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三章;都在權衡利弊 整好李鈺想要個名頭,李世民就假裝上當,給了他打造鎧甲兵器的權利,又把他的族人放下去一衛的編制,總算費盡心機的把隴西李氏拉到了自己設計好的路線上……
李世民之所以同意大兒子去草原上折騰,看上的當然是隴西李氏上三房強大又恐怖的勢力了,可是如何叫不屬于自己的力量按部就班的行動起來,這是個很大的難題。
還好李鈺年輕氣盛,又喜歡折騰,還總想顯擺威風,一步一步的鉆進了李世民的算計之中,真的帶著那么多人馬浩浩蕩蕩的殺去了草原……
隴西李氏的二房數百年來都是上三房的中心骨,二房族長出行大草原,危機重重之下,上三房必定要派出大軍保護的,
實際上李世民的玄甲鐵騎也早就偵查到了上三房的所有動靜,包括上三房的行軍配置,
在表面上三族的兵力之后,還偷偷跟蹤的有幾萬族人,可以說隴西上三房這次行動,把大部分實力都拿出來了。
若是利用得當,隴西李氏就能把草原第二猛虎阿史那社爾死死的按在角落里動彈不得!
這才是李世民最想看到的,李世民的棋盤上,大兒子也是個旗子,而且還是個最有用的車。
盡管李世民在心里不承認自己謀算了親生大子,可是實際上他一直在這樣鋪墊,
包括誰也不知道的那些,去年有人私下里傳言,草原上的黃羊不但好吃美味而且還抓不完,那些其實就是李世民安排的商人故意傳播的,這才勾引的李鈺一直想要去大草原上折騰一回。
李世民真正想要打的就是吉利,而不是阿史那社爾,可是和吉利撕破臉,其他地方也不敢馬虎,否則就要天下大亂,畢竟李世民能調動的兵真的不多。
其實李世民的算盤許多大能都猜測出來個八九不離十了,比如秦瓊一直都知道這些苗頭,也私下里和侄子溝通過多次,所以在李鈺出行大草原上秦瓊從來沒有參加過半句。
軍方兩大巨頭李靖和李成績也是心知肚明,杜如晦和房玄齡兩人也把皇帝的心思看的透透的,只是這幾個大能都不點破,更不會多言多語。
看著皇帝的表情和語氣很是有些擔心李大朗會打破局面,還不停的來看自己,李靖知道該自己說話了;
“陛下也不用太過擔心的。”
“哦?愛卿怎么看待那潑皮的行動?”
“李大朗也不是傻子,只是吃虧在年歲不大上,至于他的智慧倒是無可挑剔,單看他出了定西之后的行動就知道什么都在他的算計當中,
武威葫蘆口峽谷,他也用了和阿史那社爾差不多的計策,把鄒家姓里墊底的拖油瓶拿去做誘餌,死了的那兩千族人可不就是無法處置的?”
“嗯,愛卿說的也是,兩下對比還確實就是這樣的。”
“再說他對陣阿史那社爾之后,并沒有貪功冒進,也沒有冒險,當夜只派族人拉弓射箭,卻不上去真的廝殺,這一點看,李大朗知道草原人的深淺,并不是孟浪之輩。
吃掉對方一萬多人后又不前進半步,依舊原地安營扎寨,不論從哪個角度看,臣猜測,李大朗對阿史那社爾軍中的情況應該是知道些底子的,臣雖然不知道李大朗接下來要用什么手段趕走前進路上的十幾萬大軍,但是臣敢斷言他絕不會死磕到底,更不會再和阿史那社爾的大軍針鋒相對。”
一時心急大兒子要壞事的李世民被手下能人提醒之后也安生了下來,仔細分析一下,確實如此,阿史那社爾足智多謀,可自己的大兒子同樣不是個省油的燈,想叫他吃虧可是很不容易的。
