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背井離鄉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國潮1980

  1988年12月28日,嚴寒中的東京,晨曦中的街頭。

  一棟高樓之下橫臥著一具腦漿迸裂,鮮血四濺的女尸,其狀令人慘不忍睹。

  事發后,一個小時之內,日本警方人員和日本記者迅即趕到了現場。

  調查結果為,死者方某,年齡二十九歲,系華夏滬海籍青年女子。

  死因確認為跳樓自殺。

  日本警方經過現場勘察,除了在死者身上找到的一紙血跡斑斑的遺書,再沒有發現死者任何的遺留物。

  遂通知華夏使館,請其代為處理善后事宜。

  而在使館所收到的這封遺書里,方姑娘是這樣描述自己的赴日原因和自殺動機的。

  “我名叫方萍,來自滬海,是一個普通女工。因聽人說日本賺錢容易,也想走出國致富的道路,來之前,盡管有人說起‘異國并非天堂,來日本的人干的都是極其低微又艱苦的工作’,但我認為無論干什么工作,即使收入只有當地人一半不到,但比起國內還是高多了。一年前,我和昔日同學李凌重逢,他兩年前留職停薪去了日本,已經相當闊氣。答應我只要有兩萬元就能幫我辦到日本,而且許諾到日本后,還會幫我解決工作問題。保證一年有三百萬日元的收入。我的家人為我四處向親朋好友借錢,東拼西湊,拼上家底才為我湊足費用。原本我指望在日本辛苦幾年,就能靠打工還清債務,讓家人過上好日子。卻沒想到被李凌用欺騙手段騙到這里后,不僅我所帶來的東西錢財和證件皆被奪走,而且被他和另一名滬海人誘迫強暴,并強迫我以色相騙錢,做有損國格和人格的壞事。如不應允,他們就打我,虐待我,我不堪忍受這樣的生活,又無顏活在人世……”

  這件事被隔天的《每日新聞》和《朝日新聞》刊發。

  所以第二天一早,隨著當天的報紙出現在日本各大城市的街頭,在日的華夏留學生們立刻就有人注意到了這則慘絕人寰的消息。

  尤其是在日滬海人的群體,登時引起了軒然大波。

  他們奔走相告,把刊登這個消息的報紙手手相傳,很快就讓更多的人知道了這個消息。

  有人好奇詢問那個方萍底細的,有人痛罵那兩個騙子的,有人哀嘆這場慘禍的,替方萍家人感到痛心的。

  但更多的人,還是不免心生兔死狐悲和同病相憐之情,從方萍慘死在異鄉這件事聯想到自己的處境。

  于是那些同在東京的滬海留學生們,為了方萍的遺骨能早日回國,立刻自發性的開始了募捐活動。

  褚浩然也是滬海人,而且因為他幫助過的留學生不少,幾乎是第一時間就得知了這個消息。

  不用說,他知道了也就等于寧衛民知道了。

  畢竟在他所認識的人里,也只有寧衛民財力充裕,而且為人仗義。

  哪怕寧衛民不是滬海人,他也確信寧衛民不會袖手旁觀的。

  果不其然,當他打電話對寧衛民說了這件事之后,寧衛民毫不猶豫就表示愿意幫忙。甚至還不僅如此,寧衛民馬上就聯系了使館的熟人,打探了一下事情目前的情況,表示了個人捐款的意愿。還問清了出事的地點。

  隨后便開車接上了褚浩然一起前去拜祭。

  當他們到達目的地,有點驚訝地發現居然不止他們想來給這位素昧平生的同胞送行。

  事發現場居然已經有不少留學生和他們想到了一起,自發的前來了。

  在警方遺留痕跡的路邊,十幾只或黃或白的菊花就擺在路邊,旁邊還站著四五個人。

  大概是大家都財力有限吧,每人只帶了一朵花來。

  這無疑也讓逝者的結局顯得更凄涼,讓這個名叫方萍的姑娘短短的一生充滿了悲苦的色采。

  至于寧衛民和褚浩然,他們把車停好之后,每人抱著一大束搭配好的菊花走了過來。

  他們西服革履的體面衣著和如此的做派,立刻就讓其他人誤會了,大家都以為他們是使館的代表,于是立刻就有人追過來詢問。

  “同志,現在進展怎么樣了,你們聯系逝者的家人了沒有?”

  “同志,死了的那個姑娘后事怎么安排的?還那兩個壞蛋呢,找到沒有?可不能讓他們跑了啊。”

  “同志,我們湊了點錢,怎么交給方萍的家人啊?你們有聯系方式沒有?”

  聽口音,這些人全都是滬海人。

  寧衛民只好解釋,“你們搞錯了,我們不是使館的人。我們只是看到報紙后,自己前來拜祭逝者的,有關這件事的后續狀況,我們也不是很清楚。大家要想知道,恐怕還是得自己去問使館的人。”

  但即便如此,他的京城口音也依然惹人側目。

  仍然有人吃驚地問。

  “你們也是自己來的?可你……你的口音……你們不是滬海人嗎?”

