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519章 天理難容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這個大明太兇猛

  幾乎是在得知太原陷落之后,原本一直關心著北方的朱國強反倒是不再關注哪里了。

  當然,這種不關注并不是真的不關心,而且對未來不再好奇了,他曾經想象過歷史的改變,也許會讓崇禎做出其它的選擇,比如調遼兵入關,然后擊敗李自成,保住了大明江山。

  到時候,怎么辦?

  當然是“復祖制”了。

  當然是繼續把高皇帝那面旗拉出來的,把這個國家交給崇禎,朱國強不僅不放心,在他看來,根本就是犯罪啊!

  是對國家,對民族的犯罪!

  無關崇禎個人,只是基于國家民族的未來。

  接下來崇禎下的一步步棋,著實亮瞎了朱國強的雙眼,他想象過無數可能,但從沒有想到崇禎居然會一步步的把自己送到那棵歪脖子樹上。

  十幾萬精銳遼兵,就因為陳演的反對,居然就不調了。

  這腦袋……當真是為歪脖子樹準備的啊!

  感嘆之余,朱國強也不再關心京城了,反正他們是死路一條,有李自成在京城拷掠一圈,自己正好可以團結一下眾人。

  畢竟,偉人都說過,把敵人搞得少少的,把朋友搞得多多的,這才是致勝之道。

  當然,有李自成在那里做為襯托,自己手段再怎么厲害,那也……不過份!

  在距離祭祀還有一天時,,一行人策馬于江邊的滿是積雪地土路上行走著,他們邊走邊環顧四周,偶爾的朱國強還會發出一聲嘆息。

  南京城外的土地可不差啊!

  雖然比不上太湖一帶,可大都是上等良田。

  這些良田屬于誰?

  有一部分固然是民田,有一部分是勛田,但是絕大多數是什么?是分屬南京五府的南京衛所共計三十二衛、二所的軍田!

  作為當年朱元璋的大本營,從鳳陽府直到南京,這里關東多有一半的土地都屬軍戶,至少有數百萬畝上等良田,都是屬于三十二衛、二所軍戶的軍田。

  當然,現在鳳陽府的許多土地都已經荒廢了——從阿巴泰入寇,再到張獻忠等流寇的殺擄,于鳳陽府一帶殺害百姓豈止百萬!按南京戶部黃冊上記載,鳳陽府有上一千多萬畝耕地,而現在至少有半數的土地已經荒廢。

  兵荒馬亂之后,成千上萬的村落市集都成了荒無人煙的“荒村鬼鎮”,甚至有些地方更是千里無人,現在大明,尤其是北方的荒地實在太多了,以至于江南的土地都不值錢了——那些士紳地主過去還會趁機低價買地,但現在都懶得買了,畢竟,只在佃戶愿意,就可以帶著家人到江北尋一處荒廢的宅子,種上一片無主的土地,種上幾年田也就是他們的了。

  地主士紳是可以買地,可買過地之后呢?沒有佃農耕種,地也只能擱荒。所以現在江南的地已經很難賣掉了。

  甚至已經有很多佃戶舉家遷往江北,開荒墾地,在江北的荒村鬼鎮安家。

  沿著著官道策馬前行時,路邊的溝渠積著厚雪,這些多年來不斷修葺的溝渠并沒有荒廢。

  閻爾梅策馬跟在世子爺的身邊,邊走邊道:

  “大將軍,這一帶差不多都可以引江水灌溉的上等良田!”

  朱國強點點頭,這個時代的良田標準就是是否可以灌溉,只要能夠灌溉,就是上等良田。

  朱國強眼光一掃,忽然揚著馬鞭道。

  “這些田,都是南京衛所的軍田吧!”

  梅春回道道:

  “確實都是各衛的軍田。”

  朱國強的眉頭一挑,反問道:

  “那么現在呢?這些軍田又屬于誰?”

  朱元璋開國后,為了穩定天下,恢復生產,實行一種寓兵于農、守屯結合的衛所兵制,在天下設置了三百多個衛所。

  說白了就是讓官兵分駐全國各地,分田地給他們,讓他們就地屯田,一個軍戶平均五十畝地,軍官更多,自己養自己,軍戶世襲,世世代代守護大明的土地。而這也是云南第一次真正融入華夏的原因——十幾萬軍戶,徹底改變當地的人口構成。

  盡管軍戶需要交子粒糧,但是卻不需要負擔“徭役”,所以子粒糧雖然比普通民戶稍重,但因為沒有徭役之苦,日子過得倒也還算自在。

  開國初的軍屯,一年可以收入千萬石糧食,以至于朱元璋頗為得意的說道:“吾養兵百萬,不費百姓一粒米。”

