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吃早餐的時候程鴻又指使的蒙多團團轉,眾人看著好笑,也不知道這蒙多能挺到什么時候。
吃罷早飯,程鴻今日無事,所有的圖紙已經和實地已經核對完畢,程鴻等這幾天大潮過后,就開始開工了。
程鴻吃完以后,起身準備去街上,這時候蒙多起身拱手:“師長,學生有疑惑請教。”
程鴻又坐了回去,招了招手,讓丫鬟泡了一杯茶,找了一個舒服的姿勢:“說吧!”
蒙多拱手:“師長……”
這時候丫鬟又端了一碗茶上來,程鴻指了指座位,示意蒙多坐下說。
蒙多剛想推辭,程鴻壓了壓手,蒙多也知道程鴻的性格,就坐下了,然后接著說~
“師長,學生這幾日看的都是史書,這書中有的說民富則為富不仁,民貧則出刁民,可是對于這民貧始于何?民富終于何?民惡源于何?根本沒有一個確切的研究。
于國來說前秦一統天下民卻不富,陳勝吳廣雖史書上說為惡,可是對于他們領導的民夫來說,卻是善。
而史書之中雖有王權更替,卻無民之描述,多是一些餓死多少,亂匪多少的描述。
根本就沒人看他們到底因何而惡,因何而富,因何而貧。
學生愚鈍,還請師長指點!”
程鴻哈哈大笑:“你總算是問出來了,若是你連問都不敢問,我還要考慮一下,到底教不教你呢!現在問題先放一邊,我先給你說說這幾天的事情。
這幾天我老是指使你做無用功,心中可有疑惑?”
蒙多遲疑了一下,點了點頭。畢竟是十幾歲的半大孩子,人又聰明,蒙多不認為自己撒謊能不被程鴻發現。
程鴻點了點頭:“孺子可教也。今天我給你上第一課~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古代求學的人一定有老師。老師,是可以依靠來傳授道理、教授學業、解答疑難問題的。人不是生下來就懂得道理的,誰能沒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從老師學習,那些成為疑難問題的,就最終不能理解了。)
首先你要學會的就是問,學有惑,則問師,師不解則問道,道不解則問書。
還有這幾天我正指使你做無用功,就是看你是否能問,師長,不一定都是對的,除了問,你還要學會思考。
你來的時候我就發現了,你為人處世模仿痕跡太重,若是做一個富家翁綽綽有余,但是要想成為管理一方的大員確是災難。
所以我才問出了這三個無解的問題,讓你學會自己思考,你很聰明,為什么要模仿別人?”
“無解?”蒙多一臉懵逼,居然是無解的?那這幾天自己找的不還是無用功嗎?
程鴻搖了搖頭:“要說無解,也不是全無解,這管子牧民一書寫到~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民惡始于貧,民貧則使其富,富而教其禮儀,是為教化。
你說陳勝吳廣是為惡民,卻是反抗秦之暴政而惡,非自惡,王莽之流,只為一己私欲奪漢之江山是為大惡。
為臣之流,不管清濁,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屁股要坐穩,要知道自己是坐在哪邊的。
不要打著民眾的旗號滿足自己的私欲,一心讓民眾富起來,然后教化他們知禮,懂禮,這才是為官之道。”
蒙多知道這問題沒答案心里是崩潰的,可是聽程鴻這么一解釋,才知道,師長這是用心良苦,言傳身教,讓自己記住。
蒙多點了點頭:“那師長,怎么才能使民眾富裕呢?”
程鴻說到:“因地制宜,首先你要知道你們那里有什么,優勢是什么,但是切記不可讓民眾偷奸耍滑,坑,蒙,拐,騙,偷,搶一類事情。
這風氣若是行成,那治下將永無寧日,而且這東西若是發現,必須嚴懲!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但是這嚴懲都是以人為本,罰可罰,懲可懲,但要留一線人情。
比如一人偷了錢包,雖說是錯事,可是卻為了醫治自己病重的老母,若此人入獄,老母由誰贍養?
