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四百五十九章 板甲和蜂窩煤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大明最狠一個山賊

  盡管已經進入二月中旬,但天氣依然寒冷無比,積雪沒有絲毫融化的跡象,黃河和汾河的冰面也沒有開凍。

  天氣一年比一年冷了。

  秦川知道,這是小冰河時期所致。

  而且現在還不是最冷的時候,再過一二十年才是小冰河時期的巔峰。

  這是個非常非常嚴峻的問題。

  照這樣下去,再過兩年恐怕連永寧州也無法實現兩年三熟制了,冬季過于寒冷,小麥無法越冬,種不了冬小麥就沒有兩年三熟可言,糧食產量必然大受影響。

  這種情況下,只能靠增加新作物耕種面積來維持糧食產量的增長。

  為此,秦川特意召開農業司會議,讓王繼宗和眾官員調整農業發展計劃,以應對即將到來的小冰河巔峰,尤其是要一定程度地提高棉花的耕種面積,以獲得充足的保暖衣物。

  珍妮紡紗機和飛梭已經迅速推廣開了,飛梭沒有任何制造難度,紡紗機也是木制的,一個普通木匠就能造出來,所以生產速度很快,普及的速度也很快,以至于紡紗和織布的效率大幅提高,棉花供給一下變得緊缺起來。

  推進紡織業的同時,秦川還要解決冬季取暖的問題。

  不久前文成向他匯報戶政工作時,說很多百姓抱怨黃土高原太缺柴火,有時走上好幾里路都拾不到一根柴。

  聽到這個問題時,秦川愣了一下。

  自己屬實蠢了點,都幾年時間了,竟然沒想到要解決民間燃料這個問題。

  后世的黃土高原比現在還缺柴火,但一個蜂窩煤就解決了所有問題。

  這東西成本低廉,比木柴燒得更久,爐子里放三個煤球能燒幾個時辰,悶著燒甚至能持續一整天。

  他治內最不缺的就是煤,而蜂窩煤的制作又很簡單,煤粉和黃泥按八比二至七比三之間的比例混合,加水攪拌均勻,然后用模具壓成蜂窩煤球狀,晾干就能用了,后世的北方農村百姓很多都自己制造蜂窩煤。

  想到這,秦川立馬找來一些原煤磨成粉,混合少量黃泥加水攪拌均勻,用木料臨時做了個模具,試著壓出幾個蜂窩煤,然后召開工業司、財政司和戶政司開會,將蜂窩煤的制法推廣下去,并決定開放采礦權,允許民間開采煤礦和鐵礦,但要受嚴格的監管。

  為此,要建立私礦監管部門,制定監管制度,制定稅收等等。

  蜂窩煤這種沒什么技術含量,且關乎民生的東西,秦川就不打算摻和了,讓民間作坊生產供給百姓就行了。

  但他計劃在烏梁素海附近找一個煤礦,在那開個蜂窩煤廠,造一套混料、攪拌、送料、壓制的生產線,專門生產蜂窩煤賣給蒙古人。

  大草原最缺的就是燃料,因此蒙古人只能在放牧的時候收集馬糞牛糞曬干了做燃料,若燃料不足,他們冬天會非常非常難熬,凍死人是常有的事。

  價格低廉但燃燒時間極長的蜂窩煤,肯定會大受歡迎。

  鉆研了將近兩個月之后,陳詹和李學境終于完成了第一套軸承生產線。

由于天氣寒冷,軸承廠和車床廠的建設被耽誤了,直到現在連個輪廓都還沒完成,所以暫時只能在炮廠進行測試調校  秦川開完會之后便直奔炮廠,陳詹、李學境、嚴三七及工業司眾多官員工匠已經等在那了。

  見秦川進門,陳詹遞過來兩小團棉花,笑道:“大將軍待會記得塞住耳朵。”

  “有必要嗎?”秦川有些疑惑。

  陳詹和李學境等人認真地點了點頭,而且他們每個人手上都準備了兩團棉花。

  “好吧,開始吧。”

  “出料。”

