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三百八十五章 大小橋分屬孫周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漢室可興

  橋葦屬于志大才疏、眼高手低之輩。

  但其女確實是美。

  這是孫策和周瑜的共識。

  其實孫策見到大橋的第一感覺并不是怦然心動,而是惕然心驚。

  世上焉能有這等美人?

  想必褒姒、妲己,也不外如此吧。

  想到這里,孫策又啞然失笑,我非幽王、紂王,美色豈能陷我?

  孫策與橋葦交談,聞其還有一女,同樣國色,便代周瑜聘之。

  周瑜亦非沉湎美色之徒,無可無不可。

  雙方一拍即合,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一律簡化,十日內即走完整個流程。

  孫策、周瑜選了個黃道吉日,各自將大橋、小橋迎娶回家。

  雖然二橋都是絕色美女,孫策、周瑜卻未沉迷在溫柔鄉中,而是操勞奔忙,無時或歇。

  孫策編練步卒,周瑜編練水師,張纮使于諸侯,呂范主持后方,各司其職,運轉極為順暢。

  與孫策團隊相比,橋蕤團隊就差得太遠。

  面對郡內外各種復雜的形勢、棘手的問題,橋蕤頭都大了。他畢竟也算是外來戶,想要統治的觸角往下延伸,就不可避免地觸碰到當地豪強的利益。

  劉表當年入荊州時,“遣人誘宗賊,至者五十五人,皆斬之。襲取其眾,或即授部曲。”什么是宗賊?就是以宗族、親戚為紐帶結成的地方豪強勢力,首領自稱宗帥。宗賊是新當權者對他們的蔑稱。

  許褚“聚少年及宗族數千家”,如果站在劉備的對立面,恐怕也可以被稱為“宗賊”。

  漢末以來,天下大亂,揚州各郡縣實際上大都落入地方豪強手中。

  歷任揚州刺史都沒能徹底統治揚州。袁術只是要了個名義上的統一,根本沒動宗賊。原豫章太守周術跟地方豪強較量一番,灰頭土臉,悻悻收場。

  橋蕤要想真正統治豫章,和宗賊的硬剛就不可避免。不干掉宗賊,橋蕤就不可能征到兵、收到糧。

  孫策入郡后,聲勢極盛,各縣都傳其威名。

  以前同在袁術麾下時,橋蕤和張勛都十分欣賞孫策。

  但那是在看后起之秀,在看后生晚輩。

  如今孫策名氣比橋蕤還大,大敗之后實力仍不弱于橋蕤,橋蕤就開始忌憚起來。

  他可以高高在山以長輩身份對孫策表示欣賞,但絕不愿孫策真的將他掀翻,鏟入歷史的故紙堆里。

  橋蕤又不想跟孫策直接惡戰,最后兩敗俱傷,白白便宜了別人。

  如今兩家結了姻親,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說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既然如此,那就良性競爭好了。

  橋蕤遂決定南征僮芝。

  如果可以消滅僮芝,橋蕤的實力和威望就能大大提升,再次穩壓孫策一頭。

  孫策見橋蕤要南征,也提出要出征討賊。

  橋蕤沒有理由阻攔,只得同意,將最難纏的上繚宗賊交給孫策對付。

  上繚城在南昌以北,距離海昏縣城不遠,不過是在山中。

  上繚是一座宗族勢力自發聚集修建的小城。城雖不大,人卻不少,有萬余戶人家。

  城在山中,地勢險要,易守難攻。

  百姓以城外山上種田為生。“諸山陵近邑高危傾阪及丘城上,皆可區田”。采取的乃是梯田的方式。

  上繚百姓久在山中,走慣山路,吃苦耐勞,勇猛敢斗,相當難惹。

  雖然歷任州郡統治者都知上繚城口多糧豐,卻拿他們沒辦法。

  原豫章太守周術曾組織過一次對上繚城的突襲,結果上繚城提前得到消息,避入山中,周術得一空城,一無所獲。在周術離開路上,又遭到上繚的襲擾伏擊,損兵折將,只得派人與上繚溝通。

