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二百二十三章 線上、線下零售之爭的序幕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傳奇1997

  對新浪的情況,隋波還算了解的比較多。

  前世時,他有個關系比較好的同學,畢業后就進入新浪,后來做到了中高層。

  有時一起晚上喝酒擼串的時候,也聊起過一些公司的八卦。

  對于當年親身經歷的盛大收購新浪的事情,他也八過不少內幕。

  新浪是一家非常“特殊”的互聯網公司。

  與中國大部分互聯網公司,都是由個性鮮明而富有魅力的創始人,因為某個夢想而創業不同。

  新浪在成立之初,就有著比較復雜的背景。

  是少有的,以資本驅動開局的互聯網創業案例。

  有國內政府背景較深的民企;有海外風險投資機構;也有海外華人和彎彎資本。

  從新浪建立的第一天起,

  所謂的“創始人”王志東,就不是掌握話語權的人。

  這也是為什么,新浪會多次上演董事會“宮廷政變”的根源。

  而時代的機遇,又把新浪推到以新聞為核心的第一門戶網站的位置。

  并在互聯網媒體快速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取得了在網絡媒體中的“公信力”和“權威性”。

  這其中,

  自然也不乏四通老段這位“中關村村長”,在帝都的人脈資源。

  以及以陳彤為首的編輯團隊,依靠地處帝都的信息及時性優勢、相對其他網站更加專業的內容編輯和管理能力,而形成的在“網絡媒體”領域的獨特優勢。

  在博客時代,新浪積累了大量的“精英”和“名人”自媒體資源。

  從而依靠微博,搭上了移動互聯網時代寶貴的一張船票。

  總體而言,新浪絕不是一家“簡單”的互聯網公司。

  所以,收購新浪,絕不僅僅是一個資本上的行為……

  需要考慮的層面是非常復雜的!

  其實,如果只是從資本的角度來看,新浪倒的確是個非常好的收購標的:

  總股本5047.8萬股的新浪,長期以來股權分散。

  在前十大機構投資者中,僅有三家股權比例超過5,十家機構投資者和十家共同基金投資者合計持股63。

  股權結構分散、高層變動頻繁,未來戰略模糊……

  這些都影響投資人信心,導致股票價格持續下跌。

  進入2003年后,新浪的幾大股東都在不斷的大筆拋售股票套現,顯然已經不想戀戰。

  所以,只要隋波肯花大價錢,肯定能收購成功。

  就好像前世時,盛大收購新浪的案例。

  雖然其間鬧的轟轟烈烈的,新浪還搞出“毒丸計劃”的反收購措施,好像誓死抵抗一樣。

  但其實,一切都不過是為了討價還價。

  一旦價格達到合適的位置,一切都可以坐下來談。

  用隋波那位朋友的原話:

  “毒丸計劃只是為了提高收購壁壘,最大化新浪原有股東的權益,而并非執意阻止盛大的入主,沒有哪位股東有意在經營公司上與老陳爭短長。

  不過,公司的控制權是有價值的,老陳想入主新浪,就必須對控制權支付溢價!”

  這才是真實的情況。

  實際上,就在盛大宣布收購新浪之前,老陳就已經和老段、汪延談過幾次了。

  只是很多細節沒談妥而已,說白了,就是價格沒談攏。

  后來老陳等不及了,這才主動出擊,想靠著第一大股東的身份“強行入主”。

  打了新浪董事會一個措手不及……

  本來是“先談戀愛再結婚”,結果被老陳搞成了“霸王硬上弓”。

  想辦事,還不想多花錢?

  老陳想的太美了,老段這種老江湖,怎么可能服軟呢?

  老陳還是太急了,而且太迷信資本的力量了。

  一個“盛大盒子”、一個“突襲新浪”,都有點一意孤行,不管不顧的感覺。

  隋波對此,一直百思不得其解。

  只能理解為,老陳被“首富”這個名頭弄的膨脹了。

  否則真的無法解釋,以老陳的精明和對政治的敏感度,怎么會搞的這么草率!

  要想收購像新浪這樣,雖然實力不強,但名氣和潛在的輿論影響力非常大的公司。

  一定要非常謹慎的去處理,考慮到方方面面的因素。

  功夫在詩外!

  除了原股東和管理層需要深入溝通,進行利益交換外,像陳彤這樣的核心骨干也需要提前解除、安撫。

  當初盛大收購失敗,據說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管理層抵觸”,指的就是陳彤等人。

  而且還需要和有關主管部門提前溝通,如國新辦、文化部、版署、工信部等,取得諒解以及保證在輿論方向上的正面引導。

  最重要的是,隋波還需要考慮,收購后的整合問題。

  新浪的文化和易趣體系的文化大相徑庭,而且門戶網站所代表的“網絡媒體”的性質又特殊……

  怎么才能進行恰到好處的融合?

