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三百九十四章 普天之下皆王土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漢室可興

  關羽喜得良將,心中歡喜。

  徐晃失去臂膀,心中不樂。

  但龐德乃是高升,徐晃也只得收拾心情,露出笑容,恭喜龐德。

  龐德留下的驍騎部三分之一為原龐德部曲,三分之二為劉備從他軍抽調的士兵。龐德至先登軍,是單騎赴任,并未帶走一兵一卒。

  龐德走后,軍師中郎將管未暫時兼任驍騎部主將。

  徐晃提名的驍騎部軍司馬人選很快得到西部軍區主帥田豫的批復:“可。”

  軍司馬名喚韋孚,涼州人,公元187年漢陽人王國與氐、羌胡人反,州郡征集勇士平叛,馬騰應征,被任命為軍從事,統領討叛軍隊。州從事龐德、郡吏韋孚等皆入伍,數有戰功。

  韋孚原為龐德曲將,龐德降劉備,任為驍騎校尉,統一部,轄二曲,韋孚繼續擔任曲軍侯,另一曲軍侯為劉備從其他軍隊調撥。

  徐晃、龐德千里奔襲,橫行草原,斬殺甚眾,突襲雁門,立下殊勛。韋孚勇猛敢戰,入了驍騎軍主將徐晃、宣教中郎將鄭樸的眼中。

  龐德高升,徐晃、鄭樸一致舉薦韋孚。

  劉備組建軍區后,軍隊指揮層級變成了“皇帝(軍政、軍謀、軍需總部)—軍區節帥(軍政、軍謀、軍需三司)—軍將”的三級體系。原則上軍一級才有獨立作戰任務,部一級一般不獨立作戰,除非是特殊設置的“別部”。

  部一級將領任免,由軍一級宣教、主將提出人選及理由,報軍區審批。

  軍一級將領任免,則由軍區報皇帝審批。

  劉備登基后,大賞文武。

  徐晃從裨將軍提拔為偏將軍,衛靚從中郎將提拔為裨將軍,兩人職司不變,仍任驍騎軍、殄寇軍主將。

  這日,徐晃召集兩軍軍一級將領開會,傳達鎮西將軍田豫命令。

  驍騎軍這邊是偏將軍徐晃、軍師中郎將管未、宣教中郎將鄭樸三人。

  殄寇軍這邊是裨將軍衛靚、軍師中郎將傅咨、宣教中郎將郭樂三人。其中傅咨是由殄寇軍宣教一職位轉任。郭樂則是自外部調來。

  傅咨一直在殄寇軍中,歷任都伯、屯將、曲軍侯、軍司馬,升任軍宣教。法正被田豫調走后,傅咨轉任軍師。又升銜為中郎將。

  郭樂乃是原“豫州刺史”郭貢之侄,郭貢投降劉備后,郭樂、郭典、郭俊、郭敘等郭氏弟子皆被納入摧鋒、陷陣軍中,擔任軍假司馬、軍假侯等職位。

  劉備率領摧鋒、陷陣等軍,北入渤海,生擒袁譚;西上平陳國,殺劉寵,降呂布,郭樂等作戰勇敢,數有戰功。郭俊、郭敘戰死。

  田豫督豫州左右及殄寇三軍等,入司隸支援牽招。郭樂調任豫州右軍軍司馬,跟隨前往。后因功升任參軍,成為豫州右軍主將周泰的一大臂助。

  劉備組建西線軍團后,田豫綜合各方面考慮,對西線軍團部分人事做出調整,其中一條是調郭樂入殄寇軍。劉備批準同意。

  徐晃主持會議,他習慣了胡床,帳內備了十幾張。此床非后世之床,后世之床此時叫“榻”。

  胡床又叫“交杌”,與后世馬扎幾乎完全相同,雙足交叉,可以折疊。

  諸將坐在胡床上,不用脫甲,大是方便。

  面前是一個低矮幾案,幾案上擺著雁門及周邊形勢圖。

  徐晃道:“田帥之令,諸君已知。如何完成,可有想法?”

