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一百四十一節 接駕(1)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宋恥

  一個知州,知州姜滑很知足。

  大部分人其實對藩鎮并不感興趣,因為不知道藩鎮的好處,真正知道藩鎮好處的文官,卻認為藩鎮是一個對國家大有弊端的產物。

  最不感興趣的,是那群浙兵,他們只關心錢,每個人想的是如何賺了錢回家過好日子。其他軍官對官職、俸祿和品級比較在乎,這些不同群體的認知觀念差異非常大。

  真正對藩鎮感興趣的是西軍,因為他們已經半只腳踏入了藩鎮文化,能看到過去將門的那種風光。真正跟唐朝藩鎮比較,他們其實也不懂。

  姜滑是山東人,對他來說,一個知州就已經很威風,從沒想過自己還能當知州老爺,一個縣太爺以前就能壓的他們這些平民喘不過氣,現在他比縣太爺還高,有什么不知足的。

  李慢侯用各種方式激勵這些不同的群體,西軍軍官喜歡藩鎮,就讓他們去做藩鎮,流民軍官喜歡當官,就給他們官當,浙兵軍官喜歡錢,就只能給他們錢。一方面是這樣做,效率最高,另一方面也是迫不得已。

  在各種規章制度的限制下,培養軍隊的成本非常高,只有這些最符合實際的方式,才能最高效的培養出強軍。唐朝藩鎮軍隊的戰斗力非常強,但養兵成本卻并不高,不然藩鎮也不可能養得起,那就讓西軍將領們去做藩鎮,反正藩鎮是朝廷設立的,他們不當,就會讓郭仲威那樣的流寇當,李慢侯當然要讓自己的人去當;最迫不得已的,其實還是財政問題。

  他在海州當藩鎮,朝廷三年沒有征稅,但從明年起已經開始要征收。朝廷從地方上征收的正稅,叫做上供。范宗尹設藩鎮時,宣布暫時免征三年上供錢。當時他們也征收不上,地方上連一個文官都沒有,全都被土豪和流寇占據,誰去給他們征稅去?

  現在地方上的控制力變強,期限也到了,自然要開始征稅。對于朝廷從海州地區征稅,李慢侯并不拒絕,因為正稅其實沒多少。宋太祖太宗留下的正稅額度很低,以前全國上供錢加在一起,一共兩百萬貫,分到海州等地方,就更好了。這不是說全國農民只交這么點,而是地方收上來交上去的那部分“上供”,剩下的叫做截余,上供和地方截余的比例,一般上供只占十分之一,絕大多數稅賦都給地方政府保留。否則北宋不可能只有兩百萬貫的財政收入,正賦大概能收兩千萬貫,地方截余了九成。

  只有十分之一上交,李慢侯當然沒意見,況且還只是正稅,他的幕僚計算過,明年上供額度,大概只有兩萬貫左右。朝廷沒有提在江南實行的經制錢,顯然是準備逐步收回藩鎮財政,先從最不敏感,而且最正當的正賦上供開始。加入一下子在藩鎮地盤內全面攤開江南那套搜刮手段,恐怕藩鎮們要造反。

一旦藩鎮接受上供,在政治上就有了很強的象征性,象征著藩鎮對朝廷的臣服。給藩鎮之下的士人一個很強的心理暗示,那就是朝廷還是有很強控制力。同時這也是一種試探,如果藩鎮連正  [、域名(請記住/新三<三小》說(網)W、w、ω.x、彡彡、x`¥s.c、oм文)字<更¥新/速¥度最&駃0

  賦都不愿意上供,朝廷就該采取其他態度對待藩鎮了。

  為了兩萬貫不值得跟朝廷鬧翻,但之后李慢侯明白,朝廷肯定會開始從其他合理合法的地方,繼續整頓藩鎮財政。私鹽肯定要打擊,這塊不但是重頭,而且朝廷占理。一旦朝廷控制了藩鎮的鹽稅,就不僅僅是象征性的問題,而是真的對藩鎮財政擁有了掌控力,失去鹽利支撐的藩鎮,大多數都撐不起現在的軍事力量。要么在經濟上依附于朝廷,要么只能壓縮軍隊。[、域名(請記住/新三<三小》說(網)W、w、ω.x、彡彡、x`¥s.c、oм文)字<更¥新/速¥度最&駃0

  在私鹽問題上,李慢侯不打算硬抗到底,這不是他的底線。盡管私鹽每年已經可以給他帶來一百萬貫左右的利益,可為此跟朝廷走向對立,非常不劃算。李慢侯比較擔心的是江北林永集團,他們的財政對鹽利依賴性極大,沒有私鹽買賣,好幾家都撐不下去。他們有可能鋌而走險,反正之前的私鹽販賣,他們就一直在鋌而走險。

  相比較而言,李慢侯的財政一直較為良性,因為他一直在控制財政開支。他對此極為重視,否則他也不可能分地盤,用這種方式刺激部下。全都用錢的話,他其實也支撐不下來。他的財政開支一直居高不下,每年都在千萬貫上下徘徊。他無法壓縮,但極力限制繼續擴大。因為千萬,是一個他能承擔的范圍。

