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父親雙眼緊閉,一動也不再動的榻前。
姬康感到一陣迷惘,往后退了幾步,差點跌倒。
“王上,請保重呀!……”
后面劇辛與粟腹等幾個大臣見此,一起上前,扶著姬康坐在了一張椅子上。
姬康呆呆地愣了片刻,看著趴在父親身體之上,仍痛哭不止的母親。
自己腦海中越來越清楚了。
現在自己是一國之君,絕對不能有絲毫懦弱、將惶失措的表現。
世上的人,總是如此。當父母都健在的時候,你老覺得無所謂,甚至有時候,還討厭他們的嘮嘮叨叨;但是當他們都走了時候,你才會發覺自己失去了世上最疼愛你的人。
姬康現在的感覺也是如此。
面對天下大爭之世。
從今往后,父親再也不可能幫助自己,支持自己,扶持自己了。
也再也沒有人,愿意頂在自己的身前,來為自己遮風擋雨了。
燕國的萬鈞重擔再也沒有人替自己分擔了,一切都要靠自己了。
姬康沒再哭泣,因為父親臨走的時候,已經告誡自己:“身為燕王,不可落淚。”
“來人。”
“臣在。”劇辛、粟腹等眾臣一起應道。
“按父王之詔,舉行大葬。”
“臣等遵詔。”
姬康站起,來到母親身旁,對仍哭泣的母親輕聲言道:“母親,請止哀!父王已經去了,你要保重自己的身體,父王定然不想看到你現在如此傷心啊!……”
“康兒……”
母親抱住姬康,把頭放在了姬康的肩膀上,痛哭著。
姬康也輕輕地抱住了母親。在這一刻,他真正地感覺到,不但是肩膀上,就是自己的內心,都有一種真正沉甸甸的感覺。
是呀!父親已經走了,父親已經不在了!
今后,只能自己來照顧好母親乃至家人了!
只能自己來照顧好燕國的千萬臣民!
只能自己來照顧好這燕國的江山社稷了!
這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責任,也是自己應有的擔當!
自己是燕國的一國之主!也是燕國所有臣民的最后依靠!
姬康看了下站在自己身旁的侍官令王從,對其吩咐道:
“讓人扶太后到后面的寢殿休息,不可讓太后過多傷心。”
“臣遵詔。”侍官令王從忙躬身答應道。
待王從扶著母親姬趙氏走出父親的寢殿后,姬康對著燕國的眾臣們,緩緩言道:
“諸位愛卿,父王身纏疾病許久,如今過世。寡人思及父王音容,宛如眼前,令人心痛!身為人子,盡孝盡禮,乃是寡人之本分。”
“只是父王在過世前,已下詔改我燕國之喪俗,寡人不能不遵父王之詔!寡人無奈,只能按父王臨終之詔,舉行父王的喪禮!心中之悲痛難以言及!”
劇辛、粟腹、魯仲連、榮蚠等朝堂眾臣一起勸慰姬康道:
“請王上止哀!以國事為重!”
姬康點了點頭,對劇辛等眾臣繼續道:“各位愛卿,我燕國驟逢大變,寡人著實悲拗,各種思慮恐有不及之處。”
“寡人詔令,著軍機閣各位閣相會同朝堂眾臣,主持父王喪禮一切事宜。盡快定下父王的謚號,以及父王大喪之各種禮節等諸事,稟報寡人后執行。”
劇辛、粟腹、魯仲連、榮蚠四位閣相一起上前,躬身對姬康道:
“臣等遵詔。”
姬康頓了頓,又對老總管姬茂與黃勇二人言道:
“傳寡人之詔,至此特殊時期,我燕國全國戒備。各郡縣官員此時不得相互走動,應堅守職位,不必來薊都,可在當地自行組織祭奠,遙祭先王。”
“各郡縣的監督院與情報局人員,應加強監督、管理。若發現有變亂,造謠,乃至違法亂紀者,一律格殺無論。”
燕國朝堂眾臣聞聽,心中都各自一緊,都能感覺到姬康話中的殺意。
老總管姬茂與情報局局長黃勇二人上前,拜倒于地齊聲道:“臣遵詔。”
朝堂其他的眾臣也一起躬身道:“臣等遵詔。”
華夏自古以來,講究的就是以孝為本,以孝而治天下。“孝,禮之始也。”這種講法,可不是開玩笑的,而是體現在人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尤其是這個時代,喪禮之繁瑣,簡直是用筆墨都無法來形容的。
民眾因喪事而負債累累的,不在少數。
其實,人們對此早就苦不堪言,尤其是下層民眾。
姬康原來也早知道這方面的問題,但是無法去制止和改變。
因為這種事情,你不敢也不能去管呀!
否則,一個不孝不禮的大帽子給你扣上來,你這個人的名望、聲譽等就全完了。
但因為這次燕王姬冥在臨終前的遺詔,給予了姬康在燕國改變這個喪俗的機會。
燕國軍機閣以及朝堂的效率很高。
短短的一天內,就定好了姬康父親姬冥的謚號,以及燕國喪禮新的禮節與流程。
姬康的父親姬冥,謚號“孝成”。
比姬康的前世,多了一個“成”字,這就很厲害了。
不管是“孝”,還是“成”,都是美謚。
“孝”代表好的意思,“成”代表對國家有很大的貢獻。
這個謚號讓姬康與母親姬趙氏,很是滿意。
關于新的喪禮禮節與程序,在姬康以父王詔令為理由的前提下。
也在眾人心領神會的默契下,大大簡化了原來《周禮》中的各項規定。
燕國的新式喪禮,去掉了許多東西。
當然,死者服飾、棺木,乃至墳墓的等級,這個不能去變。
對于規定的七日、五日、三日之殯的日期,這個也不能隨便去改變。
但是原先七月、五月、三月的葬期,按姬康父親姬冥父親的詔令,變為了七日、五日、三日。而且把原來的幾十項的喪俗禮節,也大為“濃縮”。
最起碼從現在開始,燕國的普通民眾辦理個喪禮,不至于“破產”了。
至于,姬康正式登基的日子。
要按原先的規定,必須是要等喪事結束一個月后,才能擇日舉行。
但是燕國的軍機閣與朝堂眾臣商量后,以“遵先王詔”與“國不能一日無主”這兩個最強大的理由,經過推算擇日,定為了三月初六舉行。