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個江大,電信院的計算機房算是條件最好的機房之一,其規模和設備的先進程度,僅次于網絡中心及計算機學院等。
  因此,張高陽的這份工作雖然有點繁瑣,但他的內心還是挺自豪的。
  “看到沒,清一色的586,小機房里甚至還有幾臺最新的奔騰三。”
  指了指機房內那些還很新的電腦,張高陽得意洋洋地說:“想用電腦的話,就拿出你的本事來,讓我看看你的水平到底咋樣。”
  考驗即將開始。
  切,一些老古董而已,有什么值得稀奇的?
  余文鋼暗暗腹誹了一句。
  作為一個過來人,他在前世什么樣的先進設備沒用過?論速度,論計算能力,就算是現在的奔騰三,也哪能和二十年后的設備比?
  可現如今,為了能用上這樣一臺老古董,他卻不得不來接受張高陽的考驗了。
  “你想考什么?”
  一屁股坐在了一臺電腦前,余文鋼隨手就按下了電源按鈕,電腦屏幕開始閃動,然后在黑白屏Dos狀態下跳了很久,才跳出了win98啟動畫面。
  余文鋼熟練地查看起了電腦的配置。
  奔騰2處理器,128mb內存,10G硬盤,15寸彩顯,主板自帶聲卡和顯卡……
  這樣的配置,除了因為是機房用機沒有獨立顯卡、獨立聲卡、光驅之外,已現在算得上是目前的高端配置,可是與二十年后的電腦相比,還是差得太遠太遠。
  “你不是說你會匯編嗎?來,給你看一段程序,看你能不能看懂。”
  張高陽掏出了一張軟盤。
  在計算機語言這一塊,分為機器語言、低級語言、高級語言這三種。
  機器語言就不必說了。
  那是一串串由“0”和“1”組成的指令序列,這種計算機能夠認識的語言,可讀性卻非常非常差,因此很少有人會用。
  其次就是低級語言。
  匯編語言就是低級語言的一種,也是最為普及的一種。
  匯編語言和機器語言實質是相同的,都是直接對硬件操作,只不過指令采用了英文縮寫的標識符,容易識別和記憶。
  源程序經匯編生成的可執行文件不僅比較小,而且執行速度很快。
  可是與大量使用堆棧、寄存器,將許多相關的機器指令合成為單條指令,并且去掉了與具體操作有關但與完成工作無關的細節的高級語言相比,匯編語言的源程序一般比較冗長、復雜、容易出錯。
  這就意味著,一個能熟練使用匯編語言進行編程的人,需要掌握更多的計算機專業知識,必須對計算機的原理了解得更加透徹。
  因此,從計算機語言的學習和掌握來說,不需要有太多的專業知識的高級語言反而是更容易掌握的,反倒是匯編語言,一旦能熟練掌握的,那才是真正的高手。
  余文鋼竟然敢說自己還會匯編語言?
  張高陽咋一聽,他當時的反應是嗤之以鼻。
  那就拿這個來刁難你吧!
  張高陽立即就拿出了一張早已準備好的軟盤。
  在這個U盤尚未面世,移動硬盤更是罕見的年代,程序員想保留自己的程序,只能把它們裝進一張張3.5英寸大小的軟盤里。
  作為一個計算機通信技術方面的專業人士,張高陽在匯編語言方面也是下過苦功的,在早期,他就曾經做過大量的匯編語言編程練習,并且把那些練習程序都保存了下來。
  現在,他這張軟盤里裝的就是他的那些練習程序。
  余文鋼比較才一個大一的新生而已,張高陽就算想刁難他,也不至于拿上千行代碼的復雜程序來考驗他。
  把軟盤插進了電腦主機的軟驅里后,張高陽把一段程序調了出來,得意洋洋地說道:“好好看看,看你能看懂不?”
  一種熟悉的感覺立即就涌上了余文鋼的心頭。
  對于匯編語言,他真的不陌生,甚至于可以稱得上是精通。
  匯編語言雖然開發周期特別長,實現一個簡單的功能都非常麻煩,很少被用來編寫應用程序,可它那直接訪問計算機硬件、執行效率極高、占用資源極少的特點,卻讓它被廣泛應用于嵌入式設備、驅動程序、實時應用、核心算法等方面的編程。
  在通信與系統集成領域,用到匯編語言的機會也還是挺多的,原因在于,這一領域的很多設備都屬于嵌入式設備,比如說大家所熟悉的modem、路由器等。
  正因為工作的需要在前世經常使用,因此哪怕余文鋼在前世后期已很多年沒再做碼農,但他在看到這些熟悉的代碼后,他還是感到熟悉和親切。
  只是這段代碼實在是太簡單了一點,對他來說根本就沒難度。
  “不對,你這段代碼有問題!”
  在細細掃描了一遍后,余文鋼立即發現了不對勁。
  “哪里有問題?”
  張高陽不動聲色地問道。
  可此時他的內心里卻是相當震驚的。
  這小子才掃一眼就發現了問題?
  不可能吧!
  他心里犯起了嘀咕。
  這種軟盤其實有一個名字,叫“匯編程序錯誤大全”,這里面收集的全部是張高陽在用匯編語言編程過程中犯過錯誤的問題程序收集。
  比如說他現在打開的這段代碼,里面就有一個很不起眼,但非常致命的錯誤,這一不起眼的錯誤弄得張高陽費了老半天功夫,才艱難地把它給找出來。
  有且只有一個問題!
  可現在余文鋼才看了幾分鐘,就說有問題!
  不可能吧?
  張高陽僥幸地想著。
  “你看這個存儲器地址變量,你在前面聲明的是十六進制,可你在這里賦值時給的卻是十進制數字,這程序運行時能不出錯嗎?”
  余文鋼用鼠標一劃拉,準確地把錯誤指了出來。
  張高陽傻眼了。
  這一錯誤之所以不起眼,原因就在于這一被預先聲明的存儲器地址變量,在整個程序中僅用了兩三次,而且彼此間起碼跨了上百行代碼。
  他就這么一掃,就能準確地把這一問題給找出來?
  這豈不是表明他不僅很快就把這長達數百行的代碼看懂了,而且還看得很透徹?
  天哪,這是什么變態水平?
  張高陽有一種預感:這是高手!
  接下來的事實印證了他的這一猜測。
  在接下來的時間里,張高陽又一連打開了好幾個匯編程序,而且是一個比一個復雜,一個比一個隱含的問題更難,可他發現,這些程序都沒難倒余文鋼。
  大部分的問題都被他準確地找了出來。
  這還是在沒有進行編譯和調試的情況下。
  甚至于,有的程序余文鋼還提出了簡化思路。
  這確實是高手!
  張高陽自愧不如。
  那么問題來了。
  這小子怎么會那么厲害?
  他只不過是一個高中畢業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