  李慢侯目前的財政收入來源,不計公私,略超千萬這個數字。開海帶來的收益,沒有他想象中那么大,目前還只有三十萬貫,加上開海帶動的商業繁榮制造的收益,海州、淮陽軍境內的商稅收入總計一百萬貫。私鹽買賣一百萬貫。更多的是靠土地收益,遍及長江以北的近千萬畝土地,每年帶來的地租收入有三百萬斛糧食,糧價依然不低,這筆糧食價值就接近千萬貫。

  他通過發行糧票等方式,每年還能收入一百萬貫左右的鑄幣稅。總收益每年大概在一千四五百萬貫,刨除一千萬貫的支出每年能盈余幾百萬貫。可如果他承擔了林永集團的全部開支,幾乎就剩不下什么。

  因此朝廷要在李慢侯財政的邊緣動手,他的壓力不會太大。

  李慢侯真正在乎的,是朝廷從對他的授權開刀,是不在允許他管理地方事務,是不在許可他軍事行動自便,那他是一定要抗爭的。

  而現在,李慢侯面對的,就是朝廷沒有動他的邊緣利益,而是直接從軍事行動這樣的核心利益方面開刀的局面,讓他很抵觸,卻又不想立刻撕破臉。

  讓姜滑打著契丹人的旗號繼續保持,算是陽奉陰違,他認為這是對的。某種程度上,他跟張浚、范宗尹一樣,認為是對的事情,就一定要去做,都是有堅定立場的人。

  剛剛處理完姜滑的事情,送他離開海州去覺華島處理撤退事宜,越國公主府卻突然派人來通知他去揚州接駕,越國公主趙多富竟然要來揚州?

理由是公主去公主集點驗她的食邑后,突然萌發對揚州的思念之情,想來揚州的公主府巡游幾日,皇帝則認為公主曾經在這里住過多年,經歷過許多變故,深表理解,恩  準了。

  李慢侯還正在給朝廷草擬關于撤軍的奏章,沒想到還沒發出去,朝廷這邊就又有行動,讓他覺得趙構對于遼東軍事行動的恐慌,比他想象的要嚴重的多。

  不久前通過吳國長公主的私信勸李慢侯撤軍,回頭又立馬派來了越國公主親自來揚州,顯然趙構對遼東軍事行動的恐慌,已經到了一日都等不及的程度。生怕吳國公主的私信勸不動李慢侯,派來一個跟李慢侯有過幾年接觸的越國公主親自督促。[、域名(請記住/新三<三小》說(網)W、w、ω.x、彡彡、x`¥s.c、oм文)字<更¥新/速¥度最&駃0

  到底要不要去接駕,成了李慢侯心里一個心結。

  情感上當然沒有矛盾,肯定是想去見一見越國公主。兩人相處了好幾年,他對趙多富很了解,私下里稱他嬛嬛,可以說曾經同生死共患難過。不是李慢侯,趙嬛嬛早就被擄到遼東,不知道被那個女真莽漢糟蹋了。北方偶爾傳回那些宗室女子的慘劇,都讓趙家姐妹會想到這段救命之恩。

  理性上,李慢侯卻十分猶豫。去了,這意味著向皇帝證明,兩個公主對他有強大的約束力,這意味著兩個公主將會被趙構當做約束他的工具。兩個公主就不得不卷入他這個地方實力派跟皇帝,跟朝堂的博弈之中。這對兩個宋朝公主來說,真的不是什么好事。如果不去,從此就跟公主做了切割。讓所有人都看到,公主對他來說,完全沒有意義,沒人會在生出用公主約束李慢侯的念頭。

  但是,如此切割。感情上,難免又讓兩個公主失落,覺得再也依靠不了李慢侯。最重要的是,其他力量在傾軋公主的時候,也將不在顧及李慢侯的態度,他將保護不了公主。上次在揚州平山堂,李慢侯已經確定的知道,公主也會受委屈。他們的行為舉止,受到宗正府、朝官的大量批評。之前范宗尹就曾經針對過公主,認為兩個公主在江南的土地太多了一些,竟然高達幾十萬畝。其中主要集中在太湖周邊,都是沃野良田。

  公主擁有龐大的免稅地產,這是瘋狂斂財的文官不愿意看到的。可大多數文官不也是這樣做的?沒有人像張浚那樣獻出家財,卻盯著了公主的私財,無非是因為覺得公主弱勢,可以動一動。張俊這個軍頭,在杭州周邊掠奪了那么多地產,他們雖然也批判,卻動不了。一旦跟公主切割,就減少了公主借助藩鎮威勢,抗衡官僚和宗室勢力傾軋的力量。

  在情感和理性之間糾纏了整整一天,李慢侯還是決定去。徹底切割看似安全,卻太過被動,這不是他的性格。他也知道出兵遼東,會惹怒女真人,他們會報復,但李慢侯認為這樣可以掌握主動。出兵遼東會惹惱女真人,但同時也能牽制女真人。最有利的,不是敵人高興之下的大方,這太僥幸,而是敵人即便惱怒,卻依然沒有辦法,這才是主動。

  哪怕把公主卷進權力斗爭的浪潮之中,但只要自己足夠強勢,能保得住他們,這才是積極進取的態度。

  另外他還有一個疑惑,那就是為什么讓他去揚州,而不是直接去公主集?這得見了公主當面問一問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