  “我不是,他是。”

  寧衛民先回頭指了指跟著自己的褚浩然,然后又反問對方。

  “京城人也能來的吧?大家都是華夏人,對嗎?”

  對方頓感尷尬,問話的人意識到了自己問題的愚蠢。

  “對不起,我……我沒有那個意思,我只是……只是……”

  寧衛民也不以為甚,都是同胞,犯不上計較。

  “別在意,沒事的,不過你們既然都是滬海人,那有誰和逝者認識嗎?”

  他本想更多的了解一下相關情況,卻沒想到這些人都搖了搖頭,原來他們也和他一樣都不認識這個姑娘。

  這倒是讓人相當意外的情況。

  不為別的,就因為在東京生活,時間對華夏的留學生永遠是奢侈品。

  大多數的留學生在經濟上都是很窘迫的,別說不可能像寧衛民這么自由,就連有一技之長的褚浩然也比不了。

  大家不是要打工,就是要讀書,剩下的時間除了吃飯,都不夠用來睡覺的。

  如果他們和逝者也并無多少關系,只是看在同鄉的份兒上,才在早上趕過來的,那么他們一定是請了假了來的,這對他們每個人來說都是很實際的代價。

  要知道,國內的人此時慣以為滬海人都是自私自利的市儈鬼,有幾個人能相信滬海人會為了一個事不關己的事兒,做出這樣的犧牲?

  要不是寧衛民今天親眼所見,要不是他的身邊有姚培芳這樣聰明能干的滬海姑娘,后來又認識了褚浩然這樣竭盡所能幫助同鄉滬海人,恐怕他也不能輕易相信。

  但現在他得說,誰要隨便開地域炮,真的就是一種成見。

  就沖這些人這份古道熱腸,他們就都是自己可親的同胞。

  誰說華夏人只會互相拆臺,自己人坑自己人的?

  他就在這些同胞身上,看到了華夏人值得信賴和令人溫暖的善良本色。

  所以做完了該做的事情之后,寧衛民也沒立刻離開,而是和這滬海人攀談了起來。

  正所謂小事見人品,大事見人性,無事見人心嘛。

  他覺得這些人今天能自發過來,人品就是過關的,而他在日本肯定還需要更多人手,與其雇傭日本人,為什么不雇傭自己人呢?

  他很想多了解這些人的情況,看看以后有沒有機會讓他們為自己做事。

  沒想到他多留了這么一會兒,隨意聊了幾句,竟然還從這些人的嘴里聽到了更多令人不安的事兒,知道了更多在日留學生的心酸。

  他也就越發覺得自己不該像過去那樣,只把自己的日子過好就行,而是應該承擔起某些責任來。

  “你們都在哪兒上學啊?都來日本幾年了?”

  寧衛民率先問話,不過對方卻保持著警惕。

  “啊,你是要查戶口嗎?”

  “不是,我就隨便問問,我手里有一些工作機會,我可以介紹給你們啊。你們想打工嗎?”

  “哦,還有這樣的好事?”一個留著三七開分頭的男青年撇撇嘴,顯然不敢輕信,隨后又問,那你的工怎么個算法?

  “什么怎么算法?”寧衛民一愣,沒明白他的意思。

  還是褚浩然相關經驗多,提醒了他。

  “他的意思是,你要抽多少錢?”

  “抽錢?”

  “對,比如說一天一萬円的工,你從中抽多少?”

  寧衛民頓時感到好笑,忙不迭搖頭。

  “不不,你們誤會了,我不抽頭兒,我就是看在大家都是同胞的份上,才會介紹給你們工作。”

  然而他越這么說,越有點越抹越黑的意思,顯然對方的神情表現出了更大的不信任。

  沒辦法,寧衛民也只好挑著不好的地方說,盡量讓事情聽起來靠譜些。

  “當然,收入也不會太高,一份工差不多也就六百日元一小時吧,不過,會管飯的。你們感興趣嗎?”

  “感興趣,當然感興趣,六百日元雖然不多,接近東京最低小時工資了。可要真能實打實的拿到手也行。”

  終于,有一個戴眼鏡的姑娘表示出了興趣,認真的接話說,“你說的工在哪兒,干什么工作?你的工適合我們女生打嗎?”

