉的問題,眾臣陷入深入討論,各種防患于未然的問題,解決方案紛紛提出。

  這個時候姜承梟心中倒是有些許安慰,一個人的精力到底還是有限的,他有很多的事情都沒有考慮到位,貿然實時確實會出問題。經過眾臣的查補闕漏,基本上將所有的問題都考慮到了。

  當然,考試的時候肯定還會有其他的問題,不過那得要慢慢的改,想要一下子達到完美,那是癡人說夢。

  兩個時辰后,晉朝第一版科舉文案正式通過。昭王以及六相紛紛署名表示贊同,不日實施。

  這個時候,南霽云走了進來。

  “王上,王后娘娘讓人給各位大人送來了湯膳。”

  “哦,好,拿進來給各位大人吧。”姜承梟放下手中奏折,看了看窗外,不知不覺天就黑了。

  內侍們將湯膳端進來遞給六位尚書,王暉、溫雁飛以及昭王。

  姜承梟打開食盒,里面的湯膳氣味飄出,他嘴角一勾,這味道是夫人親手熬出來的。

  “諸位,這是王后親手熬的排骨湯,里面放了山參、紅棗等物,都是大補的。”

  “謝王后娘娘。”六位尚書紛紛放下手頭工作,拱手一禮。

  現在晉室百姓基本上接受了家養的野豪,這玩意不僅渾身上下都能吃,而且不用擔心繁殖問題。

  一窩能生好幾個,渾身上下都是寶。

  豬頭肉、豬耳朵、豬排骨、豬大腿、豬里脊等等等。

  不用姜承梟宣傳,漢人基因里面的被動技能自然而然的就觸發了,各種吃法都被搬上了餐桌。

  如果說牛要用來耕地舍不得吃,那野豪就不同了,百姓們有能力的幾乎家家養一只,反正就和放牛一樣,天天放出去覓食,晚上再拉回來關著。

  既能吃肉,又能賣錢。

  本來是軍中的肉食,現在也流入了平常的百姓家里。

  六位尚書吃了豬排骨都說好,都說妙,都贊王后手藝無雙。

  一時間,紫微殿里面充滿了香氣,喝湯喝得‘呼啦呼啦’的。

  科舉的事情基本上通過了,不日之后便在大朝上公布了這件事情,同時著手讓各郡開始甄選士子,待九月至太原參與科舉考試。

  由于是六相加上昭王全部同意的,這件事情推行的很順利,沒有那個不長眼的跳出來說三道四的。

  得知這個消息的士子們紛紛目瞪口呆。

  還能有這種操作?

  這科舉簡直就是‘開創’之舉。

  有人高興,有人難過。

  高興的是一些出身不好的寒門子弟,他們或是偏遠郡縣的小家族出身,或是大家族的旁系末枝出身。

  如今有了科舉,這就相當于給了一個讓他們和世家嫡子競爭的機會,這讓他們如何能不激動?

  難過的自然是混吃等死的世家子弟了,他們有的沒有真才實學,就等著中正選士,走后門混個官。可是科舉一出,這如何能混?

  王詔里面可是說了,要是舞弊賄賂,一經發現,全部一并罰罪,且三代以內不準出仕!

  更關鍵的是,這次考試是公平競爭,誰家孩子厲害,就錄取誰。這也就是說沒有所謂的名額分配,如此一來,底下的人誰敢推舉一些沒有本事的廢物進來考試?

  浪費名額倒是其次,到時候某某世家要是一個沒考上,那可就讓人笑掉大牙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