“嗯,愛卿說的有些道理,希望他不會亂來吧,咱們也該商量商量整體出兵的計劃了。”
李世績看著皇帝看向自己,只好一邊組織要說的話,一邊仔細思考,生怕說錯一句惹的皇帝猜忌或者不高興,畢竟人家的心頭肉還在邊疆和賊人對陣,方方面面都要考量進去的。
“啟稟陛下,出兵是必須的,吉利如今看上去輝煌無比,其實已經在走下坡路了,他想統一草原,鞏固自己可汗的地位和權力沒有錯處,
但是他太過于心急了,之前他不該把侄子突利囚禁毒打,真這樣做了也得斬草除根,偏偏他又放了突利回去自己的牙賬,現在他再想召喚突利過去,恐怕是萬萬不能了。”
李世民點了點頭對李世績的分析表示贊同。
“沒錯,突利再傻也不會去見這個叔叔了。”
“所以突利算是帶領著東北地區的族人自成一派,實際上吉利對東北那里的控制權已經沒落到說話如同放屁的地步,遠交近攻,咱們應該繼續安撫突利,叫他死心塌地的站在咱們這邊。”
“沒錯,愛卿說的有理,明日就安排個能人繞路去東北,把突利的爵位提升一下,也把局勢給他一次敞開了說個清楚明白,他除了和咱們一邊之外沒有任何路可走,叫他徹底斷了和他叔叔和好如初的想法。”
“陛下圣明。”
李世績夸獎完皇帝之后也不耽誤,一口氣把事情簡單說完;
“突厥三大勢力,去掉突利兄弟倆不說,就剩下吉利和阿史那社爾兩部了,吉利近年來有些狂妄自大,目中無人,那邊抽打囚禁突利,這邊又偷偷派人支持阿史那手下大將造反,
又叫阿史那社爾周圍的部落聯合起來奪走了阿史那社爾的設,他自認為可以瞞天過海,卻不知他的各種手段都被兩邊的侄子看的通透,
阿史那社爾之所以沒有任何動作是因為時機不成熟,他還不能反攻,如今剛好吉利又派他來做炮灰,整好借著機會收拾自己部下的反對力量,
如今阿史那社爾成功的消化掉賬下的異類,剩下的都是精兵猛將,羽翼已豐,可進可退,且沒有后顧之憂,現在的阿史那可不是以前了,
綜合分析,吉利的末日已經來了,他現在是四面楚歌,就等著被收拾,從這幾點看,吉利部滅亡也是天意所歸,前方的路……被他自己的著急性子給走到了盡頭。”
李世民長出了一口氣,這才感嘆著總結;
“話是沒錯,可是阿史那社爾清理了想要造反的部下之后,并沒有退兵,十幾萬大軍還在陸續增援,表面上看他這次是要對吉利盡忠盡職的,諸位愛卿們覺得,他有沒有心假戲真做,聯合吉利南下隴西,打破河西局勢?”
終于說開了,說道緊要地方了,一群文武大臣都在心里仔細盤算,二李不想再多說,都裝出一副思考分析的樣子,杜如晦做為秦王府十八學士之首,又是軍方第一人,只得接過了話茬子;
“啟稟陛下,臣覺得,不能排除阿史那有假戲真做的企圖,從他帶兵離開草原圍困兩州之地開始,短短三天內風卷殘云,不但借機會消化了內部矛盾,而且還在快速曾兵中,不難看出阿史那社爾之前就準備有南下的心思。”
“是啊,朕揪心的就是這些,還好現在有隴西李氏上三房擋在阿史那前進的路上,否則吉利應該也會采取行動了,吉利一來,草原兩大勢力聯合行動,后頭的突利就不敢亂動,甚至有可能被迫派兵支援,若是這個場面出現,不但收拾不了吉利,而且咱們還要防備他們南下,一場惡仗是跑不掉的。”
杜如晦一臉嚴肅的表情繼續分析;
“但是臣看著阿史那社爾還有些猶豫不定的。”
“哦?怎么說?”