  劉備軍的軍銜在賈詡努力下已經有了眉目。

  將軍共有六級,從上到下依次為四方將軍、四征將軍、四鎮將軍,亦可簡稱上將、中將、鎮將;偏將軍、裨將軍、中郎將,亦可簡稱偏將、裨將、郎將。軍區級主將一般軍銜至少為前三級。

  校尉三級,上校尉、中校尉、下校尉。

  軍侯三級,上軍侯、中軍侯、下軍侯。

  士兵三級,上士、中士、下士。

  軍隊編制仍舊則是軍區或軍團、軍、部、曲、屯、隊、什、伍。

  各級編制的主官一律稱為“長”,即軍團長、軍長、部長、曲長、屯長、隊長、什長、伍長。

  劉備曾想一步到位,按自己方便的理解來命名,后發現強行扭轉大家不好,還是妥協一下吧。

  “校尉”很難分開做軍銜。校是一種編制,比如“五校”,與“五軍”、“五部”、“五曲”有些類似;尉則是長官、統領的意思,比如校尉、都尉。

  軍侯是一曲長官之稱,是挪用過來,都是中下級軍官,勉強能夠被士兵理解。

  “士”則可以直接用。諸葛亮曾說“豫州軍雖敗于長阪,今戰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三國志》提到“戰士”二字,有二十多處。戰士,可戰之士。

  傅咨率先發言道:“陛下及鎮西指令甚明,軍中多有通胡語者,可抓緊與鮮卑諸部落接觸,賂以財貨,使之南下,應當不難。”

  管未不像傅咨那么樂觀:“諸胡方與我軍有太原之戰,損失慘重,仇恨不小。恐怕不易誘來。”

  管未出身黃巾,原為征虜軍一部校尉,因功提拔為驍騎軍軍師。

  驍騎軍宣教鄭樸另有看法:“諸胡方敗于太原,已龜縮回草原深處,恐怕不會輕易南下,且其散亂,不聽約束,未必濟得上甚事。

  還不如我二軍獨自東下,經代郡、上谷,叩居庸關,威脅薊縣,震動幽州。”

  鄭樸是幽州人,因饑餓變為流民,至冀州、青州逃荒,加入管亥黃巾眾,隨管亥歸降劉備。為人寬厚,能得眾,屢立戰功,迭次升遷。

  殄寇軍宣教郭樂性格飛揚,勇武敢戰,自不會保持沉默,大聲道:“幽州乃是袁熙掌軍,其黃口孺子,乳臭未干,雖有大眾,不過群羊耳。

  袁熙近幾個月來屢次挑釁,士兵屢次越過居庸關,進入上谷,窺視代郡、雁門。我軍一直保持克制。

  今既有陛下之詔、田帥之令,何不給予其迎頭痛擊,讓其知道代郡、上谷乃我軍牧馬之地,非其小兒游玩之所!”

  徐晃笑道:“代郡、上谷明明是幽州之地,怎變成我軍之地了?”

  郭樂道:“代郡、上谷原為鮮卑、烏丸所據,我軍于太原大敗諸胡,使其遁至代北,此二郡自當歸我軍所有。袁熙想坐享其成,我軍豈能答應?”

  代郡、上谷原為軻比能勢力范圍。太原之戰,軻比能并未參與,反而趁機吞并了不少狼狽逃回北方的諸胡勢力,實力迅速膨脹。

  軻比能性格沉穩,有一定戰略眼光,知道自己有可能變成劉備、袁紹這兩個龐然大物的眼中釘,立即抽身北退,將代郡、上谷讓了出來,撤至代北高地,在歠(c惑)仇水北建立單于庭。

  代郡、上谷中南部有治水(今桑干河)、㶟(lěi)水(下游即今永定河)經過,有十余城在兩水流經之處而建,土地肥沃,適合農耕。軻比能退走后,劉備和袁紹都看上了此地。

  徐晃聽了郭樂之言,哈哈大笑道:“斯言何其壯也!更何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這代郡、上谷,只是為賊虜竊據耳,我等自當為陛下取回!”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