  既不失去新浪本身的媒體基因和新聞屬性,又能將易趣體系的文化,滲透到新浪團隊?

  哪些管理層留用,哪些干掉?……

  有太多層面的細節問題需要考慮周詳了!

  隋波感覺在這件事上,他一定要謹慎。

  最好多咨詢一些人的意見。

  正好他這段時間在籌備易趣的“智庫”。

  已經邀請了帝大一些教授,擔任易趣體系的顧問。

  這些顧問將以易趣旗下幾家公司中出現的問題為課題。

  在互聯網產業與經濟研究;互聯網對社會發展影響;互聯網在知識產權、網路治理、信息保護等方面的法律研究等方面,進行調研診脈。

  收購新浪,和“合并”騰訊不同,社會影響非常深遠,會涉及到政府、業界、學術界等多方的反應。

  隋波覺得以他現在的閱歷,對國家各階層的認知程度,還有不足之處。

  咨詢一些關系相熟、值得信任的顧問和專家,就是最好的辦法。

  而且帝大的資源,這個時候也該用一用了……

  隋波現在,可是帝大的一張“名片”!

  對了,另外也可以讓左清泉去問問她父親。

  作為三代從政的家族,左父雖然在府內職位不算太高,但關系人脈極廣。

  越是他那個級別,消息反而越靈通。也可以聽聽官方的傾向性。

  一番考量后,

  隋波還是決定,新浪還是要收購的!

  想想前世,后來阿里投資微博,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折騰了大半年,談判42次,才以5.86億美元拿下了新浪微博約18的股份。

  而且還在支付接口、官微、數據合作等商務合作上,有著諸多限制……

  可以說,費力不討好!

  現在能借著這個難得的機會拿下新浪,無疑是非常劃算的!

  隨著易迅,還有接下來百度的接連上市,“易趣系”即將開始進入一個迅速膨脹期的關口。

  在這個時候,隋波更需要一個重要的媒體出口!

  易趣系這個龐然大物的存在,并不是中國互聯網發展的“阻礙”,而是“推動力”和“探路人”。

  這個觀念,

  在未來幾年里,必須不斷的向外傳遞,并進行輿論引導!

  除了掌控易趣系的戰略大方向之外,

  為易趣系的發展,營造一個寬松良好的外部大環境和政策支持。

  這才是隋波這個“掌舵人”,真正需要考慮的問題。

  當然,除此之外,

  和官方保持良好和順暢的溝通;

  在業內多結善緣,扶持中小初創企業;

  在社會層面,積極利用掌握的財富和互聯網技術,參與和推動社會保障和公益事業……

  這些也都是隋波和易趣系,之后必須要做的。

  想要成就一條“巨頭”之路,依然任重而道遠啊!

  收購新浪的事不急。

  老陳當年是在2005年春節,發動“偷襲珍珠港”的。

  到2005年3月左右,因為工信部對短信業務的嚴管,新浪股價暴跌。

  而且接下來這半年,正是四通等股東大肆拋售新浪股票套現的階段,四通的持股會從20下降到4.96。

  隋波正好可以慢慢的,悄然吸納市場上的公眾股……

  一邊先和老段等股東接觸,一邊悄悄增持股份。

  兩手準備嘛!

  現在易迅上市了,隋波也算放下了一大心事。

  小馬哥這個前世的“氣運之子”暫時臣服,也就意味著,易迅并沒有脫離騰訊發展的歷史軌跡,甚至有了易信以及背后易趣系資源的加持,易迅必然會更加強大。

  從上市的股價和融資規模看,易迅明顯比前世同時期的騰訊上市時,規模和影響力更大。

  社交這塊,短時間內,隋波不用太操心了。

  周杰、小馬哥、張志東、劉熾平、張小龍、任宇昕……

  這幫人已經強的離譜了!

  現在隋波的關注重心,已經回到了百度的搜索業務。

  Google上市,不僅對美國互聯網市場是個巨大的沖擊,百度面臨的壓力也會激增。

  百度美國公司會被打壓是必然的,不過這是陸奇需要考慮的問題,正好隋波也可以看看他的能力到底有多強,畢竟前世他可是“超級大牛”啊。

  但Google在前世時,一上市后,就不惜花費1.3億美元的獵頭費,挖角李開復擔任谷歌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甚至為此和微軟打了一場官司……

  正式進軍中國市場。

  隋波必須現在就要考慮怎么應對了……

  提前挖來李開復博士?

