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書房。
  皇帝正對著觀王姜雄破口大罵。
  罵的內容比較簡單,沒有晦澀難懂,簡單總結就是觀王的兒子,繼任遼東郡守的姜師彥爛用沒有,導致溪族多次入侵遼東三郡劫掠。
  如此倒也就罷了,關鍵是高句麗多次叛亂,姜師彥都沒有辦法平亂。
  而導致今天觀王被罵的最重要原因還是安樂郡的盧明月造反,聚集了數萬人在涿郡來去自如。
  請求朝廷平匪的折子這幾天陸陸續續的堆在皇帝案頭。
  皇帝已經夠煩了,先是青州平匪失利,再是江南的造反組織抓不到,又是吐番大相,又是關中貴族。
  現在又來了個盧明月,終于讓皇帝找到了發泄渠道。
  姜師彥遠在遼東自然是沒法子找茬,但是觀王姜雄就倒霉了,替兒子挨了一頓臭罵。
  “朕對他寄予厚望,這才讓他出任遼東郡守。可是你看看,這些都是御史參他的折子!”
  皇帝抓起龍案上的奏折,‘嘩啦啦’的一聲,全部甩在觀王的腦門子上。
  砸的觀王腦子嗡嗡的。
  “臣教子無方,讓陛下失望了,臣甘愿受罰。”觀王叩首。
  這時候他還能說什么呢,什么也說不了。
  當初皇帝讓姜師彥出任遼東郡守的時候他就反對過,知子莫若父,自己兒子幾斤幾兩,他比誰都清楚。
  宗寺的事情都沒有理出個頭緒來,你讓他去出任一郡郡守,這不是笑話么。
  皇帝能怎么罰他?
  今天叫他過來就是為了出氣,罵完了也就沒了。
  便在這時,內侍通傳武都王在御書房外等候,皇帝將之宣了進來。
  “臣參見陛下。”
  姜承梟躬身一禮,眼角的余光看見觀王姜雄趴在地上,心中松了口氣,看來真的不是沖著他來的。
  “免禮。”
  皇帝道:“看看奏折吧。”
  姜承梟點點頭,從地上拾起一本奏折,一目十行的看了起來。
  看完之后大致明白觀王為什么要趴在地上了,感情姜師彥差事辦砸了。
  “陛下,依臣之見,此番溪族膽敢越境突襲遼東三郡,應該是知道高句麗正在頻繁叛亂,而盧明月本是被臣擊敗,逃遁去了安樂郡,此番他卷土重來,背后恐怕也是有著溪族的影子。”
  “甚至,他們雙方很可能勾結在了一起。”
  皇帝點點頭,到底是在遼東待了一段時間,僅憑只言片語便能猜測出來這些。
  “那你說說,應該怎么辦?”
  姜承梟想了想,道:“其一,盧明月此番入侵涿郡已經占領了昌平縣城,這說明他已經不滿足占山為王,他很可能是想效仿青州的暴匪。”
  “他休想!亂臣賊子!”皇帝惱怒的喝罵。
  “其二,溪族入侵遼東三郡不可不防,一旦讓他們知道了河北虛實,恐怕會滋生更大的危害。”
  “其三,高句麗叛亂無常,不可不剿,不然會滋生更大的麻煩。”
  頓了頓,姜承梟接著道:“臣的意思是,盧明月必須立即鎮壓,若是盧明月真的占據了城池,而朝廷剿匪不力,恐怕會加劇河北的動亂。”
  “溪族之事,可擇一大將,駐守抵抗。高句麗必須血腥鎮壓,否則將來還會生事。”
  皇帝點點頭,對姜承梟說的也極為贊同。
  “說說你的出兵方案。”
  姜承梟硬著頭皮道:“陛下,盧明月根本不畏懼河北的郡兵,必須要精銳前去,雷霆剿滅。而關外三郡的兵力又被溪族牽扯,高句麗那邊只怕是應接不暇。”
  其實姜承梟也能看出來皇帝不想從朝中抽調精銳過去,是故才有些硬著頭皮。
  話音落下,皇帝陷入了糾結之中。
  他當然知道姜承梟說的沒錯,因為上一次盧明月在漁陽郡造反的時候,地方郡守就是請求朝廷派兵鎮壓的。
  而那次,鎮壓的人是姜承梟。
  關外三郡的兵力確實要防備溪族等草原部落,高句麗的叛亂的確不好處理。
  現在必須要先解決盧明月,穩定河北,然后再打退溪族,最后鎮壓高句麗。
  可是這一切的前提卻是朝廷派兵鎮壓,而且需要派遣得力大將。
  但是,經過青州的兩次戰敗,皇帝現在已經不信任年輕一輩的將領了。
  或者說,他不敢再小覷這些暴匪。
  不然,若是河北剿匪不力,恐怕會真的像是姜承梟說的那樣,匪患躁動。
  但是,該派誰去呢?
