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 代理人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國潮1980

  和前世相比,寧衛民對于港臺明星和外國動漫席卷大陸的文化現象,他的態度是截然相反的。

  上輩子的他,大可以用一種事不關己的態度去看待這種“外來和尚會念經”的現象。

  認為國外和港臺的流行文化就是領先于內地。

  大家各憑本事,既然人家的東西比你的強,理所應當應該讓人家來掙錢嘛。

  老百姓要的無非就是個輕松快樂,音樂好聽就完了,電影好看就結了,你管誰拍的呢,管誰唱的呢?

  什么沖擊不沖擊的,侵略不侵略的,說那么多沒用的干嘛。

  不如人家,你就低頭認輸,謙虛一點,跟人家好好學習嘛。

  上輩子的他,甚至可以以一種輕松的心情去接受這樣的既定事實,以屌絲的身份去享受其中的快樂,安心沉浸在對外部世界的向往和對發達國家富庶生活的好奇中。

  一廂情愿的相信外面的世界就是很精采,五彩斑斕,就是比國內好,是夢中的天堂。

  但現在卻不一樣了,因為現在的他已經具有遠超這個時代多數人的見識,知道文化市場的得失,是事關民族認同感,有關國際社會的話語權的大事。

  更清楚如果本土文化長期處于弱勢,不但有可能誤導許多人過度崇拜外來文化,而且還會擾亂下一代的三觀,甚至會引發華夏文明傳承的危機。

  這不是危言聳聽,更不是他杞人憂天,而是他上一世曾經親眼目睹過的情況,是會發生的事實。

  為什么后來會有“毒教材”事件。

  為什么會有那么多人主動去迎合外國人所謂的“特殊審美”,認為亞洲人就是瞇瞇眼,塌鼻子,黝黑皮膚才好看?

  為什么會有那么多人認為美國電影的水平會永遠領先世界,認為進口商品就是比國貨好。

  這其實就和那些外來者,一直都在通過娛樂作品潛移默化的PUA我們的老百姓,有重大關聯。

  要知道,娛樂作品有時候不僅僅只有單純的娛樂功能,還可以迎合人的內心需要,成為一種成為扭曲現實,美好的讓人難以拒絕的謊言。

  有些外來人就是蓄謀已久的陰謀家,他們不但希望破壞和平,制造動蕩。

  而且還喜歡挑唆人們對自己原本的生活不滿,希望他們的受眾開始自我懷疑,然后逐漸走向慕強的不歸路,變得卑躬屈膝。

  試問既然清楚流行文化主導權的重要性,寧衛民又怎可能對眼前的狀況坐視不理,放任這種情況繼續惡化下去?

  要知道,這其實在某種程度上正是他的生意經啊。

  現在的他不就在一直在努力把華夏文化對外輸出嘛。

  他還想怎么把國內的影視劇賣到外面去圈錢,讓別人迷上華夏文化,去割外國韭菜呢。

  結果一回來,發現自己家里的大門敞開,毫無防備的“引狼入室”了,反而讓別人占了自己的老巢,這豈不是倒反天罡?他又如何甘心?

  他當然要不遺余力的反抗,想辦法保護自己的利益了。

  內地市場可是他的根據地,而且注定會是未來全世界最大的娛樂消費市場.