這罰是要罰的,打也是要打的,可是身為官員,治下之民身陷囹吾自己卻不知,所以這也有錯在。
眾鄰見困而不救是為不義,縣令帶頭借此人銅板一枚,眾人若有心,也可借一枚銅板于此人,萬萬不可贈與。
若是贈與則助長民眾不勞而獲,一人一錢,百人百錢,便可幫他度過難關,若如此安排,眾人皆服。”
蒙多拱手:“學生受教!”
“知道我這幾天為什么讓你做無用功嗎?”
“學生愚鈍!”
程鴻笑著點了點蒙多“就說你是個機靈鬼,知道你也不敢說,有什么不敢說的?
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我若是有錯你為什么還信?敬不是愚敬,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學生當以超過師長為目標,而不是不敢超過師傅。”
蒙多點了點頭,這下絕對印象深刻了,師長的話也不一定要全信。
忽然蒙多有些疑惑,遲疑的問到:“師長,我聽說炎黃子孫自傳承以來分很多的學派,孔圣人,荀子是儒家,但是師長剛剛提到的管子是法家。
師長本身領兵之人,又是兵家,那師長,我到底算師從何門呢?”
程鴻把茶杯放下:“無門,人不稱圣,何來門?念幾句論語就是儒家了?
好好的學問沒做好,倒是把門區分的清楚,孔子問道于郯子、萇弘、師襄、老聃,你說他是何門?
所以說你現在最主要的是關注怎么學到本領,而不是區分派別,若是有人問起就說~知之甚少,不敢稱何門,以免辱沒門庭。”
蒙多臉一紅,心想:也是,學問還沒做好談什么何門何派?
程鴻敲了敲桌子,丫鬟過來續茶,程鴻說到:“二丫把我房內那個卷軸拿出來。”
二丫白了程鴻一眼,過回去拿卷軸了。
一會兒二丫拿著一個卷軸過來了,程鴻把卷軸遞給蒙多,蒙多起身,雙手接過卷軸。
程鴻示意他展開,蒙多展開,程鴻那獨特的字體立刻呈現在了眼前,蒙多暗叫一聲~好字!
雖說這段時間看的都是程鴻寫的,可是這用心寫和平常抄寫可是大不一樣。
平常程鴻所書,為了辨認用的全是楷書,方方正正如刀削斧鑿一般,雖說程鴻的楷書是臨摹顏體字,可是這楷書源于漢末,是由隸書演化而來。
所以程鴻寫的再好也只是讓人眼前一亮。
可是給蒙多寫這篇就不一樣了,給蒙多寫的這一篇用的是瘦金體。
眾所周知這宋徽宗雖然皇帝當的不怎么樣,可是一手的好字那可真叫一絕!
都說瘦金體不好寫,程鴻當初就是靠著一股不服輸的勁頭練起來的,吃了多少苦就不說了,說多了全是眼淚。
蒙多打開卷軸以后,這一個個字映入眼簾,這字如同劍戟一般鋒芒畢露,若說程鴻的楷書是刀削斧鑿,那這瘦金體就如同滿弓利箭,出鞘彎刀,有一種越紙而出的感覺。
即使是蒙多這種剛學不長時間的也看出這字不一般,欣賞了一陣,開始看內容~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圣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吾之徒,益西·蒙多,欲學治世之學,贈其師說與之共勉。
下面是程鴻的私印。
一篇師說字字珠璣,讀起來猶如長河入海,浩瀚磅礴,一氣呵成。
(師說是韓愈寫給李蟠的,李蟠當時十七歲,李蟠出生于貞觀元年,這篇師說還沒有問世,程鴻又一次打了一個提前量,做了一個文抄公。)
把這篇師說剛寫出來的時候,武二丫和李麗質可是好一頓看,若不是最后那句話,估計這倆丫頭都會把這篇文章藏起來。
無疑,這篇文章是絕對的好文章,不說流傳萬古,但是流傳千古還是有可能的。
后面提到的蒙多,也和文章一樣流傳千古。
蒙多暫時還不知道這篇文章代表著什么,可是等他知道的時候一定會感激萬分。
當然,這篇文章之后,兩個人的榮辱也系在了一起,若是以后蒙多成為人才,兩個人絕對會同時被提起,以及這篇師說。
當然,若是蒙多泯于眾人,也少不得以后會有人懷疑懷疑程鴻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