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184章 第九個任務 書癡郎玉柱21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阿炳的諸天生活

  陸仁炳又給二人講述了,自己對于天地規則的認識:等價交換。讓二人都有所悟。

  陸仁炳的意思很明確,普通人要想長生不老,必須得有功德法力與天地做交換。

  帝王若想逆天改命,得道成仙那就有可能拿國運做交換了。所以歷史上才有秦皇二世而亡,漢武帝輪臺罪己,梁武帝餓死臺城。

  儒釋道三家都不是帝王應當修持的,帝王應當修持的只有帝王之道,帝王癡迷任何一道,都會導致生靈涂炭,國家動蕩,嚴重的時候,身死國滅。

  什么是帝王之道,簡而言之,就是平衡之道。帝王高高在上,統治億萬生靈,掌握至高權力,與神仙無異。他不應該有感情,有偏好,做個孤家寡人最好!

  對于合格的帝王來說,人沒有所謂忠奸好壞,只有有用無用。天下財富對他也沒有意義,他只是天下財富的再分配者而已。

  至于說帝王的未來之路,一個成功的帝王,功德加身,未來都是紫薇星部的神君,享受生前身后萬世榮耀。

  至于昏君,亡國之君,連宗廟都進不去,更不要提什么成仙成佛了。天子七廟,并不是所有皇帝都有資格進入太廟享受皇朝氣運的。

  陸仁炳講解了自己的見聞,又講了自己對于天地氣運之道的理解,讓嘉靖皇帝大有所悟。

  陸仁炳認為,一個王朝的氣運總量是有限的。氣運的多少取決于皇朝的功德。皇朝的功德氣運取決于三個方面,一是疆土,二是人口,三是分食氣運的眾生。

  君王適當的開疆拓土,便會增加皇朝氣運,適當的增加人口也會增強皇朝氣運,控制分食皇朝氣運的眾生數量,便會延長皇朝的氣運。

  疆域和人口,都很好理解,分食氣運的眾生就比較耐人尋味了。

  誰在分食皇朝氣運,官員,宗室,神,道,仙,佛凡是受到皇朝冊封的人神妖鬼都在分食皇朝氣運。

  眾生比例適當,皇朝可以健康發展,一旦失衡,皇朝便有傾覆的危險。

  皇帝的職責便是平衡天下,宰相的職責便是調理陰陽。皇朝末世,無一不是天下失權,陰陽錯位,賣官鬻爵,淫祀橫行,妖孽四起。

  陸仁炳滔滔不絕地瞎扯,嘉靖皇帝也就瞎聽。他不是什么傻子,也不會因為陸仁炳幾句話就改變他的行事。

  對于帝王之道,他比陸仁炳更清楚。陸仁炳的話,只是從某個側面印證了他自己的認知而已。

  不過他到是對于陸仁炳這位上仙,越發的認可了。

  他明白陸仁炳的意思,就是帝王只要當好皇帝,不弄得天下大亂,將來自然有一份功德加身,不進入紫薇星部當個神君,也能混個轉生天人道,成仙得道位列仙班。

  明了這一點,他就放心了。

  所以等陸仁炳嘚吧完了,他就問陸仁炳有什么需求,要不要封他個真人什么的。

  陸仁炳堅決拒絕,他可不需要皇帝的冊封,接受了皇朝冊封,他就跟這個皇朝綁定了,整個大明皇朝的氣運還沒他自個多呢。

  綁定了,他自己屁也撈不著,指不定還得被大明皇朝薅了羊毛呢。

  你看哪個神仙綁定皇朝了?他考個進士,按部就班的在體制內升遷,沒有大問題,但是被皇帝冊封真人什么的,那就不行了。

  所以他堅持不受冊封,說自己在世間歷劫,不是道人,反而是陛下臣子,不能丟了君臣綱紀,也不能違背朝廷法度,更不能丟了讀書的氣節。他此生只是一個愛讀書的書癡而已。

  嘉靖皇帝見他堅辭不受,也就作罷,以他文辭優美,應對得當為由,免了他的庶吉士大考,升他做了翰林院編修,賞他的妻子顏氏七品孺人敕命。

  對于這一點陸仁炳倒是欣然接受,又同嘉靖皇帝,陶仲元閑聊了一陣子之后,陸仁炳贈送二人,幾枚平安護身符箓之后,順便告知他們使用方法,便告辭了。

  二人拿到符箓也都很高興,這么多年的修煉,嘉靖皇帝是知道符箓的珍貴之處。猶其還是他這種沒有什么法力的普通人使用的符箓,就更加珍貴。

  他現在根本沒有把陸仁炳的怎么樣的想法,所以對于陸仁炳面對他時的平等態度,也不以為意。這樣的高人,拉攏還來不及呢。也就是現在人家需要在他這個朝堂歷劫,不然的話,往深山老林里一躲,他找都找不著好嗎。

  陸仁炳被破格提拔成為翰林院編修的消息,很快就人盡皆知了。誰讓那敕書都是由翰林院的人書寫的呢。

  等敕書下達后,陸仁炳難免又是放血,請一眾同僚吃吃喝喝,請還在苦苦打熬的同年們吃吃喝喝。

  大家也不問他,如何升遷的。這種事不是很明顯么,肯定是陸仁炳青詞寫得好,得了皇帝看中,賞了個芝麻綠豆大的編修官。

  這年頭靠寫青詞升官的又不是陸仁炳一個,所以沒啥可說的。

  要說這青詞官,也是嘉靖皇帝放出來,惡心這幫文臣的。

  試想從嚴嵩徐階,到李春芳哪一個不是經過千軍萬馬的科舉獨木橋殺過來的飽學之士。

  誰的文采也不弱,能混到內閣首輔,那治政手段也是相當了得。可是偏偏嘉靖皇帝,提拔你的時候,并不以你的功績為準,而是說你是因為青詞寫得好升官。

  好好的仕途進步,被人蒙上了幸進的名頭,你說惡心不惡心。

  千百年后,人們說起李春芳這位罕見的狀元宰相,并不說他的功績,而是說他是青詞首輔,你說冤不冤。

  這就是嘉靖惡心讀書人的手段,一個讀書人名聲有了污點,他就失去了立身的正當性,面對皇帝他就硬不起來。

  所以終嘉靖一朝,除了最初幾年有擁立之功的楊廷和那幫大臣外,中后期就沒有大臣能在嘉靖面前直起腰桿子的。

  因為嘉靖皇帝總有手段,給他們弄一頂人盡皆知的污點帽子扣腦袋上,誰都可以攻擊他們。所以只能扒著皇帝了,哪敢忤逆。

  這也是嘉靖名聲不好的原因,太陰險,比他們讀書人還陰險,不是仁君!必須黑!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