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李太后答應了黃宜安同壽陽公主姐妹三人去送張溪出閣,然而考慮到大婚當天賓客實在是太多,多有不便,而且也沒什么機會跟張溪說悄悄話,黃宜安遂決定提前兩天去英國公府道賀,正好把賀禮送給張溪做面子。
壽陽公主三人自然是沒有異議。
可黃宜安沒有想到,一向重視禮儀的李太后竟然會出言反對。
“既然說定了婚禮當日去的,為何要中途更改,豈不顯得失信于人?”李太后正色反駁,諄諄教誨道,“正所謂‘人無信不立’,皇家尤其如此。你們一個是皇后,三個是公主,出去代表的是皇家的顏面,豈能出爾反爾?如此,讓臣下如何信任信服?豈不是于國不利?”
眼見著大帽子一頂一頂地扣下來,黃宜安心道:此事剛剛定下,她還沒有來得及去英國公府告知呢,不過是私下里更改個日期而已,如何就算是失信于人了、有愧于國了?
不過,觀李太后神色,似乎堅持要在張溪成親當天,由她與壽陽公主姐妹三人當眾道賀以示恩寵,黃宜安遂也沒有反駁。
不論作為兒媳還是皇后,對于李太后的吩咐,明面上她都只能照辦。
壽陽公主卻忍不住開口道:“母后,這件事情還沒有派人知會英國公府的,即便是此時更改日期,也不算是失信于人。”
雖然她更喜歡成親當日的熱鬧,想親眼見識一下民間嫁女的風俗,但是皇嫂說得對,那日人多口雜,她們身份又過于尊貴,到了英國公府只能安坐尊位,接受眾女眷的見禮,只怕真沒什么機會跟張溪說悄悄話。
跟見識民間成婚的熱鬧比起來,她當然更加珍視與張溪之間的情誼。
誰知李太后卻睨了壽陽公主一眼,道:“誰說沒有派人知會?皇后與公主親到祝賀,不提前知會,英國公府又怎能在大婚之前備好迎駕之禮?到時候,只怕恩寵不見,只有添亂。”
壽陽公主聞言,遂也作罷,悄悄安慰自己,至少這樣就可以親眼見識民間嫁女的熱鬧習俗了,兩頭總算是落著了一頭,也不算太虧。
黃宜安卻大吃一驚,總覺得李太后對于此次出席張溪婚禮一事,比她們這個幾個正主還要熱切幾分。
從輕易答應她以皇后的身份親去英國公府道賀,再到如今堅持要她和壽陽公主姐妹三人在張溪成親當日出席,而且還不曾知會她們幾個,便早早地命人去英國公府告知此事……
這根本就不符合李太后一貫重禮嚴格的形象!
除非,這件事情的背 后,李太后別有打算!
黃宜安憑借前世對李太后的了解,敏銳地發現了這其中的不對勁,本來歡喜赴會的心情,便也不由地蒙上了一層陰云。
以至于八月十五的中秋節宴,她都過得有些敷衍。
這是帝后大婚后的第一個中秋佳節,宴會自然也比以往盛大些。
提前一個月,禮部便著手安排此事。
李太后為了培養黃宜安成為一個合格的皇后,特地將中秋節宴的一應事務全部都交由她打理。
好在有前世的經驗在,操辦節宴這種事情對于黃宜安來說可謂是駕輕就熟,又有禮部等相關衙門處理各種瑣碎事項,因此一切都十分順利。
李太后見了,不免對黃宜安又滿意了一分,私下里跟慶嬤嬤說:“哀家原本是覺得她心懷大義、溫婉貞靜,適合當皇后,所以這才點選了她的。沒有想有到,竟還是精明能干的。瞧這架勢,不像是小門小戶出來的那般畏畏縮縮、手腳忙亂,倒頗有幾分哀家的果斷爽利。”
學生被夸獎,做老師的當然也覺得面上有光,很是替她開心。
慶嬤嬤遂笑道:“要不當初太后娘娘怎么會在一眾待選秀女中,直接挑中了位列末等的皇后娘娘呢?常言道‘惺惺惜惺惺’,大約就是這個意思吧!”
這話說得李太后很是開心,便順帶回夸了慶嬤嬤一句:“哀家眼光好不假,可也得多謝你的悉心教導。”
從儀禮到行事,慶嬤嬤教得可謂是十分用心。
慶嬤嬤見李太后開心,樂得陪她說笑,于是連忙笑應道:“奴婢這身本事還不都是跟著太后娘娘您學的嘛!因此皇后娘娘這般能干,說到底,還是多虧了太后娘娘您慧眼識珠、胸有丘壑!”
一番話夸贊李太后暢然大笑。
黃宜安自然是不知這些,燈光照耀得人白晝的大殿里,她正端莊和婉地坐在陳太后和李太后的下首,帶著恰切的微笑,同眾宗親官眷應酬。
看著同英國公夫人同列、緊挨在宗親之后的王氏,黃宜安眼底的笑意終于真實了幾分。
其實想想,嫁進皇宮也不錯,至少可以借著節宴的由頭,每年中秋佳節都能與家人團圓共度了嘛!
宴席散后,眾宗親官眷恭敬地拜禮告辭。
英國公一眾女眷卻以謝恩為由,留了下來。
“臣婦等叩謝太后娘娘慈恩,叩謝皇后娘娘同三位公主殿下恩寵。”英國公夫人率眾施禮,感謝恩賞。
日田義親到英國公府傳賞,賜下諸般珍奇以賀張溪成親之喜,一時成為京城最熱門的話題,給張溪和李子楨的婚禮增色許多。
明日張溪成親,皇后與三位公主親臨道賀,只怕會掀起更大的熱議——自本朝開國以來,嫁女能讓皇后和公主同時親臨道賀的,寥寥可數。
皇家對英國公府的恩寵,由此可見一斑。
陳太后在場,李太后一向是退居在后的。
因此陳太后命人攙起英國公夫人,笑道:“諸位快快請起。英國公府一門忠烈,竭忠盡智輔佐皇室兩百余年,陛下與哀家都記在心里呢!
“夫人和國公爺就溪丫頭這么一個女兒,如今要出嫁了,可不得風風光光的嘛!若是寒酸了,別說是夫人了,便是哀家也不同意!”
這么親昵的話語、這樣隆重的恩寵,也就英國公府這樣與國同立兩百余年的開國功勛能夠當得起了。
三五第一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