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一千八百四十二章 笑顏不止心鼓舞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帶著系統來大唐

  “急報,讓開,急報……”

  車還未徹底停住,車上的羽林飛騎跳下來,找到站臺的馬,騎上吆喝著沖向李家莊子。

  多數百姓站住,有想過中間單獨留出來路的人趕緊退回去,納悶地看著一人一馬從身邊躥過去。

  “看樣子事情不小。”

  “聽上去也是。”

  “火車回來,沒見哪里壞掉。”

  “或許車頭,最后堅持著到家。”

  百姓很自然地討論起來,關心地看向火車頭,露出擔憂的神色。

  火車頭明明屬于死物,百姓心中始終把它們當成活的看待。

  火車頭是個能干力氣活的大家伙,不吃草,吃煤,喝水比牛馬多。

  前來運貨的酒樓、飯館過來的人,俱茫然不知所措的樣子,今日有沒?

  “卸貨,估價。”其他負責裝卸的人找到車頭上的人問一聲,回身吆喝。

  要買東西的趕緊站位置,大酒樓守在大桶周圍,小飯館就看著小水桶。

  上面開始舀魚蝦,有的活的有的死了,大小不同。

  等裝差不多時估價的人喊:“一千六百錢,有要的沒?”

  有人要就舉手,再有人想搶,可以喊‘加二十錢’。

  都沒人要,這桶拉走,運李家莊子吃,李家莊子會把死的先吃掉,活的打氧養著。

  城南那里,或者橋頭的位置有人想吃新鮮的,提前說,養的給送過去,當面處理。

  等過些日子賣螃蟹,另一種處理方法。

  螃蟹抓起來,螯上會拿繩子綁好,裝在網格大的麻袋中。

  透過縫隙可以看到情況,價格固定,誰選上哪一袋子,上稱。

  大小和鮮活程度自己判斷,回去后再放到水槽中用腳踩的打氧打氣兒。

  不存在一條魚或一個螃蟹那樣單獨看,批發,在李易時便是如此。

  海鮮批發價不足零售價的一半,留出來足夠的利潤空間。

  “報出海隊伍回來,抵達海州,人船全在。”

  報信的人帶著東西跑到橋頭,在吆喝聲中策馬過橋。

  橋頭賣東西的和守橋的募兵們聽完,發出不同的歡呼聲。

  在大唐海軍出去時,大家便知道,此去遙遙不知幾萬里,海上狂風暴雨,九死一生。

  將士們為了大唐尋找東西,能夠讓百姓富裕的東西。

  李東主也出去,先回來的,帶了種子和血珊瑚。

  不知道這些平安的將士們的船上裝了多少好東西。

  報信的人一路催馬一路喊,等他到達李隆基所在的大院落時,一群人已經等在此處。

  橋頭的地方有電話,電話速度比他快。

  “陛下、李東主阮津他們回來了,我在海州看到他們,他們寫的信,沒上漆封。”

  羽林飛騎掏出兩封信,一封給李隆基,一封給李易,叫二人先看。

  李易看的速度快,一眼就知道情況,等李隆基那里看完,他遞過去,交換著再看。

  還是一眼掃過,他把信給等在旁邊的畢構。

  寫有名字、按了手印大布展開,證明確實所有海員全部平安到家。

  畢構看著看著,把信抓在手里仰頭望天兒:“好,好啊!狂風驟雨畏征難,斗膽相搏意志堅。海外孤懸牽萬島,乾坤鎖掛布三元。蒸蒸氣霧何須槳,獵獵絹麻可作帆。艦隊出航宣社稷,歸來暢快喜平安。啊!暢快,果真暢快!”

  畢構在那里繼續看天兒,旁邊的宋璟伸手等著看信呢,結果見畢構在抒情,一臉郁悶,你先把信給我呀!

  李隆基手上的給宋璟了,先看著。

  宋璟看看,往下傳,張九齡自己到畢構身邊把信拿到手。

  等大家全看完,一個個臉上露出舒心的笑容,船無所謂,只要人回來便好。

  哪曾想,這些人出去,一艘船未拋,全部帶回。

  “小易,老夫高興,欲宴請京兆府,你安排。”畢構笑著與李易說。

  “戶部出錢?”李易更高興,但他沒瘋。

  “你不開心?你替老夫請。”畢構搖頭,戶部哪有錢啊!

  “我替你大赦天下不?看看他們帶什么東西回來,東西好,我請……京兆府百姓一人吃一碗炸醬面。”

  李易撇畢構一眼,準備瞧瞧東西,值錢的話,豁出去了。

  京兆府如今常駐人口家流動人口,超過三百萬。

  自己莊子忙不過來,得雇人手,大量收購手搟面,醬在莊子里炒,再送往各地。

  錢倒是沒多少,有個一萬緡夠用。

  畢構掃視周圍,頗為自得,意思是看老夫有面子吧?說叫小易請客,小易就請客。

  沒人理會他,大家高興呢。

  “怎么慶祝?”蘇颋問宋璟。

  “在含元殿,等將士們到長安,休息兩日,開大朝會。當祭祖。”

  宋璟決定來個大的,海外可不是過去溜達一圈。

  那里有許多土著,有的土著已經愿意加入大唐,李易帶回來的生病孩子,正在努力學習。

  將來屬于大唐領土,開疆拓土的事情,得跟祖宗們說一聲。

  “正好讓蕃邦的人知曉,我大唐海軍之強。”

  張九齡說著看旁邊,沒瞧見尺帶珠丹,金城公主也缺席。

  他想起來,打電話未招呼。

  不能每一次開朝會都把尺帶珠丹叫上,他又不是重臣。

  “易弟你去不?”李隆基又想拉著李易去含元殿。

  “不去,站著累,天熱,我在莊子休息。”李易拒絕。

  “給你安排座位,你功勞大,不是你領頭,大唐又怎會派船隊出去。”李隆基立即給好處。

  “成,我想想當什么官兒。他們四十艘船回來,定然裝有不少東西。種子倒是不值錢。”

  李易同意,上次腿都站麻了。

  這回自己帶東西去,邊看邊吃冷飲。

  “晌午吃什么?現在幾點?”畢構往外瞅瞅,估算時間。

  李易扭頭看墻上掛的鐘:“才七點四十二,諸位不是吃過早飯了么?朝廷重事要緊。”

  “政事堂還有事情。”張九齡不愿浪費時間,離晌午還有將近三個小時,說完他告辭。

  其他人紛紛離去,畢構最后走的,臨走的時候對李易說:“反正不能吃炸醬面,大喜的日子。”

  “吃冷面,冷面湯帶冰茬兒的。”李易點頭。

  “不吃!”畢構拂袖而去。

  “李郎,吃什么?我也不想吃冷面。”

  永穆公主要去聞恬蘭香閣,現在改主意了,派個人去開業。

  “等會兒打電話給他們,提高效率,晚一點吃烤串兒,喝涼啤酒,孩子們下午也別上課了,天太熱。”

  李易要慶祝一番,沒死人,還有比這更開心的嗎?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