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四十一章 皇帝的決斷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劍宗養成系統

  “不知皇上問的是?”方云生不敢貿然接話。

  朱顜珷看著籠罩在云霧中的紫山,聲音變得幽遠:“你覺得這世界上有神嗎?”

  “這……在下不知。”方云生對皇帝問出這個問題很驚訝,在那一瞬間他想到了系統,以及系統背后的“劍道”,他不知道皇帝是對自己起疑了,亦或是其他原因。

  “哈哈哈,你們武當祖師張三豐,據說武道修為達到了武道大宗師巔峰,但很少有人知道,這位大宗師,最深的修為卻在‘道’上。武當說他坐化后,羽化成仙,你曉得嗎?”

  “在下覺得這不過是……”方云生在雕琢著自己的言辭,“或許只是武當眾人對高功法師的尊敬罷了。”

  “嗯,有你說的這種可能。”朱顜珷轉過頭,又道,“那你覺得通天劍冢是什么?”

  “這,在下只是耳聞,還未見過真假,不敢妄言。”可以說方云生的命運,是從通天劍冢降臨的那一刻,才開始逐漸改變的,在那之前,“離開武當,建立宗門”只不過是一個系統給出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罷了。

  “朕告訴你,是真的。那座塔。就是那樣,憑空誕生在了玄武湖上。”朱顜珷再次轉過了身,方云生看不到皇帝的神情,但感覺的出來,他的聲音不再鑒定,

  “滿朝大臣公卿,王公將軍,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啞口無言。偌大的一座乾清宮,聲音靜的落針可聞。”

  方云生不敢言語,又聽得皇帝說:“你是朕的救命恩人,朕自即位以來,士子清流們,說朕多改祖制,行事乖張,不聽忠臣諫言,乃是大明第一昏君。但朕有一事絕不作假,那便是有恩于朕的人,朕絕不虧待。”

  “你雖然是宗派中人,照理說是為朕不喜的,但朕還是會賞賜你。這與你是何人無關,而是因為你是朕的救命恩人。說吧,你想要什么?”朱顜珷看著方云生,問到。

  “方云生不敢多求,只想斗膽問陛下一個問題。”方云生拱手施了一禮,問到。

  “哦?你講。”朱顜珷看著眼前這個年輕人,又一次提起了興趣。

  “不知陛下為何對宗派中人帶有偏見?”方云生說著,感覺到皇帝的神情在微微變化。

  “這個問題,朕本不該回答你的,但今日你既然問了,朕與你明說又如何?大明朝立國四百余年,自一開始,就優待宗門勢力,至于今日,各大宗門已然是尾大不掉了。”朱顜珷看著方云生,只覺得問出這種問題的他,讓自己大失所望。

  “所以陛下行江湖推恩令,欲分天下宗門,待十年以后,宗門勢力衰弱,再一力除之?”

  “朕沒說過這樣的話。”朱顜珷眼睛微閉。

  “陛下可知道,宗門不似王侯,王侯勢力越分越小,而宗門勢力可能會越分越大?”方云生只覺得自己在做一件瘋狂的事情,他即將要說的話,已經脫離了自己的“屁股”。

  “這朕自然想過,但沒有更好的辦法了,朕只希望自己能找到一個合適的機會,而不是等到宗門掌控天下的那一天。”

  “掌控著天下的,永遠是朝廷,是陛下。宗門勢力固然會強大到影響陛下的權威,但陛下有沒有想過,有些東西不但會影響,而是會徹底毀掉大明朝!”方云生看著皇帝,聲音逐漸大了起來,

  “北有匈奴掠境,東南又有倭寇之患,西南更有土司毒龍教,皇上想過這些沒有?”

