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婚,最快更新夢回大明春!
大經筵,王淵最后一次給皇帝講課。
內閣、六部、六科、五寺、通政司、都督府,甚至是司禮監、御馬監的主官,都齊聚一堂聆聽太師講學。
王淵到場之時,眾臣齊刷刷起立致敬。
以前或許摻雜其他因素,但這回行禮卻發自真心,誰都知道王淵不會再回大明。
不多時,皇帝升座。
朱載堻說道:“今日經筵大會,不講尋常科目,太師可暢所欲言。”
王淵掏出一本小冊子:“臣丁憂期間,還著有一書。陛下可刊印四海,也可束之文淵閣。”
收集免費好書關注v.x書友大本營推薦你喜歡的小說,領現金紅包!
群臣皆驚,之前那本《宏觀經濟學》,都被譽為經世濟民之術,太師竟然還藏著一本更厲害的?
朱載堻問道:“此書是何內容?”
王淵答道:“書名《歷代田畝制度》。從西周至國朝,只是國朝部分,或許有些褒貶太祖,因此臣不敢輕易示人。”
朱載堻又說:“當今官員士子,都欲再復盛唐景象。太師便講一講唐代的田畝制度吧。”
“敢不從命。”王淵起身走到主講位。
文武百官,太監侍衛,皆靜待聆聽。
王淵整理衣袖,說道:“唐代田畝制度,當從北魏時說起。北魏乃異族政權,初時沒有賦役制度,朝廷甚至不給官員發放俸祿。那該如何解決財政呢?朝廷靠搶,官員靠貪。北魏馮太后執政,收無主荒地為國有,再將土地分配給流民。如此,北魏有了賦稅制度,并且有錢糧發放官員俸祿,從此北魏官員搶劫百姓屬于非法行為。這就是隋唐均田制的起源!”
“為何當時可以實行均田制?因為整個北方都被打爛了,人煙稀少,荒田遍布。”
“到了隋煬帝時期,由于人口較之北魏大量增長,朝廷嚴重缺少土地分給百姓。這是造成隋朝滅亡的主因之一,今日且不講隋朝,只說唐朝田畝制度。”
“唐因隋制,均田制也繼承下來。隋末大亂,人口銳減,均田制再度可行。貞觀盛世是怎么來的?均田制加上府兵制而已。全國絕大多數土地,都歸朝廷所有,以世業田、口分田的形式分給百姓,百姓不但要給朝廷交租,還要給朝廷打仗,而且是自備兵甲打仗。在唐代初期,特別是關中一帶,全民皆兵,兵農合一。”
“但是,這種田畝制度,有一個致命缺陷,那就是門閥和貴族,完全處于免稅狀態。以門閥和貴族的勢力,只需百十年,就能大量兼并土地。如此一來,到了唐玄宗執政時,占據大量田畝的門閥貴族,可以不給朝廷納稅。而占有少量田畝的農民,卻必須承擔整個國家的運轉。如此,朝廷就沒錢了,唐玄宗窮得很啊。”
朱載堻突然打斷:“唐初謀士輩出,就沒有制定國策以約束嗎?”
“有,”王淵笑著解釋,“就拿百姓來說。一個百姓年滿十八歲,就能獲得國家授田。以一百畝為準,其中二十畝為永業田,可以傳給子孫后代。另外八十畝為口分田,田主死后或犯罪,必須還給朝廷,并且禁止買賣。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分到手里的土地,百姓怎會老實上交朝廷?一旦朝廷兼管不利,那些口分田就被私下轉賣,或者脫籍成為黑戶,口分田也成為黑田。”
“唐代朝廷每年十月計田一次,同時還審查人口戶籍。年滿十八歲的男丁,可得田一百畝。年老、重病、殘疾者,可得田四十畝。守寡妻妾,可得田三十畝。每家的戶主,可多得二十畝。以上情況,不論得田多少,皆以二十畝為永業田,剩下的口分田都要在第二年十月交還給朝廷。”
“但天下官吏自有惰性,每年清田普查一次,根本就忙不過來,也不愿意那么忙。此田今年由誰耕種,第二年同樣交給這人,只在名義上收歸朝廷再重新分配。田主死了,不會上報官府,繼續占著口分田。丁口年滿十八,立即到官府報備,請求朝廷分與土地。如此,土地越分越多,越收越少。若實在瞞不過官府,就將死人之田賣給門閥貴族,地方官吏又怎敢向門閥貴族收田?”