“回陛下,他真要是下狠心想要南下,那么此時最好最快的做法就是以快打快,把原先他想要清除掉的對象,添加些人手,退回去打肅州,以肅州現在剩下的兵力,兩天都不一定能撐住,說難聽點,即便李大朗追著不放,他也能頂住暫時不敗,況且李大朗也不會拿族人的性命和無端的敵人死拼。
如此分析下去,肅州城破也就是一兩天的時間,臣說句不好聽的話,當夜突襲失敗后,阿史那社爾想要走這條路就會立刻派兵回去,甚至不用派兵,只一封書信叫大將軍雅爾金功破肅州,阿史那社爾這次就算完全勝利,
只要肅州城得手,吉利絕不會耽誤片刻,草原上的兩大勢力頃刻之間就成了緊密的盟友,吉利會快速聚會各個部落,而不是現在這樣坐山觀虎斗。
可是阿史那社爾并沒有立刻行動,他選擇后退十里暫避鋒芒,保全自己實力倒也是真的,臣猜測他更多的顧及還是他叔叔這邊,吉利是個急性子,一旦攻破兩州之地南下,恐怕他路上就要對阿史那社爾下黑手的。
那邊屬于狗咬狼,兩邊防,所以臣猜測,阿史那社爾這次出兵,還有一條路線,很有可能他想要的不是南下,而是北上逆行。”
“北上逆行?”
“沒錯!”
李世民的眉毛狠狠地跳動了兩下,不在說話,只是眼冒精光的看向墻上的地圖。
杜如晦就是杜如晦,一針見血說出了其他人不敢說的事情,不敢確定的事情,但是李世民看了一圈,武將陣營里點頭確認的幾乎沒幾個,二李還在埋頭思考問題,只有遠處角落里閉目養神的殺將秦瓊不經意的動了下眉頭。
“嗯,愛卿的假設很大膽,但是也并不是沒有可能,狗和狼是敵對的,短暫的和平相處也是因為勢均力敵,一旦有哪方實力被減弱,另一方絕對不會放過,所以這樣分析下去,阿史那社爾確實有北上的可能,甚至聯合突利部,兩人做大平分秋色都有可能。”
“沒錯,陛下英明,所以吉利現在按兵不動坐山觀虎斗,他也知道這些才不敢亂動,他等的就是阿史那社爾這個先頭部隊的效果如何,
如果阿史那部取得成果,吉利就會立刻發兵,換句話說,假設阿史那部損失慘重,吉利也不會放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趕緊跑過來吃掉侄子,順手再來轉移矛盾,帶領草原部落南下,攻打漢人的城池,如此才能化解草原上越來越緊張的局勢。”
情況已經說清楚了,說開了,重點也出來了,文武群臣都清醒了過來,原來不是不打,而是還不到時機,說白了皇帝的心思和吉利可汗一模一樣,嘴上說著擔心李大朗孟浪,其實也在等待李大朗帶去的炮灰,把阿史那社爾所部解決,或者困住。
什么心頭肉,什么情分,到了利益的關頭,稀松平常連個狗屁都不是,可悲的是李大朗還帶著那么多族人去草原上耀武揚威……
“愛卿說的是,那就再等等吧,但是也不能放著甘肅兩州不管不問,李愛卿,你兵部的安排怎么樣了?”
正在思考的李靖抬起頭答應;
“啟稟陛下,河西駐守的五萬軍已經出動,臨行前上了行文,昨夜到的我兵部,估計明天黃昏就能增援上去。”
“好,那就傳令給張世貴和張寶相,叫他們找準機會主動出擊,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有李大朗的大部人馬在旁邊,又給他們頂上去五萬,雖說沒必要硬抗,死拼,但是出去行動行動還是很有必要的,那些兵馬經常窩在內地,不拉出去練練,到用的時候誰知道能不能行?”
“遵旨,臣立刻去辦。”
“愛卿且去。”
角落里閉目養神的秦瓊睜開了雙眼,片刻后又再閉上。
李靖告辭皇帝后退出書房,面無表情的離開太極宮,要回去署衙里發號施令,書房里的文武群臣都在各自想著各自的心事,暫時都沒有說話,整個書房里靜可聞針,連長安三傻也躲在角落里一聲不吭。
很明顯的,這都是禿子頭上虱子,明擺著的事情,皇帝等不及了,想要一個機會,皇帝想要抓住吉利可汗四面楚歌的機會拿下草原。
所以……皇帝陛下這是想要用幾萬兒郎的性命打開一個缺口,迫使李大朗行動,也迫使阿史那社爾所部快速做出最后的決定。
一直小心行事的皇帝陛下,竟然用五萬人打頭,出去和突厥精兵主動作戰,還有什么可說的?
只能感嘆一將終成萬骨枯,這話一點不假,都在考量大局,士兵們永遠不知道自己到底為了什么拼殺搏斗……
甚至許多人被當做可以拋棄的誘餌的時候,還不知道真相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