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596.漩渦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我真不是醫二代

因為兒童節要值班,今天特地陪女兒提前過節,野生動物園一趟下來真的累,天還熱的要死今天事兒多592只有在來回路上改,改了一大半,還有大概800字左右,一點前應該能改好。想想還是上班摸魚有空閑時間改,一休息反而沒空了明天倒是休息了,爭取白天老婆女兒不在家的時候多改幾章,哦米拖佛,一定不要睡過頭最近考慮提高產能,只是考慮,畢竟欠了那么多加更,爭取還幾章。不過這得先把欠章追上才行,感覺頭發又要白幾根了轉一篇臺灣省的新冠情況,那破地方趕緊回來改造吧,趁它還沒毀滅之前  5月28日,臺灣地區單日新增本地確診297例,校正回歸258例,總計557例。單日新增死亡數再創新高,達19例。最年輕逝者僅36歲,于26日確診,原定27日由防疫部門接送前往隔離,但在送醫急救途中去世。“校正回歸”是臺灣地區疫情發展中出現的新名詞。當地防疫部門解釋,此前檢測能力不足,有病例積壓。現在檢測量恢復,一些“舊”數據被最新公布并追加到當日新增中,成為“校正回歸”。曾是醫生的臺北市長柯文哲表示,第一次聽說這個詞。相較于統計方法的改變,臺灣媒體更關心會否及何時宣布疫情警戒第四級。按臺灣地區防疫部門要求,原定于5月25日到期的全島第三級疫情警戒和各級學校停課,延長至6月14日。但28日新增確診數破百,意味著當地連續14天日均確診超百例。這基本達到最高疫情警戒第四級標準,可采取“封城”管制。包括停止所有聚會,實施區域封鎖,限制人員進出等。《聯合報》援引防疫部門發言稱,升第四級還有待觀察。因為升級的另一標準是,一半以上確診病例找不到傳染源。而最近3天,傳染源不明的病例占比均不足50。對此,新北市長侯友宜稱,當地累計確診本土病例2600余例,有七八成來自于市場,還沒找到的病例或以倍數增加,“大家少外出。還不知有多少潛在傳染源沒找到。”“俠客島”27日發文指出,臺灣地區本輪疫情擴散速度讓島內民眾始料不及。但回頭逐一檢視當局防疫對策,一切防疫疏忽、失能,都有源可溯、有跡可循。

  臺灣地區高雄市小港警分局派警員到市場,提醒民眾戴口罩。/聯合報醫療資源吃緊呼吸機存量僅剩10截至5月28日,臺灣地區本土累計確診6141例,近兩周的確診數占比超80。臺灣媒體日前報道,確診病例遍布全島。社區感染雖未出現指數級暴發,但社區傳播規模在擴大。相較于2020年,此輪疫情來得措手不及,老年人發病數和重癥率都明顯升高,解除隔離者的進度緩慢,醫療資源恐吃緊。臺灣地區防疫部門負責人陳時中于5月19日表示,醫療資源充足、民眾不必擔心。5天后,相悖信息傳出。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企業工會在社交媒體“臉書”發長文求救,稱醫院“崩壞在即”,急診塞爆、病房床滿,救護車源源不斷送來病人。雙人病房塞了6名確診病患外加陪病家屬,還有許多病人躺在走廊上。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官網介紹,該院于2005年整合臺北市公立醫療資源而成,設七大院區。該院陽明院區胸腔內科蘇一峰醫師認為,每天宣布的確診案例未必是“最后數字”。確診、死亡數一直增加,開始出現等不到病床的現象,臺北和新北兩地醫療已達極限,醫療環境崩壞。“兩個星期應該還能維持。但沒有積極改善的作為,1個月后可能真的會吃不消。”臺北振興醫院感染科主任兼感染管制室主任李明政指出,臺灣地區現有多個感染群源于變異株B.1.1.7感染。該變異株的傳播力更強,或導致疫情難控,并提高重癥和死亡風險。26日,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以下簡稱臺大醫院)院長吳明賢亦在“臉書”發帖:“醫院需要幫助!(HospitalsNeedHelp!)”。他表示,臺大醫院已將兒童病房改裝成重癥監護室(ICU),以收治新冠危重癥患者,但仍無法滿足需求。