  不現實!

  李開復可不是王堅,他是微軟副總裁,在全球科技界名望極高。

  先不說微軟的反應很難預測,隋波也擔心李開復這樣的“超級大牛”,能不能順利融入易趣體系……

  而且,仔細想想,也沒有合適的職位安放他。

  對王堅,隋波是寄予厚望的,也承諾給予他全力的支持。

  百度研究院以王堅為首,這是隋波早就定好的。

  那么,只能和Google在市場上硬拼了!

  而這一切的前提,就是百度也要盡快上市。

  這樣,百度才能有足夠的資本,在全球市場和Google競爭。

  考慮到前世Google上市后股價不斷上漲,對資本市場的熱度。

  隋波準備讓百度緊隨在Google之后的半年內上市,這樣,Google的股價將會從85美元上漲到200美元以上,翻了1倍多。

  這個例子,對百度上市會有著非常好的示范效應。

  時間很緊了。

  現在就要開始啟動百度的PreIPO輪融資,尤其是引入中資財團和華爾街財團,為IPO做準備了。

  之所以把易迅放在香港上市,而百度還是在納斯達克上市。

  一方面,隋波是按照前世騰訊的案例來操作的,畢竟易迅的業務和用戶都在國內。

  而百度是全球化戰略的先鋒,美國資本市場對全球范圍的影響力,要比港交所大很多。

  另一方面,易迅幾乎沒有經過融資,沒有那么多股東利益方。

  而百度之前的幾輪融資,投資人包括了紅杉、KPCB、軟銀等,本來就是為納斯達克上市準備的。

  同樣,在易迅,隋波沒有采用AB股的模式,可以在港交所上市;

  而在百度,隋波依然通過星河控股持有B股,也只能在納斯達克上市。

  在香港的一段時間里,隋波一邊陪伴葉薇,一邊操控易迅上市。

  同時在思考著接下來的一系列戰略。

  可以說,過的非常充實。

  2003年4月20日,易迅正式在聯交所上市交易。

  發行價8.8港元,當日上漲22.6,收于10.79港元,隨后,保薦人高盛在30日完成了超額配股權的配發,共超額配發7500萬股,每股8.8港元,額外集資6.6億港元。

  也讓易迅這次上市的募資額達到了50.6億港元。

  易迅上市順利完成。

  隋波隨后和易迅管理團隊一起回到深市。

  他也參加了在原騰訊辦公室舉行的慶祝活動,并發表了演講。

  以隋波這些年練就出的演講功力,自然讓原騰訊的員工們一個個心潮澎湃,對易迅的未來充滿了憧憬……

  就在他準備結束在南方的行程,準備回京時,卻接到了宋健的電話。

  宋健這時正在珠海拜訪大客戶格力。

  知道隋波回到深市后,打電話詢問他,是否愿意來一趟珠海,和格力的老板董小姐見一面?

  隋波聽他這么說,愣了一下。

  以隋波今時今日的地位,影響力早已不僅僅是在互聯網這個圈子了。

  在國內的經濟界和財經圈,也算是一號人物。

  最近的中國商界里,最熱鬧的事,無疑就是國美格力之爭了……

  而國美最近正在籌備通過中國鵬潤,借殼上市的事情,老黃也在香港。

  不過隋波在香港的這段時間里,一直都沒有機會遇到。

  2004年,同樣也是線下零售行業的上市年。

  永樂、蘇寧都在籌備上市,老黃的國美也走到了借殼上市的最后一步……

  隋波一直都清楚,

  易趣作為線上零售渠道,和線下零售連鎖之間,遲早會有一戰。

  但在他的預計中,這至少要到08年,電商行業大爆發的時候了……

  現在,正值國美和格力兩家決裂,比較敏感的時候。

  易趣和格力如果聯手的話,是不是會刺激到老黃呢?

  不過,論資本、論影響力,他隋波自然不會怵老黃就是了!

  見啊!隋波直接就答應了。

  董小姐可是非常厲害的企業家,他還是很佩服的。

  結交一番沒有壞處。

  說起來,在實行了“合伙人會議”制度后,

  隋波幾乎全面放權,業務方面全部由管理團隊來運作。

  除非大的決策才由他拍板。

  他現在所有的工作重心,都變成了戰略布局和資本運作了……

  可是作為老大,像這種“王對王”的時候,他還是需要出來站臺的。

  或許,格力就是易趣打開大家電市場的一個契機!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