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130章 掂量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小宋騰龍

  張憲追上來以極輕的聲音對他耳語道,“機靈點兒,萬一情形有變,務必第一時把陛下送出來,別的人再等以后徐圖。”

  高寵嗯了一聲舉步往里走。

  鐵甲衛士原地不動,有個人在隊列中喊道,“皇上叫昏德公,重昏侯一家入見!劫人者是誰,一塊進去兩個!”

  可能婁室被挑在槍桿子上很難受,見了吳乞買面子上更難受,在高寵身后扯著脖子喊道,“快來救本帥!”

  金國衛隊的身后突然跑出來六七人,都是婁室被打散的手下,人人手里拿刀,高喊,“元帥!”

  趙構和高寵離著張憲已有二十幾步遠了,高寵把鐵槍一掄下了肩,婁室就被舉到了前邊,趙構的斧子在婁室頭頂比量著,“想讓婁室死的便過來!”

  沒有人停,元帥要是叫人這么背進去,以后婁室不會放過他們,六七個人幾步就到了跟前。

  吳乞買的御衛們也不干,你們是從哪兒冒出來的,當我們是影子還是擺設?衛士們上來,下刀就跟切羊肉似的,不到片刻,婁室六七個人便就范了。

  張憲的騎兵沒動,目送著趙構,高寵,和剛剛出村沒有多久的人們又被人帶了進去。

  吳乞買也算圣駕出行,除了帶著簡單的行仗,殿前那一套立仗的擺設一樣沒帶,但在趙構看來,這個排場也不算小。

  紅氈從村口一直鋪到了土臺子上,村中的這座土臺子堆的也很值,無論金國,宋國,居然都在它上面舉辦國禮一級莊重而隆重的儀式。

  紅臺子左右站了各六十名扎著金腰帶、頭頂金花黑幞子的供御短弓手,分成了前后三排,臺子對著的南街口,面北而站又是百十來個,都是同樣的裝備,上臺的梯口左右站了四名彪形大漢,各執一桿鎦了一遍金水的長刀,在火光下十分奪目,東面的街內隱伏著一些短刀手,一些槍手,再往東不知還有多少人。

  這些人可不是吃素的,趙構半真半假的提醒高寵道,“要見皇上了,你不可妄動,也別隨便舉著元帥亂晃,沒準兒我們三個便被失手射成篩子!”

  高寵道,“是,蒲里衍,要是把元帥射成篩子我們可就罪大了。”

  婁室沒吭聲,可能此時此刻副元帥是最難的人了。

  臺上左右兩邊各有五六人執著旗子和傘子,把正中間的位置擋住了。

  趙構要想看到臺中的人,必須再向前走,一直走到土臺子的正面才行。

  趙構邊走邊琢磨,上邊坐的便是吳乞買?如果像逮住婁室那樣生擒吳乞買不知有幾成可行,

  逮到他能不能換來這些人的平安撤離,當著外國的使節,吳乞買會不會來個死要面子,死硬,萬一不吃他這套怎么辦,

  算吳乞買肯吃這套的話,去臨津倚得走二十五六里,路上能出什么意外狀況,萬一失控,自己這些騎兵跑掉還有幾分可能,但太上、趙大哥以及趙楷,朱鳳英怎么辦,還有那些女人和孩子會不會被金軍遷怒。

  那樣的話他就不如別回來了。

  如果兩人連臺子都攻不上去,或是有人上前攔一下,吳乞買的反應再快一點,他只須往臺子后邊一翻,臺子周邊的那些人不可能再給他第二次出手的機會。

  那自己這個大宋的皇帝也就徹底的折戟沉沙了。

  趙構的這些胡思亂想一股腦兒的同時冒出來,其實也就是幾步路的功夫,這些亂七八糟的念頭突然被身后傳來的三聲清脆、響亮的鞭聲打斷了,

  “叭——”

  “叭——”

  “叭——”

  鞭聲好像在整座村子的上空完整的繞了三圈兒,最后的尾音帶著尖銳的鋒芒一直鉆入他的耳朵里,最后從牙根兒里鉆出來。

  走在身后的人里面出現了女子的尖叫,有兩個小孩子哭了,“肅靜!”有人喝道,隨即騷動止住了。

  臺子上是空的,只有一把蒙著紅絨的椅子。

  趙構對高寵說,“把元帥放下吧,都歇歇,皇上一會就出來了。”

  剛才的那三鞭可能就算是靜場子,主角焉能不出?

  直到這時,趙構的意馬心猿才稍稍的有點沉淀了,他看著高寵把槍桿子從婁室的背后抽出來,順便往重新站定的人堆兒里望了一眼。

  趙構看到了僂背的太上、惶恐的趙大哥和眉頭緊鎖的趙三哥,以及涂著黑臉的朱鳳英,她正該乘第一車離開的。

  所有的計劃都不能定下來,因為他連吳乞買的面還沒見。

  知已知彼的道理誰都懂,但照樣有領兵者一敗涂地,那就是還有真知和假知的區分。

  第一次入村就算是為了母親和邢秉懿。

  那么第二次回來不但是為了太上這些人,也是為了死去的朱皇后,她的妹妹朱鳳英一定要救。

  這么一想,趙構的心就靜了,知道知情的三哥和朱鳳英都在看著自己。

  一場未知結果的較量即將開場了,但是不知道又要耗時多久,吳芍藥會不會因此亂了方寸。

  鞭聲過后,從朝北那條街的東巷出來了兩團杏黃傘蓋,舉傘的是女子,后邊兩個女子各舉著一件一尺左右的青色玉柄。

  這是汴梁奉宸大庫里的東西。

  除了甩鞭子,他們的這套儀仗、服飾和出場步驟,也是從汴梁的那些典冊中學來的,又在一座小小的荒村里一板一眼的做出來。

  飽讀四書五經,日誦千言的趙構,此時的胸口里卻沖撞著一頭野獸,想要立刻撲上去將眼前所有的東西撕碎。

  臨津倚,張二哥從北邊回來小船師就到了。

  他很謹慎,在石堡下的路邊伏了一陣兒,聽他們蹲在木橋的橋頭商量,該不該往船上送信,小船師這才出來。

  張二哥說,護送車子和馬匹返回去的人,在幾里之外目睹了全部的經過,陛下和金軍在明,他們在暗,沒敢再罔投虎口。

  有人提出來是不是車馬先返回去,至少也應該給船上報個信,但商量來商量去,多數人都不同意,認為伏下來才是不錯的辦法。

  村子的方向不下數千金軍,吳娘子把所有人派出來也無濟于事,再說村子里還沒亂起來呢,你去給吳娘子報平安?

  報了吳娘子能信?

  “這件事你好跑去說?吳娘子才多大的年紀,壓力夠大了,一說船上準亂套,又沒辦法!我們在這兒伏下來便是一支奇兵,往北一沖可以支援陛下,往南一步可以助守臨津倚。”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