  上繚宗族只想保家,無意向外擴張,也無意與州郡長久作對,便見好就收,與周術握手言和。

  周瑜對孫策道:“上繚扼豫章通往長沙之要道,若不為我用,落入劉表之手,南昌腹心之地將受威脅。

  且其丁口數萬,富于資財糧食,編戶齊民,可得精兵萬人,不可放棄。

  上繚宗賊勢力多達五支,局促一地,不往外發展,挨挨蹭蹭,必有摩擦。可因而用間。

  其民善于攀緣,我軍當編練腳力矯健之士兵,發動突襲,一舉奪城。”

  孫策采納。

  以兵六千人組建解煩兩部,直屬孫策指揮。以祖郎和孫河為左右部督分統之,訓練山地作戰。軍官半數自原孫堅精銳中抽調,士兵則來源于會稽、豫章山民。

  祖郎本就是宗賊出身,與上繚宗賊并無任何不同。降孫策后,他從宗族中挑選百余族人跟隨。

  孫策軍與劉備軍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廣泛采取部曲私兵制。如周瑜、呂范、祖郎、凌操等都有自己私兵。將與兵為一體。孫策不可能將呂范調去指揮祖家軍,祖郎也指揮不了呂家軍。這種制度有利有弊,利處在于可以迅速聯和各豪強勢力,壯大力量,弊處在于軍頭們自主性太強。

  劉備軍一開始就是職業軍隊制。職業軍隊占據主流。關羽、張飛、田豫、張飛、牽招、太史慈等都沒有私兵。趙云開始有些宗族跟隨,慢慢也被稀釋,如趙進,早已因升遷調離趙云麾下。

  現在劉備二十九軍,只有威虜、綏南、蕩寇、橫野、討逆五軍,尚未徹底完成整編。即便如此,這五軍劉備也通過屯設宣教、部設參軍的方式,牢牢控制住軍隊,并不擔心其主將能夠從容拉著一軍去投敵。

  孫策的軍隊先天不足,遠遠做不到這點。

  如宋謙程普韓當黃蓋等,孫堅死后,他們在袁術部下能夠保持一定的獨立性,與。現在這些老將在孫策部下,仍舊保持著一定獨立性。

  孫策知道必須加以改變,必須建立完全聽命于自己,而非家主、宗族長者的軍隊,并使之成為主流。

  新組建的解煩軍就是一個嘗試。

  在橋蕤出兵后不久,張纮、祖郎終于通過山民與上繚一支宗族勢力搭上了線。但對方有些猶豫,不能給出里應外合的承諾。

  孫策當機立斷:“即使不開城門,也可使城中自疑,眾心不一。上繚可攻矣!”

  親自率領程普、韓當等軍以及新組建的解煩軍,合計萬余人,繞行山中,悄悄掩至上繚城下。

  天已傍晚,夜影朦朧。

  孫策命令士兵一起大喊:“胡宗帥!我乃討逆將軍孫策,依約而至,君還不開城?”

  城內一片騷亂。

  胡范被三名宗帥帶兵圍住,面對眾人懷疑的目光,大叫道:“我沒答應開城!”

  一名宗帥冷冷質問:“沒答應?說明汝與孫策談過了?”

  胡范張口結舌,難以回答,突然拔刀,向左右大叫道:“隨我殺出去!奪取城門!”帶了宗族士兵趁著三個宗帥之圍尚不十分嚴密,奮力外突。

  孫策、程普、韓當等高聲鼓噪,猛攻城門。

  祖郎、孫河卻悄悄在一個側角搭上數十架簡易云梯。祖郎率領數十名敢死勇士沿著云梯攀緣而上,眨眼間沖上城頭。

  矯捷如猿猴,猛惡如虎豹。

  將城頭亂哄哄的守兵殺退,掩護更多孫兵登上城來。

  孫策命人高呼:“城破了!”

  城門處的抵擋力度也開始下降。

  程普終于撞破了城門,殺了進去。

  祖郎、孫河率領解煩軍四下出擊,攻占四門,將戰場形勢攪得十分混亂。

  孫策等則聚集精銳三千,中宮直進,猛攻成建制、有組織的大股宗賊兵。

  孫策身先士卒,勢如猛虎,無人可擋。

  接二連三擊潰宗族士兵抵抗,沖破阻截,將胡范給接應出來。

  胡范苦笑道:“將軍,君害苦我了!”

  孫策大笑道:“君棄暗投明,前程正好,怎說是害?又何來苦?還不速速回身作戰,殺敵立功!”

  胡范只得率領數百族人回身殺向往日同袍。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