  而到永樂時,大明的軍屯“子粒糧”收入,就達到了2300萬石,相當于宋元時代每年糧食收入的近一倍。永樂年間的軍屯田畝數,更突破了8900萬畝。如此強大產值,讓永樂皇帝朱棣的感嘆:“百姓免得轉輸,軍士并無饑窘。”

  這制度本來挺好的,只是時間一長,弊端全出來了。

  先是軍戶分家,五十畝軍田分給幾個兒子后,每家只剩下十幾畝,原本的小地主,變成了勉強裹腹自耕農,不過一兩代之后,就變成不能抵御任何風險的貧下中農。

  碰到災年,為了交納子粒糧,甚至只能賣田典當,漸漸的,軍戶的軍田,都被典賣一空,當然,還有軍官侵占,最后軍戶也逐漸變成了軍官們的佃戶。

  淪為佃戶的軍戶們,拼死拼活一年到頭來根本難以糊口。因為生活困難,直接導致了許多人當了逃兵,帶著家小逃往他地自謀生計了。

  有明一代,逃亡的軍戶可謂是不計其數,衛所制早已形同虛設,大多數軍戶的土地成了衛所軍官的私地,這些軍官就變成了當地的豪強,比如侯方域家,也是衛所軍籍出身,那也是擁有土地數萬畝的豪強。

  嗯,張居正也是……

  算一算,明朝的軍籍出身的文官不少,可往根上找,有不少他們的祖上都曾侵吞普通軍戶的土地。

  對于此,朱國強自然是了然于胸,其實,大明上下,又有幾個人不知道呢?

  眾人在周圍策馬前行一陣子后,只見到田里有一個老人就提著個竹筐在官道邊拾著牲口拉下的糞便。

  于是朱國強便下馬上前搭話道:

  “老丈,請問,這里是什么地方啊?”

  這名老人一看朱國強一行人的穿著打扮,就知是非富即貴,急忙答道:

  “回公子話,這里是留守左衛,不知道公子要往何處去?”

  朱國強笑著說道:

  “不往那里去,就是從南京出來逛逛,老丈,今年收成如何啊?”

  老人見這位公子說話挺和氣的,便如實答道。

  “收成還湊合,靠著江倒也沒旱著,這收成湊和,可還是不夠吃的。”

  “哦?這是為何?”

  老人便說開道:

  “收成好又怎么樣?公子不是不知道,這是留守左衛,這些田和民田不一樣,除了要交租子外,還要交兩斗的“子粒糧”,租子加上“子粒糧”,六成的收成都歸孫老爺了,要不是因為軍戶沒有徭役,這日子早就沒法過了,眼下,也就湊和著活罷!”

  老人的回答,讓朱國強皺眉問道:

  “老人家,這么說你是軍戶嗎?這是自己的田嗎?”

  老人朝著一旁的田地看去,半晌才說道:

  “老祖宗當年跟高皇帝起兵的時候,分了五十畝地,到了我這輩子,就剩下三畝多,至于我們家祖祖輩輩耕的地……早不知道,那一年就沒有了,也不知道是賣的,還是占的……”

  興許是人老了,話也就多了,老人講起了他家里的故事,從高皇帝給老祖們分了田,再到老祖宗分家后,家里一日過得不如一日,再到后來田是如何被當地衛所百戶侵占……

  眾人聽得很有感觸,從一個小戶的生存,他們看到了一個王朝政策的縮影。

  到最后,老人長嘆道:

  “你說,這田吧,到底是啥田?要是軍田,那“子粒糧”交了也就交了,那是交給朝廷的,是用來養兵的,可兵在那?這衛所的兵在那?當初阿巴泰殺來的時候,也沒見百戶攏出兵來,可是這“子粒糧”年年交,歲歲交,就沒有什么時候不交過,這糧都交到百戶那里去了啊!朝廷,要是天下的“子粒糧”都交給了朝廷,皇上還能沒錢打流寇,打東虜嗎?”

  朱國強聽完后,心里似乎被一塊大石頭壓著,沉甸甸的喘不過氣來,他什么也沒說,調轉馬頭低著頭猛的策馬而行。

  在策馬奔出了幾里后,他才慢慢減速,后面的一行人也慢慢跟了上來,見皇太子心情低落,沒有人開口說話。

  朱國強遙望著一望無際的平原,輕聲問道:

  “這么多的土地,這么好的土地,原本是用來養兵的,可是到最后養了誰?養到朝廷的兵了嗎?那些人占盡了的好處,可是朝廷呢?可是這些普普通通的軍戶呢?要是任由他們這樣占盡便宜。那還有天理嗎?”

  幾人都嘆了口氣,閻爾梅落寂的說道:

  “是啊,要真的繼續這樣下去的話,那可就真的沒有天理了。”

  朱國強遙看天空,寒聲道:

  “天作孽猶可恕,人作孽不可活!過去別人可以容得下他們,可擱我這,我容不下他們。”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