  吳明賢呼吁地方政府:“給醫院資源或補助,不要像去年一樣七折八扣。拿破侖曾說:軍無糧則散。醫院非常緊急,不能讓一線醫護赤手空拳,彈盡糧絕。”“醫學界”檢索發現,該貼現已刪除。此后,吳明賢告訴媒體,自己發帖旨在提醒防疫部門,一定要重視輕重癥分流和資源分配。臺大醫院“狀況還好”,但已達到臨界點,收治患者眾多,病房也不是“隨清隨有”,ICU改裝需要時間,即便硬件達標,人員也要訓練,“臺大(醫院)很努力了”。

  5月27日上午,重癥患者被送入臺大醫院。/聯合報臺灣急危重癥資源長期不足針對吳明賢的呼吁,陳時中27日“澄清”,臺大醫院的承載能力還是有的,院長主要是擔心,若只一家醫院集中收治新冠患者,會導致該醫院負荷過度。同日,臺灣防疫部門啟動“北患南送”方案。如臺中市已協助收治北部重癥病患約20人。臺中地區防疫負責人黃高彬稱,加上本地原有的重癥患者,臺中地區的醫療資源也很緊繃,但依然愿意盡力調度、分攤北部壓力。蘇一峰醫師稱,臺北、新北已經是全島醫療資源最豐富的縣市,如今都已經吃緊。“真的住不下,就只能往其他縣市送。就怕病人繼續傳到其他縣市,會造成當地醫療資源不足。”臺灣地區防疫部門數據稱,截至28日,北部地區有682張未使用的專責病床。此外,截至24日,全島共有負壓隔離病床1021張,未使用床數為268床,另有專責病床2000余張;呼吸機共9997臺,能調用的為988臺,占總數10。臺北萬芳醫院感染科主任李文生舉例,約10患者會變成重癥。假設每天新增確診300例,即可能會有30名重癥患者,要用30臺呼吸機。“整個臺北、各家醫院各顯神通,很努力去調呼吸機。我們醫院調了10臺,但總有用盡的時候。”而針對“682”這個數字,臺北市長柯文哲“動怒”:“不要坐在辦公室看數字,到第一線去問,去急診室門口站一下就知道現況了。”“到今天(28日)中午,臺北空床只剩20張。很快會用完。消防局在轉送病人時,最痛苦的就是到處問,到處沒有病床。”臺北衛生局局長黃世杰說。《報道者》認為,臺灣地區長期存在急重癥人力不足。在疫情下,部分地區的急診醫生“爆肝”問題被激化。臺灣醫師工會聯合會數據顯示,2019年臺灣地區共有醫師49791人,急診醫學科醫師為2062人。重癥醫學、感染科醫師數量未單獨列出。同年,臺北擁有醫師數量最多、達10977人,急診科醫生371人。與此同時,臺北有各級醫療機構1744家。包括未定級醫院和診所在內的1712家基層醫療機構,共計有急診科醫生2人。基層醫療機構不設急診和危重癥科室,一方面是醫生人手不夠,另一方面是沒有病人。“臺灣并不是所有醫院急診室都常年爆滿。某些小型醫院的急診室根本沒有人。但在臺大醫院,會出現急診室等床超過一周的離譜狀況。”《報道者》援引2014年“急診轉住院暫留急診超過48小時”文件稱,其根源在于臺灣民眾寧愿到大醫院等著。這導致評價越好的醫療機構,急診室狀況越差。“很多時候病患會溢到走廊上,病床不夠時甚至要坐輪椅。”臺北新光醫院急診室主任張志華表示,該院日均急診高達200人次,但急診留觀病床僅40張。臺灣地區醫師工會聯合會2019年數據還表明,醫療資源分布極不均衡。包括新北、桃園、臺南等12市縣的22個區縣,醫療資源極度匱乏,每位醫生服務人口數超6000人。“現在大家壓力都很大,要擴增新位,重癥病人不少,照顧到最后就怕醫護也感染,醫院人力不足。醫院終有一天會撐不下去。”5月26日,臺灣地區感染癥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立民告訴媒體,從沒想過會走到這一步,這是臺灣地區醫療系統被考驗最甚的一次。

