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三百七十九章 勝敗兵家事不期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漢室可興

  孫輔首級滾落在地,委屈憤怒的樣子凝固在臉上。

  眾人大驚。

  孫策高聲道:“公瑾部署,毫無差錯。敵軍驟然突襲,倉促之間,我大軍未集,若不能頂住敵軍初攻,必然大敗。

  即使當日我在,除了采取公瑾之計,也無他法。”

  如果孫策、韓當等人真在,肯定也得率精銳頂上,為張勛集結爭取時間。

  不同之處在于,孫策可以頂住太史慈,不會輕易呈現敗相,周瑜也不必采取玉石俱焚的打法下令放箭。這點卻不必多說了。

  鄧當、孫輔已現頹勢,周瑜當機立斷,確實是不得已為之。

  孫策繼續道:“我軍兵多,敵軍兵少,僵持下去,對我有利。

  假如孫輔能夠奮身殺敵,而非怯戰逃走,等到張勛完成集結,太史慈必敗!

  孫輔貪生怕死,違令逃竄,致使軍敗,罪無可恕!

  汝等隨其遁逃,亦是死罪!

  與其死軍法,為何不死戰?”

  說到最后,孫策怒吼如虎。

  跟隨孫輔逃奔而來的幾十人為他氣勢所奪,滿臉羞慚,紛紛以頭叩地,懇求饒命。

  宋謙、韓當眾將雖然覺得周瑜手段有些過于狠辣,但也覺得孫策所說大是有理。

  成大事不拘小節,成大業必有犧牲。與其皆死,不如一拚,說不定反能為友軍贏得機會,戰敗敵人,為自己報仇。

  眾將能接受此事,一個更重要的因素是:犧牲的是孫輔,孫輔乃是孫策的嫡親堂兄。

  若犧牲的只是鄧當,不免會讓眾人兔死狐悲,心中不滿。

  現在做出犧牲的相當于是孫策本人。孫策大義滅親,大家誰能說什么?

  從軍三年,孫策的親族先后有徐琨、孫賁、孫靜、孫輔等付出生命,犧牲之大,令人動容。

  孫策舍身忘家,公私分明。眾將不敢保證自己能做到,但都是欽佩得很。孫氏犧牲在前,享樂在后,自己不跟隨他,還要跟誰?

  周瑜接到孫策眼色,不得已開口道:“將軍,彼等雖有死罪,但非首惡。如今正用人之時,何不令彼等戴罪立功,以觀后效?”

  眾人紛紛叩頭不已,愿為陷陣死士。

  孫策道:“既然公瑾為汝等求情,暫且饒汝等一死。若不能立功,一律斬首!”

  眾人喜極而泣,向孫策拜謝。

  孫策道:“汝等得以免死,乃公瑾大度諒解,何必謝我!”

  眾人又跪謝周瑜。

  孫策一番話后,這些在周瑜箭下、劉兵矛下僥幸逃生的士卒居然對周瑜深為感激!對孫策,則是敬畏有加。

  孫輔逃跑,直接砍了!

  以后誰想逃跑,要先想想自己跟孫策的關系有沒有孫輔親近!

  孫策移駐故鄣,派人收攏逃卒,共得千余人。

  周瑜道:“太史慈有兵六千,大戰之后,能戰者尚不低于四千,加上九江很快就能平定,牽招之軍可從容東下。

  即使太史慈一軍,也非我軍輕松可以抗衡。更有陳登、呂岱,挾裹吳郡兵南來,有兵六千余。

  丹陽已非我有,當速速將北部諸縣部眾召來,否則必落敵手。

  此地不可久留,須當立即南下!”

  孫策問呂范:“子衡以為如何?”

  呂范道:“某贊同公瑾。離宛陵時,某和公瑾已派人去呼張公、吳公,想必就在這兩日內到來。

  二公到后,我等應立即動身,不可耽擱。遲恐生變。”

  張公指張纮。袁術之前任命孫策為討逆將軍,孫策以張纮為長史。袁術后升孫策為征北將軍,張纮仍為長史。

  孫策被袁術免職,遂反,自稱討逆將軍。收降張勛后,曾欲讓討逆名號給張勛。張勛請孫策表其為討袁將軍。

  孫策仍稱討逆將軍。

  張纮鎮守丹陽,為周瑜、張勛的大后方。

  吳公指吳景。孫策擊降張勛后,吳景駐秣陵。

  孫策道:“公瑾、子衡之言,正與我同。

  劉備軍突然南下,打亂我軍計劃。

  然其北有強敵,不可能在江南久駐重兵。

  劉備竊據九江、丹陽及吳會北部,已是極限。

  我軍可至豫章,與橋蕤講和,共抗劉備。”

  頓了一頓,臉上露出冷厲之色,道:“若劉備真敢繼續南下,那我等就去交州。

  我卻不信,劉備還能派數萬精銳追我入南蠻之地!

  而一旦其與袁紹全面開戰,我軍可復取揚州。

  劉備殺我親族,屬于家仇。

  其號稱宗室,其實譜記漫滅,已難考證。

  欲竊神器,野心昭然。

  實乃國賊也!

  家仇可解,國恨難消!

  我與劉備,誓不兩全!”

  抽出一支箭來,一折兩斷,發誓道:“策若不能誅劉備者,有如此箭!”

  眾將皆感奮,高呼:“誅殺國賊劉備!”

  士氣為之一振。

  呂范建議放棄丹陽、吳郡,欲據浙江與劉備相抗。孫策魄力更大,直接把吳會全部放棄。

  周瑜贊同孫策,道:“彼來我走,彼走我復來。北方之眾,終不能與江南爭舟楫之利!”

  兩日后,張纮帶三千兵,吳景帶兩千兵,同至故鄣。石城已被攻下,蕪湖也旦夕垂破。張纮、吳景等繞行溧陽,才得以趕來。

  孫策立即拔營東下,至烏程,轉而向南,直奔余杭。

  凌操請守故鄣、烏程,擔任后拒,阻攔陳登、太史慈。

  吳景低聲在孫策耳邊道:“恐前腳我軍走,后腳二城下矣!”

  孫策沉默片刻,仍舊同意凌操所請,任命他為平北將軍,兼吳郡太守,許其便宜行事。

  凌操沒有多說,接令而出。

  孫策收拾心情,與紅著眼睛、悲痛萬分的孫暠、孫瑜兄弟,一起南下至錢唐,與朱治、吳夫人、孫權等匯合。

  眾人等聽了孫靜戰死的消息,都眼中流淚。朱治安慰孫暠、孫瑜兄弟道:“汝父寧死不屈,英風凜然。汝兄弟不可墮了汝父英名!”

  孫暠、孫瑜皆吼道:“誓殺呂岱,報此血仇!”

  孫策請朱治去富春遷移孫氏宗族。十三歲的孫權自告奮勇跟隨。孫策拍著孫權的背道:“吾弟虎膽,后必大成。”

  富春在南撤路線的另一個方向,仍屬于江北。如果耽擱,未必沒有危險。孫策等將先行過江,不會等待富春族眾。

  路線是從錢唐南渡浙江,經余暨、諸暨、烏傷、太末,進入豫章境內。

  趙云與陳登會師于烏程,同時太史慈也親自帶兵三千到達故鄣城下。三人交換消息,方知孫策周瑜已經脫出包圍,只留下凌操死戰,不由為之扼腕。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