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民族統一由伊始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帶著系統來大唐

  大唐將士與吐蕃部族一起努力,重新盤好炕,然后一起去黃河冰面上鑿冰撈魚。

  魚出水之后很快被凍硬,大家趕緊把魚的內臟掏出來,魚就那么凍著了。

  內臟會被收集起來,喂豬。

  從后方送來的豬,準備過年的時候殺了吃肉,現在還得喂。

  只喂草,豬會掉膘。

  當然吃豬草多的豬長得慢,瘦肉卻多。

  像野豬,吃肉的時候很少,大多數情況下吃草、草根、果子,要是能吃到蛇也吃射、兔子什么的。

  所以不指望養的豬快點出欄,為草就行,吃不了的爛果子,扔豬圈里一樣沒問題。

  魚內臟,換成李易會拿來做菜,比如腸子。

  將士和部族的人除了把魚鰾拿出,其他的全扔,等著喂豬。

  說好了的,過年的時候一起吃殺豬菜,酸菜已經準備好,按照李易提供的東北殺豬菜的方法做。

  要是換成李易那時的云南,屬于另一種了,豬肉生的就剁碎的放鹽,然后裝進壇子里面。

  肉會發酵,然后因為沒有更多的氧氣和細菌參與,過上幾個月,肉拿出來能直接吃。

  其實在制作的過程中,切完了肉,碎肉當地人就有直接抓起來吃的。

  李易吃過,克服心理障礙后,遵循人家當地的傳統,能吃下去。

  吐蕃部族的人頭一次見到這種打孔穿網,然后一下子拽出來好幾千條魚的方式。

  他們興奮著處理魚內臟,把魚扔一邊凍起來。

  在他們看來,這個冬天吃魚就夠用了。

  他們以前抓到魚,最常見的方法為烤,烤魚,然后蘸鹽吃。

  別看他們這里有巖鹽和湖鹽,平時能吃到的鹽還真不多。

  大唐運輸鹽,從蜀地運,蜀地運的全是李隆基鹽井里的鹽。

  李隆基沒辦法,別人都在支援前線,自己難道在蜀地那么多的鹽井不給鹽?

  井鹽比現在的海鹽、湖鹽要好,比如山西的鹽湖,那個鹽就不好吃,價錢很低。

  現在李易報紙上教怎么處理那個鹽山西也就是河東道的鹽都會深加工,當地不卻煤。

  李易就給出來五個小煤礦的位置,山西小煤礦也不小哇。

  吐蕃部族無暇理會大唐的事情更接收不到太多的信息。

  他們只曉得鹽多了,這個鹽味道好,很細。

  以前吃鹽,要么是放在煮的奶里和酒中,或者是烤完東西把鹽壓碎了蘸。

  現在怎么用都行只要舍得,烤的時候往上撒這個就有點心疼太不應該了。

  實際上不管是吐蕃、突厥、契丹,還是大唐當下的燒烤沒有直接往烤的東西上面撒調料的,浪費了。

  大家都是蘸干料主要是鹽有點錢的加上花椒粉或胡椒粉。

  “秦離兄弟,魚鱗還要不?”彼剌喇跟秦離一同處理魚他其實不會,現學。

  秦離會羽林飛騎什么都得會一些,李易教。

  “現在不要連著魚鱗一起凍等吃的時候需要刮鱗不要扔,收集起來,我們有用。

  你要是有足夠多的油,還能炸魚鱗和魚骨頭吃,東主平時愿意炸海魚的骨頭。

  魚鱗與骨頭,曬干了磨碎,喂家禽最好,豬也吃。”

  秦離按照常規的牲畜家禽喂養方法給彼剌喇介紹。

  “人吃呢?”彼剌喇聽得饞了。

  “人其實吃了吸收并不好,最容易補鈣的是奶,其次是動物肝臟與海藻類食物,不過該吃還是要吃。”

  秦離繼續講解,他學到了什么,盡量告訴對方。

  彼剌喇沒聽懂,只聽個大概。

  他很難過,他覺得自己當這個部族的頭領不夠好。

  看人家羽林飛騎,都會的東西自己就不會。

  他想了下,問:“你們那里的百姓知道嗎?”

  “知道啊,尤其是京兆府的,報紙上總說,一次次提起,從不同的角度來提,包括吃家禽的蛋。”

  秦離理所當然地回應。

  彼剌喇猶豫了一下:“大唐的字好學不?”

  “好學,東主教,在報紙上教,如今整個京兆府,原來的百姓,不識字的不超過一成,年歲大的。”

  “我能學嗎?”彼剌喇羨慕、嫉妒了。

  “我教你,這樣吧,冬天沒有事情,我們羽林飛騎負責教你們,都挨著住,誰愿意學就學。”

  秦離瞬間想到了教學,東主講過,文化侵略。

  當地吐蕃部族獲取信息的渠道太少了,都是聽別人說。

  如果他們學會了大唐的文字,然后會看報紙,報紙上說的事情,他們自然要去了解。

  報紙上說怎么種地、養殖,尤其是針對吐蕃地區開一個版。

  吐蕃部族從中獲益,某一天報紙上說的話,就是部族的引領方向。

  比如報紙上說大家都是一家人,如何和平相處,怎樣各取所需。

  相信部族也會認可,覺得確實應該如此。

  晚上的時候,他寫信回去,用最快的速度傳遞。

  “這個怎么耽誤了?兩封信明明相差兩天多。”李家莊子,李易對比著兩封信的時間。

  “大雪,還有第三封信,下大雪堵路的地方傳過來的,已經不錯了。”李隆基不去糾結信的時間。

  “一個說是要把人安置在城池邊,另一個說已經安置好了,問我教學和宣傳的事情。”

  李易先說信的內容。

  “對!其實只剩一個問題,第一個你保證答應。”

  李隆基懷里抱著小家伙沰兒,拿一串兒糖葫蘆。

  橙子的、沙果的、葡萄的、山藥的,就是沒有山楂的,組合起來變成一串兒糖葫蘆。

  現在晚上,小家伙不適合吃山楂,不然半夜餓了難受。

  李易看著糖葫蘆上的山藥,有一些回憶。

  在河北省的時候冬天買糖葫蘆,那時糖葫蘆便宜,一元錢一串兒。

  不像后來,兩元得都少了,一般三元起。

  然后可以賭,一次買一串兒不賭。

  不限制,一般最少十串兒,賣糖葫蘆的跟你投色子賭。

  你輸了,多買一串兒,賣的人輸了,賠你一串兒。

  按照概率五五分,賣糖葫蘆的并不賠錢,買的人也不吃虧。

  里面就有山藥的糖葫蘆,這個糖葫蘆口感跟其他的不一樣。

  “易弟,易弟!”李隆基呼喚。

  “啊?糖吃太多了不行,記得馬上刷牙,不然你還未等到換牙,就一口蛀牙。”

  李易對小家伙說,快點吃,吃完了刷牙。

  “嗯!”小家伙點頭答應。

  “可以把吐蕃部族的人當成大唐百姓來對待,尤其是明年春天耕種的問題。”

  李易從記憶中醒過來,直接提辦法。

  他所處的時代,那里都是國人,所以他并不想殺。

  政權足夠強大,不存在民族問題,皆為一家人。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