“于是,到了唐玄宗時期,全國大部分田畝,雖然依舊屬于國家的官田,但早已掌握在門閥貴族和豪強手中。但每年都有男丁成年啊,每年都要給百姓分配土地啊。地方官吏只能拿著紙面上的官田,分給那些新近成年的男丁。”
“這些男丁名義上有田,但他們的土地,實際上被門閥貴族耕種。門閥貴族占田而不交稅,男丁無田卻必須交稅。而且,男丁分到虛田之后,還必須給國家打仗,這就是府兵制。一個男人,要養家糊口,手里頭無田可耕,還得自備兵甲給朝廷打仗。這讓百姓如何得活?要么逃亡,要么給門閥當佃戶。官府征兵之時,紛紛剁掉自己的手指成為殘廢,這樣就能逃脫府兵制的兵役。”
“百姓困難,國家也困難,因為朝廷無法收稅啊。”
“于是節度使就出現了,朝廷沒錢也沒能力征兵,那就讓節度使去收稅和征兵。各大節度使,就此變成又治民又治軍的土皇帝。李林甫、楊國忠為何能得玄宗皇帝寵幸?真的是唐玄宗昏庸嗎?非也。因為李林甫和楊國忠,能夠幫玄宗皇帝撈錢。若沒有李林甫、楊國忠,唐玄宗連皇宮用度都開銷不起,因為當時連官員俸祿都發不起了!”
“為何唐代節度使,多為異族將領擔任?”
“因為唐代武將是可以進中樞的,是可以當宰相的。節度使掌握著地方軍政、財政、民政大權,很容易建立功勛,很容易進京做宰輔。李林甫、楊國忠當然不愿自己的權位受到威脅,于是大量提拔任用異族。因為安祿山這些異族將領,大字不識幾個,不可能讓他們當宰相。”
“唐玄宗對此非常清楚,他也有自己的算盤,無非是讓楊國忠、李林甫,與地方節度使互相制衡而已。制衡之術很好用,但唐朝積弊已深,怎么可能制衡得了土皇帝一般的節度使?”
王淵突然笑著說:“如今的年輕士子,皆追慕盛唐。可真正的盛唐,貞觀之治勉強算得上,畢竟當時全國人口稀少,均田制、府兵制還能順利運轉。至于開元盛世,那叫什么盛世?百姓流離失所,寧愿自殘不愿當兵,門閥貴族奢侈成風,朝廷得靠宰相盤剝撈錢,官員俸祿都只能拖欠。這算盛世?開元末世也!”
“安史之亂,誰為罪魁禍首。唐玄宗耶?楊貴妃耶?楊國忠耶?李林甫耶?安祿山耶?非也。罪魁禍首,當追及北魏之均田制。”
“但是,均田制確實讓北魏強大,確實讓隋唐興盛一時。”
“制度本無錯,但須因時而異。”
“唐太宗李世民,一代天驕,千古帝王也。可唐太宗犯了大錯,他不該沿用均田制。他是最有機會改革變法的,李世民若不變法,武則天、唐玄宗就更沒法變。安史之亂的禍根,在于唐太宗李世民!”
“臣為何變法?陛下可思之。”
這些話一說出來,百官皆驚,目瞪口呆的看著王淵。
安史之亂的禍根居然在唐太宗?
開元盛世居然是一個開元末世?
難怪這本《歷代田畝制度》,王淵一直沒有拿出來,簡直顛覆天下人的三觀。
朱載堻更是驚出一身冷汗,因為他爹朱厚照執政時,大明的情況跟唐朝開元年間很像。
特別是在江南各省,因為官田大量存在,因為衛所制度的原因,跟被破壞的均田制有何區別?士紳富豪免稅逃稅,大量兼并土地,百姓無田卻要納重稅。朝廷財政岌岌可危,劉瑾被派去全國撈錢,劉瑾不就是楊國忠的翻版嗎?
朱載堻要來那本小冊子,翻開一看,第一章為《井田制》。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所有土地都歸周天子所有。
天子把土地分給諸侯,諸侯把土地分給大夫,大夫把土地分給屬臣。當時沒有俸祿,土地就是俸祿,是維持西周運轉的根基。
但是,土地分出去了,就別想再收回來。
家臣覬覦大夫土地,大夫覬覦諸侯土地,諸侯覬覦天子土地。層層都在“下克上”,層層都在互相兼并,最終造就了春秋戰國的亂世,又帶來百家爭鳴和列國變法。誰變法最徹底,誰就能統一中國!
朱載堻是讀過史書的,對《春秋》和《戰國策》都有所了解。
但此刻看完《井田制》一章,瞬間猶如醍醐灌頂,把整個春秋戰國的歷史都融會貫通了。
朱載堻把《歷代田畝制度》小心收好,起身朝王淵作揖行禮道:“老師真乃千古圣賢,弟子絕不容有任何人破壞變法成果。”
王淵起身拱手道:“如此,臣拜別君上。”
說著又轉身朝著群臣作揖:“拜別諸位同僚。”
眾臣慌忙避席起身,回禮道:“我等拜別太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