  陳詹朝轉爐旁的方向喊了一聲。

  幾個工人連忙用力拉動繩索,通過滑輪組將轉爐底部吊起來,使轉爐傾斜,爐中紅彤彤的鋼水便由出鐵口流入下方的坩堝。

  這個轉爐體積并不大,最大容量只有小半個立方米,每次注入小半爐可煉鋼水一千斤左右,這次為了測試只煉了兩百斤而已。

  如今外燃機數量只有寥寥幾臺,所以出料還得靠人工,以后自然會用外燃機來替代。

  鋼水全部流入坩堝之后,工人們又用繩索將坩堝吊起來,吊到軸承生產線前端,將鋼水分別注入兩個制坯槽,半凝固后得到兩塊重一百斤的方形鋼塊,并由人工將鋼塊撬起來,通過滾軸入料口分別送入兩個粗鍛車床。

  這時,連接粗鍛車床的外燃機已經啟動,通過齒輪和傳動桿將兩根圓柱形的粗大鍛錘提起,又重重落下,對通紅的鋼塊進行鍛打,每鍛五次后一旁的工人會用撬棍將鋼塊翻過來,接續鍛打另一側。

  秦川終于知道陳詹為什么讓他用棉花堵住耳朵了,因為工坊里的噪音實在是太大了。

  一是外燃機轟隆隆持續不斷的響聲,二是鍛打時發出的巨響。

  經過上百次鍛打后,鋼塊被鍛打成厚度一致的鋼板,然后通過滾軸送入切割車床,其中一塊鋼板被切成大小一致的小鋼板,用于制造內圈和外圈,另一塊則被切成鋼條,用于制造鋼珠。

  這是生產一步,到這里鋼板已經冷卻凝固,難以實現熱軋,所以得出的坯件會由傳輸帶送往精鍛間,由工人一塊塊地送入加熱爐,加熱到通紅之后再放上精鍛車床進行精鍛,緊接著進入熱軋車床軋制成形,最后送入打磨車床由工人逐個打磨,緊接著人工調質并最終組裝成品。

  這條生產線采用流水線作業的方式,先是批量制坯,接著精鍛、軋制、打磨和調質都需要人工手把手操作,但采用機械動力和流水線作業的方式,能大幅提高生產效率從而實現量產。

  除了工人還生疏之外,整個測試下來沒出現什么大問題,也就是說,這套生產線完全可以應用生產了。

  據陳詹和李學境的粗略計算,一套生產線需要一百二十個工人,等工人們都熟練之后,每日開工五個時辰,可產外徑八厘米的軸承至少兩百個,月產量超過五千。

  這產量不僅滿足了各種機械的需求,甚至還能裝配到雞公車和騾馬車上,以提高運輸效率。

  前提是得制造出不同規格的模具,而且規格越小的軸承產量就越低,因為規格越小對精度的要求就越高。

  秦川讓陳詹和李學境一共設計了五種規格,最小的規格內徑三厘米,應用于精磨車床上最小號的磨頭和鉆槍管膛線用的螺紋鉆床。

  最大規格的軸承外徑足有二十五厘米,主要應用于采礦場、冶鐵廠和鐵軌廠的吊具、滑輪組等等,還有風車、水輪等室外大型機械。

  鄂爾多斯地區和河套地區風力充足,秦川打算利用風車和水渠來建設完善的灌溉系統,從而提高糧食產量,所以需要一定數量的大型軸承。

  這五種規格的軸承生產線還需要一定時間,前期會先生產急需的軸承,估計要到下半年所有規格的軸承才能全部問世。

  一口吃不下一個大胖子,凡是得一步步來。

  秦川很滿意這套生產線的測試,臨近尾聲的時候,他看看天色已晚,手頭又還有其他工作要忙,所以便離開了炮廠。

  剛走出炮廠大門,他腦海中忽然閃過一個念頭:既然已經掌握了基礎的鍛壓技術,是不是可以利用鍛壓技術制造板甲?

  想到這,他又轉身朝炮廠里跑去。

  板甲曾在十六世紀在歐洲掀起了一波肌肉男重裝騎士熱潮,但曾經橫行無忌所向披靡的板甲,在火槍出現之后開始走向沒落。

  由于精鍛板甲價格高昂,歐洲的大頭兵只買得起熟鐵鍛造的板甲,而十六世紀歐洲的冶鐵技術和大明沒啥區別,這種簡易制造的板甲很難擋得住子彈,除了那些千錘百煉昂貴無比只有貴族老爺才買得起的極品貨。

  如今,他已經實現轉爐煉鋼了,鋼材質量雖然遠不如后世的鋼材,但在這個時代已經領先全球至少一個世紀。

  有了優質鋼材,又有了鍛壓技術和機械動力,量產優質板甲并不難實現。

  秦川的要求不高,五十步之內能擋得住滿清火銃的鉛制子彈就行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