  是無論如何,他也不愿意便宜外人,看到別人把爪子這么肆無忌憚的伸進自己家的鍋里來撈肉吃啊。

  為此,他甚至打消了原本要把《櫻桃小丸子》送到電視臺播放,然后開發周邊產品,吃這個IP紅利的打算。

  就因為他寧可延遲獲益,不惜自我犧牲,也不愿意讓已經很糟糕的情況再雪上加霜。

  不愿意在自己沒有還手能力的時候,進一步增加日本動漫對我國少年兒童的影響力,甚至連女孩子的心也給攻克下來。

  就這樣,想來想去,寧衛民做出了一個決定,必須要在盡快國內成立一個娛樂公司,全方位的插手一下國內的流行文化產業了。

  因為越耽擱下去,未來本土創作者和相關從業人員就會越被動。

  他總不能什么都不做,就看著大陸內地的文化產業在外來者的“淫威”下,再走一遍二十年步步蹉跌,死而后生的老路。

  是的,作為一個商人必須要精明,進入一個行業必須講究時機,才能收獲最大的利益。

  但問題是,他還是一個華夏的商人,華夏商人和其他商人最大的區別是有大義的。

  將道義融于商業,強調義在利先,以大義求利而非僅僅是利益,這才是一個華夏商人的本色。

  所以哪怕現在國內的市場只有音樂領域能賺到錢,影視劇環境仍然不適合商業運作,弄不好要賠不少的錢,寧衛民也顧不得了。

  哪怕他明知道自己現在進入市場,還得額外拿出一大筆錢來用于培養相關人才,很可能長期沒有回報,他也不是很在乎了。

  因為他心甘情愿去做一個當代普羅米修斯,他只求為本土文化創作者,至少燒起一些能讓人看見希望,抵御住嚴寒的篝火,能讓本土文化的復興速度加快一些。

  不過好在做這件事,他也并非全然不自量力,在螳臂當車。

  因為他不但有充足的財力,有國內關系,而且還能搭日本老婆的便車。

  能夠把日本藝能界先進的經驗、技術,甚至培養人才的模式,直接拿過來用。

  而且最關鍵的,是他套現有術,名下的產業也多啊。

  千萬不要忘了一點,投資影視業,既是個燒錢的買賣,也是財務最好的平衡器。

  至于他在國內搞的生意,未來將以旅游為主干,幾乎涉及到了吃喝玩樂和衣食住行的各個細分領域,而且他還有自己的公司,甚至還有眾多奢侈品牌作為最優質的客戶。

  可以說在商業模式上形成了一個完美的閉環,這是別人難以企及的優勢。

  他仔細琢磨了琢磨,別人注定要賠錢的事兒,放他身上還真的未必。

  那他還有什么后顧之憂呢?

  說白了,他現在已經混到了這個份兒上,其實就跟華夏古代的皇帝一樣,已經不怎么去追求個人的享樂了,而是更愿意去追求人生建樹,尋求自我價值的實現了。

  這才是真正的財務自由。

  于是乎,這次回來,除了要在海南注冊大國觀光旅行社的之外,另一個注冊演藝娛樂公司的計劃也被寧衛民給敲定了下來。

  而他第一個想到的合作對象,就是國內目前最著名的喜劇演員陳培斯。

  寧衛民看中的,除了他們雙方一直保持的良好關系和已經建立起來的初步合作關系之外。

  他更在意的是陳培斯在喜劇領域的名氣、天賦、勤奮和獨立創作才能。

  要知道喜劇本身就是最有商業價值的電影類型。

  投資不會太高,技術要求也低,卻很容易獲得市場的認可和觀眾的喜愛。

  別的不說,國內電影市場真正開始商業化之后,無論是馮小剛還是徐崢,又或是沈騰,賈玲……

  這些曾經創造過票房神話,刷新票房紀律的的人,哪一個不是靠喜劇起家的?

