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這個牡蠣運來的及時,在不知道牡蠣的具體情況時,應該多煮一會兒。”
李易想著畢構的事情,先跟李成器說吃的問題。
他那時的牡蠣帶殼,是為了燒烤和生吃。
不帶殼的牡蠣,一般鮮的要包冰,外面有層冰衣。
按照斤來賣,帶冰衣的必須要便宜,否則大家不買了。
不掛冰衣行不行呢?時間短行。
放時間長就不可以,所以很多網上的商家會儲備好,掛冰。
不帶殼的牡蠣肉都是用機械來壓,把殼壓碎了,肉就取出來了。
殼用來制作肥料,跟鱈魚的腦袋一樣,提供化工原料。
李成器從善如流,把牡蠣扔火鍋里煮著不管了。
“易弟,若是交通便利,從長安到海邊,冬天可以送來許多凍硬的海產品啊。”
李成器說著海產品,想到的是洛陽。
大唐一趕上水路漕運不好,沒飯吃了,皇帝就帶著群臣跑到洛陽去。
洛陽的黃河走不了,運河能走,運河一結冰就刨開,保持通暢。
等再往南一些,溫度不是很低,船可以直接把薄冰給撞碎。
到長江交匯處,低溫也承受不住長江水的沖刷,有冰會被大量的水給消融。
“我這次賺的四十萬緡,就拿出來修長安到洛陽,洛陽那里通著大運河的通濟渠。
路修好了,往后再運輸,其他地方的到洛陽,洛陽到長安。
夏天水路兩用,冬日陸路暢通。
沒有南方物資支援,只憑借長安和蜀地之間的地方提供輜重,打突厥費勁啊。”
李易說著就用筷子蘸了蘸白酒的酒水于桌子上畫出來一個簡易的地圖。
地圖是他那時的甘肅、青海一部分,這些地方是突厥所在。
打吐蕃,有長江和其他支流,加上蜀地物產豐沛,可以挺著。
大突厥從哪里運?目前為止還是蜀地。
蜀地百姓承擔著大部分的對吐蕃和突厥的戰爭后勤。
他們明明出產很多,留給自己的卻非常少。
戰爭不能集一國之力,只能速戰速決,大唐決不了,就拖著。
唐朝時候的天氣狀況好,吐蕃那里也能種大量糧食,都干到大食那里去了。
這不行啊,要拖也是應該對自己有利,不能指望蜀地百姓吃虧。
打西南蠻,朝廷不出糧草,自己和蜀地鹽商達成協議。
吃的還不是蜀地百姓出?那里冬天能生長植物,蜀地百姓就要多吃一些野菜,把糧草賣給鹽商支援前線。
為一地者,只牟其利;為一國者,當圖眾安。
李易覺得自己不是為了一個地方出謀劃策。
他圖謀大,蜀地百姓總吃菜,也不是那么回事兒啊。
李易想著,便和李成器說出來他的目的,匯大唐物資,供將士決吐蕃、突厥之戰。
“易弟,你又要把錢拿出來修路?”李成器夾菜的筷子夾不住菜了,他的手在抖。
四十萬緡,易弟剛到手,扔出去了。
“其實我想收過路費來著,但我知道他們不會給。
修一條從長安到洛陽的快車道,以后我想賺錢也容易。
我就住在長安東邊的灞水莊子,每天有很多錢財進莊子。
多出來四十萬緡,沒處用,我給出的又不是牛馬,是兌換券。”
李易坦然,指望朝廷和別人作甚?
他自己有錢,那就花呀。
別的富貴人家修村子的路和橋,更厲害的修縣里的路橋。
包括一些鐵索橋,都是當地官府領頭,一群有錢人家。
橋頭都立著石碑,某某地方王氏修。
路更是直接以一個大族的某個人命名,比如正寬路,說明有人叫什么正寬。
還有關氏渠、宋家塘、馮井……
掛著氏族名、家族姓的一處處地方,都是有錢人修的。
不然朝廷想收拾地方家族那么費勁呢?地方百姓不答應。
朝廷在哪偶們不知道,我們就曉得誰家拿的錢修路、搭橋。
李易無非是更有錢,小的路橋都無所謂了。
他一修就是大的,把人家官道給闊寬和修平整。
“易弟,你這是行恩于大唐啊。”
李成器感動壞了,多好的易弟啊,一有錢就往外扔。
這樣的易弟就應該平時看誰不順眼彈劾誰,他彈劾誰,誰就廢。
哪怕對方沒什么大問題,一樣要調整位置。
施恩于人,得人相助;施恩于國,可能會被抄家。
不過易弟家就在這里放著,誰能抄啊。
“所以要給我權力,用權力來平衡恩情,不然恩大成仇。”李易平淡地說出來。
“不能不能,易弟你放心。”李成器連連擺手。
哪有仇哇,你就是不吱聲,你要是哪個宰相應該下去了,那必須下去。
“大哥看看這個凍秋梨,已經用冷水發好了,外面看著黑,里面的肉是白的。”
李易從旁邊的盆里取出來一個凍秋梨。
許多水果本身吃著比較酸,但經過冷凍后,在化開,就甜了。
一般的水果都是堿性的,吃了對身體好。
特殊的如李子,是酸性的,吃多了不行。
怎么檢驗一種水果是酸性和還是堿性的?把這種水果燒成灰,看灰的PH值。
李子就是酸性的,吃多了中毒,里面含有維生素B17。
而梨不是,南方的很多梨,吃不完就扔了,想賣?賣是那么簡單的嗎?
他們又不會把梨制作成罐頭和糖,別說大唐了,李易那個時候種梨賣不出去的也是很苦惱。
李成器現在習慣李易的說法方式了:“易弟是說,交通便利了,可以把南方的梨運到北方凍起來?”
“我是說南方的水果,只要路況足夠好,鮮的也能運過來。
即使保鮮時間短,也可以采取矮化大棚種植的方法在北方培育。
等一等吧,我看看能不能弄出來拖拉機,那玩意跑起來比馬好,前提是路必須修出來。”
李易說起了另一種東西,大棚種植矮化南方水果。
“易弟,回頭你寫下來,為兄實在是記不住了,怎么這么多事情啊。”
李成器發現自己難以理解,他要學,只能變成書面材料。
“好,大哥走的時候,帶上幾盞壓力燈,就是打氣加壓的。”李易點點頭。
“不要,不能帶,萬一丟了呢,原來的煤油燈夠用了,千萬不能賣啊易弟。”
李成器使勁搖頭,他寧可自己不用,也不給敵人提供信息。
“也罷,咱先吃,吃完了我給老畢寫封回信,他惦記的事情不對,戶部不是盯著某一個企業使勁收刮。”
李易說起來有些人的思想問題,必須改正。
等吃完,他同樣寫了一首詩,交給大哥,明天讓大哥給帶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