  卻不料她的信任卻引發了旁人的干涉,“小紅,我們和他們又不熟,你怎么回事,這么輕易就相信人,你好好看看這里,騙了那個姑娘的騙子可還沒找到呢。你也小心被人騙。”

  可小紅也是個有主心骨的姑娘,馬上就謝絕了這份好意,“行了。就你杞人憂天,真正的騙子,才不會來這里呢。再說了,被他們騙也好過被其他人騙,起碼看他們的樣子,像是混得很不錯啊,也不招人討厭。哪里像我剛那個咖啡店老板,天天毛手毛腳,總愛站我身后貼著我說話,工錢卻吝嗇得很,只肯給我五百円一小時,每天還只給我六個小時的工。我要是再不換個工作,不是被憋屈死,就是被餓死……”

  “你又來了,你就是在發泄。”

  “那又怎么啦?再不讓我發泄發泄,那我就別活了。人家日本人都在準備過年,我們每天卻在闖關,一個難關接著一個難關。我要打工,我要還錢,我家里還欠人家錢呢,我還有別的選擇嘛?我只能這樣……”

  說著,她充滿希冀的望著寧衛民,“這位……同胞,你剛才說的話到底是真是假?到底是什么工作?”

  寧衛民自然不好再賣關子,便直話直說。

  “你嘛,日語水平怎么樣?餐廳接待愿意做嗎?如果愿意的話,我就給你安排,餐廳在銀座。每天六個小時還是八個小時都可以,可以管兩頓工作餐,看你時間。”

  “銀座?太好了,我讀書的學校就在日本橋附近,很方便啊。我日語沒問題的,我在國內就是學日語專業的。而且剛才我不是說了嘛,我現在就在咖啡廳工作的。真要有這樣的工作的機會,我就太感謝了,可你要戲弄我,我真的受不了,你確定你沒開玩笑吧……”

  而這下根本不等寧衛民在說話,褚浩然就挺身而出,替自己老板出面作保了,“沒騙你,你們不認識他,就去問問京城來的人。他是寧衛民,壇宮飯莊的總經理。在東京的京城人都知道他。至于我,我叫褚浩然,我常在高田馬場給咱們同胞免費介紹工作,你們要是不信我的話也沒關系,你們去問問那些去過高田馬場找工作的人,知不知道我。他們會告訴你們,我的作保可不可信。”

  這下子可好,這話一說,不但那個叫小紅的女生樂了,連剛才勸她謹慎的那個人也湊過來索要工作機會了。

  “寧經理,褚兄,抱歉啊,剛才是我多心了。不過你們大人不記小人過,不知者不罪嘛。我也想換工作,看在同胞的份上,你能不能也關照關照我……”

  “你目前在哪兒打工啊?你個人是個什么情況?也是留學生嘛?”

  “我叫龔磊,我是來日本讀法律的,現在是在一個面包廠給日本老板打工,老板只肯讓我們華夏人在夜里工作,我也是天天熬夜,真有點受不了……”

  聽他這么說,小紅也替他爭取,“寧老板,要是還有工作機會的話,你最好能幫幫他,否則的話,他弄不好會出事的。你可能不知道,和他一起打工的人,兩個月前就因為長期熬夜死了。”

  “死了?”

  “死了。”龔磊相當傷感的說,“那是個揚州人。比我要早來半年,我還是靠他幫忙才找到的住處,我和他本來一直合租一間四坪半的小房間。結果兩個月前的一天,就出事啦……中午我醒來,要去上學的時候,我就發現他躺在床上沒有動靜了……可我當時只認為他睡得太熟,哪知道上完課再回去看見他還直直地躺在床上,我以為他還在睡覺……我就搖晃他,想問他是不是吃過飯了,結果發現他已經沒呼吸,人都涼投了,什么時候斷的氣都不清楚!……”

  這話說完,可算是涼水倒進了滾油鍋了,其他幾人也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

  “……說的是嘜頭吧,他也很可憐啊,比不那個跳樓的姑娘好多少!”

  “可不,他在東京真是省吃節用呀!連寫信的幾十円都舍不得花,總要打聽,有什么人回國托人帶回去!”

  “聽說他除了在面包廠干,白天還要去漁場打工……”

  “是呀!錢湊夠了10萬円,就往回捎,都不在他身邊留著。”

  “他是活活累死的,舍不得吃,晚上就啃面包廠的硬面包吃,再加上近來情緒也不好,聽家鄉來人說關于他的老婆的傳聞。他在這兒拚死拚活的掙,家里卻糟踏他的血汗。想回去還不讓,他老婆就讓他留在日本掙錢……”

  “繼續留在日本掙錢!說的可真輕松,想留就能留?!日本的法務省是干什么吃的,入管局是干什么吃的,真是想的太簡單了……”

  他們好像都知道龔磊和小紅說的人是誰,于是另一個悲傷的故事,幾乎完整的被這些人在寧衛民的面前勾勒了出來。

  東京的冬天是很陰冷的,尤其是在這么個地方,寧衛民從心里感到泛涼意,他不能不正視現實,他的同胞們構成了東京社會的最底階層。

  他真的沒想到,他們不但學業和生活沒有保障,就連生命和人格也沒有任何的保障。

  背井離鄉,何其難矣。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