  所以找陳培斯拍喜劇進入市場試水,就是最好的切入點。

  再加上寧衛民還知道陳培斯本身就是最早在海南注冊影視公司的第一個人,想來找他合伙不難。

  當然,雖然寧衛民也清楚陳培斯作為全國第一個獨立影視制作人最后的結局并不好,好像是沒吃著螃蟹,反而讓螃蟹給夾了。

  但沒關系。還是那句話,事兒是這么個事兒,但就看怎么干了。

  他就有這個把握,只要由他來負責公司的運營和套現,由陳培斯負責拍攝制作,即使暫時賺不到什么大錢,但也賠不了什么錢。

  他是絕對不會讓陳培斯再賠個底兒掉,幾年后以落寞收場的。

  果不其然,本著弘揚民族文化,創作喜劇精品為宗旨,對這件事兩人幾乎是一拍即合。

  尤其雙方的互信是多年來日積月累建立起來的,條件談得也很順利,根本就沒商量多久,這事兒差不多就定下來了。

  最終,倆人決定在海南注冊一家電影制作公司。

  公司名字起得很謙遜,就叫“貽笑大方影業公司”,但各個方面的條件可一點不含糊。

  像資金上,寧衛民出資九百八十萬元,陳培斯出資二十萬元。

  總共湊上了一千萬的投資,可以說已經是國內之最了。

  這還不算,公司成立之初,還擁有陳培斯此前所有電影作品和小品的版權,以及拍攝《父與子》系列用的兩處四合院,可以說隱形資產方面底子也不薄。

  至于具體合作模式是,陳培斯除了出資占比股份之外,還有一部分是技術入股。

  他今后作為公司總經理和制片人,且身兼導演和主演的角色,將承擔大部分的經營和拍攝工作,因此占股百分之三十。

  相對來說,寧衛民所需要承擔的責任就輕松多了。

  由于他還要去東京,所以只負責把作品弄到海外推廣就好。

  同時作為主要出資人,占股高達百分之七十。

  可以說倆人各得其所,對這個分配方式和責任劃分都很滿意。

  甚至于公司初創接下來要拍什么都不用發愁了。

  實際上陳培斯此時手頭上已經有了兩部他比較看好新劇本了。

  一部叫《賺他一千萬》,另一部叫《喜劇明星》。

  原本陳培斯還琢磨去哪兒化緣,然后拍一部,放一部呢。

  這下好了,他們倆合伙這一開公司,資金問題徹底不成問題了。

  現在就是兩部都拍也就是一百來萬的事兒,哪兒用他們再做什么選擇啊?

  而接下來他們唯一需要認真商議的就是,公司成立之后,寧衛民免不了要往新注冊的公司安排個信得過的人來做代理人才行。

  那這個人,該選誰呢?

  要知道,這個位置可是相當重要的。

  具體職責除了替寧衛民監督公司的財務情況,也要作為公司副手,負責公司的日常業務。

  因為陳培斯日后是肯定要出去經常拍戲的,肯定不可能老在公司待著。

  尤其最好還得有一定的專業性,完全的外行會很麻煩,對許多事物都沒辦法處理好。

  寧衛民思來想去,他周末遍了自己在國內所有認識的人。

  稍微合適一點的好像就是自己原先的老部下楊柳金了。

  這個姑娘也是當初建國門店的四朵花兒之一,而且曾經輔助過自己,為斐翔和張嬙出過音樂專輯。

  后來還代表皮爾卡頓公司負責與蒙妮塔公司對接,承接過多次模特大賽的美容美發業務,以及《摘金奇緣》劇組,在京城的化妝業務。

  基本上還算是一個對演藝明星和拍戲業務比較了解的人,辦事能力也不比殷悅多少。

  要是能請過來做個副總,還是能令他放心的。

  只不過讓人家離開舒適區,人家樂意不樂意單說。

  關鍵是這又觸及到另一個要命問題了——他得去挖皮爾卡頓公司的墻角啊。

  這多敗人品啊。

  而且只要他開這個口,就注定會讓楊柳金為難,弄不好人家不樂意的話,讓別人知道了,還會影響她日后在公司的發展。

  所以寧衛民對是否要開這個口,也很是猶豫,有點不知道該如何取舍了。

  然而有些事還就是這么巧,就在他最為難的時候,一個意外的消息從東京傳來。

  日本松本事務所,突然用傳真告知京城這邊,說寧衛民從大陸帶過去的姚培芳已經厭倦了松本事務所給安排的工作,遞交辭呈想要辭職回國發展,事務所請示他們該如何處理。

  這個消息一下子就打開了寧衛民的思路,讓他驟然間發現了一個更加合適的人選。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