  “青雀,你覺得誰能替朕平了河北的匪患?”
  聞言,姜承梟心中不免失望,看來皇帝對他的戒心真的很重。
  收回情緒,姜承梟欠身道:“臣認識的將領并不多,不過有倆人臣以為可以。”
  “說。”
  “一是荊國公楊感,二是李藥師。”
  之所以推薦這兩個人,姜承梟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一來這倆人他都共事過,知道能耐。
  二來,他也想告訴皇帝,朝中的其他將領我確實不認識。
  但是皇帝聽了他的話不是很滿意。
  荊國公楊感,承襲了他父親楚國公楊太素的爵位,現在是洛陽城的城防將軍。
  涉及了楊太素的人,皇帝沒什么胃口。
  至于李藥師...
  “青雀,這個李藥師是誰啊?”
  “回稟陛下,此人乃是已故靖國公之子,現任...并縣縣尉。”
  說起這個職務,姜承梟也不免有些唏噓,李藥師這些年過的很不好啊。
  皇帝蹙了蹙眉,原來李藥師是李擒虎的兒子,現在不過是小小的縣尉,他能有什么能力平匪?
  “還有其他人選嗎?”皇帝沉聲問道。
  問出這句話,姜承梟就知道自己說的那倆人皇帝不滿意。
  “臣,沒有了。”姜承梟說道。
  見狀,皇帝不由得冷哼一聲。
  “青雀,你是不是想自己前去遼東啊?”
  他的語氣中充滿著質疑。
  姜承梟心里面‘咯噔’一聲,而后面色平靜的搖了搖頭。
  “臣還是那句話,陛下要臣打哪兒,臣就打哪兒。”
  皇帝微微沉默,而后嘆息一聲,“朕也知道派遣你去遼東平匪,甚至是青州平匪才是最合適的,但是在朕的眼中,那些不過是小試牛刀的行為罷了。”
  “朕的朝堂中,難道連對付區區暴匪的人都沒有嗎?一個小小的亂匪,就要朕的冠軍侯去,這實在是讓天下的臣民笑話。”
  姜承梟心中冷笑,說的冠冕堂皇,其實還不是疑心病重。
  不過話說回來,現在朝堂中你還有誰敢放心的用?
  “臣明白。”姜承梟拱手。
  皇帝道:“你再想想,還有誰可堪大用。”
  這句話讓姜承梟頓時警惕起來,皇帝會不會是在借此打探他的人脈,或者是對他進行試探?
  “徐國公驍勇善戰,或許可以。”姜承梟糊弄道。
  通過這件事他基本上明白了,皇帝現在還沒有放松對他的警惕。
  他有些心急了,遼東的事情應該往后拖一拖在開始,或許效果會不一樣。
  皇帝有些生氣了,宇文述被他派去了長安,這話說出來分明是在推諉。
  便在此時,阿翁連忙沖了進來。
  “陛下,大事不好了!”
  “什么事情慌慌張張的,成何體統!”皇帝不滿的怒喝。
  阿翁來不及告罪,連忙跪在地上,哭泣道:“陛下,太子...太子...太子薨了!”
  轟的一下,皇帝瞬間懵住了。
  不僅是皇帝懵住了,姜承梟和跪在地上的觀王也都愣住了。
  太子...居然死了?
  這一刻姜承梟心中一片空白,太子死了,居然死了?
  “你說什么?!”
  皇帝兩三步走了下來,揪著阿翁衣領。
  “誰死了!”
  “太子殿下...”
  “怎么死的?!”
  “長安急報,太子身憂,郁結于心,昨日夜里,暴斃書房。”
  “暴斃?”
  皇帝這一刻仿佛被抽干了力氣一樣,顫顫巍巍的松開了阿翁。
  “怎么會,怎么會暴斃,怎么會...”
  忽然,皇帝只覺得腦顱劇痛,眼前一黑,直接一頭栽了下去。
  “陛下!”
  “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