  世界衛生組織(WHO)于2020年8月發布調查顯示,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全球90國家的關鍵醫療服務都受到影響,即便是再強大的醫療系統,在疫情面前都顯得難以招架。調整醫療服務運轉和提供方式,加強患者分流、在線診療等,有助于緩解疫情對醫療服務的沖擊。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顧文瑋醫師目前負責醫院防疫政策統籌,包括整合科室資源、盤點和分配病床等。他告訴BBC,自己作為醫院的單一窗口,會根據病患病情嚴重程度,來分流并分派有限床位,并與其他檢疫所和災害應變中心保持聯系,“上轉或下轉”病患。同時,包括臺北、新北等地已開始改建病房,以實施“二人一室”策略。臺灣地方防疫部門還調整了住院治療者、隔離者的出院標準,加速床位流轉。“但臺灣地區的核酸檢測和疫苗接種,仍存在‘兩慢’問題。”《聯合報》指出,27日防疫部門信息顯示,已檢測但未出結果的樣本達4.6344萬例,檢驗速度仍落后于大部分國家。《報道者》稱,臺灣地區經歷過1998年腸病毒、2003年SARS、2009年H1N1流感等事件,結合季節性流感、登革熱等,已形成一套完備的社區監測、病例通報和實驗室確診體系。“本輪疫情只說明一件事:過去1年,臺灣地區對新冠病毒社區大規模感染,完全未做準備。”“篩檢是唯一可獲知病毒在何處、以多快速度移動的重要工具。5月1日前,臺灣每日每千人檢測量為0.02人,在OurWorldinData的檢測排行榜上墊底。”《報道者》拿到2020年11月一份內部報告,稱曾有專家分析韓國得來速病毒篩檢模型,建議“應及早布局快篩能力,模擬演練大規模社區感染后如何設置篩檢站,統籌快篩物資”等。經兩次會議討論,加上疫情平穩,臺灣地區防疫部門以“邊境防堵效果好,防疫負擔沉重,沒有余力做社區感染的模擬演練”等原因,不予采用相關建議。截至5月23日,防疫部門的物資清單上仍沒有“快篩試劑”一項。

  5月17日,新北市立聯合醫院板橋院區設立新冠病毒篩檢站,下午發放號碼牌,直到傍晚6點后仍在安排民眾進行篩檢。/TheReporter目前,臺灣地區正在多處增設社區篩檢站。但《聯合報》援引醫護發言稱,病毒篩檢SOP是邊做邊調整。各地對篩檢規定不同,有的是出現癥狀才能篩檢,有的是無癥狀有密接史即可,也有少量地區應檢盡檢。有民眾表示,當免費且大規模的核酸檢測在全球成為常態時,臺灣民眾到醫療機構篩檢,費用高昂。臺灣地區消費者文教基金會調查71家醫療機構,發現無癥狀者自費核酸檢測收費在45008000新臺幣不等(折合人民幣為10351840元)。防疫專家擔心,過高的費用會讓一些潛在感染者望而卻步,從而加劇社區傳播風險。臺灣地區的疫苗接種速度,也持續引起多方批評。“俠客島”報道,島內民調顯示,近一半臺灣民眾愿意立刻接種合格疫苗,包括獲得WHO認可的中國大陸疫苗。可在這個關鍵問題上,臺灣當局一直沒給民眾其他選項。彭博社最新數據顯示,按目前臺灣地區日均1萬665劑的接種量,臺灣地區約需要9年,才能達成75人口接種。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