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市蜃樓的環境下放大陶罐里的字,然后用炎帝珠讓兩個陶罐上的字(準確點說其實是偏旁部首),相互移形換影重新組合成完整的字,才能夠真正解讀出里面的內容。
也就是說,現在一下子就有三個問題需要得到解決。
第一件事就是必須得到現在被唐五所搶走的那個陶罐。
第二件事是必須得到炎帝珠。
第三件事是即使得到炎帝珠,也要掌握其中能夠制造海市蜃樓和移形換影的方法。
那么銀羽娜扎說的“來巫山”的意思就很容易推導出來了。
要么是炎帝珠,要么是炎帝珠的使用方法,這兩者必有其一在巫山。
而巫山的確信位置也已確定,即緊鄰著竟陵縣的漢川縣。按照典籍所載,即為“云夢之澤,荊臺之上。”
之前說這些的時候,于奇正就一直覺得“云夢之澤”這個詞好像很熟悉。
經過一番回憶,他記了起來。在后世時,地理老師為了表示這門學科是最神奇的學科,大為感嘆過滄海桑田,就是舉了云夢澤這個例子。
江漢平原地勢低下,河道縱橫交錯,湖泊星羅棋布,素有“九曲回腸”之稱的荊江貫穿其中,構成典型陸上三角洲景觀。在地殼下降時期形成巨大洼地,加上江水累積而成巨大湖泊。
據《左傳》、《國語》、《子虛賦》等相關記載,先秦時期楚國有一名為“云夢”的楚王狩獵區。
春秋時,夢在楚方言中為“湖澤”之意,與漭相通,由于長江泥沙沉積,云夢澤分為南北兩部分,長江以北成為沼澤地帶,長江以南還保持著浩瀚的水面。
這片地域相當之廣闊,東部從大別山麓和幕阜山麓一直拉到長江江岸一帶;西部一直到夷陵以東,包括長江以南的松滋、公安縣一帶;北面到隨州、鐘祥、京山一帶;南面以長江為緣。
其中有山林、川澤等各種地理形態,并有一名為“云夢澤”的湖泊。“云夢澤”因此湖而得名,二者并非指同一概念。
先秦時期,由于漢水和長江所帶來的泥沙填充,原始地貌開始改變,云夢澤演變為平原到湖沼的地貌景觀。
當時云夢澤兩側有兩大平原。這兩大平原在春秋時代已有村落出現。
到秦漢時期云夢澤漢江北岸部分已化為平陸。
云夢澤西部接納了大量江水帶來的泥沙,不斷向東發展,形成漢江陸上三角洲。
也就是說,那時候的云夢澤幾乎囊括了整個江漢平原地帶。
又或者說,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江漢平原就是云夢澤演化而來。
而漢川,正處于江漢平原的腹地。這么看來,兩代楚王到這里來游玩就是情理中事,因為這本來就是他們的狩獵區。
不僅如此,于奇正還想起了另外一件與“云夢”這個地名有關的事。
在后世,有一個非常重大的考古發現,就是“睡虎地秦墓竹簡”。
從一個叫做“喜”的秦朝官員墓中,挖掘整理出了1155枚秦代竹簡,其內容包括《秦律十八種》、《效律》、《秦律雜抄》、《法律答問》、《封診式》、《編年記》、《語書》、《為吏之道》、甲種與乙種《日書》。
而《秦律十八種》就包括《田律》、《廄苑律》、《倉律》、《金布律》、《關市律》、《工律》、《工人程》、《均工》、《徭律》、《司空》、《置吏律》、《效》、《軍爵律》、《傳食律》、《行書》、《內史雜》、《尉雜》、《屬邦》等方面的內容。
而這個睡虎地秦墓竹簡,就是出土于云夢縣。
想到這里,于奇正不由得心里猛地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