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414章 大迂回直插敵后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漢室可興

  劉備駐兵陳留,前方是都督陳留、濟陰、山陽、東平、東郡諸郡兵的偏將軍荀衍,右前方是忠武軍管亥。

  管亥據鄄城,有兵五千,與圍困濮陽的沮授大軍只隔了一條瓠子河。管亥的斥候前哨已放到咸城附近,與沮授軍的斥候多次交戰,互有死傷。管亥由于兵少,總體上落在下風。

  但這種聲勢傳入濮陽城內。濮陽軍心頓安。

  當然,這個軍心不包括關羽本人。

  自被沮授包圍后,關羽從來就沒有擔憂過,鎮定自若,一如平時。

  這并非作態,而是來自關羽對形勢充分研判和把握的自信。

  沮授大軍雖然超過五萬人,但面對濮陽堅城,也無從下手。

  唯一能做的就是將關羽耗死。

  但他有那么多時間嗎?

  為了拿下區區濮陽城和關羽一萬兵,付出兩三萬的傷亡,值得嗎?

  沮授若敢留偏師監視關羽,主力南下攻擊彭城,等他主力去遠,關羽就敢出城奮擊,一舉擊破其偏師。

  留兵少,則為關羽所吞。

  留兵多,則余兵難以威脅彭城。

  不留兵全軍南下,等到沮授深入腹地時,關羽又可銜尾襲擾。

  因此,沮授選擇兵臨東郡,派閻柔作為奇兵襲擾兗州諸郡,期待兗州、豫州內部生變,或者荊州劉表出兵。

  形勢初期如沮授所料。

  龔都作亂,甘寧入寇。閻柔趁機襲擊河南,連下燕縣、陽武、原武數城,直攻至虎牢關下。

  然而張濟、張繡頓兵廣成關,寸步未進,根本難以與閻柔進行呼應。

  閻柔遂從封丘強渡濮水,與荀衍連戰于封丘、小黃。

  荀衍不敵,退保東昏。

  劉備兵進如火,動如雷霆,一舉殲滅婁圭、甘寧,迫降張濟、張繡,旬日間平定豫南之亂。

  劉備進兵陳留,閻柔見勢不妙,斷然撤回濮水之北。

  劉備集兵兩萬,進至長垣。與鄄城、濮陽形成一個三角,彼此呼應。沮授、閻柔活動空間被大幅度壓縮。劉備則有了更廣闊的后方。各地郡守將糧谷、軍械和士兵等源源不斷輸送至長垣。

  劉備耐心調動著各州戰爭資源,與沮授對耗。

  沮授隔了條黃河,運糧比自己難的多。

  真耗下去,劉備不怕。

  河洛一線。劉備兵力不如袁軍,其他地方卻是相反。比如上黨、河內。

  陳到攻破軹關與朱樟合兵后,劉軍已能與張郃正面對壘,再加上還在猛攻張郃后路的臧霸高順周泰三軍,張郃有先失上黨、腹背受敵、再失河內之虞。

  張郃不得不向上黨收縮,但他若北上,又給了陳到、朱樟等橫行河內的機會,若陳朱等人直插魏郡,將會切斷沮授、閻柔后路。

  張郃進退兩難,不得不飛騎向沮授傳信。

  沮授道:“若失上黨,河內亦難守。劉備用兵老到,麾下將才濟濟,實大敵也。

  此戰我軍非但無甚收獲,還未能阻止劉備實現其意圖。當今兩雄爭霸,此消彼長,不勝則敗。

  不知能復濟大河否?”

  扼腕長嘆,黯然神傷。

  沮授自然可以分兵支援張郃,他和閻柔合兵六萬多,河北還有不少兵馬,但難以奪回箕關。抽兵后更難擊破濮陽。久持下去,進入消耗戰,對袁紹并沒有太大好處。

  沮授下令撤軍。

  他還處于戰略主動地位,輕松將軍隊撤回河北,還掠走數千百姓。派閻柔等率兵三萬入河內,據軹縣,對抗陳到、朱樟等。張郃得以北上撤回上黨,重新穩固住上黨形勢。

  劉備與袁紹又重新進入對峙。與之前局面的差異有二,一是劉備軍拿下了險要的箕關,打開了陸路進攻河內的通道。二是劉備軍進入了代郡,從北面威脅幽州。

  中原板蕩紛擾,復又回歸平靜,揚州卻是戰火正熾。

  劉猛率領的遠征軍歷經千辛萬苦,踏過萬水千山,終于到了醴陵城下。

  自入長沙郡后,很多時候干脆是在走大路。一路因糧于敵。不能說所過殘破,但也破圍攻堡,劫掠鄉縣,留下一片哭聲罵聲。

  長沙新附劉表,劉表很難挖掘出全部潛力、組織起全部力量來對付劉猛。劉猛侵掠如火,一路狂飆突進,將劉表圍剿軍隊甩在身后。

  醴陵守將得知劉猛直奔自己而來,堅壁清野,嚴陣以待。結果劉猛在城下耀武揚威一番,揚旗東下。

  守將望著劉軍背影,恍然大叫:“劉軍是要襲擊豫章!”

  司馬道:“快派人向孫伯符示警!”

  主簿卻道:“大王已歸服天子,天子既然不是無故來伐我國,我等豈可破壞其大計!”

  眾人議論紛紛,莫衷一是。

  守將只得派人報告長沙太守,請上官定奪。

  等使者帶著太守命令回來時,劉猛已至宜春城下。

  宜春守將名喚李煥,乃是地方豪強。

  公元193年八月,豫章太守周術為孫策所破,回郡后威信大失,對各郡縣失去統治力。李煥趁機率領部曲驅逐縣令,占據宜春。

  劉磐據豫章,李煥上表表示服從。

  孫策破劉磐,橋蕤為豫章太守,李煥又向橋蕤納款。

  丹陽賊帥僮芝占據廬陵、平都、石陽三縣,威名赫赫,李煥也對僮芝卑辭厚禮,態度恭敬。

  橋蕤南征僮芝,僮芝采取山地戰術,不正面作戰,而是反復襲擾,讓橋蕤堂堂正正之師無用武之地。

  但僮芝也懼怕走了橋蕤,來了孫策,便派人請和。

  橋蕤就坡下驢,同意僮芝所請,雙方議和。

  李煥看著城下乞丐一般的軍隊,又驚又疑。這些軍隊看裝束破破爛爛,臉上滿是灰塵,似乎是山賊流民。但看其隊形卻甚是整齊,雄壯威猛,有三分舍我其誰的霸氣,三分冷冽狂暴的殺氣,三分閑逸從容的意氣,和一分歡欣鼓舞的喜氣。

  這只軍隊似乎分成三股,約有一萬五六千人。有軍隊繞行其他城門,占據要地;有軍隊在城下列陣;有軍隊砍伐樹木,打造攻城器械……安排得井井有條,做事從容不迫,不慌不忙。

  李煥仔細觀瞧,初始還不覺得,越看越覺得心驚膽戰。

  這是什么軍隊?

  從西方而來,難道是劉表軍?

  劉表軍有這等威勢么?

  直到城下軍隊挑起一桿大纛,上書幾個大字:漢虎賁將軍劉。

  李煥啊呀大叫一聲,面如土色。

  這難道是大漢皇帝、中原天子帳下大將,虎賁將軍劉猛劉景威?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