  “想過又如何?朕知道各方勢力都在窺探中原,但如若不能徹底的掌握大明,你覺得朕有實力去解決這些勢力嗎?”朱顜珷說道。

  “大明朝是陛下的大明朝,也是宗派的,更是天下萬民的。與其削弱宗派勢力對國內的影響,不如讓他們幫助陛下解決邊疆的禍患。一舉兩利的事情,陛下何樂而不為呢?”方云生聽這皇帝的話,心里浮現的就是凱申公“攘外必須安內”的“至理名言”。

  “宗派勢力會大大方方的為我所用,你怕是以為人人都是武當、少林,不問俗家事,又或者,你不知道,哪怕是武當、少林,其實也有俗家事。”

  朱顜珷只覺得自己是瘋了,今天竟然同一個少年講起了自己的心頭之患,這太不像個帝王了,可能是死過一次之后,自己對一些事情看得不那么重了。

  “今日宗派與朝廷之所以背道而馳,無非是覺得朝廷和武林天然是對立的,并非一類。

  既然如此,皇上為何不嘗試著將二者融合呢?我聽說朝廷手中握有大量武功秘籍,很多甚至是前朝遺留的。若能把這些拿出來,再廣招學子,何愁大明不興啊。”方云生說道,

  “屆時武林也會視朝廷為自己人,皇上甚至可以考核招收各大宗門弟子,授予一些宗派中沒有的秘籍,試問天下雖大,負心漢又能有幾人?眾武林中人承受皇上恩重,皇上自然可以如臂指使。日久之后,武林和朝廷,可為一家也!”

  “你是說,讓大明朝本身,成為這世界上最大的宗門?”朱顜珷看著眼前堪堪而談的少年,心中大驚,他本以為自己多年以來已經把能想的辦法都想到了,沒想到今天竟然又得到了一種可能。而且這種可能目前看來確實有一些可行性,江湖中人,誰又能拒絕得了武功秘籍的誘惑呢?

  自大明朝改朝換代之后,繼承了原本歷朝歷代所收集的武學秘籍。

  但大明朝歷代皇帝只是將其鎖在深宮之中,頂多是允許皇子取閱修煉,或者用來培養大內高手。即便是立有戰功的將士,也是很少賞賜。

  是以當今天下,只有各大宗門還保有其傳承的武學秘籍,但其實真正保留完好的先代武學,卻被封禁在皇城中,埋藏在塵土里。

  “若宗門,也能為我所用……”朱顜珷開始認真思考方云生所說種種的可能性。大明朝的官員若是出生名門的也或多或少有一些家傳武學,但更多的卻是普通人罷了。科舉選官也不會將武功列入考察范圍內。

  如果能夠在科舉中另列一科,專門招收武林高手,給與培養,甚至專門建立培養武學人才的學校,那么這股新興的,由自己一手組建的勢力,很可能會掌握在自己手中。

  朱顜珷越想越心動,自己即位三四年,對著一灘死水般穩固的政局感到一絲無力。

  各大高官背后都是家族,家族的背后又是宗門,一張張權利與財富交織的大網,壓的自己喘不過氣來。費盡心思建立了神機營,憑借著5000桿火槍,終于在朝局中說話時有了分量但這還遠遠不夠。

  自己苦思冥想后,近乎絕望的孤注一擲,準備徹底清算宗門勢力,頒布江湖推恩令,雖然確實如方云生所說,有可能會造成宗門越分越大的危險,但只要自己能抓住機會,一個宗門分而勢未強的時機,便可以做到掌控全局。

  宗門勢力明知這是一杯毒酒,但還是都喝了下去,因為他們也礙于明朝祖制,本不敢隨意擴展勢力,大都是在暗地里進行,現如今既然皇帝親自下場背書,那他們也不在意賭一賭。

  朱顜珷感到壓抑,這個喜訊,這個似乎可以讓自己與宗門勢力握手言和,甚至讓自己執掌宗門勢力的機會,同樣是把雙刃劍。他本身是個偏激的人,如果這是爭奪皇位,他肯定毫不猶豫的選擇最徹底又最激進的方案。

  但這不是,這是在拿大明朝的江山做賭,拿朱家三十余位皇帝留下的基業做賭注,原本是沒得辦法,現在既然有了更穩妥的方案,自己還要不要堅持呢?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